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间的关系。方法 将北京胸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95例,根据入院后次日检测的HbA1c结果,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分为三组:HbA1c含量<6.5%为糖尿病控制良好组(Ⅰ组),40例;HbA1c含量6.5%~为糖尿病控制中等组(Ⅱ组),63例;HbA1c含量≥7.5%为糖尿病控制不良组(Ⅲ组),292例。对三组患者的痰菌情况及胸部影像学病变特点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当方差不齐(sig<0.05)时用校正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检验,采用线性趋势性χ2检验分析三组资料的线性变化趋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Ⅰ组患者痰菌检测阳性率50.0%(20/40),Ⅱ组患者痰菌检测阳性率73.0%(46/63),Ⅲ组患者痰菌检测阳性率90.4%(264/292)。Ⅲ组痰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组(χ2=5.83,P<0.01);Ⅱ组痰菌检测阳性率高于Ⅰ组(χ2=5.63,P<0.05);三组痰菌检测阳性率呈递增(χ2趋势性=47.46,P<0.01)。Ⅰ组患者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45.0%(18/40),Ⅱ组患者为58.7%(37/63),Ⅲ组患者为80.1%(234/292)。Ⅲ组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明显高于Ⅰ、Ⅱ组(χ2=30.08,P<0.01);三组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呈递增(χ2趋势性=29.67,P<0.05)。三组虫蚀样空洞病变发现率分别为12.5%(5/40)、14.3%(9/63)、28.4%(83/292)。Ⅲ组虫蚀样空洞病变发现率明显高于Ⅰ、Ⅱ组(χ2=9.08,P<0.05);三组虫蚀样空洞病变发现率呈递增(χ2趋势性=8.17, P<0.05)。三组干酪性空洞病变发现率分别为25.0%(10/40)、27.0%(17/63)、53.1%(155/292)。Ⅲ组干酪性空洞病变发现率明显高于Ⅰ、Ⅱ组(χ2=22.16,P<0.01);三组干酪性空洞病变发现率呈递增(χ2趋势性=19.57, P<0.05)。结论HbA1c的含量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及其严重程度与治疗方案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对2 9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病程、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选取符合条件的调查样本2 741例进行分析.抑郁评分采用Beck抑郁问卷进行,抑郁分组:≤4分为非抑郁组;5~13分为轻度抑郁组;14~20分为中度抑郁组;>20分为重度抑郁组.应用logistic回归对抑郁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1.1%(1 401例),其中轻度抑郁1 034例(37.7%),中度抑郁组234例(8.5%),重度抑郁133例(4.9%).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的女性比例较高(55.9%比44.7%,χ^2=34.65),年龄较轻[(56±11)比(57±11)岁,t=2.80],高血压患病率(46.3%比40.4%,χ^2=9.63)、并发症发生率(39.5%比29.2%,χ^2=32.12)及接受糖尿病教育患者比例(46.8%比38.7%,χ^2=18.32)比例均较高(均P<0.05).患者性别、糖尿病教育、并发症、治疗方式与抑郁症发生有相关性(OR=0.65、1.21、1.41、1.15,均P<0.05),未发现HbA1c与抑郁发生率有相关性.单药治疗组中,二甲双胍治疗组抑郁发生率最低(42.9%).三种及以上用药者的中重度抑郁分布明显高于单种和两种用药者(分别为20.1%、10.1%、10.4%,χ^2=12.08、12.98,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性别、糖尿病教育、并发症、治疗方式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状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平均水平T2DM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与褪黑素(MLT)的关系. 方法 将90例T2DM患者根据HbA1 c水平分为HbA1 c<7%组28例、7%≤HbA1 c≤10%组32例和HbA1 c> 10%组3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NC)组30名,分析不同HbA1c水平内源性MLT与HPA轴激素的关系. 结果 (1)HbA1c<7%组和NC组HPA轴激素、MLT水平相对较低,而7%≤HbA1 c≤10%组和HbA1 c> 10%组相对较高.(2)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在HbA1 c<7%组和NC组中,MLT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呈正相关(r=0.476、0.487,P均<0.05);在7%≤HbA1 c≤10%组和HbA1 c>10%组MLT与血清皮质醇(CORS)呈正相关(r=0.318、0.047,P均<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患者血清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CORS是MLT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血糖水平的T2DM患者MLT与HPA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不同.过高的CORS可刺激MLT分泌,HPA轴与MLT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A1c异常是否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效应有关. 方法 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1周的患者8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效应性. 结果 HbA1c≥6.5%组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低于HbA1c<6.5%组(P<0.05或P<0.01),PAC-1高于HbA1c<6.5%组(P<0.05). 