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净和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80例急性乙醇中毒的患者,在常规内科基础治疗措施,包括洗胃、利尿、补液、护肝、能量合剂等,随机将本组病例分为醒脑净组和盐酸纳络酮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醒脑净注射液,2ml/支(无锡健宏药业总公司生产)。给药剂量为10~30ml/次,每日1~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盐酸纳络酮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上盐酸纳络酮注射剂,0.4mg/支(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给药剂量为首次0.4mg~1.2mg,必要时每15~30min重复一次,静脉注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饮酒量及入院时间、临床表现有可匹配性,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各组前后疗效的变化。结果醒脑净与盐酸纳络酮组疗效比较,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净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与盐酸纳络酮在重度乙醇中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予常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盐酸的络酮,醒脑的纳络酮,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静脉用药。结果:醒脑静脉注射液组、盐酸纳络酮组、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组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尤以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肯定。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用于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醒脑净和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基础治疗措施,并随机将本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醒脑净,静脉注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上纳络酮,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醒脑净、盐酸纳络酮联合生脉注射液都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抢救急性意识障碍中的疗效。方法 根据病因不同,将急性意识障碍分为:急性乙醇中毒、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急性脑血管意外、中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中急性乙醇中毒患者70例、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60例、中暑患者3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6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0.4~1.2mg静脉注射,联合醒脑静10~2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纽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意识障碍时间,提高疗效。结论 纳洛醇联合醒脑静在抢救急性意识障碍中的治疗作用较常规方法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3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对照组30例单用醒脑静治疗,另30例单用纳络酮治疗;观察3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醒脑静或单用纳络酮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重度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乙醇重度中毒随机分成两组.纳络酮组22例,以纳络酮0.8mg加10%葡萄糖20~40ml,缓慢静推,每小时1次,直至神志清醒为止;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能量合剂,补液扩容输氧等.结果 纳络酮组神志转清醒时间为130.2±25.1min,经过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重度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应鹏  李晓明  沙富荣 《医学争鸣》2001,22(20):1891-1891
0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的变革 ,饮酒人数日渐增多 ,急性乙醇中毒已成为急诊常见病 .醒脑静注射液是 1970年以安宫牛黄丸为基础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 ,具有开窍醒脑、行气活血、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 .1997~ 1999年抢救中、重毒乙醇中毒 6 6例 ,采用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盐酸纳络酮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盐酸纳络酮治疗 ,现将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 33(男 2 6 ,女 7)例 ;年龄 13~ 5 0 (平均 32 )岁 .对照组 33(男 2 4,女 9)例 .年龄 15~ 6 5 (平均 36 )岁 ,两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差异 .我们按照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盐酸纳络酮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1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两组均治疗15天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结束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结果 治疗1疗程结束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盐酸纳络酮能促进脑梗塞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盐酸纳络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和单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睡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纳络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56例,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54例。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约为(2.4±1.2)h,治愈时间约为(4.3±0.8)h。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约为(5.2±2.4)h,治愈时间约(6.6±1.2)h。盐酸纳络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纳络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睡期患者疗效比单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者疗效更好,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德强  游超宜 《吉林医学》2010,31(15):2222-2223
目的:观察纳络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37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4组,对照组57例,纳络酮组60例,醒脑静组60例,纳络酮与醒脑静组60例,4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及制酸治疗;纳络酮组给予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制酸治疗和给予纳络酮0.4mg静脉推注,严重者给予每30min重复使用1次,后给予5%葡萄糖盐水250ml加纳络酮0.8mg静脉滴注;醒脑静组给予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制酸治疗和10%葡萄糖250ml加醒脑静30ml静脉滴注;纳络酮与醒脑静组给予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制酸治疗、纳络酮和醒脑静静脉滴注。结果:纳络酮组、醒脑静组、纳络酮与醒脑静组患者症状改善,清醒时间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纳络酮与醒脑静组患者症状改善,清醒时间提前于纳络酮组和醒脑静组。结论:纳络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较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醒脑静及纳络酮治疗急性CO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急性CO中毒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作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昏迷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较对照组无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大剂量纳络酮及醒脑静治疗急性CO中毒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戴艳 《吉林医学》2008,29(3):186-187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法对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催醒效应,以得到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首剂给予纳络酮0.8mg静脉注射,然后每隔10~30min重复静脉注射纳络酮0.8mg。第二组先给予纳络酮0.8mg静脉注射,然后给予纳络酮1.2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第三组一次性给予纳络酮0.8mg静脉注射,不再追加纳络酮用量。确切记录给药时间、患者神志转清正确回答问题时间及肢体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组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一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及平均肢体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第二组(P〈0.05)。而第二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及平时肢体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第三组(P〈0.05)。结论: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应尽可能选择纳络酮重复给药或持续给药。  相似文献   

13.
黄泽帅 《海南医学》2009,20(3):76-77
目的比较纳络酮与纳络酮配伍654—2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洗胃、输液、利尿、护肝、能量合剂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静脉推注纳络酮0.8mg,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654—2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症状消失,但治疗组起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单用纳络酮,疔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4—2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比单用纳络酮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覃世坚 《医学文选》2005,24(3):356-357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盐酸纳络酮0.4~0.8mg静滴,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覃世坚 《微创医学》2005,24(3):356-357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盐酸纳络酮0.4~0.8mg静滴,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纳络酮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一氧化碳中毒患应用纳络酮治疗,根据中毒程度分别给予盐酸纳络酮肌注,静注或静脉点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除积极采用常规药物外,及是,反复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尤其对中重度中毒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致昏迷的催醒疗效。方法 纳络酮注射液0.8mg稀释后静脉注射,q2h,观察至神志清醒为止。结果 纳络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16h后,患者有意识活动,30h后神志转清。结论 纳络酮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致昏迷催醒作用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抢救急性意识障碍中的疗效。方法根据病因不同,将急性意识障碍分为:急性乙醇中毒、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急性脑血管意外、中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中急性乙醇中毒患者70例、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60例、中暑患者3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6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0.4 ̄1.2mg静脉注射,联合醒脑静10 ̄2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意识障碍时间,提高疗效。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抢救急性意识障碍中的治疗作用较常规方法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使用纳络酮治疗组(对照组)和合用醒脑静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32例.根据中毒的不同进展期采用不同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后,均取得痊愈,治愈率达100%,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昏迷期患者中毒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5.9±6.2)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30例,治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络酮合用醒脑静抢救急性乙醇中毒临床疗效好,患者中毒症状消失快,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万新立  赵焕东 《中外医疗》2008,27(29):57-57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2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结果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在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副作用. 结论纳络酮治疗乙醇中毒简单易行,能显著缩短病程,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可作为急性乙醇中毒者急救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