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仲良 《临床医学》2006,26(5):27-2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6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缬沙坦每天80-160mg,共6个月,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以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3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显著缩小(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够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应变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HCM)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应变率变化的差异,探讨应变率显像技术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测定23例HCM患者、30例H—LVH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应变率参数并进行对比。结果HCM患者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相比,收缩期应变(εsys)、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ys)、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dia)减小,心房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a)增大。HCM组与H—LVN组相比,室间隔εsys、SRsys、SRdia减小,SRa增大;左室后壁εsys、SRdia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Rsys、SRa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和H—LVH组室间隔与左室后壁εsys、SRsys、SRdia减小,SRa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变率显像能检测HCM患者局域心肌运动功能,并可作为鉴别HCM和H—LVH较为准确、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000-01~2005-05住院的高血压患272例,男196例,女76例,年龄60~80岁。均符合1999-10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标准,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观察期间仍服用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加用利尿剂和(或)转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厄贝沙坦对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厄贝沙坦对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寻找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有效药物。方法选择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50例,在停用其他降压药1周后,服用厄贝沙坦,维持用药20周,每天测血压2次;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血压平均下降(14.2±7.2)mmHg/(7.9±3.8)mmHg(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室舒张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不仅24h平稳降压,且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副作用少,是临床可取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长轴舒张功能。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和正常对照组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30例伴有心肌肥厚,32例没有心肌肥厚。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测定各受检者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及中间段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左室壁基底段、中间段SRe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组均明显小于非左室肥厚(NLVH)组(P〈0.05或P〈0.01)。SRa在左室侧壁和后壁LVH组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能够准确定量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长轴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肥厚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徐蕾  倪幼方  方唯一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36-163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174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测定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VST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d),分析左室肥厚与脉压的关系。结果:随着脉压的增加,左室重量指数逐渐增加,左室肥厚程度的增加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当脉压相同,平均血压(MBP)<113mmHg与≥113mmHg两组进行比较,左室重量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MBP≥113mmHg组的SBP、DBP均高于MBP<113mmHg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左室肥厚不仅与SBP、DBP有关,而且与脉压有关,脉压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是一类新型降压药物 ,它在受体水平选择性、特异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即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最后一步[1] ,而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左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由于左室肥厚的逆转可能与预后的改善有关 ,所以 ,我们观察应用新型降压药缬沙坦对左室肥厚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 ,其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确定。其中男 46例 ,年龄在 42~ 74岁 ,平均 5 7岁 ,女 3 4例 ,年龄在 44~ 78岁 ,平均 5 9岁。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明显心衰 ,二、三度房…  相似文献   

8.
关于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房重构的影响,国内鲜见报道,我们作初步的超声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逆转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镜  蔡琳  王伟  唐炯  罗俊  燕纯伯  邓晓奇 《华西医学》2009,(7):1818-1820
目的:观察缬沙坦逆转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11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服用缬沙坦80~160mg/d,共36周,随访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及不良反应。结果:116例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舒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指数(LVMI)均明显减少(P均〈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协调性。方法选取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和50例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左心室肥厚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室壁17个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计算左心室特定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Tmsv)的标准偏差和最大差值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即使左心室射血分值正常,左心室协调性也较正常人显著减低,尤其是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室壁运动的协调性是反映心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发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非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协调性变化,对于明确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脏功能变化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和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患者左室厚度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30~65岁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含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对照组28例,服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两组用药4周末如坐位舒张压≥12kPa或收缩压≥18.7kPa,剂量加倍,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末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间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及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能更显著地改善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科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EH),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其对左心室肥厚(LVH)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喜山  董平栓  曾莉 《临床荟萃》2003,18(3):142-14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HLVH) ,已经得到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1,2 ] 。但ACEI对肥厚型心肌病 (HCM)左室肥厚的影响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卡托普利 (商品名 :开搏通 )对HCM左室肥厚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为近年来收治的经临床检查而确诊的 10例HCM。另选 2 0例HLVH患者作为对照。均排除了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等。①HCM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36~ 5 8岁 ,平均 (46± 5 )岁。超声心动图检查 :室间隔 (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的关系。方法 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比观察32例高血压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主动脉扩张性(aortic distensibility,AD)与年龄、血压以及左心室向心性重构参数-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RWT)的关系;以正常对照组AD平均值-1.645倍标准差作为正常低限值将高血压患者分组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别;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高血压病患者AD与RWT等参数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A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高血压患者AD减低组的RWT、年龄、收缩压等参数与AD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组AD与RWT、年龄、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RWT、年龄、收缩压依次进人方程。结论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扩张性较正常人明显减低,其程度与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年龄及收缩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100例,采用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分散片,每次80~160mg,1次/d。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每次25—50mg,3次/d。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并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均能降低血压,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观察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治疗组2%,对照组1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均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左心室肥厚发生逆转,而缬沙坦不良反应发生少而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外周淋巴细胞碱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肌细胞内碱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缬沙坦与咪哒普利两组治疗,观察两组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左室质量指数(LV M I)、细胞内pH变化并进行了比较。结果:缬沙坦与咪哒普利组皆能减少LV M I、pH值,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缬沙坦能明显减少高血压左室肥厚的LV M I及心肌细胞内的pH值,纠正细胞内碱化,逆转左心室肥厚(LV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及应变率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取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取4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二尖瓣前后叶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和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舒张期峰值速度(Ve、Va)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e、a);计算前后瓣环的平均峰值速度(EVe、EVa)及比率(EVe?蛐EVa);平均峰值应变率(Ee、Ea)及比率(Ee/Ea)。用血流多普勒法测定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A)及比率(E/A),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EVe,EVe/EVa和Ee,Ee/Ea明显降低,且高血压肥厚组(LVH组)比非肥厚组(non-LVH组)降低更甚,EVa则明显升高,Ee/Ea比率与EVe/EVa比率呈高度显著相关(rs’=0.890,P<0.001),二者对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A比率(P<0.001)。结论:QTVI及SRI能便捷准确地定量高血压病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及应变率,揭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有助于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优于传统的血流多普勒法,为又一无创检测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改进的解剖M型(AMM)超声所测量和计算的参数(速度、加速度、相对力)评价高血压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运动功能。方法正常组30例,高血压组30例。采集两组左心室短轴乳头肌平面6个节段(前壁、前间隔、后间隔、后壁、侧壁、下壁)的解剖M型曲线,应用改进的解剖M型后处理工作站,分别测量3个时相(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加速度、相对力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收缩期左心室短轴乳头肌平面6个节段的速度和加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早期高血压组均低于正常组(P〈0.05),舒张晚期两组速度无明显差异,而加速度高血压组均低于正常组(P〈0.05);6个节段的相对力,在舒张早期前问隔、后间隔、下壁、后壁节段高血压组低于正常组,其他节段和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的解剖M型超声所测量和计算的参数能够反映高血压舒张功能的异常,并有其自身变化特点,这些新的技术参数为短轴方向心肌局部运动功能的全面定量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M型、二维或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种技术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相对准确性。方法在43例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M型超声Penn方程、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方程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心肌重量,以Framingham研究确定的左室肥厚诊断标准,对比了三种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以三维超声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了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4.0%、16.3%和20.9%,与三维超声诊断相比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4%和90.7%(P均<0.05)。结论对于左室肥厚的诊断,三维超声具有较M型和二维超声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左室肥厚合并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三维超声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的降压作用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明之  翟瑜  陶一江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79-1080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对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每组各32例,分别给予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口服,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包括偶测及动态24小时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组用药后均较用药前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P<0.01),超声心动图改善,两组比较,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并可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贝那普利相比,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