结论 HbA1c≥6.5组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AC-1高于HbA1c<6.5%组,高HbA1c患者氯吡格雷效应低下的概率增加,对阿司匹林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探讨不同糖代谢人群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并初步建立不同HbA1c水平其相对应的MBG值.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受试者318人,其中正常糖调节组115名、糖调节受损组5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组146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诊断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测量各组生化指标,并行OGTT,测定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采用CGM系统估算MBG水平,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水平,分析MBG与HbA1c间的关系.统计学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模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318例研究对象中总体HbA1c水平为(6.6±1.5)%,MBG水平为(7.3±2.3)mmol/L.(2)MBG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48,P〈0.01),其回归方程为MBG=1.252×HbA1c-0.992(R^2= 0.718,P〈0.01),即HbA1c每升高1%,MBG相应升高1.252 mmol/L.HbA1c=6.5%时,对应的MBG值为7.1 mmol/L.HbA1c=7.0%时,对应的MBG值为7.8 mmol/L.(3)仅包括14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BG和HbA1c之间的关系与总人群的结果一致(r=0.788,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MBG=1.255×HbA1c-0.886(R2=0.621,P〈0.01).当HbA1c= 6.5%时,MBG对应值为7.3 mmol/L.HbA1c=7.0%时,对应的MBG值为7.9 mmol/L.结论 初步建立了各HbA1c水平其相应的MBG值,为深入开展中国人群平均血糖与HbA1c转换关系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为评价糖耐量水平而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者91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HbA1c,根据HbA1c水平将受试者分为HbA1c <5.7%(277例)、5.7%≤HbA1c≤6.4%(391例)及HbA1c>6.4%组(245例);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205例),糖调节受损组(IGR,328例)及2型糖尿病组(T2DM,380例).以1/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1/HOMA-IR)、Matsud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M)评价胰岛素敏感性,以处置指数DI(早时相DI30、总时相DI120)评估校正胰岛素敏感性之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多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类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胰岛功能相关指数在校正性别、年龄、BMI之后采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与HbA1c <5.7%组相比,5.7%≤HbA1c≤6.4%组的DI30、DI120、ISIM、1/HOMA-IR分别下降了39%、33%、13%、14%;HbA1c>6.4%组的DI30、DI120、ISIM、1/HOMA-IR分别下降了68%、66%、21%、32%(F=12.765 ~ 317.316,均P<0.05).在正常糖耐量阶段的人群中,5.7%≤HbA1c≤6.4%组的DI30、DI120明显低于HbA1c<5.7%组(F=4.516、4.215,P<0.05);在HbA1c< 5.7%的人群中,DI30及DI120按照NGT→ IGR→T2DM的方向下降(F =87.604、108.369,P<0.05).结论 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及胰岛素抵抗共同促进了HbA1 c的升高;HbA1c与血糖结合能够更好地反映个体胰岛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C肽(C-PR)水平与眼底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昭通医院收治的90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将90例DM患者分为无DR组(n=45)和DR组(n=45)。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开展健康体检的45名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FPG、HbA1c、血清C-PR水平。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将有DR组分为Ⅰ期(n=15)、Ⅱ期(n=9)、Ⅲ期(n=10)、Ⅳ期(n=11),并比较不同程度DR患者FPG、HbA1c、血清C-P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PG、HbA1c、血清C-PR水平和眼底病变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增殖期DR发生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和无DR组相比较,DR组FPG、HbA1c水平较高,血清C-PR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Ⅳ期DR患者的FPG、HbA1...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毒力菌株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糖的影响.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168例T2DM患者,男88例,女80例,病程(5.3±2.2)年,年龄(56±4)岁.