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实施早期夹闭手术对提高生存质量与降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15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12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轻残,死亡1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仍是破裂脑动脉瘤最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交通动脉瘤为颅内常见的动脉瘤之一 ,其破裂出血后危害甚大 ,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是病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手术治疗是解决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措施。1997年 8月~ 2 0 0 0年 9月我院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 11例 ,且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3.8± 2 2 .0 5岁(34~ 6 3岁 )。临床表现 :均有脑膜刺激征 ;意识障碍 8例 ,其中嗜睡或朦胧状态 2例 ,浅昏迷 2例 ,昏迷 3例 ,中至深昏迷1例 ;视力减退 2例 ,单侧瞳孔散大 2例。偏瘫 3例 ,Babinski征 (+ )者 4例。术前…  相似文献   

4.
郭先娥  卢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604-260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所致的脑血管痉挛(CVS)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施行预见性护理。结果:经过预见性护理,该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60例患者中,治愈35例(58.33%),治疗好转10例(16.67%),死亡5例(8.33%),其他10例(16.67%)。结论:预见性护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患者,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4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采用罂粟碱溶液冲洗,术后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尼莫地平经深静脉持续泵入、适度的3H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48例患者,术后6例(12.5%)发生脑血管痉挛;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34例(70.8%),轻残11例(22.9%),重残3例(6.3%),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病例。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74例动脉瘤患者在早期行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69例出院时清醒,术后1个月GOS评分Ⅰ级46例,Ⅱ级15例,Ⅲ级8例.术后死亡5例(大面积脑缺血1例,脑疝1例,继发肺感染2例,急性心梗1例).结论: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治疗,结合围手术期药物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甄永煜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51-51,128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裂术后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SM)常见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3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且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127例,入选对象按术后有无发生SM进行分组,比较SM常见危险因素指标。结果:127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发生SM 38例(29.92%),未发生SM 89例。发生SM患者的年龄、出血量、Fisher和Hunter分级均明显多于未发生SM患者,而Glasgow评分和接受法舒地尔治疗例数均明显低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年龄偏大、出血量多、Fisher和Hunter分级较高、Glasgow评分下降和未接受法舒地尔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SM。  相似文献   

8.
脑动脉瘤破裂后,病情恶化或致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已有提早的趋势^[1-2],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手术不仅能清除蛛网膜下腔的出血,防止或减轻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瘤破裂是一种致残和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为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3年~2005年间早期手术的脑动脉瘤破裂17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罂粟碱不同给药途径(脑底池连续泵注与鞘内注射)防治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7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47例)、脑底池组(50例)和腰大池组(50例).3组均行开颅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引流;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脑底池组采用脑底池连续泵注罂粟碱;腰大池组采用腰大池经鞘内注射罂粟碱.比较3组术前及其术后1、7、14 d时术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峰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峰速度(peak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结果 脑底池组术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Vs、Vd、Vm、PI、RI)均显著低于腰大池组及对照组(P<0.01);术后14 d随访,脑底池组患者CVS及其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腰大池组及对照组(P <0.05,P<0.01);术后30 d随访,脑底池组患者临床预后显著优于腰大池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脑底池连续输注罂粟碱防治脑动脉瘤破裂术后血管痉挛,疗效优于腰大池鞘内注射及单纯的脑脊液置换+引流,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犬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药物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军良  万琪  李力  张学昕  郭以川  王津存  张魏 《医学争鸣》2002,23(19):1814-1816
