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郝凤芹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701-170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有发热,热型不规则,均有不同程度咳嗽,胸部X线检查示两肺纹理增粗模糊15例,双下肺浸润阴影8例.18例患儿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为阳性.肺外损害:发热伴消化系统症状5例,其中B超检查示肝脏肿大3例;伴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悸、胸闷)4例;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起病4例;伴有泌尿系统损害者4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1例.给予阿奇霉素5~10 mg·kg-1·d-1,静脉滴注,18例患儿全部治愈.随访1年无反复发作的慢性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致支原体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除引起肺炎外,还可导致肺外其他脏器的损害.我科近5年来共收治MP肺炎合并肝脏损害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期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4例患儿做为研究对象,总结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肺外临床表现,以及应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转归情况。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除临床表现不典型外,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应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可有效缩短疗程。结论支原体感染可涉及各种器官及组织,极易漏诊或误诊,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查PCR—MP—DNA阳性或血清MP—IgM阳性或其他方法而诊断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4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器官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416例中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172例,除有咳嗽、发热、咳痰的表现外,还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神经系统症状等中的1项或多项改变。结论:MP感染可致MP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的损害,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阿奇霉素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38-39,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为小儿MP肺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并对入院的11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疾病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60.0%(450/750),女性患儿阳性率(68.0%),高于男性患儿(54.7%,χ2=48.1,P0.01)。婴幼儿MP肺炎以气促、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啰音多见,发热并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患儿的MP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多。51.7%的患儿有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多样性改变,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疑似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肺外合并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593例小儿MP肺炎中107例合并肺外合并症,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MP肺炎肺外合并症发生率为18%(107/593).常见的肺外合并症有渗出性胸膜炎、皮疹、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其发生率分别为32.71%,29.91%,24.30%和7.48%.部分患儿同时有2种以上合并症.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者误诊为其他疾病.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有肺外合并症,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27例(48.2%),3-5岁14例(25%),5岁以上15例(26.8%)。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主,其中表现为喘息者16例(59.3%)。有肺外损害是本病的特点29例(51.8%),并多见于年长儿,主要损害消化、心血管、神经、血液、泌尿等系统,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等。结论:婴幼儿感染MP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异,有肺外表现者可涉及多个系统,提示对以喘息和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MP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除可以损伤呼吸系统,还可引起肺外器官病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可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MP感染患儿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了解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系统损害,提高儿科医生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病例,总结第一诊断为呼吸系统以外疾病的35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特点加以归纳,结合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受累,除呼吸系统外,临床主要以结缔组织、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耳鼻喉科疾病等系统损伤为首发症状.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且不易早期诊断.因此提高对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全面认识,对早期诊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疾病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感染除引起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广泛的肺外损伤。近年来MP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容易造成误诊。为增强鉴别诊断意识,降低误诊率,现将我院及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病房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症状的MP感染患儿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肺外表现的多样性、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方法对56例有肺外表现的MP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感染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总数的27.94%。有肺外表现者占MP肺炎患者总数的25.82%,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乏力50例,声音嘶哑13例,鼻塞流涕11例,咽痛21例,耳痛12例,头痛、呕吐8例,心悸、胸闷15例,心前区疼痛10例,皮肤出血点3例,腹泻、腹痛21例,血尿10例,过敏性紫癜3例,皮疹2例等。结论 MP肺炎合并肺外损害发生率较高,可累及多个系统,表现多样,预后较好,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MP-IgM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室从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1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儿中均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泌尿、心血管系统及浆膜腔积液多见.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的器官受累,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器官损害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病变,而MP感染所致肺外器官损害临床报道不多.2001年4月~2005年10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确诊MP感染患儿347例,其中有肺外器官损害者6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胃肠道、肾、血液、皮肤和关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5例MP感染致肺外系统损害的患儿资料。结果:MP感染可引起神经、血液、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及皮肤黏膜、肌肉和关节等多系统损害,经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处理,几乎全部治愈出院,仅1例出现运动障碍。结论:MP感染除了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损害,甚至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MP感染并发肺外表现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MP感染并发肺外损害病例表现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的损害.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医师应增加对MP感染所致肺外表现的认识,以降低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确诊为MP肺炎的住院患儿临床特点及肺外损害并发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MP肺炎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X线表现多样性,肺外损害发生率高,主要损害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结论MP肺炎肺外损害发生率高,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05例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MP感染中,23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21.9%。主要并发症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皮疹、关节炎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合并2个系统或以上的损害。少数病例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刘成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53-153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损伤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儿科收治的78例肺外MP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检测MP抗体4061例,MPLgM阳性1524例,临床表现为肺外全身不同器官受损的78例,损害较常见的为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及关节系统亦常受损。结论:肺外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易被误诊,延误治疗,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选择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呈多系统损害,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后好转,治愈率98.78%。结论大环内酯类是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首选抗生素,可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需尽早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肺外病变的发生。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疗程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难治性大叶性肺炎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哈医大二院儿内科病房住院的肺炎患者204例,进行MP-IgM血清学检测及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 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发生率高于非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大叶性肺炎MP感染肺外损害的表现明显高于非MP感染肺外损害的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MP感染肺炎婴幼儿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易发展为大叶性肺炎,肺段受损广泛,肺外损害明显,病情重,病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