采集胃肠道症状,并分别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应用Ho蛋白芯片检测Ho并进行毒力分型,将患者分为HoⅠ型组、Ⅱ型组和阴性组.各组患者继续降糖治疗的同时,对Ⅰ型组行Ho根除治疗,6个月后再次复查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Ⅰ型组、Ⅱ型组和阴性组患者消化道症状阳性率分别为67.9%、28.9%和11.4%;HbA1c分别是(9.1±0.9)%、(8.2±0.8)%和(7.8±0.8)%;HOMA-IR分别为4.6±1.4、3.9±1.2和3.2±0.9.治疗后,Ⅰ型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3组的HbA1c分别下降为(7.3±0.8)%、(7.1±0.9)%和(6.9±0.6)%;HOMA-IR分别下降为3.9±1.3、3.4±1.1和3.1±0.8.Ⅰ型组HbA1c、HOMA-IR下降幅度最大,差异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Hp感染尤其是毒力较强的Ⅰ型Hp感染患者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不易控制,应尽快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1活性及基因多态、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HCC肿瘤细胞和癌旁肝细胞胞质中GSTP1活性,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GSTP1甲基化,PCR-RFLP技术检测53例HCC患者和74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GSTP1基因多态性.结果 GSTP1三种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v=2,P=0.656).GSTP1甲基化率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8,P<0.01),在Ⅲ~Ⅳ期肿瘤中的频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肿瘤(χ^2=4.84,P=0.028).HCC肿瘤细胞胞质中GSTP1活性显著低于癌旁肝细胞(t=2.49,P=0.014),Ⅰ~Ⅱ期肿瘤胞质中GSTP1活性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t=2.31,P=0.025),GSTP1甲基化的肿瘤细胞胞质中GSTP1活性显著低于未甲基化的肿瘤细胞(t=3.50,P=0.001).结论 由GSTP1基因甲基化引起的GSTP1活性下降可能与肝细胞的癌性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赵开健  吴小庆 《山东医药》2012,52(45):41-4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其中经心电图检查新确诊为房颤83例(房颤组)、无房颤177例(无房颤组);检测两组HbA1c、血脂及心电图.HbA1c<6.3%为低HbA1c,≥6.3%为高HbA1c.结果 260例患者的房颤发生率为31.9% (83/260).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年龄大,有糖尿病史者比例高,HbA1c及TC明显升高(P<0.01或<0.05);高HbA1c患者的房颤发生率为41.0% (64/156),明显高于低HbA1c者[18.3% (1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TC、TG等因素后,HbA1c升高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度为1.720,95%可信区间为1.364 ~2.169(P <0.01).结论 HbA1c升高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HbA1c≥6.3%者的房颤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住院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住院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初治肺结核患者制订合理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986年—1988年(设为I组)及2004年—2005年(设为Ⅱ组)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情况。结果(1) 初始耐药率:Ⅰ组患者为27.2% (25/92),Ⅱ组为39.6%(65/164),2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5);(2) 初始耐多药率:Ⅰ组患者为1.1% (1/92),Ⅱ组为15.9%(26/164),2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P=0.00023)。结论住院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耐多药呈上升趋势,提示临床医生针对初治患者也应行结核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及时发现初始耐药尤其是耐多药患者,选用敏感药物制订个体化初治方案,以减少延误,及早治愈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207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及9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并发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组141例(简称“Ⅰ组”)、糖尿病并发培养阴性肺结核患者组(简称“Ⅱ组”)6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组(简称“Ⅲ组”)95例。应用全血T-SPOT.TB 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MTB菌株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 T-SPOT.TB检测在Ⅰ组、Ⅱ组、Ⅲ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131/141) (95%CI:87.3%~96.5%)、86.4% (57/66)(95%CI:75.7%~93.6%)、48.4% (46/95)(95%CI:38.0%~58.9%)。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91,P<0.01);Ⅱ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33,P<0.01)。