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等院校口腔医学院,遵循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办院模式,相继获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卫生部口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广东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牙体牙髓病学》国家精品课程、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牙病预防控制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牙颌系统修复重建技术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牙体牙髓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相似文献   

2.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等院校口腔医学院,遵循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办院模式,相继获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卫生部口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广东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牙体牙髓病学》国家精品课程、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牙病预防控制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牙颌系统修复重建技术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牙体牙髓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相似文献   

3.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等院校口腔医学院,遵循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办院模式,相继获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卫生部口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广东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牙体牙髓病学》国家精品课程、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牙病预防控制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牙颌系统修复重建技术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牙体牙髓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相似文献   

4.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等院校口腔医学院,遵循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办院模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口腔教学、医疗、科研和管理中心,拥有教育部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牙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牙颌系统修复重建技术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牙体牙髓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技术实力、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步入国家一流水平,承担本地区乃至全国口腔医疗、教学、科研等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仿真头模在口腔内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谨 《北京口腔医学》2005,13(2):133-133
口腔医学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它的各种治疗多建立在临床操作的基础上.因此,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课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院于1999年,引进了日本NISSAN齿科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仿真头模,替代了过去一直使用的刚玉模简易头架,经过两学年,两级学生(口腔系96级,97级)的实践和摸索,我们对新的仿真头模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并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石易鑫  蔡和  陈俊宇 《口腔医学》2023,(12):1119-1123
鉴于口腔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操作习惯不良、流程生疏等问题,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口腔实验教学动物模型作为口腔医学生临床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其相关研究值得关注。该文围绕口腔修复学、颌面外科学、牙周病学等重点学科,以排龈实验、面部缝合、唇腭裂整复手术、牙周翻瓣术等实验教学为范例,探讨了口腔学科实验教学的既往动物模型,介绍了潜在动物模型,并对它们在口腔医学教育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本文旨在促进口腔医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全面了解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发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口腔颌面外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法 设计"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发展问卷调查表",对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口腔医学院校的口腔颌面外科规模、人力资源、业务范围、医疗工作量、人才培养等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并与5、10年前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多数医疗机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人数、病床数、门诊人次增加,业务范围扩大,医疗水平提高.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相应医疗指标有下降,超过1/3的医疗机构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和进修生生源下降.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在持续发展,但存在基层医疗机构口腔颌面外科力量有所削弱等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增强学科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是教育部对当代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教研室,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设备,不断在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网络辅助及虚拟教学技术等方面改革创新,建立了学科融合式教学模式与全过程性考核模式,开发应用创新教学工具,构建了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为核心的颌面影像诊断学创新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静吸复合加局部阻滞麻醉在婴儿唇裂整复术中的应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安氟醚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的应用;斯康杜尼对老年人牙髓治疗的麻醉效果评价;巨大口咽癌行口、舌、咽颌面颈联合扩大根治术的麻醉处理:8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与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是目前最受关注和应用最多的技术手段之一.随着网络不断成熟和发展,VR/AR技术有望在口腔医学教学中被广泛推广.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口腔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要求高.在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中,学生临床操作相关的训练较少,致使学生毕业后临床操作技能普遍较差,而VR/AR的应用有望改变这一现状.本研究将对VR/AR技术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目前VR/AR在口腔教学中的特点,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并对VR/AR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优化临床训练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口腔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7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实验组采用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口腔实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问卷调查评估实验组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掌握知识要点显著优于对照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口腔实训中,学生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口腔实训教学中能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加快教育教学方式朝高度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在口腔住院医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应用于2020~2022年南京地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结业考核的病史采集与临床检查站点,将2020~2022年结业考核中该站点均分及考试用时与使用真人标准化病人的2019年结业考核该站点均分及用时进行比较,并分析考核难度、区分度,并设计调查问卷,探讨应用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的考核效果及考官、考生对该种考核形式的认可度。