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113-5114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浆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01/2008-01于我院普外科收住的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26例完整病历资料,并按统计学分层随机抽样,抽取131例作回顾性分析,分为输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血浆组或只输血浆组(A组)45例、输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B组)51例、未输血组(C组)35例。结果:A组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和C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感染发生随输血量的增多而增大(P〈0.01)。结论:围手术期输血浆可导致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增多;输血浆越多,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肿瘤患者术前贫血不同输血处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8年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手术的结肠肿瘤术前贫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两组:I组患者23例,于术前一天输2U浓缩红细胞悬液;Ⅱ组患者19例术前未输任何血制品。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输血量。结果I组患者围手术期总输血量(浓缩红细胞悬液56U加冰冻血浆2000m1)少于Ⅱ组患者围手术期总输血量(浓缩红细胞悬液83U加冰冻血浆6400ml),两组比较为输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I组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率(8.71%)低于Ⅱ组(42.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轻度贫血结肠肿瘤患者术前一天输2U浓缩红细胞悬液比术前不输红细胞悬液的输血处理方案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胆石症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施行胆石症手术(非腹腔镜手术) 54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术后感染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围手术期输血量1u、2u红细胞者术后感染率与未输血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输血量≥3u红细胞患者与未输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增加胆石症患者术后感染率,临床用血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输血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来自本院外科、妇科、口腔科病区的427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悬液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输注去白细胞悬液组切口感染率为13.1%,未输血组切口感染率为1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去白细胞输血量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加,去白细胞悬液输血量为8~12 U组和12~16 U组同2~4 U组相比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与输注去白细胞悬液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大量输注去白细胞悬液可能会成为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一个危险指标,对于去白细胞悬液临床医生应慎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体输血在常规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输异体血完成常规开胸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常规开胸手术498例,将其分为两组。围手术期输异体血组(A组)(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患者244例;输自体血组(B组):(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254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A组与B组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中动脉血氧含量均无差异(P>0.05)。术中丢失的红细胞、术后胸腔引流量,A组大于B组(P<0.05)。结论:常规开胸手术存在不输异体血的可能性,围手术期不输异体血不影响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失血病人接受不同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的血液学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失血病人2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128例,A组给予2~8U红细胞悬液输注,B组则采用大于10 U的红细胞悬液输注,比较分析两组输注前后多项血液学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PT、APTT、Fg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输注前后PT 、APTT、Fg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 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Hb、HCT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PLT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红细胞输注前后Hb、PLT、HCT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血钾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血钙、血钠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红细胞输注前后血钾、血钙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血钠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加强血液学指标监测,对急性失血病人输血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确保患者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51例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8例,女23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无脓毒症组两组,比较分析两组年龄、手术前后CD4、CD8、CD4/CD8、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等指标.根据手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0~99 cells/μl (A)、100~199cells/μl(B)、200~349 cells/μl(C)、≥350 cells/μl(D)四组,比较各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x2分割法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将HIV感染者分为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两组,比较两组脓毒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脓毒症组与无脓毒症组术前CD4、术后CD4、术后血红蛋白有统计学差异.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脓毒症组(290.00±194.603)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74.39±206.411)(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脓毒症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19,P =0.000).A、B、C、D四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75.5%、50.9%、28.3%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09,P <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脓毒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高危因素,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丁益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56-4556