目的 探讨罂粟碱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 成年杂种犬 30只 ,基底动脉痉挛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模型 .随机分为 :罂粟碱动脉内介入治疗 (IAP)组 (n=2 0 ) ,治疗微导管超选择性置入痉挛血管近端的基底或椎动脉 ,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分别为 1g· L- 1 和 1m L·min- 1 ;静脉点滴 (VD)组 (n=10 ) ,药物点滴浓度和速度与IAP组相同 .两组动物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均进行脑血管造影 ,评价疗效 .结果 两组动物血管痉挛程度无显著差异(P>0 .0 5 ) .治疗后 IAP组血管痉挛得到明显缓解为 6 5 %(13/ 2 0 ) ,而 VD组则仅有 2 0 % (2 / 10 ,P<0 .0 5 ) .结论 血管内介入应用罂粟碱是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段动脉内灌注罂粟碱(IAP)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观察脑水肿及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清中IL-6及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经额颞开颅,Willis环前部2次注血制成兔SAH模型.经DSA脑血管造影测量基底动脉(BA)的直径来评价CVS的严重程度 ,病理检查BA的形态学变化;测定脑组织中水含量的变化;测定血清中IL-6及TNF-α的含量.治疗分别于SAH后3d及7d由颈内动脉(ICA)灌注罂粟碱,同时进行上述检查.结果该模型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达100%.脑组织中水含量在SAH后有不同程度升高,BA也发生不同程度病理改变.血清中IL-6含量3d时有明显升高,7d时达高峰 ,至SAH后14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TNF-α含量在各时间段变化不明显.IAP治疗后,痉挛动脉有明显的扩张,早期治疗效果明显,治疗组血清中IL-6含量较同期SAH组低,而TNF-α含量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IAP对治疗SAH后CVS疗效确切,能显著扩张血管,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及病理变化,SAH后早期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血清中IL-6水平与C VS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免疫炎症反应与CVS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早期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可望进一步提高IAP治疗CVS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3种药物成分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情况。结果在对痉挛状态桡动脉的舒张能力方面,VP、NTG和PA溶液均可以在11min内使桡动脉完全舒张,但在最初的3min内,NTG的舒张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组。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NTG>VP>PA。在桡动脉预处理抗痉挛试验中,VP与NTG和PA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冷藏24h后,VP仍能预防血管痉挛(P<0.05),而NTG和PA组几乎没有作用,后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药物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的痉挛,应用NTG缓解治疗已经痉挛的桡动脉效果比较明显;应用VP对桡动脉进行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桡动脉的痉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浙西南十个县疫区的华溪蟹,发现畸形的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与普通型囊蚴混合感染,形状以孵圆形、肾形或三角形为主,95%分布于蟹的腮部。两种囊蚴分别感染犬、猫,76天后从虫体子宫内或猫粪中发现并殖吸虫卵。两型囊蚴所得的成虫,童虫与卵,均具有卫氏并殖吸虫之特征,提出扁囊并殖为卫氏并殖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复方罂粟碱阴茎海绵体内注射治疗早泄的疗效,选择32例病人,系统抽样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8例)。实验组用复方罂粟碱阴茎海绵体注射,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直接涂抹阴茎龟头,每周1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副作用。结论:复方罂粟碱阴茎海绵体内注射是治疗早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21省市收集到44件黄柏的商品。经鉴定,37件是关黄柏,7件是川黄柏。州黄柏来源于秃叶黄皮树的有6件,药典未收载。此与作者到产区调查情况相同。作者从性状、组织及理化鉴别诸方面,比较川黄柏与关黄柏的异同及其主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脑血管痉挛(CVS)与血管壁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药理学预阻滞法,通过光镜和电镜对42只猫SAH后CVS的形成及其对血管壁病理性改变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结果预先使用血管外周阻滞剂可以明显地减轻SAH所致的CVS反应程度,并使血管壁发生的病理性改变也随之减轻。结论 CVS是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成因,继而又成为影响SAH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或阻止CVS的发生,可有效地防止血管壁发生相应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分析听觉诱发电位(BAFP)对闭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对BAEP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种实时、在位监测药物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实验(FODT)。方法:采用FODT检测了阿司匹林肠溶片溶出度,并与国家药品标准溶出度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FODT是将双分支光纤一端连接光源,公共端部探头浸入溶出液,另一端连接检测器,由计算机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FODT监测阿司匹林肠溶片溶出的全过程,同时显示完整的药物溶出曲线图,从原始数据中可直接提取溶出参数,与2002年国家药品标准溶出度测定方法比较,溶出参数Td、T50及累积溶出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DT能够有效地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体外溶出度,并能真实地反映药物溶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注射胰岛素后不同时间血循环游离胰岛素(FI)和血标本4℃保存对胰岛素抗体(IAb)测定值影响的研究。结果提示,不同采血时间,血循环FI与IAb值呈负相关,4℃保存血标本可提高IAb测定值,但结果不恒定,保存多天再进行测定亦不易为临床上采用。而血标本经酸化抽提,所测定的IAb值稳定,后者在临床和科研中更为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