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白杨素Mannich碱衍生物,并寻求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化合物。方法利用Baker-Venkataraman重排法完成白杨素的全合成,再与甲醛、胺类进行Mannich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SGC-90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白血病细胞(K562)5种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和MS确证。体外抗癌活性实验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水溶性木犀草素衍生物的半合成方法。方法:试图以木犀草素成酚钠后和卤代物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分别在木犀草素7-位引入羧甲基,然后制成了钠盐,达到增加水溶性。结果:通过新的合成路线合成了鲜见报道的化合物。结论:在保留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部位的前提下,在木犀草素7-位引入羧甲基,可以制备水溶性羧甲基木犀草素钠盐。 相似文献
3.
木犀草素及其葡萄糖苷的半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橙皮苷为原料,经3步合成了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1),总收率35%。本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各步收率较好。同时以1通过新化合物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四乙酸酯,合成了木犀草素-7-β-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4.
木犀草素的药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木犀草素是一种天然四羟基黄酮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消炎、抗过敏、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临床主要用于止咳、祛痰、消炎等。本文着重对木犀草素的药理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9,(1):26-32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具有抗高尿酸活性的白杨素Mannich碱衍生物。方法以天然产物白杨素为起始原料,与不同含氟有机物进行胺甲基化反应,合成系列白杨素Mannich碱衍生物。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比色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其在昆明种小鼠的体内抗高尿酸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电子轰击质谱(EI-MS)确证。体外活性实验显示,大多数含氟白杨素衍生物都具有较好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且体内抗高尿酸作用显著,在40 mg·kg~(-1)剂量时白杨素衍生物1a、1b、1c、1e、1f、1i和1j抗高尿酸效果最好,可使昆明种小鼠的血清尿酸值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2-羟基-3-甲基-环戊-2-烯酮为母体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0个双Mannich碱衍生物,4个单Mannich碱衍生物。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DNA合成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脂肪胺、杂环胺双Mannich碱活性较强,优于阳性对照药5-Fu;二甲胺单Mannich碱活性较强,而芳胺类Mannich碱活性很弱,IC50值大于50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草素缩胺硫脲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抗癌活性。方法酸性条件下,甘草素与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在乙醇中回流缩合成腙,同时二硫代甲酸甲酯基水解成硫代甲酸基,然后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催化下与相应的胺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a-3j。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以五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阳性对照药,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7个肿瘤细胞株及人肾上皮细胞(293)一个正常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 H-NMR1、3 C-NMR和MS确证。体外抗癌活性表明大部分衍生物对K562和DU-145有一定的活性。结论从构效关系看,作者推断在甘草素4-C位接入缩胺硫脲基团可以提高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8.
1,2-环戊二酮和1,2-环己二酮Mannich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些萜类化合物的抗癌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1,2-环戊二酮和1,2-环己二酮Mannich碱衍生物。初步抗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2-环戊二酮双Mannich碱抗癌活性较强,而1,2-环戊二酮单Mannich碱及1,2-环己二酮双Mannich碱抗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9.
10.
硫色满酮Mannich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设计并合成了 12个硫色满酮的Mannich碱衍生物 ,12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结果证实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 :12个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其中化合物 (1)与对照品克霉唑相当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并合成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曼尼希碱衍生物,评价其体外抗肿瘤增殖活性。方法以乙酰丙酮为起始原料,与香草醛及对羟基苯甲醛经两次Adol缩合制得去甲氧基姜黄素,乙酰化保护后再经亲核取代反应引入双苄基,然后经脱保护及Mannich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人乳腺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及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等5种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中11个为去甲氧基姜黄素的Mannich碱类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HR-MS确证;初步药理结果显示活性大多高于去甲氧基姜黄素。 相似文献
12.
2-(E)-(4-环戊氧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环戊酮芳胺 Mannich 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2-(E)-(4-环戊氧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体外试验.方法以环戊酮为原料,经Stock反应、Williamson反应、Mannich反应和芳胺交换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用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口腔癌细胞(KB)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初步体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Ⅰ9具有较高的活性,对Bel-7402和KB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98、2.19 μmol*L-1,但低于阳性对照药氟脲嘧啶.结论在苯亚甲基环戊酮2位侧链氨基连接的苯环的2、3、4位引入供电子基,或者在对位引入,可提高化合物活性,但在对位引入诱导效应的卤素原子,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黄酮衍生物,并考察其抗肿瘤活性,并发现1种高效合成黄酮的新方法。方法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原料,选择性甲基化、酯化、Baker-Venkataraman重排成β-二酮,进而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催化β-二酮环合合成5个黄酮;以白杨素为母体,经烷基化反应、Man-nich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白杨素衍生物。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法测试部分目标化合物对脑胶质瘤细胞(C6)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7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认;4个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白杨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并合成新型鬼臼毒素类衍生物。方法 5-甲氧基吲哚与氯代物或酰氯反应得到一位氮取代的5-甲氧基吲哚;其与草酰氯反应,再以4-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体外活性采用Hela细胞筛选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a, 7b 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etoposid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全新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水解、缩合等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SRB法、MTT法,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以人肿瘤细胞Bel-7402、HL-60、BGC-823和KB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 11 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化合物5b、5c、5d、5f、5h对人肿瘤细胞KB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5f、5h同时也对人肿瘤细胞Bel-7402、BGC-823 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并全合成7-芳杂环高喜树碱衍生物并测试抗肿瘤活性。方法首先合成关键中间体5-乙基-5-羟基.4,5,8,9-四氢氧杂环庚三烯并[3,4-f]中氮茚-3,7,11(1H)-三酮,经Frilander反应得到7-氯甲基-10-甲基高喜树碱,然后与芳杂环生成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3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FAB-MS谱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7和8c对肿瘤细胞A549、LOVO和MCF-7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优于拓扑替康。 相似文献
17.
10-羟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抑制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喜树碱类抗肿瘤新药。方法合成7个喜树碱衍生物(3~9),经1HNMR,IR,MS分析确证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MTT法筛选了对宫颈癌Hela、肝癌BEL-7402、胃癌7901和大肠癌CCL-187瘤株的体外抑制肿瘤活性。结果7个化合物分别对前三种瘤株有效,其中化合物4对前三种瘤株均有较好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尤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大于10-羟基喜树碱。结论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秋水仙碱抗肿瘤衍生物。方法秋水仙碱首先被转化为硫代秋水仙碱,然后硫代秋水仙碱通过水解得到7-(N-脱乙酰基硫代秋水仙碱),最后经胺的酰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用1H NMR,IR,MS和HR-MS确证了这些衍生物的结构,MTT法评价了目标衍生物的细胞毒性;用对小鼠肝癌H22和宫颈癌U14的抑制率评价了衍生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硫代秋水仙碱新衍生物。结论尽管一些硫代秋水仙碱衍生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强于秋水仙碱,然而小鼠体内抑瘤活性却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合成13-酰胺基取代苦参碱衍生物及研究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槐果碱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Michael addition),叠氮还原酰化反应,制得系列13-位酰胺取代的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等谱确证;选取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K111)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大多数化合物对两株肿瘤细胞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4b和4e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