目的 探讨不同的三联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0-10-2011-10期间收治的9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A组33例,B组33例,C组33例.分别采用不同三联方案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转阴率A、B、C组分别为84.85%、81.82%、78.79%,A、B、C组转阴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A、B、C组分别为81.82%、69.67%、63.64%,A、B组之间x2=4.02.P<0.05;A、C组之间x2=8.33,P<0.05;B、C组之间x2=0.82,P>0.05.结论 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方案对幽门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择期接受脊柱手术且符合输血标准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47例在手术过程中接受同种异体输血;B组48例给予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C组47例给予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输血量,术前和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电解等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引流、术中输血和术后输血量均以A组最高,在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方面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三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降低,且B组和C组在Hb含量方面均显著低于A组( P<0.05);术后B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A、C两组( P <0.05),A组血小板(PL T )最高,B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延长;术后 A组血浆钾和钙下降显著,且低于其他两组(P <0.05),B组氯离子升高显著(P <0.05),术后B和C组pH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对脊柱手术患者电解质影响小,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异体输血并降低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疾病与血浆D-二聚体(D 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了口腔外科疾病患者444例,其中口腔外科间隙感染组(A组)30例、颌骨骨折组(B组)30例和颌面软组织损伤组(C组)31例、口腔良性肿瘤组(D组)113例、口腔恶性肿瘤组(E组)104例、恶性肿瘤术后组(F组)96例、恶性肿瘤术后转移组(G组)40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炎症外伤组为A组、B组和C组,肿瘤组为D组、E组、F组和G组.结果 血浆DD含量为:A组1.42±1.42 mg/L,B组2.30±2.83 mg/L,C组0.71±0.44 mg/L,D组0.56±0.67 mg/L,E组1.42±1.86 mg/L,F组0.72±0.67 mg/L,G组1.00±0.89 mg/L和正常对照组0.52±0.34mg/L.血浆FDP含量为:A组6.29±1.63 mg/L,B组7.16±3.41 mg/L,C组5.46±1.37 mg/L,D组5.34±1.47 mg/L,E组5.94±3.42 mg/L,F组5.18±1.36 mg/L,G组5.28±1.78 mg/L和正常对照组2.91±1.28 mg/L.A组、B组、C组、E组、F组和G组血浆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8~ 2.182,P均<0.05),D组血浆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血浆FD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72~ 6.053,P均<0.05).肿瘤各组血浆DD水平E组和G组高于D组(t=4.454, 2.894,P均<0.05),E组高于F组(t=3.621,P<0.05),G组高于F组(t=2.082,P<0.05);血浆FDP水平E组高于F组(t=2.095,P<0.05),肿瘤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外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D=10.245和FFDP=34.204,P<0.05).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DD=10.568和FmP =17.487,P<0.05).结论 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颌骨骨折、颌面软组织损伤和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D和FDP的联合检测,可及时评估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的异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对产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6例剖宫产留置导尿产妇分为A组82例、B组64例与C组40例。A组术后24~48h拔除导尿管,B组术后12~24h拔除导尿管,C组术后6~8h拔除导尿管,观察3组产妇尿路感染情况、排尿情况及舒适度评价情况。结果 3组产妇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拔除导尿管后顺利排尿情况比较,x2=2.305,P=0.316。3组产妇术后舒适率比较,x2=11.892,P=0.003;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与A组比较,x2=5.703,P=0.017;B组与C组比较,x2=12.07,P=0.001;A组与C组比较,x2=2.175,P=0.140。结论术后12~24h拔除导尿管不会导致明显并发症,且产妇舒适度较高,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李冬梅  黄志勇  王薇  张艳晖 《全科护理》2021,19(11):1494-1497
目的:研究自体血分离量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病人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11月医院接受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治疗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自体血分离量的差异分成A组(自体血分离量<15 mL/kg)32例、B组(自体血分离量15~20 mL/kg)30例和C组(自体血分离量>20 mL/kg)28例。比较3组病人术前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术中输红细胞率、输血浆率以及输血浆量、输洗涤红细胞量、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等。结果:B组、C组输红细胞率、输血浆率均低于A组,且B组、C组的输血浆量、输洗涤红细胞量均少于A组(均P<0.05);B组、C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15~20 mL/kg的自体血分离量应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病人中可发挥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在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5月我院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114例,均行大量输血治疗,按输血过程中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分为A组(n=47)、B组(n=39)、C组(n=28)。A组采取高比例血浆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1),B组采取中比例血浆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处于1:2~1:1),C组采取低比例血浆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比较3组住院时间,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液制品输注情况及输注前与24 h后血常规指标(PLT、Hb)、凝血功能指标(APTT、PT、Fg)水平。结果3组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输注24 h内血小板、冷沉淀、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输注24 h后Hb水平与输注前比较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B组、C组的PLT水平均较输注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注24 h后PLT水平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B组、C组的APTT、PT水平均较输注前提高,Fg水平较输注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注24 h后APTT、PT水平低于B组、C组,Fg水平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将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控制在1:1之上,可防止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减少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人肾功能损害与罹患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 65岁老年患者224例,根据慢性肾脏病分期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5组:≥90 ml/(min·1.73 m2)为对照组(A组)65例、60~89 ml/(min·1.73 m2)组(B组)55例、30 ~ 59 ml/(min·173 m2)组(C组)27例、15~29 ml/(min·1.73 m2)组(D组)28例和<15 ml/(min·1.73 m2)组(E组)4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肾功能与肺部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A组比较10.8% (7/65),C组63.0% (17/27)(x2=26.95,P<0.05),D组85.7% (24/28) (x2 =49.46,P <0.05)及E组100%(49/49)(x2=89.00,P<0.01)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Waldx2=17.66,P<0.01),呼吸道基础疾病(Waldx2=14.38,P<0.01),侵袭性操作史(Waldx2=4.50,P<0.05),糖尿病(Waldx2=3.86,P<0.05),住院满2周(Waldx2=18.18,P<0.001),性别(Waldx2=4.12,P<0.05),eGFR(Waldx2=13.57,P<0.01)是老年人患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影响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后,eGFR水平≥90 ml/(min·1.73m2)(Waldx2=0.053,P>0.05),60 ~89 ml/(min·1.73 m2)(Waldx2=0.046,P>0.05),30 ~ 59 ml/(minl·1.73 m2)(Waldx2=7.61,P<0.05),15~29 ml/(min·1.73 m2)(Waldx2=4.38,P<0.05),<15 ml/(min·1.73 m2)(Waldx2=13.57,P<0.01),罹患肺部感染风险随eGFR的降低而增加.