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HSK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SIL—2R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了30例复发性HSK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血清SIL-2R的水平并与25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CD3、CD4/CD8均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血清SIL-2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复发性HSK患者体内免疫功能低下,SIL-2R水平升高可能是其原因之一,这也为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前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计检测了28名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28只眼)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值进行了比较。结果28名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平均值为68.32%,CD4^+细胞的平均值为34.19%,CD4+/CD8^+的平均值为1.68,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CD8^+细胞的平均值为20.37%,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的平衡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4.
内因性葡萄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了解内因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检测45例内因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期收集32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45例葡萄膜炎患者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数目下降,CD4+升高,CD4+/CD8+比值升高。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改变不明显。经局部和/或全身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有轻度改变。结论 葡萄膜炎患者体内免疫功能异常,这也为免疫治疗的观察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邹文军  武志峰  项晓丽  孙松  张洁 《眼科研究》2012,30(12):1118-1121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急性葡萄膜炎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常见的类型之一,Th17细胞是在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而Th17细胞与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研究HLA—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l、Th2、Th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1年1—10月于无锡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22例,并收集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Thl、Th2、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质量分数,并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患者外周血中Thl、Th2、Th17细胞比例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或CRP质量分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CD4+Thl细胞比例、CD4+白细胞介素-17(IL-17)+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11±9.69)%VS.(16.00±4.26)%,P=0.041;(3.96±2.92)%VS.(1.68±0.60)%,P=0.002],而CD4+IL4+Th2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3±0.36)%VS.(0.56±O.34)%,P=0.122]。患者外周血Thl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CRP质量分数均无明显相关性(r=0.197,P=0.500;r=0.253,P=0.383);Th2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CRP质量分数均无明显相关性(r=0.068,P=0.817;r=0.439,P=0.116);Th17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05,P=0.001),与患者CRP质量分数无显著相关性(r=0.226,P=0.436)。结论HLA—B27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内IFN-γ和IL-17细胞呈高表达,且Th17细胞比例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Th1细胞和Th17细胞共同参与了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可能以Th17细胞发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6.
Eales病又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系统参与引起的眼部疾病[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结膜下注射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患者血T淋巴细胞(TLC)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程度.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51眼,以脐血干细胞(CBSC)结膜下注射治疗为主,共注射3次;对照组50例52眼,以干扰素(IF)结膜下注射治疗为主;2周后评价疗效,检测2组患者血T-LC亚群、IL-2及SIL-2R水平含量,并与5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T-LC亚群CD4(39.7±6.6)%、CD8(29.6±5.4)%、CD4/CD8(1.34±0.61)及IL-2((1 658.2)±312.8)ng·L-1、SIL-2R(378.6±57.8U·mL-1)水平含量均明显不同于正常者(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基本接近正常者(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仍与正常者有一定差异(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平均痊愈时间缩短(P<0.01)、复发率降低(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结膜下注射治疗HSK疗效可靠,且有明显调节患者血T-LC亚群、IL-2及SIL-2R水平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眼病患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48例干眼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值为6.98±3.12%,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值为8.12±3.53%,对照组分别为12.80±5.35%和5.20±1.15%,二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细胞亚群均值为:CD358.12±4.76%,CD438.92±3.92%,CD837.58±5.61%,CD4/CD8=1.03±0.69,对照组分别为67.98±5.80%,45.42±5.24%,29.24±3.02%,1.55±1.73,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干眼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异常,且两者呈一致性关系,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数目和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2、自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nterferon,IFN-7)水平与本病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收集初发性和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86例,健康对照者35例,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目,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2、IL-6和IFN-7水平。结果 86例患者中,初发患者50例,复发患者36例。与对照组比较,初发者CD3、CD4、CD8和NK细胞均值无显著性差异,CD4/CD8小于对照组;复发组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值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初发组IL-6无显著性差异,IL-2和IFN-7有显著变化;复发组IL-2显著下降、IL-6和IFN-7显著升高。结论 初发性和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表现有CD4/CD8下降和NK细胞数目下降,血清IL-2下降、IL-6和IFN-7升高,以复发组患者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Eales病又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系统参与引起的眼部疾病[1].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28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行鼻内镜手术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6~12个月,治愈211例(75.3%),好转55例(19.7%),无效14例(5%).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大出血5例,眼部并发症10例,鼻腔粘连18例,窦口闭锁6例.复发23例(8%).