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是一种病情复杂危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现将我院1999年2月~2004年 8月收住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6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通过对 5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 ,总结了重症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 收集 1 97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52例 ,男 30例 ,女 2 2例 ,年龄 1 7~ 49(33 5± 1 6)岁。分析归纳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 ,严重者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的损害 ;少数患者可遗留心室增大 ,随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血清酶增高持续时间长和不伴有酶峰变化为其特点。虽然病毒学检测是诊断心肌炎的常规方法 ,但阳性率低 ,目前临床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然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 ,注重临床资料、提高诊断心肌炎的客观指标是临床医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及猝死 ,急性期死亡率高。现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 2 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 1 99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1 ]。男性 8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1 8~ 5 1岁。 <3 0岁 6例 ,3 0~ 5 0岁 1 1例 ,>5 0岁 3例 ,平均 3 5 .6岁。三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1 3例 ,肠道感染史 5例 ,无明显感染史 2例。1 .2 症状与体征 :症状依次为胸闷、气急、心悸、晕厥等 ;体征依次为第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感染性重症 ,但目前缺乏特异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1996年 12月~2 0 0 2年 7月 ,我院收治此类患者 2 6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19~ 5 7岁 ,平均为 38岁。入选标准 :1发病前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 ,如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道症状等 ;2感染后 1~ 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 ,如胸痛、头昏、呼吸困难等 ;3心电图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如房室传导阻滞、ST- T改变、R波降低、异常 Q波、室内传导阻滞等 ,伴血清中心肌酶谱增高 ;4有包括阿 -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SAVM)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9例SAVM,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诊治经过、预后情况。结果19例中发热14例,晕厥12例,累及房室结传导和束支传导10例,心脏扩大9例,心肌酶学持续升高,心肌钙蛋白均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心脏临时起搏4例。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毒感染史、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指标;休息、糖皮质激素、心率支持和血流动力学支持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7例出现急性左心衰,6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出现心源性休克,3例出现阿斯综合征。治愈10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须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后引起心肌急性严重的炎症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1 ]。现将我科 1985 - 0 4~1998- 10符合上述情况的 5 4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 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修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2 ] ,排除风湿性心肌炎、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代谢性疾病、β受体亢进症、结缔组织病等疾病所致的心肌损害 ,共选择 5 4例患者 ,男 2 9例 ,女 2 5例 ,年龄 9岁~ 78岁 ,平均 32 .8± 14.3岁 ,其中年龄≤ 5 0岁者 5 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情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2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4.6%。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急性期(均存在心源性休克),另2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发展迅速,预后欠佳,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尽早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96年以来我院44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全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7~14岁6例,20~45岁36例,58岁以上2例;先驱疾病上感24例、扁桃体炎1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乙型肝炎1例。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以文献为标准。 相似文献
10.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而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可并发心源性休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Adams—Stokes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我们回顾性分析近十年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和心电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及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心肌酶谱与心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区别为:①常见于青壮年,发病前或发病时常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且常伴发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阿-斯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而胸痛发生率低,相对较轻甚至无胸痛。②心肌酶谱升高相对不显著(一般呈轻~中度升高),尤其是CK—MB甚至可在正常范围,心肌酶峰不显著,CK峰值、CK-MB峰值及CK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CK—MB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均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均〈0.01)。③心电图损伤性改变显著,病理性Q波常呈-过性可逆性改变,多数呈QS或QR型,经适当治疗一般2-3天内消失;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多数呈qR型,且病理性Q波逐渐增深、加宽、范围扩大或出现等电位性Q波。④ST段抬高和无对应性ST段压低。⑤病理性Q波与ST段抬高发生的导联“不吻合”,且不能用某支冠状动脉阻塞来解释心电图改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临床、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等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探讨(附56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主要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重新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使用SPASS软件和SDAS软件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56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生于急性肝炎的45例,发生于慢性的有明确的肝病史及无明确的肝病史分别为400例及120例。②9例急性重型肝炎,出现肝性脑病7例,均在7天内出现。36例亚急性及5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12周内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为100. 0%及82. 2%。③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的肝性脑病均为首先出现,无1例发生腹水。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首先出现肝性脑病仅为11. 1%及1. 7%,仅发生腹水分别为5. 6%及3. 5%。④无明确肝病史的120例患者,最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及晚期分别为17例、31例及72例。结论①重型肝炎依发病基础分为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暴发性肝衰竭)及慢性重型肝炎;②暴发性肝衰竭、亚暴发性肝衰竭的时限分别为14天内、15天至24周(半年);③亚急性重型肝炎分腹水型及脑病型;④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仍应区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对63例小儿 VMC和23例小儿DCM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VMC相比,DCM患儿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者 (4.3%)少见,病程较长(>2个月者占61.0%),心脏增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高(均P<0.05),心脏增大明显,中 重度二尖瓣反流(82.6%)多见,心力衰竭较严重,心脏收缩功能减退显著(P<0.05);与DCM相比,VMC患儿 多有新近病毒感染史(79.4%),血清病毒 IgM阳性(77.1%)及CK MB升高(77.8%)(均P<0.05),治疗3个月 后VMC患儿轻度增大的心脏恢复正常。结论:小儿VMC与DCM在发病年龄、病程、有无新近病毒感染史,CK MB升高、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程度,治疗效应方面均有不同,但两者的差异是相 对的,必须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其中超声心动图和治疗效应对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的特点,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积属经验。方法 查阅1982—2002年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的病例,归纳整理。结果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严重可伴有其他赃器的损害;血清酶类持续升高,且无酶峰变化;少数患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临床、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综合判定,确切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3例并进行随访,比较IABP应用与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治愈的相关因素.结果 成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占同期急性心肌炎住院患者43.15%,住院病死率为19.05%,整体住院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使用IABP组较未使用IABP组患者治愈率明显升高(100% vs.73.9%,Х^2=3.92,P=0.048),无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治愈与较高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IABP的使用相关.经治愈出院的患者随访6-12个月中,两组均无死亡,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和LVEF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愈与LVEF及IABP的使用相关,早期使用IABP支持治愈率明显提高,该病治愈出院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吴剑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76-78
目的:分析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60例儿童及80例青年共2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Holter资料,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与无心肌炎的两个对照组的Holter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肌炎发病以儿童居多(占66.67%),显著多于青年人(33.3%),P〈0.05;且儿童组心肌炎患者室性早搏发生率(83.1%),也高于青年组(67.5%),P〈0.05。结论:儿童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频发,更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