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Ⅱ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31,P=0.129)。以肺结核临床诊断为金标准,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8%(188/207) (95%CI:86.0%~94.3%)、51.6%(49/95) (95%CI:41.1%~62.0%)、80.3%(188/234) (95%CI:74.7%~85.2%)、72.1%(49/68) (95%CI:59.9%~82.3%)、78.5%(237/302) (95%CI:73.4%~83.0%)。结论 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综合医院)转诊肺结核患者的到位情况。方法 追踪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东方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中,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156例患者,全部给予转诊和网络上报,采用电话追踪询问的方式,询问患者去结核病防治所或胸科医院的转诊到位就诊和追踪到位就诊情况。以患者转诊到位率为分析指标,收集不同年龄段、性别、有无医保、免费治疗是否知晓、有无稳定收入、是否担心社会偏见、就诊时间是否超过7d、转诊科室是否为呼吸科等情况,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处理,分别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6例患者中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者106例,在胸科医院诊治者29例,回原籍诊治者6例,失访者15例。转诊到位者96例,到位率61.54%(96/156);追踪到位45例,追踪到位率28.85%(45/156);总体到位率90.38%(141/156)。住院患者的转诊到位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分别为90.00%(27/30)vs 54.76%(69/126) (χ^2=12.712,P<0.01);不同性别、有无医保、有无稳定收入、是否知晓免费医疗、转诊科室是否为呼吸科等因素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94.85%(92/97) vs 83.05%(49/59)、98.09%(103/105) vs 74.51%(38/51)、97.37%(111/114) vs 71.43%(30/42)、 96.21%(127/132) vs 58.33%(14/24)、98.70%(76/77) vs 82.28%(65/79)],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7、19.34、20.87、29.31、12.10;P值分别为<0.05、<0.01、<0.01、<0.01、<0.01)。结论 东方医院转诊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较高;不同性别、有无医保、有无稳定收入、是否知晓免费医疗、转诊科室是否为呼吸科等是影响转诊到位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PTB-DM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的PTB-DM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PTB)患者392例,根据年龄段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年龄段两组患者比例尽量一致的原则,依患者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得到1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等)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肺部CT(病灶形态、病灶部位)等,采用χ^2验或U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入院时,PTB-DM组患者痰中带血或咯血发生率(32.45%,61/188)显著高于PTB组(18.62%,35/188)(χ^29.456,P〈0.05)。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仍存在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症状的比例分别为66.49%(125/188)、5.32%(10/188)和23.94%(45/188),显著高于PTB组的51.06%(96/188)、1.60%(3/188)和14.89%(28/188)(χ^2分别为9.231、3.904、4.913,P值均〈0.05)。PTB组患者咯痰、胸闷症状的改善率[36.84%(56/152)、74.07%(80/108)]优于PTB-DM组[20.89%(33/158)、56.31%(58/103)](χ^2分别为9.637、7.352,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痰菌转阴率(53.15%,76/143)显著低于PTB组(69.77%,90/129)(χ^28.609,P=0.003)。PTB组患者条索、钙化发生率[34.04%(64/188)、13.83%(26/188)]高于PTB-DM组[22.87%(43/188)、2.13%(4/188)](χ^2分别为5.761、17.532,P值均〈0.05),结节、空洞发生率[7.98%(15/188)、45.74%(86/188)]低于PTB-DM组[14.89%(28/188)、56.38%(106/188)](χ^2分别为4.438、4.257,P值均〈0.05);PTB-DM组患者肺部病变在下叶背段及下叶基底段的发生率[74.47%(140/188)、46.28%(87/188)]高于PTB组[63.30%(119/188)、26.60%(50/188)](χ^2分别为5.472、15.721,P值均〈0.05)。 结论 与PTB患者相比,PTB-DM患者临床表现较重,短期治疗后疗效较差,需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和强化PTB-DM患者的治疗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赵勇  刘新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7):525-528