结论 熟练的麻醉技术、术者丰富的操作经验、恰当的术后处理、定期合理的鼻内镜随访是保证鼻内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165-16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鼻息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含有人类全长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检测6例鼻息肉组织、6例正常鼻黏膜组织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筛查出鼻息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共1886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8条,上调基因12条,下调基因6条,包括编码横跨膜4超家族蛋白、IFN-γ诱导蛋白IP-30前体、补体因子前体、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L-8、RGS1、GRRK4、CCL20、子宫球蛋白等基因。RT-PCR测定差异表达基因IL-8、RGS1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鼻息肉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RGS1通过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IL-8促使炎性细胞释放多种炎性递质参与鼻息肉发病,IFN-γ诱导蛋白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等基因在鼻息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的分泌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鼻息肉组织和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两种组织内IL-4,IL-6和RANTES的表达情况。结果(1)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较多,且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x^2=17.014,P〈0.01),而嗜中性粒细胞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鼻息肉组织中IL-4和RANTES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x^2=24.956,x^2=22.121,P〈0.01),而IL-6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IL-4和RANTES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43,P〈0.01),而IL-4和IL-6则无相关性。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4和RANTES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前者作用于后者可能通过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从而导致鼻息肉的形成,而嗜中性粒细胞及IL-6对鼻息肉的发病未发现有明显的作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48.1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0)、环氧合酶2(COX-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TNF-α/p38MAPK/NF-κB/COX-2信号通路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深入阐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鼻息肉及寻找特异性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例未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复发性鼻息肉组织标本、20例初发鼻息肉组织标本、2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实验对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中的TNF-α、COX-2和p38MAPK进行检测.结果 TNF-α、COX-2和p38MAPK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无或极少量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0.01).复发型鼻息肉组织中,TNF-α、COX-2和p38MAPK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密度均高于鼻息肉组(P<0.05).鼻息肉组中,INF-α、COX-2和p38MAPK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TNF-α、COX-2和p38MAPK在鼻息肉组织中均呈高表达,而且在复发性鼻息肉组织中表达更显著.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偶联作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47-50,5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6年10月慢性鼻窦炎186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治愈143例(76.9%),好转27例(14.5%),无效16例(8.6%),总有效率91.4%。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随访及药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葡萄膜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各类急性葡萄膜炎患者7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急性期和治疗后恢复期血清IFN-γ、TNF-α和IL-6水平,并与同期收集的30例健康人血清IFN-γ、TNF-α和IL-6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葡萄膜炎患者急性期血清IFN-γ、 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恢复期和对照者(F=65.805、50.418、155.381,P=0.000),并且与其初诊时视力呈明显负相关(r=-0.656、-0.592、-0.653,P=0.000),3种细胞因子之间呈正相关(r=0.340、0.467、0.338,P<0.05)。结论 INF-γ、TNF-α和IL-6在急性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治疗后均下降,表明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额镜下参照FESS模式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方法 总结额镜下参照FESS模式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260例临床资料。结果 参照FESS-97海口标准,随访1年以上,260例患者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为68.2%(348/510侧)、20.6%(105/510侧)、11.2%(57/510侧)。结论 额镜下参照FESS模式进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对单纯筛窦炎鼻息肉患者有较好疗效,对多窦病变鼻息肉患者疗效欠佳,优于传统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鼻窦炎、鼻息肉治疗对哮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7例。结果 21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11例、好转6例、无效3例、复发1例,治愈率为52.4%、有效率为80.9%;合并的哮喘症状好转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1.4%;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支气管哮喘均有效13例,有效率为61.9%。保守治疗的7例中,鼻窦炎好转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14.3%;哮喘好转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28.6%。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后,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表达,分析ERK活化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新鲜冻存组织中提取总蛋白,并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活化ERK的表达。对20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20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活化ERK表达阳性12例,其中9例术后复发,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在8例活化ERK表达阴性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1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活化ERK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情况高于ERK表达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间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ERK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B7-1)、CD86(B7-2)、CD28、CTLA-4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24例Behcet病患者(Behcet病组)和20个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28和CTLA-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ehcet病患者外周血CD 4+ T细胞表面 CTLA-4 分子的表达[(3.18±1.18)%]高于对照组[(1.73±0.66)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3.722,P<0.01);CD19+ B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4.49±1.73)%]高于对照组[(2.40±1.4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2.071,P<0.05)。比较两组间其它分子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结论Behcet病患者 B7、 CD28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葡萄膜炎的发生,阻断其相互作用可能为今后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57-3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