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 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 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 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 2006年我县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型猪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株的特点。方法猪脑组织经过处理,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电镜观察,及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毒株E区段和PrM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 25只猪脑组织接种BHK_(21)细胞,有3个组织处理液能使BHK21细胞发生圆缩、集聚等病变;3个组织接种的BHK_(21)病变细胞滴片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均产生强绿色荧光反应;中和实验结果显示3株新分离株中和效价均为1∶64;电镜下可见直径40nm左右球型病毒粒子;RT-PCR产物测序结果与疫苗株E区段核苷酸比较同源性均为95%;3株新分离株均为GIII型乙脑病毒。结论实验表明小型猪场存在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为GIII型乙型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方法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乙脑病毒结构蛋白基因C + pre M基因和E 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以JEV Nakayama-NIH株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 cDNA,然后与 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提取的重组质粒用电泳、PCR和酶切鉴定后并进行测序.将JEV Nakayama-NIH与GenBank中报道的多株JEV结构蛋白C + pre M 基因和E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 Nakayama-NIH与其他参考株C + pre M和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证实扩增克隆的是JEV的结构蛋白C + pre M和E基因.结论 对JEV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为JEV特异性核酸探针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宾羽琳  陈艳  徐亮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2):249-250,258
目的分析韶关市2003—2011年间流行性乙型脑炎(JE)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韶关市2003—2011年间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各医院疑似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血清或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法进行JEV.IgM抗体检测,进行早期快速诊断。结果韶关市流行性乙脑的流行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1—5岁最多,流行季节6、7月份为高峰期,10月有一个小起伏。对158例疑似病例血清或脑脊液标本进行JEV.IgM抗体检测,阳性共37例,阳性率为23.0%。结论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应考虑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提高阳性率;韶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在流行时间上具有本地区的特点,防控部门应该对国家计划免疫常规接种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3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致脑炎/脑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河北省脑炎、脑膜炎监测点2007-2011年报告的病例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采用传统的ELISA方法检测乙脑IgM抗体。结果 2007-2012年报告的1 812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30例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乙脑IgM抗体检测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1,平均年龄16岁,70.0%的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平均每个病例伴有5种以上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平均每个病例住院21 d。结论乙脑主要侵犯低龄儿童,而且会引发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需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以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新平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及其特征,为云南省乙脑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观察点采集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和鉴定,对观察点正常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脑炎Ig G抗体。结果共采集到蚊虫5属21种6 628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属于当地优势蚊种,占蚊虫捕获总数的71.59%;共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正常人血清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为74.67%,其中>1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了95%,0~5岁年龄组与其他组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均为携带和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媒介,当地健康人群中存在较高的乙型脑炎病毒隐性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乙脑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IgM抗体捕捉ELISA进行患者血清或脑脊液的乙脑抗体检测,结合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对确诊病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收集疑似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626份,阳性224例,检出率为35.78%,脑脊液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血清.男女比例为1.24∶1,好发年龄为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多数在农村.发病时间7-10月,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结论 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增强灭蚊、防蚊意识,加强中老年人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川  向光明  余光开 《医学综述》2005,11(12):1119-112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我国疫情也较严重。本病病死率较高,可高达25%,存活者近半数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后遗症。