目的观察含利福布丁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河南省商丘市结核病防治所2009年9月15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诊断为复治肺结核的120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别纳入利福布丁组(60例)和利福平组(60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各治疗阶段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情况及空洞闭合率。利福布丁组的化疗方案为:2HBZES/6HBE(B:利福布丁),利福平组为:2HRZES/6HRE。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个月末,两组的痰菌转阴率:利福布丁组为48.33%(29/60),利福平组为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X线胸片显示:利福布丁组与利福平组的显效率分别为21.67%(13/60)和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有效率分别为36.67%(22/60)和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疗程结束时,利福布丁组与利福平组的痰菌转阴率为81.67%(49/60)和61.67%(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福布丁组和利福平组空洞的闭合率分别为47.92%(23/48)和27.45%(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病灶吸收情况,利福布丁组和利福平组的显效率53.33%(32/60)和35.00%(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有效率分别为 68.33%(41/60)和48.33%(2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结论在联合相同化疗药物时,含利福布丁方案组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优于含利福平方案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胰岛素滴定模式对卒中昏迷患者并发高血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入院后12h内连续2次以上随机血糖〉10.0mmol/L的卒中昏迷患者110例,随机纳入对照组(35例)、治疗Ⅰ组(每1小时滴定组,37例)和治疗Ⅱ组(每2小时滴定组,38例)。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即优泌林70/30,皮下注射,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以诺和灵R加入等渗盐水中以微量泵静脉推注,按所检测的血糖值确定胰岛素用量。记录各时点的血糖值,并分析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滴定治疗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Ⅰ和Ⅱ组)平均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9±2.5)mmol/L和(12.7±3.1)mmol/L,P=0.000;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7%和17.5%,P=0.000;而低血糖(〈3.9mmol/L)的发生率均为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与治疗Ⅱ组相比,治疗Ⅰ组平均血糖值低于治疗Ⅱ组,分别为(7.9±1.7)mmoL/L和(9.3±2.7)mmol/L,P=0.000;血糖达标率高于治疗Ⅱ组,分别为65.5%和42.6%,P=0.000;低血糖率低于治疗Ⅱ组,分别为1.1%和2.2%,P=0.003。治疗组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7%和25.7%,χ^2=4.135,P=0.042),而治疗Ⅰ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和13.2%,χ^2=0.113,P〉0.05)。神经功能预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对照组mRS评分高于治疗Ⅰ、Ⅱ组,F=4.377,P=0.015,说明治疗Ⅰ、Ⅱ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实时胰岛素滴定模式可及时、有效、持续地对卒中昏迷患者并发的高血糖进行调控,高频度的血糖监测和调控,是进行血糖控制的有效手段。实时胰岛素滴定模式也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332例,男134例,女198例,年龄(61.4±8.7)岁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按伴危险因素分层分为4组:Ⅰ组无其他危险因素者50例、Ⅱ组伴1~2个危险因素者134例、Ⅲ组≥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者103例、Ⅳ组并存的临床情况者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清PAF浓度进行检测,按PAF不同浓度进行分级,PAF1ng/mL,5ng/mLPAF≥1ng/mL,15ng/mLPAF≥5ng/mL,PAF≥15ng/mL共4级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PAF浓度由低到高例数比例Ⅰ组为40%,42%,10%,8%例;Ⅱ组为68%,42%,25%,9%例;Ⅲ组为12%,14%,34%,41%例;Ⅳ组为9%,20%,31%,40%例。经等级资料秩和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提示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χ2=68.959,P=0.000)。等级资料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Ⅰ组与Ⅱ组Z=-2.624,P=0.009;Ⅰ组与Ⅲ组Z=-6.442,P=0.000;Ⅰ组与Ⅳ组Z=-4.940,P=0.000;Ⅱ组与Ⅲ组Z=-6.534,P=0.000;Ⅱ组与Ⅳ组Z=-3.924,P=0.000;Ⅲ组与Ⅳ组Z=-0.827,P=0.408。结论检测PAF浓度对高血压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CT诊断与鉴别诊断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96例经CT引导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CT表现为局部肺实变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计数资料行χ^2验。 