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两年动态调查资料,对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会贡献(contribution)的变化及有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与老年人家庭贡献变化有关的因素是地区、年龄、经济支配权、ADL能力变化及无聊感的改变,而与社会贡献变化有关的因素除地区、年龄及无聊感变化与家庭贡献一致外,还有文化程度、职业、心境变化以及经济收入的改变,指出老年人贡献的增加不仅能够增加自身收入改善无聊空虚心态,而且能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老龄化伴随有规模庞大、增长率快等特点,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挑战。科学地评价老年人自立状态,进行对自立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以帮助我国建立以老年自养为目的的新型养老模式,从而缓解老龄化带给国家、社会、家庭的沉重负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老年人自立生活能力及其危险因素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健康老龄化与老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推进并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而反映一个国家健康老龄化的核心指标就是老年人群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水平。本文综述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及国内外的相关进展,并阐述了老年流行病学在该领域研究的引领作用和策划本期“关注老年人的功能与健康”栏目的初衷,即针对主要影响我国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诸如失能、共病和失智的基本患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有一定全国代表性的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描述和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探索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有效途径提供相关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展望题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长寿老人作为"健康老人模板", 对其开展健康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 建设健康老龄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前瞻性研究仍然较少, 尚需涵盖人口社会学、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疾病谱、心理精神状态、医学影像指标、生物标志物、基因等诸多层面的长寿老人队列数据的长期随访收集以及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完善。本期重点号展示了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基于7年随访数据, 围绕百岁老人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展开的研究成果, 以期为长寿老人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和健康老龄化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不断增加,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社会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对影响糖尿病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国外研究显示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关于社会因素的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致。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为小样本横断面研究,仍需更多纵向研究来证实社会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模式转变及社会的老龄化 ,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 ,尤其是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 90 %以上 ,其病程迁延 ,并发症多 ,甚至致残、致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危险因素作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现综述如下。1 遗传因素自 30年代Pincus和White首先提出糖尿病的遗传问题以来 ,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从糖尿病家族史以及种族差异两方面来加以揭示。糖尿病家族史与其患病率相关。Oh…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原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慢性病的可干预程度。方法:应用人口年龄结构标化的方法量化分析人口老龄化因素与流行病学因素的转变对患病率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不同时间段内,人口老龄化因素与流行病学因素对患病率的影响作用是不一样的。总的来看,流行病学因素的影响大于老龄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瘫患儿生命质量在近20年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对国内外近10年该领域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脑瘫患儿生命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的最新进展。开展大规模、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寻找影响脑瘫患儿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纵向研究是我国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人的生活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1 85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利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来测量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有效调查人数为1 809名,年龄在61~9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7岁。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增龄、罹患疾病和移居经历均可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与配偶同住、提高文化水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及获得社会支持则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论老人的生活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该从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医疗保健器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本世纪末迅速崛起的一类型医疗器械,它的兴起为医疗器械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前景。 医疗保健器具得以兴起主要有如下几种因素: 1、世界人口的激剧增长和老龄化。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已达66亿多,而且日趋老龄化,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所占比重增大,他们的健康、保健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  相似文献   

11.
多状态Markov模型及其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促进多状态Markov模型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推广应用。方法:应用多状态Markov模型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结果:应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分析具体案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多状态Markov模型是探讨慢性病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的一种有效工具,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A社会心理流行病学A78什么是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答:社会心理流行病学(Psychosocialepidemiol-ogy)的概念从本世纪7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被广泛使用。一般被定义为采用流行病学手段研究人群健康状态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传统的流行病学已注意到社会因素对疾病流行的影响。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病学家以现代统计学手段在人群中进行了大量健康调查。这不仅产生了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学理论,同时建立了一系列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产生了社会流行病学(Socialepidemiology)。70年代以来,人们注意到行为、心理是健康状态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3.
我国21 世纪老年流行病学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流行病学是老年医学的一门方法学,主要涉及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社会生活、心理情况等。我国的老年流行病学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老年流行病学专家就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生理正常值、老年人长寿原因、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的分布及原因、老年人的死因、老年人的营养状态、老年人社会生活、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等进行了研究;进入90年代,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测和登记、老年人社区疾病的综合防治研究等〔1〕。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及学科发展的需要,1994年10月中华老年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方法,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随访研究的方法,应用一般信息的问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SAS)和抑郁(SDS)量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西城区60~80岁2 342人社区老人。2 342人老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社区社会支持干预、个体心理疏导、团体心理指导和小组讨论干预方法进行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观察其自然变化。结果北京市西城区2 342人社区老人中423人(18.1%)获得社会支持较少;1 469人(62.7%)获得中等社会支持;450人(19.2%)获得高社会支持。支持总分39.67(6.59);客观支持分9.47(2.47);主观支持分22.90(4.23);支持利用度7.30(2.21)。社会支持总分与婚姻、工作、家庭类型、家人关系、看电视、读书、养宠物、歌舞、性格、情绪调节、生活质量总分、幸福度总分、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相关。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社会支持各方面的评分(P<0.05)。结论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老人生活质量、幸福度、焦虑、抑郁等诸多因素有关。建议对社会支持较低的社区老人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城市化、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以及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已成为常见且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据最近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达到11.6%和50.1%,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与癌症之间存在相关性。糖尿病患者与癌症目前已成为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某  相似文献   

16.
社会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新分支,目前有关其方法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介绍了社会流行病学的方法学发展现状,并从病因推断、社会现象测量和多水平分析三个基本问题进行方法学的归类和探讨,并重点介绍了几种测量和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以期对社会流行病学的学科发展和方法学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也于2000年就提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本世纪前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以平均每年596万的速度增长,2020年至2050年增长速度将达到620万人/年,到2050年,全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北京市的老龄化社会问题也很严重,北京市老年人口在1990年就已达109万,占北京市总人口的10.10%,与全国水平相比提早10年步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2005年北京市抽样调查老龄人口为16.97%,  相似文献   

18.
隐Markov模型及其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隐Markov模型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以2型糖尿病为例,应用多状态隐Markov模型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隐Markov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 隐Markov模型是探讨慢性病影响因素的有效工具,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引起了人们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广泛关注。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人群,其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不佳不仅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还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大量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不平等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老年人在性别、年龄、婚姻、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今后的研究应该综合利用横向和纵向数据,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数理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为促进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流行病学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由于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流行病学家很早就应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以探索疾病的病因,为疾病的防制决策提供依据。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工具,使流行病学研究难以获得与疾病分布有关的空间属性资料;同时空间多维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使对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相关分析难以深入,尤其是涉及大范围、多因素的时空动态研究。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及其相关分析技术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对其在流行病学中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