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进一步加强对乙脑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早期认识本病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就JEV的病原学、脑损伤机制、免疫学变化及疫苗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及广西蝙蝠携带登革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情况。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期间11次收集广东及广西部分地区的蝙蝠。收集的蝙蝠取脑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采用两对登革病毒和乙脑病毒通用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方法检测所采集蝙蝠标本中的登革病毒(denguevirus,DV)和乙脑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结果收集了4个科9个种共905只蝙蝠,其中棕果蝠154只、犬蝠395只、普通长翼蝠5只、小黄蝠52只、中菊头蝠228只、中华菊头蝠15只、小菊头蝠41只、双色蹄蝠8只、普氏蹄蝠7只。蝙蝠来源于粤中、粤西和桂东的7个县市。905只蝙蝠标本中未检测、分离到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结论未发现所调查的蝙蝠携带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广西乙脑高发区媒介蚊虫乙脑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区的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鉴定。方法2006~2007年在广西乙脑高发区采集蚊虫标本,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乙脑病毒,用Clustal X(1.8)、Mega4.1等软件进行分离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采集蚊虫12102只,从北流市和桂平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4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4株病毒之间E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最大同源性为98|3%和99.8%。结论从广西蚊虫中分离到4株基因I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大脑。极重型乙脑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为儿科夏秋季节常见危重症之一,在各地均有散发,在非流行地区容易误诊,并且救治困难,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现结合我科2009年7—10月份收治极重型乙脑患儿5例救治情况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发病年龄6~11岁,5例患儿均来自农村,均未曾接种乙脑疫苗;3例家中养猪,2例邻居家养猪,全部患儿有蚊虫叮咬史;均有高热、头痛、抽搐、昏迷,体温39·5~41·0℃;血常规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和鉴定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登革病毒1型( DV1)/JEV prME嵌合基因。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登革病毒和乙脑病毒嵌合的prME嵌合基因,重叠PCR法鉴定;在质粒载体pcDNA3.1(+)的基础上,构建表达pcDV1/JEV prME的重组质粒载体,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登革/乙脑prME嵌合质粒转染至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rME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DNA测序结果证实pcDV1/JEV prME重组质粒完全正确,成功构建的登革/乙脑嵌合质粒在BHK-21细胞中能够表达prME蛋白。结论通过一系列的鉴定手段,可以认定本实验中构建的登革/乙脑嵌合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顺利表达。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儿童肠道病毒71 型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2004年度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可疑为肠道病毒感染患者粪便、疱疹液、咽拭子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其中4株EV71分离毒株,对其VPI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参考EV71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以往中国EV71的分离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全年EV71病毒检出率3.09%(13/421),主要集中在该年度4月份,13株均来自手足口病患者.4株EV71病毒株之间同源性高达97.5%~99.6%;与A、B基凼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在83.2~84.7%,83.4%~84.7%之间,差异大于15.3%;与EV71病毒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同源性在89.3%~95.1%,较为接近,差异小于12%;与国内以往分离到的Il株CA亚型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可达91.9%-97.5%.结论 广州地区2004年度EV71感染的检出率较低,以手足口病的方式.未见其它的并发症,基因型属C4亚型,与近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株在进化上可能属于同一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近年来汉坦病毒HTN湖北株M基因片段G1编码区部分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方法 :根据汉坦HTNM片段G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方法对 75份病程在 7d以内的肾综合症出血热 (HFRS)患者 (经临床诊断和ELISA确诊 )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并对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选用 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MboⅠ进行酶切 ,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筛选出变异毒株 ,继而通过序列测定 ,得到变异毒株G1编码区部分核苷酸序列 ,并与标准株HTN76 118及地方株HTN 114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份血清标本通过RT PCR方法进行检测 ,阳性率为 77.3 %。扩增片段用 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MboⅠ进行酶切分析 ,发现 4份阳性产物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HTN 76 118均不相同 ,但其中 3份阳性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地方株HTN 114基本相同 ,1份与HTN 114株不完全相同。对该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 ,其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株 76 118的同源性为 83.3 % ,与地方株HTN 114的同源性为 96 % ;推导氨基酸序列与HTN 76 118的同源性为 93.2 % ,与地方株HTN 114的同源性为 99%。结论 :①近年来引起湖北地区HFRS的主要毒株仍为HTN地方株。②从分析的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进行随访,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免疫史、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从而为乙脑临床诊断和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2017年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实验室结果和疫情资料, 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临床症确诊的63例乙脑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乙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的人群,以学生为主,占42.90%,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109份,阳性率77.06%(84/109)。