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重建方式。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和黄韧带肥厚。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 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病人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准确性。方法 3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MPR后处理,比较椎间盘CT轴位图像与MPR图像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 椎间盘CT轴位图像及MPR图像共发现椎弓峡部裂67个,峡部裂位于L32个,L424个,L541个;椎间盘CT轴位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为68.66%(46/67),MPR图像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 MPR技术可较好显示椎弓峡部裂特征,对指导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其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治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30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椎弓峡部裂、椎体滑脱程度、椎间盘及椎管等CT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是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优良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峡部裂(spondylosehisis,SS)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亦称椎弓崩裂或椎弓峡部不连;峡部裂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大约95%的病人发生在腰5椎峡部;腰椎峡部裂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发病率5%~7%日。X线平片虽为一种必要的检查手段,但容易出现假阴性情况出现漏诊;单纯的椎间盘CT扫描亦不能发现未出现椎体滑脱的腰椎峡部裂;螺旋CT扫描基本可避免出现遗漏,在诊断腰椎峡部裂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腰椎峡部裂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发育缺陷、重复性损伤及应力造成的疲劳性骨折及先天发育性因素与后天损伤共同作用.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CT常规轴位检查较普通X线摄片有较大优势,但也常发生漏诊、误诊.反角度CT扫描能清晰显示环裂征及双关节征等特征性表现,CT常规轴位扫描结合反角度CT扫描可避免对腰椎峡部裂的误诊和漏诊.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或表面遮盖成像等图像重组,可以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观察窗条件真实全面地反映腰椎峡部裂的结构特征,确诊率达100%,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理想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椎病变,约5%的成人可患此病,它又称为腰椎椎弓崩裂,为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的断裂.由椎弓峡部裂及其所致的脊椎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传统的X线平片和CT轴位平扫是诊断该病的常用检查手段,这方面的报道较多。但由于腰椎峡部与三维空间上的任何一个平面均不平行,常会出现漏诊的情况。随着近年来多层螺旋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拓展了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本文通过对38例峡部裂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旨在提高对峡部裂CT重建图像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腰椎峡部裂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发育缺陷、重复性损伤及应力造成的疲劳性骨折及先天发育性因素与后天损伤共同作用。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CT常规轴位检查较普通X线摄片有较大优势,但也常发生漏诊、误诊。反角度CT扫描能清晰显示环裂征及双关节征等特征性表现,CT常规轴位扫描结合反角度CT扫描可避免对腰椎峡部裂的误诊和漏诊。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或表面遮盖成像等图像重组,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观察窗条件真实全面地反映腰椎峡部裂的结构特征,确诊率达100%,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理想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发育缺陷、重复性损伤及应力造成的疲劳性骨折及先天发育性因素与后天损伤共同作用。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CT常规轴位检查较普通X线摄片有较大优势,但也常发生漏诊、误诊。反角度CT扫描能清晰显示环裂征及双关节征等特征性表现,CT常规轴位扫描结合反角度CT扫描可避免对腰椎峡部裂的误诊和漏诊。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或表面遮盖成像等图像重组,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观察窗条件真实全面地反映腰椎峡部裂的结构特征,确诊率达100%,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理想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的X线、CT征象认识。方法:对25例诊断为腰椎椎弓峡部裂的X线、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表现为:“八字征”腰椎体前移,“猎狗征”,CT表现为双侧关节突间部不规则骨性缺损伴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延长,终板呈双边征,于相邻椎体层面,椎间盘呈反方向突出椎体边缘。结论:X线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CT不仅可以发现X线平片所显示的病变,且可同时显示合并的脊椎滑脱以及椎小关节、椎间盘、骨性椎管,椎间孔硬膜囊、黄韧带、神经根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检查合理方案及其价值。方法对连续540例无明确外伤史的腰腿痛患者行多层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范围从胸12至骶1。所有病例均利用容积数据重建腰椎间盘横断位、全腰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观察有无明确的椎弓峡部裂。结果540例中,5.37%(29/540)能明确显示共54处峡部裂。20例伴相应椎体滑脱。矢状位清晰、直观显示了所有裂隙的特征及伴随改变。全腰椎横断位亦显示了所有裂隙,但效果较矢状位差。冠状位、椎间盘横断位分别显示51.85%、7.41%的裂隙。结论多层螺旋CT全腰椎矢状位容积重建是显示腰椎峡部裂的最好方法,应将其列为腰腿痛患者腰椎多层螺旋CT检查的常规重建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患者行腰椎MSCT扫描(范围从L3~S1),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腰椎双侧峡部裂,其中L4 2例,L5 26例,L4和L5 2例。