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腋下中断肋骨剖胸切口施行肺癌肺切除术并清扫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剖胸切口既不切除肋骨又不切断胸背主要肌群,并能在直视下为肺癌病人施行肺切除术并清扫淋巴结,我科设计并实施了腋下中断肋骨剖胸切口。皮肤切口仅长14~18cm,全部位于腋下区域,不切断胸壁肌群,不切除肋骨。用中断肋骨剖胸方法进胸,肋骨切断后可继续向肋骨前后两端推离所断肋骨的骨膜,切口部的术野面积平均大于20cm×14cm。结果:应用我科首创的腋下中断肋骨剖胞切口已为40例患者施行了全肺或肺叶切除及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清扫手术。对例(8.5%)有满意的术野显露,3例(7.5%)有较满意的术野显露范围,主要是上叶肺癌T1T2期或T3期仅侵及局部前纵隔胸膜,下叶肺癌T1T2期或T3期仅侵及肺下静脉附近的局部纵隔胸膜;另外4例肿瘤广泛侵犯后纵隔胸膜,肺下静脉有癌栓,肿瘤侵及隔面,以及与助膈面广泛粘连者显露欠佳。此切口手术创伤小,美观,术后疼痛轻,上肢活动度和肌力恢复佳,肺功能受损少,病人恢复快。结论:腋下中断肋骨剖胸切口不仅具有通常腋下进胸切口不切除肋骨和不切断胸背肌群的优点,而且所暴露的术野显著大于通常的腋下切口,因此可在我国现有无影灯照明条件下满意地完成T1,T2的Ⅱ期肺癌病人的肺切除伴淋巴结清扫术(除非病人已有广泛胸膜或隔面粘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肌的腋下小切口在原发性肺癌治疗的体会.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为观察组48例,B为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经过具体的评估后需要行肺癌根治术.术中A组采用腋下小切口术,B组用传统的后外侧标准切口.比较两组在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A组和B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在疼痛、肩关节活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也有明显差别.结论:腋下小切口在肺癌根治术中具有术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明显优点.腋下小切口亦能满足术中淋巴结清扫的需要,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胸部肌肉的腋下小切口开胸治疗肺癌的经验.方法 需做肺叶切除的原发性肺癌病人316例,将其中的134例分成2组.实验组67例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67例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切口.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1),术后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等亦有明显差别.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腋下胸部小切口具有对胸部损伤小、术中显露良好、出血少、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等优点.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切除手术的需要,术中淋巴结清扫满意,可作为治疗肺癌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肌神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8例早期乳腺癌手术病人,分成2组:A组56例,在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同时保留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B组42例腋淋巴结清扫术中切断肋间臂神经及胸肌神经,术后对比分析胸肌萎缩情况及患侧上臂、腋部感觉功能。结果A组胸大肌轻度萎缩22例(39.3%),无重度胸大肌萎缩;患侧上肢感觉障碍6例(10.7%)。B组胸大肌重度萎缩33例(78.6%),轻度萎缩9例(21.4%);患侧上肢感觉障碍36例(85.7%)。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肌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有效防止患侧腋部及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和胸肌萎缩,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腋下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我们根据现代微创外科的观点采用腋下小切口施行普胸手术共7例,切口平均长度13.2 cm,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47.8岁,经病理证实肺癌 3例,良性肿瘤4例. 1.2 方法:①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②侧卧位,术侧上肢向头部上举并固定于头架 上,将相应术野中心部位垫起;③开胸步骤:取腋后线下背阔肌前缘斜行切口止于腋前线处 , 长9.5~14.5 cm,游离背阔肌前缘并用拉钩向后略作牵拉,沿前锯肌肌纤维起行方向钝性 分开至肋间表面,经肋间正中切开肋间肌进胸,置入两副小号胸廓开胸器牵开肋间及背阔肌将 胸内视野打开,常规进行胸内探查.术前无病理诊断的,术中行快速冰冻确诊,以确定术式 ;④关胸步骤:用7号丝线经上下肋骨中点打孔缝合固定,缝合时注意避免损伤肋间神经; 缝合前锯肌、皮下组织及皮肤. 2 结果 7例中分别行左开胸5例,右开胸2例,其中上叶切除2例,中叶1例,下叶切除3例 .纵膈肿瘤摘除1例,3例肺癌肺叶切除加周围淋巴结清扫,4例良性肿瘤分别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或肿瘤直接摘除.7例开胸过程中出血量约少于25 ml.开关胸时间均在35 min内完成.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均在3~5 d下床活动. 术后伤口损伤小,疼痛轻微,并且持续时间短,利于咳嗽排痰;术侧上肢及肩关节活动 受限不明显,伤口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伤口长度均在9.5~14.5 cm.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乳腺癌根治术需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手术的创伤往往破坏了正常的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在木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上肢功能障碍[1].同时由于腋下淋巴结的清扫,致使淋巴回流受阻,上肢水肿,因此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改良后外侧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2例胸部疾病的患者施行剖胸手术时,采用保留胸肌的改良胸后外侧切口,于第4、第5或第6肋间径路完成手术。结果采用此切口避免切除或切断肋骨;避免大片胸壁肌肉切断;明显减轻术后胸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减少出血和输血;大大缩短开关胸时间。结论保留胸肌改良后外侧切口行普胸外科手术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可以在开胸手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自Patey报道采用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来,经近40年的实践证明其疗效与传统的根治术无显著差别。因而改良根治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改良根治术中,Roses氏手术使腋窝的暴露及淋巴结清除效果几乎与根治术相同,但需切断后再缝合胸大肌肱骨附着处,并切除胸小肌。既往我科进行Patey氏术和保留胸大、小肌的Auchincloss氏术时,患侧的上肢常规呈外展位,由于胸肌处在紧张状态遮盖着腋窝区而影响暴露和淋巴结清扫。我们做了如下改进,取得  相似文献   

9.
炒了使剖胸切口既不切肋骨又不切断胸背主要肌群,并能在直视下为肺癌病人施肺切除术并清扫淋巴结,我科设计并实施了腑下中断肋骨部胸切口。皮肤切口仅长14-18cm,全部位于腋下区域,不切断胸壁肌群,不切除肋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对肺癌患者统计清扫淋巴结数目.结果 58例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有5例中转开胸.手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