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氟化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兔四肢长骨中分离出破骨细胞 ,将其与盖玻片、骨片共同培养 ,于培养 6 h后加入不同浓度 (10 - 7~ 10 - 3mol/L)的氟化钠 (Na F) ,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 Na F对破骨细胞的作用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进行检测。结果 :Na F使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 ,即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染氟 10 - 5m ol/L、 10 - 4mol/L、 10 - 3mol/L 时 ,破骨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细胞体积缩小 ,胞浆空泡增多 ,其中 10 - 3m ol/L Na F组破骨细胞改变尤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 ,10 - 5mol/L、 10 - 4mol/L、 10 - 3mol/L Na F组骨片上骨吸收陷窝数量和面积均减少 (P<0 .0 5 ) ,而且陷窝周缘也变得模糊。结论 :在本实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 ,Na F可直接损伤破骨细胞并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溶性大豆异黄酮(WSSI)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以及兔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TRAP染色对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计数;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以评价破骨细胞活性;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的形态。结果:浓度为20.0、4.0、2.0和0.4μg/ml的水溶性大豆异黄酮既能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P<0.001),还能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P<0.001),具体表现在随着浓度的升高骨吸收陷窝数目及表面积减少。结论:WSSI可以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和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成纤维母细胞样基质细胞(FBSCs)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从人工假体周围假膜标本中分离FBSCs并作体外培养并加入骨水泥颗粒,检测FBSCs核因子KB受体激动剂配体(RANK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FBSCs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加入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骨保护素或抗TNFα中和抗体;检测破骨细胞的形成并比较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假膜组织来源的FBSCs均表达RANKL和TNFamRNA;骨水泥颗粒组FBSCs RANKL和TNFα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倍和2.1倍(P=0.002;P=0.004)。共培养细胞培养终末时见到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同时象牙磨片上有虫噬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OPG完全阻断共培养组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多核细胞以及虫噬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而TNFα中和抗体对上述现象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骨水泥颗粒显著增强人工假体周围假膜中FBSCs RANKL和TNF mRNA的表达;FBSCs通过表达RANKL而支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的破骨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方法,为研究外源性因素对骨代谢影响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三维共育、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转移刺激骨髓单核细胞、重组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基(RANKL)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和RANKL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四种方法体外诱导破骨细胞。活细胞示踪剂CM-DiI标记RAW264.7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察破骨细胞形成过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染色破骨细胞。[结果]四种方法均成功地诱导培养出由多个细胞互相融合的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加入RANKL的方法诱导出的破骨细胞较大,数量也较多,方法简单。正常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形态较小,数量也相对较少,过程复杂,但可以用来研究干预因素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后对破骨细胞分化的间接影响。在对照组及诱导培养体系中均可观察到一类不互相融合的TRAP阳性细胞,含1~3个核,TRAP染色多集中在胞核周围,此类细胞可能是尚未分化的破骨细胞前体。而互相融合的破骨细胞TRAP染色见于整个胞浆。[结论]各种破骨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各有优势,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不同的破骨细胞诱导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α,25-二羟维生素D_3(1α,25-(OH)_2D_3)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形成及骨吸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иB ligand,RANKL)诱导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细胞分化为OC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1α,25-(OH)_2D_3(10~(-7),10~(-8)和10~(-9)mol/L),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鉴定成熟OC的形成,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牛皮质骨片吸收陷窝。结果各浓度1α,25-(OH)_2D_3均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分化为OC,并增强其骨吸收活力。其中,10~(-8)mol/L的1α,25-(OH)_2D_3诱导效果最好,所形成的OC数最多,骨吸收活性最强。结论 1α,25-(OH)_2D_3能促进OC形成,增强骨吸收活性,从而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妊娠期至成年期氟铝联合暴露对子代大鼠骨组织中miR-21及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孕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氟化钠(60、240mg/L)、氯化铝(600、1 000 mg/L)染毒组及氟化钠+氯化铝联合染毒组,每组4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染毒,母鼠染毒从妊娠第0天至子代大鼠出生第21天(断乳);断乳后从每组随机选取8只子代大鼠(雌雄各半)延续同组剂量染毒至出生后第90天。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骨氟,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骨中铝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骨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采用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单独氯化铝染毒组和60 mg/L Na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外,其余染毒组仔鼠的尿氟浓度均升高(P0.05);除单独NaF染毒组和240 mg/L NaF+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外,其余染毒组仔鼠的尿铝浓度均升高(P0.05);除单独氯化铝染毒组和60 mg/L Na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外,其余染毒组仔鼠骨氟含量均升高;单独氯化铝染毒组和240 mg/L Na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仔鼠的骨铝含量均升高(P0.05)。