结论 年龄>65岁老年患者肾功能损害是其患肺部感染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浆与红细胞悬液上清液中血型抗体效价和血浆蛋白含量。方法选取无偿献血者162名(A型53例,B型52例,O型57例)制备的血浆和红细胞悬液,对后者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抗-A、抗-B效价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浆与红细胞悬液上清液中血型抗体效价比较,A型血浆抗-B效价(30.76±23.28),A型红细胞悬液抗体效价(5.00±3.37);B型血浆抗-A效价(20.08±20.62),B型红细胞悬液抗体效价(2.75±2.15);O型血浆抗-A效价(33.54±21.03),红细胞悬液抗体效价(5.33±3.09),血浆抗-B效价(31.37±20.75),细胞胞悬液抗体效价(4.98±2.97)。血浆各类蛋白与红细胞悬液上清液中A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抗体效价均数约为红细胞悬液上清液的6倍;血浆各类蛋白约为红细胞悬液上清液的7~8倍。结论悬浮红细胞中抗体效价低且蛋白含量少,可以在交叉配血时只做主侧配血即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CAM-1和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与自体血液回输组(H组,n=30),H组采用标准回收模式,应用血液回收机对回收血进行处理,术中回输给患者.当C组血细胞比容(HCT)〈0.25时则输异体红细胞悬液,出血量〉1500 mL时补输新鲜冰冻血浆(输入血浆总量占出血量30%),必要时输入冷沉淀.分别于入室前30 min(T1),初次输注自体或异体血后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 (T4)取肘正中静脉采血2 mL,高速离心后于-70℃液氮低温标记储存待检.分别检测4个时间点血液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组在T3时IL-1、IL-8、ICAM-1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24 h(T4),两组上述炎症细胞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回输能引起血液中炎性因子的激活,但并不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激活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造成明显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彭罗方  李思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00-2102
[目的]比较使用三种不同洗涤液对自体输血红细胞pH值和电解质的影响差异.[方法]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生理盐水,B组采用复方氯化钠溶液,C组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分别对回收血洗涤并回输,比较三组手术前、回输前、回输后及洗涤后红细胞的pH值和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回输后红细胞pH值较手术前降低,血Cl^-较手术前升高,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洗涤后红细胞与人体正常值比较:A、B两组pH值较正常值低,C组与正常值无差异;三组Na^+均较人体正常值高,组间A组Na^+增高更加明显;A、B组Cl^-均较人体正常值高,C组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K^+、Ca^2+均较人体正常值低,B、C组与正常值无差异.[结论]自体输血时采用生理盐水和复方氯化钠溶液洗涤,可使患者红细胞pH值降低,血Cl^-升高,在大量输入自体血时有产生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使用乳酸钠林格液可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庆大霉素联合雾化吸入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庆大霉素组(B组)、盐酸氨溴索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0 mL,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生理盐水20 mL+盐酸氨溴索30 mg和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盐酸氨溴索30 mg于手术后开始雾化吸入,4次/d.采用改进的Borg量表进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观察患者术后第1、3和5天的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及肺不张、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B、C和D组患者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与A组无明显差异(x2=3.16,P=0.37),第3天改善明显(x2=32.45,P< 0.01),B组(x2=10.0,P=0.002)、C组(x2=15.6,P< 0.01)和D组(x2=28.0,P<0.01)均较A组明显改善,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x2=0.37,P=0.54),而D组与B组(x2=7.5,P<0.01)和C组(x2=4.5,P=0.03)比较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明显减轻,术后第5天呼吸障碍程度统计结果与第3天相似.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17例(14.17%),其中A组8例(26.7%)、B组4例(13.3%)、C组4例(13.3%),D组1例(3.3%),D组较A组发生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x2=6.4,P=0.01).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与庆大霉素雾化吸入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赖诺普利、卡托普利分别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98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4例)、C组(32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同时A组给予赖诺普利联合硝酸甘油治疗,B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硝酸甘油治疗,C组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及心功能好转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91.8%(29/32),B组总有效率78.2%(22/34),C组总有效率60.6%(22/32),A、B 2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6,x2=4.417,P均<0.05),A、B 2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4.284,P<0.05).结论 赖诺普利、卡托普利分别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赖诺普利组疗效尤于卡托普利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胃肠道肿瘤切除术中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进行胃肠道良性肿瘤切除患者240例,按患者意愿及经济能力分为三组,A组患者8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肿瘤切除;B组患者80例,采用单纯腹腔镜进行肿瘤切除;C组患者80例,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对比三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B组患者,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优于A组,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C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C、B两组均显著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肠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其中B组4例患者术中因手术视野暴露不清,转为开腹手术;C组1例,转为开腹手术。【结论】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进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术中视野暴露情况,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