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阳市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关喆  白春玉  张迪  陈容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86-1487
目的评价在沈阳市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制定沈阳市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沈阳市4所高校的1 546名在校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大学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和7个干预组,每组2、3年级各半。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答率普遍好于对照组,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随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同时,参与式教学较其他干预方法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大学生中展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 [结果]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结论]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效应,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不一样的,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四川省某高校大学生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效果,为探索以学校为中心普及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为制定有效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某高校一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讲座、标语、主题班会、墙报、肝炎促进活动作品创作攻关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问卷法对目标人群进行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及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对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但是对其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仍较低,尤其是甲(戊)型肝炎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2.1%上升为教育后的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介意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进餐和愿意接种乙肝疫苗的比例上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疫苗的接种率由教育前的60.1%提高到了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对传播肝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特别是有效提高了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知识和有关信念,但对效果不明显的内容今后应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问卷(BFI-44)对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发现,女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神经病性和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评价形式与反思评价形式BFI-44大学生各维度得分比较发现,在外向性维度上大学生自我评价形式问卷得分为25.45±3.98,低于反思评价形式问卷的25.98±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性及开放性维度上大学生自我评价形式问卷得分分别为23.26±4.32及33.43±4.37,高于反思评价形式问卷的22.44±4.01及32.81±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的关系,发现大学生在大五人格的外向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与SCL-90中的抑郁因子呈显著相关(P0.05);在宜人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的抑郁、敌意、偏执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神经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除偏执、强迫、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外的各个因子均呈现显著相关(P0.05);在尽责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除敌意、精神病性、其他3个因子外的各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大学生大五人格反思评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有必要重视反思评价的相关内容,并应积极引导大学生重视自我评价及反思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评价讲座、上课教育方式的即时效果及长期多方式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该校大学生进行讲座、上课及长期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讲座、上课及长期干预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有所改善,长期干预后安全套的使用率增加,但其他相关危险行为没有明显改变.58.7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34.63%的大学生对学校的艾滋病宣教满意,认为学校宣教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学生参与太少(34.91%)、干预方式单调乏味(30.68%)和干预内容少、力度不够(27.19%).[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短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即时效果较明显,但多方式长期干预的效果尚不足.为获得良好的宣教效果,应注意干预的持续性和反复性.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应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结合多种途径持续、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焦点小组访谈法在评价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央下发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在不同目标人群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在重庆、黑龙江两省(市)组织基层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在校大学生、娱乐场所从事商业性行为的女性工作者、农民工5类目标人群,运用焦点小组访谈方法了解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需求、听取建议。结果中央下发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在基层工作中的使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普遍得到5类目标人群的接受和认可。群众对艾滋病都有基本的认识,但不同人群对宣传材料选择的喜好不同。基层工作人员认为实物型宣传材料在基层工作中广受欢迎,建议国家开发针对同性恋和性工作者群体的影视材料;社区居民喜欢有名人的海报和图文并茂的画册;大学生喜欢知识丰富的读本、挂图,以及明星演唱会形式的影视材料;性工作者喜欢综合介绍预防性病、妇科、避孕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小画册;农民工喜欢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浅显易懂的小画册。结论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应在满足不同目标人群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和改进,以符合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态度和行为情况,探讨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方式和干预措施,为今后在高校更好地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两所高校新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前后问卷调查. [结果]培训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通过性传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掌握水平培训前后变化不大.[结论]深入、适当的宣传教育依然是今后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重点,性健康教育应作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信阳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效果。方法 选取信阳市某初中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干预 ,另两个班做对照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评分比较差异。结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后干预班和对照班在MHT3项内容量表上评分差异有显著性 ,干预后男生在对人焦虑内容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 ;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结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防御机制。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学校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了解他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以评价培训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以探索适合大学校园内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艾滋病相关教育前后870名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校园内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认知有明显的提高(P<0.05),但对一些较专业的知识及非传播途径的认知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HIV/AIDS的态度改变不显著.结论 在大学生中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及十分有效的.但对一些专业较强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具有针对性,着力开展反歧视活动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