临床表现多起病急伴有发热,同时有头痛、精神怠倦、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少数重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46.00%的病例曾接种过乙脑疫苗,接种疫苗后是否与临床症状出现有关尚不明确(P>0.05)。结论 主动开展人群抗体水平和蚊虫密度及种类监测,加强易感人群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快速检测深圳市2007年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病原并分析其基因进化。方法采集8例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眼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用三套可能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体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根据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所产生的目的条带快速判定病原体类型。将扩增产物测序后,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相应病原体的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在8例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中检测出5例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阳性,阳性率为62.5%。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这5株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的VP4序列的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同时期广东省流行的CA24v毒株的VP4序列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原型株EH24/70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5%;与柯萨奇病毒A24原型株Jospeh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6.3%。结论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毒株可能来源于同时期广东省流行的株型。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脑炎。虽然对本病认识不断提高,但因缺乏特效治疗,目前病死率、致残率仍较高,其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我们对59例乙脑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白蛋白,发现人血白蛋白对乙脑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有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株从无菌性脑膜脑炎患者中分离到的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分离株KMA103-09进行VP1区的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用Hep-2、RD细胞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肠道病毒组合血清进行鉴别,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目的片段,测序后进行VP1基因分析,用Mega4.1等软件分析处理。结果肠道病毒组合血清鉴别为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B3),从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CVB3,其VP1区的核苷酸长度为849bp,未发现核苷酸插入与丢失。与山东04433/SD/CHN/2004/CB3株、山东05280/SD/CHN/2005/CB3株及山东YZ127/SD/CHN/2005/CB3株氨基酸同源,与其余国内分离株同源性高于为99.29%,与国外毒株的同源性为95.41%~96.47%。在进化树上与AM06HZ/SD/CHN/2006/CB3株显示在同一个分支上。结论分离的肠道病毒为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B3),分离株(KMA103-09)VP1区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19.
陈焕辉  陈翊  林涛  朱冰 《广州医药》2012,43(1):18-21
目的 研究引起广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用荧光PCR方法检测19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核酸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病原抗体IgM,100例其他脑病患儿脑脊液作为对照.结果 198份脑脊液病毒和(或)抗体检出病原体的66例,阳性率33.6%.其中肠道病毒(EV) 25例占阳性病例的37.9%,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 19例占28.8%,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2)1例占1.5%,巨细胞病毒(CMV)3例占4.6%,EB病毒(EBV)3例占4.6%,流感病毒(IFV)1例占3.0%,腺病毒(ADV)5例占7.5%,乙脑病毒(JEV)6例占9.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例占3.O%,所有标本均检测不到麻疹病毒.对照组的其他脑病患儿标本均检测不到病原体.患儿全年均可发生病毒性脑炎,但5月~10月发病率最高.疱疹性病毒脑炎没有明显季节性,年龄较大患儿的居多,乙型脑炎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以夏秋季较多,而且年龄较小的患儿更容易受感染.结论 引起广州地区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体是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肠道病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以年龄较小的儿童多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全年散发,以年龄较大的儿童较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麻疹野毒株的基因型,分析安徽省蚌埠市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征,为麻疹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1年蚌埠市散发的15例临床确诊为麻疹的患者,收集患者急性传染期的尿液标本,提取病毒RNA,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羧基末端的515 bp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15份麻疹患者尿液标本中有14份分离到麻疹野毒株;将其中3株麻疹野毒株的核蛋白(N)羧基末端515 bp核苷酸与Genebank中麻疹病毒的8个参考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关系比较,与Genebank中公布的H1、H2基因型参考株Hunan.CHN93-7、Beijing.CHN94-1所对应的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0~0.026和0.064~0.075;而与H1a参考株China93-2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09~0.015;3株麻疹野毒株N羧基末端515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8%~98.9%;与H1参考株Hunan.CHN93-7、H1a参考株China 93-2和H1b参考株China 94-7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4%~98.0%、98.5%~99.1%和96.5%~97.1%。结论:蚌埠市麻疹野毒株的优势基因型为H1a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