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立体定位电刺激兔疑核(NA)(150μA,50HZ,1ms,30s),同步记录胃综合肌电、胃电压、动脉血压和心率的方法,初步探讨了NA在胃运动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电刺激兔一侧NA(n=16)可使胃电快波簇发放频率、最大幅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红霉素激发狗胃收缩,同时记录体表胃电和胃运动变化,并模拟进餐胃运动状态观察体表胃电活动的变化,以期阐述胃电图与餐前后胃运动的关系. 方法健康狗8只,麻醉后通过内窥镜将测压管放于十二指肠,使测压孔位于胃窦部记录胃运动,同时在腹部固定好胃电电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缝大核对家兔胃运动和胃电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中缝大核损毁及微量注射5-羟色胺、赛庚啶、P物质、P物质拮抗剂、吗啡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方法,并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同步描记家兔胃运动与胃电的变化。结果 1.中缝大核损毁后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增强;2.中缝大核微量注入5-羟色胺或P物质可抑制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而微量注入赛庚啶或P物质拮抗剂后可使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增强。3.中缝大核微量注入吗啡、去甲肾上腺素后对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均无影响。结论 中缝大核参与了家兔胃运动和胃电的调节.该核团内的5-羟色胺和P物质与此调节作用有关,而吗啡和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与此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4.
增强或抑制胃运动药对狗胃电影响的实验观察陈道志,秦良才,陈莉萍,李兰,付胜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医药研究所)以体内胃窦部腹侧浆膜表面埋植银电极的狗为慢性实验对象,观察静脉注入增强或抑制胃运动药对狗胃肌电的影响。结果观察到正常狗胃电频率约5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红霉素激发狗胃收缩 ,同时记录体表胃电和胃运动变化 ,并模拟进餐胃运动状态观察体表胃电活动的变化 ,以期阐述胃电图与餐前后胃运动的关系。方法 健康狗 8只 ,麻醉后通过内窥镜将测压管放于十二指肠 ,使测压孔位于胃窦部记录胃运动 ,同时在腹部固定好胃电电极。所用仪器为PCPOLYGRAFHR胃肠多功能监测仪。不同实验组之间间隔 2~ 4天 ,以减少药物的影响。实验前禁食12小时以上。分为以下实验组。 1 生理盐水组 :从狗静脉中灌流生理盐水 1mL min ,灌流时间为 30min ,同时记录胃收缩和体表胃电图 30min。 2 静脉灌流红霉素组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对胃运动、胃电活动的影响及与监斑核的关系。方法 采用霍尔效应同时描记胃运动与胃电慢波的方法.观察电针对安静清醒状态下家兔胃运动、胃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损毁蓝斑核、蓝斑核注入生理盐水、微量去甲肾上腺素(NA)、哌唑嗪(PA)、育亨宾(YOH)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影响。结果 ①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运动、胃电慢波呈抑制效应;②损毁蓝斑核后电针抑制效应部分减弱;③蓝斑核注入NA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增强;④蓝斑核注入PA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被部分阻断;⑤蓝斑核注入YOH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影响不大。结论 电针家兔“足三里”穴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与蓝斑核有关.此抑制效应是通过NA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发挥作用,与α2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胃的电活动控制胃的收缩,而类似于胃麻痹这样的胃功能性疾病与胃的机械蠕动(收缩)有密切的关系。胃蠕动时可以用置于胃粘膜上的测压计进行损伤性测量,而抑制胃收缩的胃电信号则可以利用表皮电极无损伤地进行测量。本文采用体表电极记录胃电信号来研究水和固态食物对胃电活动的影响。作者采用改进的记录方法,对记录信号进行了功率谱分析和统计分类。记录信号分为:进食前、饮水后和进食后。同时记录了胃麻痹患者的表皮胃电信号和压力信号,以便进行对比研究更有效地证明水和固态食物对胃电慢波及胃蠕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并不诱发胃的收缩,但使得胃慢波幅度和频率都提高。进食后胃电幅度的提高是胃收缩及胃扩张后使胃  相似文献   

8.
