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潜在HCO3-和高阴离子间隙(AG)等概念应用于酸碱领域,临床上酸碱失衡的判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使酸碱失衡判断由定性判断变为定量判断。而且重新认识了一些新的酸碱失衡类型,如:混合性  相似文献   

2.
康峰  易春  赖晓菁  梁希武 《吉林医学》2013,34(10):1834-1836
目的:绘制Hamm酸碱图以指导临床快速准确处理酸碱平衡紊乱。方法:首先利用Hamm公式绘制Hamm酸碱图,并应用Hamm酸碱图对160例患者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判断,同时应用代偿公式纯手工计算,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所花费时间。结果:①应用Hamm酸碱图和纯手工判断单纯性酸碱失衡的一致性,正常为100%,单纯性酸碱失衡为90.5%,二重性酸碱失衡为88.9%,三重性酸碱失衡为82.4%。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方法判断结果完全一致(Kappa=0.883,均P<0.01)。②应用Hamm酸碱图对单纯性酸碱失衡42例,二重性酸碱失衡36例,三重性酸碱失衡34例进行判断,所需时间分别为(5.6±0.7)s、(38.5±5.1)s和(40.6±8.7)s,明显少于纯手工计算所需时间的(34.2±3.5)s、(72.4±10.3)s和(92.8±1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amm酸碱图判断酸碱失衡准确、快速、简单。  相似文献   

3.
酸碱失衡判断法沈阳空军医院(110042)韩志钧由于近年来对酸碱平衡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入,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血气分析仪器普遍应用,血气酸碱分析已成为日常诊疗手段,因此医生必须掌握对酸碱失衡进行判断的正确方法。从历史上讲血气与酸碱分析指标比较多。目前绝...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三重酸碱失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水秀 《医学文选》2005,24(3):309-3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酸碱失衡类型和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4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清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AG)值和潜在HCO3-,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43例患者发生酸碱失衡,其中单纯酸碱失衡28例次,二重酸碱失衡21例次,三重酸碱失衡5例次。所有TABD患者均伴有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临床诊断TABD必需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值和潜在HCO3-联合才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5.
酸碱失衡判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宝龄 《四川医学》1990,11(2):95-98
1909年 Henderson 使用“酸碱平衡”一词。1917年 Van Slyke 等对酸中毒进行研究,认为血浆中 HCO_3~-或 CO_2含量为判断代谢性紊乱的指标。1956年 Astrup 发明 pH 平衡仪之后,经过充实和完善之后,六十年代对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和酸碱失衡的判断,才得到迅速的发展。1977年 Oh 和Emmett 分别提出阴离子隙(AG)的概念。1980年 Narins 等首先提出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并在临床应用,使酸碱失衡的判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胡水秀 《微创医学》2005,24(3):309-3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酸碱失衡类型和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4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清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AG)值和潜在HCO3-,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43例患者发生酸碱失衡,其中单纯酸碱失衡28例次,二重酸碱失衡21例次,三重酸碱失衡5例次.所有TABD患者均伴有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临床诊断TABD必需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值和潜在HCO3-联合才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7.
钱桂生 《四川医学》1992,13(4):237-238
晚近,临床上由于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潜在HCO_3~-和阴离子隙(Anion Gap,AG)概念应用于酸碱领域,使酸碱失衡的判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文主要就酸碱失衡判断进展作一简要阐述。一、酸碱失衡的类型传统认为,酸碱失衡类型仅有呼酸、呼碱、代酸、代碱、呼酸并代碱、呼酸并代酸、呼碱并代碱和呼碱并代酸8型。随着AG和潜在HCO_3~-概念在酸碱失衡领域应用,认为尚有以下5型酸碱失衡存在:①混  相似文献   

8.
宋从周  李伟 《现代医学》2000,28(5):316-317
目的评价微机判断血气和酸碱失衡的价值。方法应用微机对200例患者提供的450例次血气和电解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血气、酸碱失衡的临床诊断结果,再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450例次中(正常血气53例次,酸碱失衡397例次,其中单纯性214例次,双重性84例次,三重性108例次,四重性1例次),除9例次三重性酸碱失衡外,微机判断与临床完全符合,准确率达98%,其他方法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99%、23%、1%和0%,同时微机判断的速度要比其他方法快几倍甚至几十倍。结论应用微机判断血气和酸碱失衡,特别对复杂性酸碱失衡类型的判断要比其他方法的判断快而准确。  相似文献   

