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侧肋间切口入路与剑突下切口入路治疗老年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老年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肋间切口入路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手术出血总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二次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肋骨打孔法关胸,用于减轻开胸术后切口周围麻木感、束带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Ⅰ组采用切口下位肋骨打孔法,用2号羊肠线自孔眼穿过切口上位肋骨上缘,关胸;Ⅱ组采用传统丝线直接绕过上下肋骨结扎关胸法.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度,观察手术侧胸壁皮肤麻木区,记录整个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下位肋骨打孔法关胸可明显减轻开胸病人术后的疼痛.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疼痛时间短,胸壁束带感发生减少,未发生胸壁或肋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下位肋骨打孔法关胸方法能明显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可吸收肠线缝合,不再有远期束带感.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和普迪思线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施行开胸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术中采用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及普迪思线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丝线关胸法,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观察术后疼痛感觉的区别和切口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24、48小时,观察组中感觉轻度疼痛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感觉重度疼痛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哌替啶的应用量、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和普迪思线用于开胸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的探讨(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肋上缘切开与肋间切开在胸后外侧切口中的运用,寻求不须切除肋骨进行胸后外侧切口的理想方法。方法将经胸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的128例患者分为肋上缘组(n=64)和肋间组(n=64),对比两组开、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指标。结果肋上缘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肋间组(P<0.01),开胸时间亦短于肋间组(P<0.01),术后VAS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采用不切肋的胸后外侧切口并紧贴肋上缘入胸,具有进胸快、出血少、手术视野充分、切口缝合简便、肋骨断端无需特殊处理、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彭兵锋 《当代医学》2022,(18):110-113
目的 探讨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内固定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剥离肋骨骨膜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较小,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采用胸腔镜下侧胸入路进行手术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剑突下入路进行手术的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6、12、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侧胸入路相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进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少,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左胸小切口术式在中下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侧剖胸、右侧胸腹两切口等常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左胸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胸管引流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左胸小切口术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好,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中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保留并不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进行手术(A组),并与采用传统后外侧断肋入路进行手术(B组)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视野纵向直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胸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1周呼吸功能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的疼痛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肺功能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视野纵向直径、胸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具有进胸快、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关胸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猛  陈臣  刘迪  刘波  龙谦  胡剑  张庆斌  梅宏 《重庆医学》2017,(35):5000-5002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以明确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16例行胸腔镜肋骨切除术,开胸组26例行开胸肋骨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程度、术后活动情况、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6.2±1.6) vs.(12±2.2)cm,P<0.05]、术后住院时间[(5.4±1.6)vs.(9.3±2.7)d,P<0.05]均明显小于开胸组;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小值、术后第1~3天及术后第7天VAS最大值均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自主下床活动患者百分比及术后切口满意度均高于开胸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例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经侧胸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观察组经剑突下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及首次下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及72h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肋骨打孔法关胸,用于减轻开胸术后疼痛及皮肤感觉异常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80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Ⅰ组采用切口下位肋骨打孔法关胸;Ⅱ组采用传统丝线直接绕过上下肋骨结扎关胸法。术后于相同时间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度,观察手术侧胸壁及上腹部明显皮肤感觉异常区,记录整个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肋骨打孔法关胸可明显减轻开胸病人术后的疼痛。术后手术侧胸壁及上腹部无明显皮肤麻木区,咳嗽排痰良好,未发生肺部并发症。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论肋骨打孔法关胸用于减轻术后疼痛是安全有效的,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d疼痛评分,术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进行锡钛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将57例连枷胸患者分为微创组(n=29)和开胸组(n=28).微创组采用胸腔镜下进行锡钛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开胸组采用开胸锡钛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1d的疼痛变化.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镇痛药物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的显著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锡钛合金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黄伟  张龙  肖曦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526-528
目的 探讨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切口下开放入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与伤椎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度数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与伤椎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Cobb角度数均有所改善(均P<0.05).结论 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术中创伤,缓解术后腰背疼痛,促进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恢复,且有助于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在肺癌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胸腔镜组(n=47)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手术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量亦明显低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获得同样根治切除效果、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微创McKeown术与开式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其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食管癌量表QLICP-ES评分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食管中上段癌患者9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式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微创右胸上腹在颈三切口(McKeown)术,观察2组手术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及生命质量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VAS评分逐渐下降,观察组术后6 h、24 h、36 h、7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及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QLICP-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未发生缺失患者,观察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复发1例。 结论微创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清扫淋巴结数量多,术后并发症少,且术后疼痛轻,患者生命质量高,故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前放疗并小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26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60Co照射,2~3周后进行胸腔镜下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仅行常规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该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患者采用术前放疗并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技术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拟实施前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侧胸入路胸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于手术前后,比较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3.47±7.22) m L、(3.49±1.03) d、(7.35±1.24) d,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76.39±7.52) m L、(4.86±1.09) d、(9.57±1.37)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VAS评分分别为(2.54±0.87)分、(2.01±0.50)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胸腔镜辅助右胸微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资料,探讨该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66例患者行胸腔镜辅助右胸微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采用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Chitwood钳经胸阻闭升主动脉,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经房间隔或房间沟入路,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术.同期由相同手术组完成75例传统正中开胸,上下腔静脉插管,由房间隔入路完成单纯二尖瓣置换术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微创组有2例胸腔严重粘连中转开胸行瓣膜置换术.与正中开胸组比较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延长;胸腔引流液、输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右胸微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安全,临床疗效等同甚至优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20.
江章贵 《当代医学》2021,27(30):53-55
目的 探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胸外科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双孔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单孔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总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效果优于双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