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9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教育组(管理组,514例)和常规糖尿病教育组(对照组,466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后,管理组糖尿病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增强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岳新芝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1506-150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牙周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治疗基本一致,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的掌握、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向214例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进行调查。结果经调查的214例患者中,影响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不足:对注射胰岛素感到不方便,嫌注射胰岛素要受皮肉之苦,认为注射胰岛素治疗费用高,认为注射胰岛素治疗会成瘾等方面。结论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不足、对注射胰岛素感到不方便和要受皮肉之苦、治疗费用高、治疗会成瘾、对疾病认识程度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使用胰岛素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注射操作及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内分泌科80例使用胰岛素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个体化健康教育,评估教育前、后患者对胰岛素知识、注射胰岛素技术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各阶段效果分析。结果教育后尤其是在出院前和门诊强化教育后,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胰岛素注射技术、低血糖的预防、识别和处理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P<0.01)。结论加强各阶段胰岛素笔技能性操作的指导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确保胰岛素笔使用的准确性、安全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社会支持(SSRS)量表及自制遵医行为调查表,比较2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状况及遵医行为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干预前39.4±6.0,干预后49.5±11.7,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干预前37.6±5.8,干预后38.6±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明显提升宫颈癌患者术后社会支持度,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取各种方法对我院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长达半年的自我管理教育,并对干预前后患者关于透析知识的了解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血压、体质量以及超滤量的改变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后,其对血液透析有关知识的了解明显比干预前好(P<0.05),患者的规律透析、合理饮食限水以及体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P<0.01),患者在自我管理教育后,其血压、超滤量以及体质量量与干预前相比都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恰当的自我管理教育,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9.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依从性调查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内外资料表明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T2DM)应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CSⅡ)治疗,不仅可以迅速控制血糖,还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加上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并发症。本文探讨了初发T2DM患者依从性对CSⅡ的影响,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起病隐匿,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在血糖明显升高、病情发生显著变化或出现并发症时,才会到医院寻求帮助,而平时得到医务人员指导的机会有限,绝大多数时间患者要靠自我管理来保证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整体而言,胰岛素治疗是一种比较复杂而又不可或缺的降糖方案。因此,在胰岛素改善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引导患者进行恰当的自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使用两种胰岛素方法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收集1993~2011年发表的关于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并严格评价符合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48个研究,meta分析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ⅡT)方案可有效降低危重患者的院内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等,但ⅡT组低血糖发生率略高于传统胰岛素治疗(CIT)组.结论 ⅡT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优于CIT组,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严密的血糖监控有效地降低了治疗中的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病患者的加强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加强胰岛素治疗后的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CT)和加强胰岛素治疗组(IT)。CT组:当血糖>215mg/dl,诺和R笔芯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80~200mg/dl;IT组:当血糖>110mg/dl,控制血糖80~110mg/dl。结果CT组死亡率44.83%远远高于IT组的12.07%,病人的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日数、每日6:00的平均血糖、每日TISS-28评分均明显高于IT组(P<0.05);CT组每日胰岛素用量、HLA-DR、CD4+/CD8+明显小于IT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CT组病人发生肾损害、输注红细胞、发热的人数均明显高于IT组(P<0.05)。结论加强胰岛素治疗控制危重病人血糖80~110mg/dl,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心绞痛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通过其降脂和非降脂作用,可显著改善不同胆固醇水平个体的预后。他汀类的收益依赖于药物的长期不间断治疗。目的:通过对平均胆固醇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辛伐他汀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药物的干预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平均胆固醇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辛伐他汀作为二级预防手段,随访药物治疗的依从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不依从治疗的原因。结果:辛伐他汀治疗3、6、18个月的依从性分别是68.9%、48.0%,40.0%,依从性下降以前6个月明显。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型和患者的年龄群对治疗依从性影响不大,高危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低。不依从治疗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对高危人群血脂控制水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认识不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结论:辛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治疗依从性较低,为提高远期疗效,有必要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甲状腺病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2名甲状腺病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用药基本情况、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我院甲状腺病专科门诊患者不依从率为51.4%;不依从主要表现为漏服与过早停服;影响其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缺乏用药知识、记忆力减退、药品不良反应、医师讲解不具体等。结论:应针对引起甲状腺病患者不依从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13,14(7):1141-1156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ommon chronic disorder, which is increasing in prevalence on a global scale. Insulin replacement therapy is required for all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and for many with Type 2 diabetes, to correct th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of these disorders. However,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glucodynamics of available insulins have numerous limitations. Problems include delayed absorption from subcutaneous absorption sites (soluble [regular] insulin), and wide variability of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nsulin isophane suspension [NPH] and insulin lente) that is influenced by the adequacy of resuspension, and by a variable and insufficient duration of action, which usually requires intermediate-acting insulins to be administered twice-daily. All insulin prepar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common side effect of hypoglycaemia, and encourage weight ga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45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需要强化治疗的患儿.将其完全随机分为2组,CSII组20例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MSII组25例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CSII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4.3±3.0)、(5.9±0.7)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21.6±3.8)、(8.3±0.9)mmol/L;MSII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3.1±2.1)、(6.0±0.8)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9.8±3.0)、(8.9±1.1)mmol/L,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6.0±1.5)d、(49.6±14.9)U/d、(0.6±0.2)次,MSII组分别为(8.1±1.9)d、(57.9±12.2)U/d、(1.1±0.7)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SII 治疗较MSII 可更有效、更便捷地控制高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13,14(8):1407-1416
Insulin lispro, the first insulin analogue to be used clinically, was engineered to incorporate the pharmacological advantage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which has a reduced tendency to self associat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oluble insulin. It is absorbed more quickly following a subcutaneous injection, reaching peak concentrations (approximately twice as much as conventional insulin) and then falls more rapidly. These more physiological insulin profiles are reflected in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trials involving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which generally show comparable glycaemic control but reduced rates of hypoglycaemia, particularly at night. The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hypoglycaemia in the early trials has been generally fairly modest, but more recent publications suggest that increasing experience and more individualised insulin adjustment may lead to a greater impact. Other indications include its use in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and postprandially in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65例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进行病史收集、生化指标检测和血糖监测,分析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6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25.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46,95%CI(1.58~8.24)]、病程[OR=2.67,95%CI(1.87~5.36)]、肌酐[OR=1.24,95%CI(1.03~1.64)]、BMI[OR=0.56,95%CI(0.33~0.87)]和空腹C肽[OR=0.67,95%CI(0.32~0.89)]是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当患者具有高龄、病程长、肌酐高、体重指数(BMI)低和空腹C肽低等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时,应注意加强血糖监测,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强化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72例老年(>65岁)危重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36)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6)。常规治疗是指当患者血糖≥12·0mmol/L时,控制其血糖水平<12mmol/L;强化治疗组则控制患者血糖水平4~10mmol/L,直到患者转出ICU或死亡,两组其余临床治疗相同。分析两组病例预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存活病例住ICU时间、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病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