结果 (1)病变分布:表现为多发肺段和单发肺段,在多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22例(22/36)、肺癌5例(5/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9例(9/15)及机化性肺炎2例(2/17);在单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14例(14/36)、肺癌15例(15/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6例(6/15)及机化性肺炎15例(15/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1,P〈0.01);不同病种病变分布之间进行比较,肺结核及机化性肺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8,P〈0.005)。(2)病变的形态:表现为段性实变和亚段性实变。在段性实变中,肺结核30例(30/36)、肺癌9例(9/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5例(5/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在亚段性实变中,肺结核6例(6/36)、肺癌11例(11/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10例(10/15)及机化性肺炎12例(12/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2,P〈0.01);不同病种病变形态之间进行比较,发现肺结核组分别与肺癌、肺真菌病、机化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936、12.295及14.970,P值均<0.005)。(3)主体病变支气管气像:在主体病变呈现支气管气像的患者中,肺结核31例(31/36)、肺癌12例(12/20)、肺淋巴瘤7例(7/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36,P〈0.01);其中机化性肺炎分别与肺结核、肺真菌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039、8.189,P值均<0.005)。(4)病变强化:在所有患者经过CT增强扫描后发现,肺结核22例(22/36)、肺癌20例(20/20)、肺淋巴瘤8例(8/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14例(14/17)的病灶出现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5,P〈0.01);其中肺结核与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0,P〈0.005)。(5)主体病变的周围病变:在肺结核34例(34/36)、肺癌2例(2/20)、肺淋巴瘤6例(6/8)、肺真菌病15例(15/15)及机化性肺炎11例(11/17)的主体病变外周出现周围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7,P〈0.01);其中肺癌组与肺结核、机化性肺炎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933、7.968,P值均<0.005)。(6)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与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相比较,5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在50.0%~80.6%之间。 结论 局限性肺实变的病变分布、形态、支气管气像、主体病变外周围病灶及病变主体强化等CT影像特点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左氧氟沙星对老年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3例,分为治疗组(Ⅰ组,2HL2EV/10HL2E)、对照组(Ⅱ组,2HL2EZ/10 HL2E),个体化组(Ⅲ组,18HLV或18HLE或18HEV),观察痰菌阴转率、X线好转率、1年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Ⅰ、Ⅱ、Ⅲ组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4%、93.1%、95.0%(P>0.05);X线有效率分别为87.2%、89.7%、80.0%(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5.3%、33.3%、31.3%(P>0.05);1年随访痰菌复发率分别为7.9%、3.7%、5.3%(P>0.05)。Ⅰ、Ⅱ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54.8%,2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取得了满意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吡嗪酰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个体化治疗方案也取得了满意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综合射血等容期指数[Tei,(二尖瓣关闭~开放时间-主动脉射血时间/主动脉射血时间)]评价尿毒症心肌损害程度的价值。方法:85例尿毒症患者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2D)心肌回声强度等指标分为心肌损害逐渐加重之Ⅰ、Ⅱ、Ⅲ组(n=30,32,23),分别进行2D各项参数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搏指数(SI)测定,并利用脉冲多普勒(PWD)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A比值,同时利用TDI技术检测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获取TDI-Tei,并与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组间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Ⅱ、Ⅲ组的LVEF[(65.30±7.42)%∶(54.01±10.63)%、(47.35±10.67)%],FS[(32.86±6.31)%∶(26.78±6.03)%、(23.29±6.08)%]显著下降(P0.01),SI[(41.75±8.61)ml/m2∶(50.73±10.86)ml/m2、(52.09±9.53)ml/m2]显著升高(P0.01),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3组TDI-Tei均显著升高,且Ⅰ、Ⅱ、Ⅲ组的水平依次显著升高[(0.36±0.13)、(0.57±0.29)、(0.74±0.36)、(0.87±0.26)]P0.01。结论:TDI-Tei是较传统超声心动图指标更为敏感的,评价尿毒症心功能损害程度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