尿氟浓度在各浓度NaF+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均表现为拮抗作用(P0.05);尿铝浓度在60 mg/L NaF+1 000 mg/L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其余各浓度NaF+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均表现为拮抗作用(P0.05);骨氟含量在各浓度NaF+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均表现为拮抗作用(P0.05);骨铝含量在各浓度NaF+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未见交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240 mg/L NaF染毒组和60 mg/L Na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240 mg/L Na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仔鼠血清中TRACP-5b的水平均降低(P0.05);60 mg/L NaF染毒组、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和60 mg/L NaF+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240 mg/L NaF+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仔鼠骨组织中miR-21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血清中TRACP-5b水平的影响表现为拮抗作用。氟铝联合染毒对不同性别仔鼠骨组织中miR-21表达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对不同性别仔鼠骨组织中miR-21表达的影响在60 mg/L NaF+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240mg/L NaF+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中均表现为协同作用(P0.05),在其余联合染毒组中表现为拮抗作用(P0.05)。结论氟铝联合暴露可能通过升高骨组织中miR-21表达和降低血清中TRACP-5b水平,从而促进妊娠期至子代大鼠成年前仔鼠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a2+信号对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调控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形成及骨吸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联合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OC的基础上,添加10-8 mol/L 1α,25-(OH)2D3,并设Ca2+螯合剂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酸甲酯(BAPTA-AM)干预组,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OC的形成,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牛皮质骨片吸收陷窝。结果添加10-8 mol/L 1α,25-(OH)2D3可显著增加OC数量,促进骨吸收活性。然而,与添加10-8 mol/L 1α,25-(OH)2D3比较,5μmol/L BAPTA-AM干预可显著降低OC数量,抑制骨吸收活性。结论 10-8 mol/L 1α,25-(OH)2D3能够促进OC形成和骨吸收活性,此过程涉及Ca2+信号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为COPD组,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M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COPD患者进行腰椎(L2~L4)、双侧股骨颈、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测定.结果 40例COPD患者中,骨质疏松19例,占47.5%,骨量减少14例,占35.0%,正常骨密度7例,占17.5%.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清MMP-2水平显著上升[(11.94±5.12) μg/L比(7.89±3.38)μg/L],腰椎(L2~L4)、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水平显著降低[(0.94±0.40) g/cm2比( 1.78±0.76) g/cm2、(0.83±0.36) g/cm2比(1.34±0.57) g/cm2、(0.61±0.26) g/cm2比(0.93±0.40)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清BALP、VDR水平显著下降[(3.65±1.56)mg/L比(10.25 ±4.39) mg/L、(263.12±112.7) nmol/L比(633.43±271.47) nmol/L],TRACP-5b水平显著上升[(48.41±20.75) μg/L比(17.03±7.3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清MMP-2水平与腰椎(L2~L4)、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7、-5.164、-0.492,P<0.05),与TRACP-5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5),与BALP、VDR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8、--0.513,P<0.05).结论 CO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与患者体内MMP-2水平增高和对骨代谢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α,25-(OH)_2D_3对体外培养小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及骨吸收的直接影响。方法采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体外培养C57BL/6J小鼠OC前体分化成OC。RTCA检测细胞增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OC数量、Western blot检测OC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和转录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和扫描电镜观察OC骨架和形态、骨细胞培养板分析骨吸收陷窝面积,观察10 nM 1α,25-(OH)_2D_3对OC形成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 10nmol/L1α,25-(OH)_2D_3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抑制OC形成,抑制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和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阻碍OC骨架肌动蛋白环和伪足小体的形成,减弱OC骨吸收功能。结论1α,25-(OH)_2D_3能抑制体外培养小鼠OC的形成及骨吸收功能,在钙磷代谢紊乱及骨骼疾病中对OC具有直接调控作用。[营养学报,2019,41(6):593-6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基质Gla蛋白(MGP)对小鼠骨量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腺相关病毒干涉小鼠体内MGP基因表达,microCT扫描分析检测小鼠骨量,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小鼠股骨破骨细胞的数目,利用ELISA检测骨转换标志物TRAP5b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过MGP干扰处理的小鼠骨体积分数显著降低,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厚度也显著减少,骨小梁间隔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鼠股骨切片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增多,血清TRAP5b水平显著增加(P<0.01)。 结论 MGP可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来维持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