结果 2019~2022年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该站点的平均成绩及考试所用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2020~2022年应用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后该站点考试成绩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统计结果均在合适范围。90%及以上考生及考官对VSP的应用持肯定态度,认为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口腔临床检查能力考核更加科学、严谨,考试方法和流程简单易懂,考核难度适中,与临床教学内容吻合,能够客观反应医学生临床检查能力水平。结论 将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应用于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可以缓解病例资源的不足,同时也能客观检验学生临床检查能力,及时反馈教学问题,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口腔实验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操作进行训练,运用实时感知的三维立体界面,允许学生对其交互仿真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反复操练,提高诊疗操作能力。优化学生实习前培训,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本文将对虚拟仿真系统在口腔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需通过麻醉科轮转以获得必要的麻醉基本知识和急救技能。通过开展针对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麻醉学教学,应用具有麻醉专科特色的教学查房和模拟教学手段来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虚拟实验教学逐渐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然而在口腔材料的实验教学中应用较少。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本研究设计并开发一种口腔材料学力学性能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方法 基于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大纲,利用Flash软件实现将实验教学视频、电子教材及动画等数字化资源有机整合,开发虚拟实验软件。结果 设计开发的口腔材料虚拟实验教学软件简单易行,可脱机使用,主要包含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演示、自主实验操作平台、电子实验报告及知识拓展等模块,可通过实验操作录像及自主实验操作平台动画演示,规范实验操作方法并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结论 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有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腔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口腔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虚拟仿真系统应用于口腔局部麻醉教学的效果。 方法于2019年7月选择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6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C组)、仿头模组(F组)和虚拟仿真组(V组),每组20人。全部学生统一接受理论知识培训及观看操作演示,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将C组学生两两分组互相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由专业教师进行评分;F组和V组分别在仿头模和虚拟仿真系统上进行练习,结束后进行麻醉操作考核。操作考核后三组统一进行第二次理论考试,额外再对F组和V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分组前后两次理论成绩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三组操作成绩和麻醉效果评分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操作成绩和麻醉效果评分的比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麻醉理论知识考核结果显示,V组学生经过练习后,第二次理论成绩明显提高,与第一次理论成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768,P = 0.001),而F组和C组学生的第二次理论成绩与第一次理论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F = 2.079,PF = 0.051;tC = 0.538,PC = 0.597)。在操作考核中,三组的考核成绩分别为C组(82.1 ± 2.6)分、F组(83.9 ± 1.5)分、V组(85.7 ± 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2.629,P<0.001)。麻醉效果考核成绩分别为C组(63.5 ± 6.7)分、F组(68.5 ± 5.9)分、V组(74.0 ± 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3.157,P<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系统更能够提高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水平及学习兴趣。 结论在口腔外科麻醉的临床前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系统更有利于提高口腔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中美两国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 通过对美国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考察,分析两国在生源、学制、教学方法及就业等方面的差异,希望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并评价临床交互式仿真训练系统DentSim和国产的口腔技能训练及实时评估系统(迪凯尔)在口腔临床前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40名学生,让其分别使用DentSim和迪凯尔,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形式评价两者之间的应用效果。用描述性分析及卡方检验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学生对DentSim和迪凯尔两种设备的感兴趣程度、满意度和具体使用细节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DentSim和迪凯尔均能够被学生很好地接受,帮助其提高临床前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口腔修复学的临床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的必要性及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2016级35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采用数字化技术整合牙体解剖学、牙体缺损固定修复和学的知识内容开设虚拟仿真设计课程。课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学习效果,并通过课程前后的上颌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体的设计评分来检验学习成果。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全冠设计实践,可显著提升学生对于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的认识。课程前后设计的上颌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体的评分比较显示,课前平均成绩为(61.66±3.86)分,课后平均成绩为(77.54±7.06)分,教学课程后平均成绩优于课前成绩(P<0.05)。结论在临床修复实习中开展虚拟仿真设计课程可提升学生对于牙体解剖形态的认识、牙体预备标准和修复体制作要求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虚拟仿真设计课程的引入加强了学生对于数字化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e survey was to evaluate transformation in mode of teaching during the COVID pandemic on a postgraduate program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n India.MethodsA standardised e-questionnaire was created on Google Forms™ and was shared using emails and WhatsApp™. A total of 103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from different universities participat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urve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b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95.1% of postgraduates in the survey believed that their overall regular speciality work was deprived during first 5 months of COVID. 90.3% participants accepted that webinar/online teaching program become more beneficial for their academics. But 78.1 % participants think that because of overburdening of these academic sessions, they have reduced the enthusiasm in attending them.ConclusionThis survey highlighted the intense negative impacts of this pandemic on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from the eyes of the trainees themselves. This triggers us to hasten this process of medic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n a way to cope with any such calamity with minimal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