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2型糖尿病、肥胖的发病率在我国急剧增加,并且趋于年轻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脂肪功能异常出现于肥胖的早期阶段,是肥胖患者发生代谢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3].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cy)可通过多条途径导致脂肪功能异常,进而引发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抵抗[4-5].现就同型半胱氨酸与脂肪功能异常的相关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肥胖和糖尿病均为异质性疾病,肥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亦呈多种表现. 肥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原发性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通常所说的肥胖合并糖尿病即为此种类型.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但是胰岛素分泌能力优于非肥胖者[1,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抵抗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均显著升高[3-5].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成分,除易合并糖尿病外,亦常与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合并存在,因此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族儿童、成人肥胖症的发病率均逐渐升高[1].我国直到1992年,成人肥胖患病率尚不足3%.然而,2002年的流行病学资料估计,我国超重人群至少2亿,肥胖患者约达3 000万~4 000万[2].由于肥胖患者更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骨质疏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乳腺癌和消化道肿瘤等多种疾病,因此,肥胖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深入研究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加以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视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多代谢紊乱疾病的集合的综合征,其主要问题是"胰岛素抵抗"[1].据高胆固醇成人治疗方案Ⅲ(ATP Ⅲ):MS包括肥胖,血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异常,具有以上3项的即诊为MS[2].1999年WHO标准是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减(IGT),并同时有以下两项条件以上的组合即为MS: 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近来,国际糖尿病联盟把中心型肥胖列为MS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PS)是指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或以上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腺体或非内分泌腺体疾病[1].其特征之一是自身免疫异常激活不仅针对内分泌器官,非内分泌器官也同样可以受累[2].在芬兰人(发病率1∶25 000)和伊朗犹太人(发病率1∶9 000 ~1∶600)中发病率最高,而国内仅有散在小样本病例报告[3-6].本文总结了4例APS的诊治经过,并倡导临床医生重视这一疾病.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表明,7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为9.72%~12.36%[1].糖尿病患者除糖代谢异常外还常常合并多种代谢异常,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因此,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干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是糖尿病治疗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研究证实,同时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仅干预血糖、血压的糖尿病患者[2].因此,本文对本区驻京干休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4年综合干预,探索糖尿病患者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65岁者为1%,(65~79)岁者>5%,80岁以上者达10%~20%,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的患者年死亡率高达50%[1].美国Framingham研究[2]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是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Cowie等[3]的调查也得出类似结果.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病因构成与以上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960~2000年间,美国成人肥胖发病率从13.4%增加到了30.9%[1].2008年,世界超重和肥胖人群将近15亿,预计到2030年超重人群将增加到21.6亿,肥胖人群将增加到11.2 亿[2].肥胖以及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对于肥胖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研究,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研究显示,体重降低5%可有效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我们对肥胖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使其治疗更具挑战.近三十年来,临床实践显示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减重手术后除体重下降外,糖尿病病情亦得到显著改善,大多无需用药即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1-3],且伴随的代谢综合征和高血压等相关合并症也得到明显缓解[4],甚至有报道这类患者的肿瘤发生率也显著降低[5].糖尿病减重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临床的充分认可,近年来多个专业学会先后发表声明、专家共识或指南将减重手术列为合并病态性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6-8].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5 000万,每年以120万人的数目递增[1].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人体多器官尤其以眼、肾、神经以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导致功能不全或衰竭[2].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同时积极进行身心等综合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本文就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全程规范强化的综合护理干预,为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得到良好改善,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命生活质量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害 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周围动脉病变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临床表现.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后可逐渐向血管腔内发展,使管腔变窄甚至闭塞,也可因为斑块内出血或局部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中断[1].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PAD更易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2].PA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1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报道,超过15%的60岁以上老年人罹患PAD[3].同时,由于导致PAD的相关危险因素(如人口老龄化、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在持续增加,预计PAD患病率在将来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报道,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患病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垂体、下丘脑等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肥胖约占肥胖症的1%.肥胖者中,60%伴有糖耐量异常,22%~52%患有高血压,70%以上患高脂血症[1].过去,对于肥胖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运动、饮食、行为方式的干预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药物治疗,但是这些方法的收效甚微[2].全球范围内每7秒即有1人因糖尿病和肥胖而失去生命,每年约有460万人死于糖尿病.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减重手术不仅对治疗肥胖本身有较好的疗效,对肥胖相关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亦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某些高危环境因素为启动因子,腹型肥胖为主要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IR)为重要的致病环节,心血管损害为其严重后果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MS患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常是正常人群的数倍,尤其是老年人,加之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使MS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MS已累及了24%的成人(20~70岁),并且MS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  相似文献   

14.
肝脏是人体糖类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而肝硬化发病过程中,肝脏功能受损极易引起糖代谢失调,从而导致肝源性糖尿病,即肝硬化并发糖尿病[1].已有报道显示96%以上的肝硬化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2],而老年人糖耐量异常的比例可能更高,程度也可能更严重.一旦发生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不但能显著加速肝硬化的病情进展,甚至还有促进肝癌发生的危险[3-5].本研究旨在研究老年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指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中30%~50%属于DHF,65岁以下人群DHF患病率小于1%,而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于5%[1].很多基础性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肌缺血和心肌浸润性病变等)导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和DHF,老龄所带来的心血管的生理变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因素[1].我们就目前老年DHF的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肥胖相关肝病的常见生物化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60%~90%的病理性肥胖患者出现肝脏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其中1/3的患者有50%以上的肝细胞出现脂肪性改变。有研究者预计肥胖以及糖尿病、脂质紊乱、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将是今后几十年里导致肝脏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心脏骤停后全身缺血以及发生于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再灌注反应,导致了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称之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1].PCAS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肌功能异常和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等病理生理学改变.目前心脏骤停的生存率仍然很低[24],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进行积极干预可以改善预后[5].进入ICU的心脏骤停患者,仅约1/3可以生存出院[6-7],多器官衰竭是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8].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1],同样OSA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约为正常人群的3倍[2].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即使除外肥胖这一因素这两种疾病也可能具有显著相关性.有效地治疗OSA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肥胖常伴有脂质代谢及分布异常,有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倾向,且呈年轻化趋势.内脏脂肪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1],即使在具有相同脂肪总量的人群中,由于人体的脂肪分布不同,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并不相同,内脏型肥胖患者愈后更差[2],病死率更加明显[3].颈围(NC)是反应上身皮下脂肪的一个体表测量指标.有研究认为颈围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大于腰围[4].最近,Framingham研究表明,颈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即使通过对内脏脂肪组织以及体重指数进行校正之后,这种联系依然存在[5].颈围较好地反映了上半身的肥胖程度,对于预测冠心病的诊断较腰围和体重指数(BMI)更为灵敏,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中国85岁以上老人将近200万.到2050年世界上50岁以上人口数将上升到10亿[1].体育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延缓衰老的变化过程,延长寿命,预防疾病.并且还发现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冠心病发病率几乎高出前者的3倍[2].由于老年女性受生理和心理多因素的影响,其身体功能开始衰老,从30~70岁瘦体重将下降30%,体脂在45岁以后明显增加[3].肥胖能够引发至少25种疾病[4],其中包括心脏病、高血压、胃病、关节炎和糖尿病.本研究通过与有氧锻炼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探讨扭秧歌健身运动对老年女性身体形态、功能和身体成分变化的影响,为指导该人群选择和参加健身运动,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