MPR可以从多方位清楚显示峡部裂的形态,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峡部裂骨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MSCT及多种重建技术联合运用,能够清楚全面地显示椎体峡部裂,同时显示椎体滑脱、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病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内镜(MSCT-VEVC)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正常人的椎管(颈段椎管14例、胸段椎管8例、腰段椎管12例,骶段椎管2例)和28例病变椎管脊椎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结束后行薄层重建,将图像传入CT 3D工作站,用Fly-Through软件作仿真内镜处理,并就MSCT-VEVC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成像(MPR)、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容积成像(VR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受检椎管均成功进行CT仿真椎管镜成像,MSCT-VEVC像清楚显示相应正常骨性椎管及病理改变的管内表面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镜能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示椎管形态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MSCT重建腰神经根受累分级与cT表现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42例cT表现(IA/5椎间盘突出)与临床定位体征不相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及40例正常人(对照组)均行腰椎间盘常规MSCT检查,选择观察中央和旁中央矢状重组图上影像学突出节段及临床症状责任节段(侧)椎I'~-J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受累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了对应节段椎间盘、椎间孔及神经根的清晰图像。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受累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重建图像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累及椎间孔区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300例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经MSCT扫描,分别行MPR、VRT、SSD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图像表现及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老年腰椎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真空现象”、椎小关节病变、周围型的侧隐窝狭窄、退变性脊椎滑脱等。MPR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图像,较好地观察脊柱曲度、椎间盘病变、椎小关节、椎管内及椎间孔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VRT及MPR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与VRT效果相当;并可以进行三维测量。结论MSCT容积扫描所得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所得的三维重建图像能明确反映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诊断及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3例踝关节及跗骨骨折,所有病例均行普通x线摄影和螺旋CT薄层扫描,35例螺旋CT扫描后选择性应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组(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在43例骨折病例中,28例(65.1%)普通x线检查报告为阳性的病例经螺旋CT扫描又发现其他部位骨折,15例(34.9%)普通x线检查报告为阴性的病例经螺旋CT确诊为阳性;螺旋CT上骨折线表现为长度、宽度、走行及数量不同的线状低密度影,对粉碎性和撕脱性骨折病例再行SSD和MPR图像重建,进一步明确骨折线的空间走向和碎骨片的形状、大小及空间位置。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rearemanykindsoftherapiestoLumbardiscprotrusion(LDP),inwhichtractionisonekindofeffectivenon-operativemethod;CTiseffectiveandpreferredexaminationmethodtodiag-noseLDP.Weanalyzed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CTimagesof58lumbardiscprotrusioncasesthatwerediagnosedbyCTandtreatedwithtractiontherapybeforeandaftertreatmentandassessedfunctionoftractiontherapytoLDP.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Wecollected58LDPcasesthattreatedwithtractiontherapyfromOctober1997toJune2001,inclu…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31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失稳、椎管狭窄1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9例腰痛消失,下肢麻木、疼痛逐渐好转,腰部稳定有力;2例患者术后患肢麻木感仍存在,残留有疼痛,影响行走功能。疗效评价优74.2%,良22.6%,差3.2%。术后随访腰椎间盘CT平扫,见椎体间相对运动消失,椎间隙较术前增高,椎间融合器与上下椎体融合,滑脱的椎体较术前复位明显,无移位并发症。结论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符合脊柱的生理负重,创伤小,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2例同时有X线检查.腰椎小关节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小关节间隙变窄49例,32例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伴有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18例腰椎小关节内出现真空征象,12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椎小关节囊钙化,表现为小关节间隙内或外侧缘出现新月形钙化.同时合并椎问盘膨出25例,椎间盘突出37例.在52例X线片中,23例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29例未发现确切的异常征象.结论:X线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的评价,而多排螺旋CT是诊断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首选方法,它能清楚地鉴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  相似文献   

19.
背景: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有术前定位、术中指导手术和术后复查等作用。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螺旋CT,三维重建"为中文关键词,"Lumbar disc herniation,Spiral,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多模式三维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现已有部分学者把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利用多层螺旋CT配合多层面重组技术能更加准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提高椎间盘突出诊断率,并能与其他引起腰腿痛的疾病相鉴别;引入手术时还有定位、引导和复查等作用。提示科学合理的综合运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三维重建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末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方法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5 ̄50岁。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1)髓核游离征:即髓核游离入椎管内;(2)重度突出症:一缘超过椎管前后径的1/2,不整齐,与硬膜囊分界不清;(3)后缘锐角下:即突出后缘超过这前后经的1/2,边缘清能分辩硬膜囊,但突出后缘成锐角;(4)后缘上、下有动征:即非椎间盘平面显示突出椎间盘影。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