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张水利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129-131
通过分析近年来医院临床活动中医患关系(主要是医患矛盾)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结合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就目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医院、患者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提出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知度的影响,分析成因并提出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川北医学院800名在校医学生,内容涉及医患关系的认知、职业的认知以及当前医患关系对职业认知的影响3个方面,然后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布统计,并按α=0.05水准进行P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67.6%(536/793)的医学生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对自己将来的求职观念产生影响。“当前医患关系”(x)和“医患矛盾对你未来的求职观念”(Y)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088,P=0.013。结论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知度的影响由医疗政策、学校教育及社会等共同作用形成,需要高校在相关教育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不同生源医学生医德认知现状,寻找适宜的医德教育对策。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不同年级医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医德的认知情况。结果28.2%的城镇来源学生认为医患关系和谐或比较和谐,高于18.2%的农村来源学生(P=0.001或0.019);40.0%的农村来源学生认为医患关系很紧张,明显高于28.4%的城镇来源学生(P=0.001);33.0%的城镇来源学生认为目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履行的“较好”,明显高于25.5%的农村来源学生(P=0.019);而13.1%的农村来源学生认为目前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履行的“不好”,明显高于8.1%的城镇来源学生(P=0.026);12.7%的农村来源学生认为目前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有待提高”,高于7.5%的城镇来源学生(P=0.019);12.2%的农村来源学生认为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为“医护人员态度恶劣”,高于7.3%的城镇来源学生(P=0.028)。在“医疗实践的选择倾向”上,城镇来源学生比农村来源学生更符合医德规范要求。结论医学院校应当关注城乡生源医学生教育本身存在的差异,加强医德教育及对农村生源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医动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专业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掌握情况,评估医患沟通教学效果,提出改进设想。方法 以南京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专业学生549名为研究对象,于实习结束后组织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其中包括医患沟通技能毕业考核。分析不同学制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及相关成绩。数据用SPSS 11.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及Pearson分布。结果 549人医患沟通技能平均成绩为(82.72±4.23)分,其中五年制329人均分(81.88±4.23),七年制220人均分(83.96±3.91),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医患沟通平均成绩比五年制要好(P<0.001)。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OSCE考核总成绩与医患沟通成绩均呈正相关(五年制:相关系数0.520,P=0.000;七年制:相关系数 0.416,P=0.000)。结论 医患沟通教学效果总体较好,经过改进必然对临床专业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提高有更积极的意义。医患沟通考核成绩不仅体现沟通能力培养成效,实质是综合能力培养成效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患沟通》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5至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36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学习《医患沟通》课程的医学生为课程组(n=180),未学习该课程的医学生作为对照组(n=180)。教学结束后,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 Framework)进行问卷调查,评价2组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运用Excel录入调查表数据,经逻辑查错后形成最终数据库。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 test)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比较2组调查对象在量表5个维度的总体得分均值,课程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组调查对象在“维度1:沟通启动”(P=0.001)、“维度2:信息收集”(P=0.002)和“维度4:理解病人”(P=0.007)方面的得分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患沟通》课程促进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由“知理念”向“践行为”转化,但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邓凤  欧阳运薇  王忠  姚强 《重庆医学》2015,(9):1241-1243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医患沟通技能的自我评价现状。方法利用国内外已发表的《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SAS)及《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自评)》对某综合性大学的12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7名学生完成CSAS后其积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为51.43分,消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为32.94分。调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而男女、不同学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5.28%学生同意或完全同意“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127名学生完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自评)》,总分150分,127名学生的平均自评得分为104.93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P=0.008)。五年制及八年制学生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学习持积极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且对沟通技能自评不高,医患沟通技能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5个年级共1 600例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淡路向性检验卡、医患认知及沟通知识状况问卷、人际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分别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与医学生沟通知识状况、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医学生内外向性格特征。根据医学生沟通能力得分,以得分达到总分的80%及以上者为绩优组,以得分低于总分的80%者为绩平组。分析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1 460份,有效问卷1 381份,有效回收率为86.3%。1 381例医学生中,性格类型为外向型者455例(32.9%),中间型者598例(43.3%),内向型者328例(23.8%);认为医患关系会趋好者612例(44.3%),认为变化情况不一定者551例(39.9%),认为会趋坏者218例(15.8%)。医学生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15.9±20.1)分,沟通能力绩优组254例,平均得分为(142.7±10.0)分;绩平组1 127例,平均得分为(109.7±16.5)分。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性格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以及不同医患关系态度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格类型、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医患关系态度是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重要性象限图结果显示,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属于Ⅱ区,重要程度较高,但得分较低;性格类型和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属于Ⅳ区,重要程度和得分均较高,应继续维持。结论 医学生沟通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性格类型、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医患沟通课程和医患关系态度是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强医学生自信心锻炼,增加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医学院校规范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等措施,促进医学生沟通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患关系紧张对临床医学发展及教学的影响,提出和谐未来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通过阐述培养医学生提高医患沟通技能的意义,提出加强医学生沟通技能培养的建议。结果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和技能有明显提高。结论提高了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和技能,对和谐未来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住院医师与医学生在沟通课程前对不同医患沟通环节的自评和医患定位,为不同对象开展针对性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开设临床医患沟通课程的331名八年制医学生及308名住院医师,使用两个自评问卷的方式进行课前评估,包括医患沟通技能和职业实践的信心问卷和医生患者定位问卷。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对不同沟通目标的排序,住院医师和八年制医学生均为:收集患者完整的病史评分最高[(4.340±0.756)vs.(4.050±0.707)],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次之[(4.310±0.740)vs.(4.030±0.790)],和患者讨论治疗方案再次[(4.050±0.812)vs.(3.600±0.823)],告知坏消息最低[(3.850±0.897)vs.(3.260±0.907)]。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4.310±0.740)vs.(4.030±0.790),P<0.01]、收集患者完整的病史[(4.340±0.756)vs.(4.050±0.707),P<0.01]、和患者讨论治疗方案[(4.050±0.812)vs.(3.600±0.823),P<0.01]、告知坏消息[(3.850±0.897)vs.(3.260±0.907),P<0.01]、整体的医患沟通能力[(4.230±0.796)vs.(3.700±0.808),P<0.01]的信心评分方面,住院医师组均高于八年制医学生组。医生患者定位量表提示,住院医师组“以医生为中心”的倾向高于八年制医学生组[(60.630±7.665)vs.(3.760±0.828),P<0.01]。结论 住院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自信高于八年制医学生,而“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弱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学的重点在两个群体分布特点相似,八年制医学生教学中需要兼顾其经验不足,住院医师则需要强调共情和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对参加卫生服务见习教学前后的114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四年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习前后114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与特点、基本内容、与大型医院的区别以及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工作的意愿均较低(P>0.05).85.1% (97/114)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和谐的医患关系,65.0% (74/114)者认为“全科医师与患者的充分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66.6%(76/114)者对该教学活动安排表示“满意”,72.8%(83/114)者认为参与社区见习“有收获”.提示社区见习有助于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理论特点、知识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6.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