9.
杜建民 《医学综述》1997,3(2):101-103
<正>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正确地判断和处理酸碱失衡至关重要。近年来,阴离子隙(Anion gap,AG)与潜在HCO_3-(Potential bicarbonat)的临床应用,对判断代谢性的复合性酸碱失衡有诊断价值。本文通过对124例住院的肺心病患者动脉血气与血浆电解质测定,讨论阴离子隙与潜在HCO_3-,以判断酸碱失衡类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重症病人常见的复合酸碱失衡进行正确分析应用.方法 结合临床病情,应用动脉分析的数据,酸碱失衡预计公式计算等方法,预测酸碱失衡类型.结果 360例中二重型酸碱失衡259例(72%),三重型酸碱失衡90例(25%),四重型酸碱失衡11例(3%).结论 对酸碱失衡正确判断及早防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酸碱失衡及低氧血症的规律。方法 对49例临床上不同类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于临床上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68例次血气分析中有55例次伴酸碱失衡,占81%,呼吸性碱中毒的几率最高,占41.4%。死亡组酸碱失衡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酸碱失衡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酸碱失衡(ABD)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混合性酸碱失衡(MABD)多见于危重病人。如不及时作出判断,常贻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现将MABD的诊断作一简单介绍。血气分析是判断ABD的重要工具,其中以pH,PaCO_2及HCO_3~-为主要指标。电解质与ABD的关系密切,血中电解质的测定,尤其是根据Na~+,Cl~-及HCO_3~-计算阴离子间隙(AG)对MABD的判断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349例次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酸碱测值分析说明:仅用血气值对酸碱失衡还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必须结合阴离子隙(AG)测定,才能鉴别复杂多重的酸碱失衡,分析了COPD 酸碱失衡类型过去误判的问题,对 COPD 酸碱失衡类型的分布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7例重型腹泻新生儿的阴离于间隙(AG)变化,讨论了AG与酸碱失衡类型.电解质文化,脱水及治疗的关系.提出:AG不仅有助于脱水性质、程度及电解质紊乱的诊断,更有利于酸碱失衡类型的确立及治疗的指导.结合血气分析能对三重混合型酸碱失衡作出判断.AG尚有误差,应结合临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分析方能获得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5.
微机在血气判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从周  李伟 《铁道医学》2000,28(5):316-317
目的 评价微机判断血气和酸碱失衡的价值。方法 应用微机对200例患者提供的450例次血气和电解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血气、酸碱失衡的临床诊断结果,再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450例次中(正常血气53例次,酸碱失衡397例次,其中单纯性214例次,双重性84例次,三重性108例次,四重性1例次),除9例次三重性酸碱失衡外,微机判断与临床完全符合,准确率达98%,其他方法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16.
何健峰 《重庆医学》2003,32(4):424-425
目的:本文分析新生儿酸碱平衡紊乱特点及预后,漏诊、误诊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08例新生儿酸碱失衡者回顾性分析,重新进行正确的酸碱失衡判断,与原诊断比较分析。结果:混合型酸碱失衡45.1%,三重酸碱失衡11.9%。酸碱失衡漏诊率达57%,误诊率达16%,其中混合型酸碱失衡漏诊率达89%,三重酸碱失衡漏诊率达96%。补碱不当占补碱治疗患儿的72.3%。患儿死亡率25.9%,三重型和混合型酸碱失衡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酸碱失衡。结论:新生儿酸碱失衡以混合型酸碱失衡为主,其中以呼酸合并代酸最常见,易漏诊、误诊而治疗不当,三重型和混合型酸碱失衡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7.
阴离子隙判断肺心病酸碱失衡的临床意义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申香远(柳州545005)随着对肺心病酸碱失衡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对多重酸碱紊乱的认识,发现阴离子隙(AG)对潜在的代谢性酸中毒及混合性酸碱失衡有诊断价值。笔者对63例慢性肺心病酸碱失衡结合AG进...  相似文献   

18.
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认识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资料作为判断酸碱失衡的指标,结合肝功能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率为71.6%(199/278),其中呼碱合并代碱、单纯性呼碱、呼碱合并代酸较为常见,分别占23%、14.7%及11.5%;②呼碱为主酸碱失衡组平均PaO2、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平均血清总蛋白浓度均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12,P=0.001,P=0.021),代碱为主酸碱失衡组平均PaO2、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血清总蛋白浓度及平均血钾浓度均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24,P=0.001,P=0.017,P=0.002),代酸为主酸碱失衡组仅平均PaO2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44).结论 ①酸碱失衡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以呼碱合并代碱的发生率最高;②以呼碱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与PaO2、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浓度的降低有关,以代碱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与PaO2、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浓度以及血钾浓度的降低均有关,以代酸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仅与低PaO2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宋琼 《河北医学》2001,7(3):193-195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分布,以酸碱失衡预测供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119例次慢性呼吸衰竭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正常5例次,呼酸37例次,代碱5例次,呼碱3例次。呼酸和并代碱52例次,呼酸合并代酸4例次,呼碱合并代碱4例次,三重酸碱失衡(TABD)9例次,其中呼酸合并代酸代碱7例次,呼碱合并代酸代碱2例次。经AG值和潜在HCO3^-判断,代要到8例增至17例。呼吸三重酸碱失衡(TABD)由0增到9例。不测潜在HCO3^-有4例失检。结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AG值及潜在HCO3^-对代酸和呼吸型TABD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自主开发的动脉血气分析软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酸碱失衡的特点。方法:利用血气分析软件分析92例COPD患者424例次的动脉血气及同步测定K 、Na 、Cl-、HCO-3的检查结果,判断其酸碱失衡的特点及酸碱失衡与呼吸衰竭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92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入院时存在8种酸碱失衡类型,以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acidosis,RAC)为基本类型的酸碱失衡占90.2%,其中RAC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acidosis,MAC)、RAC、RAC 阴离子间隙(aniongap,AG)增高性MAC居前3位;②住院期间424例次的检测,存在11种酸碱失衡类型;③以RAC为基本紊乱类型的369例中Ⅱ型呼吸衰竭(呼衰)为355例,占96.2%。Ⅰ型呼衰为10例,占2.7%。Ⅱ型呼衰患者中,RAC MAC为164例次,RAC为120例次,两者占总数的80%。结论:该软件具有快速、准确、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等特点,提高了二重和三重酸碱失衡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