目的我们过去的实验(1983)均证实胃肠BER确能被外加电流驱动(be ntrain ed),我们称此为"驱动-跟随效应(Driven & following effect)",即"胃肠起搏"(GI Pacing).目前国外动物实验多采用脉冲方波驱动,但我们前期工作表明模拟胃电慢波信息的类正弦波刺激似具更明显的起搏效应.本工作以胃窦部胃电为指标,试图观察不同形式的电刺激对胃体起步点活动的影响及其效应的类型,以探求起搏的最佳影响方式和参数.方法猫10只、兔8只,体重2~3kg,雌雄不拘.手术埋藏1对Ag-AgCl记录电极在胃窦部浆膜下,1对铂丝刺激电极置于胃体大弯侧上1/3处.记录参数高频滤波5Hz ,时间常数S>2s.用国产XFD-8A超低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或用日本SEN-3101电子刺激器产生波宽为500ms、0.1Hz的串脉冲作为驱动电流.实验一般在术后2h胃BER恢复稳定状态下进行,动物体温维持在37℃左右.每种频率的驱动电流持续刺激胃体部5~10min,刺激停止5min后记录胃窦部胃电.完成一组频率驱动效应实验后,休息10~20min待胃窦部胃电恢复至刺激前状态时,再作同一频率第2次或不同频率的驱动效应实验.总共实验93次. 结果 10只猫的正常空腹胃电慢波节律均值为3.75±0.66次/min,8只兔的慢波节律均值为5.73±2.46次/min.1.类正弦电流对胃起步点的调制作用(1)分别在8 只猫,6只兔的胃起步点使用频率1~10次/min、幅度0.5V~6V的类正弦波驱动电流.75例次实验,驱动电流对胃窦部胃电均有程度不同的"起搏效应".在猫,尤以接近其慢波节律 3.75次/min的3、4、5次/min 3个频段,对胃电的调制作用最为明显,驱动前、后胃电频率的变化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2)"驱动"胃窦部胃电的类型胃体起步点在驱动电流调制下,影响胃窦部胃电节律变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A.胃窦部胃电频率可随驱动电流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当驱动电流频率增快时,胃窦部胃电频率随之增加;当驱动电流频率减慢时,胃窦部胃电频率也随之变慢,即"紧密跟随",占总例数的35.7%;B.胃窦部胃电频率先上升、或下降,然后接近或跟上驱动电流频率;或先跟上驱动电流频率的变化,再出现上升或下降,我们称之为"惰性跟随".两者共占总例数32.9%;C.少数胃窦部胃电频率有在原来快的或慢的频率基础上先增加或减少,后再减少或增加到驱动电流频率的水平, 继而再增加或减少,频率的变化形式成"N"或"И"型,即"N或И型跟随".2.脉冲电流对胃起步点的调制作用在2只猫、6只兔的胃体起步点施加频率为0.1赫兹(6次/min), 波宽为200~500ms方波驱动电流,17例次调制结果表明,10次调制向驱动电流频率方向发展 ,7次调制向相反方向发展,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3.类正弦电流时刚死亡猫胃起步点的调制作用对3例心跳及呼吸都刚停止的猫行胃体部起步点"驱动" 实验.刚死亡猫胃电活动可见已大大减弱,幅度明显降低,但当施加3~5次/min的类正弦电流后,即见胃窦部电活动渐渐增加.初始幅、频变化甚不规则,但经一段时间(约10min)胃电幅)、频趋于规律,但较之活体幅度仍较低.本结果说明驱动电流很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胃体部的起步点成分.已起搏的刚死亡猫,在撤去驱动电流一段时间后,胃电又恢复到原先状态.结论 1.本实验表明胃肠起步点区在外加电流驱动下能使胃肠BER发生跟随效应,而且起搏能使刚死亡猫的胃电部分恢复.浆膜下外加的驱动电流可能直接作用于起步点细胞(如Cajal间质细胞)并改变其跨膜电位,或作用于其它发动慢波动作电位的机制,通过肠肌神经丛及外周神经再间接作用于起步点电位.2.含有胃电慢波信息的类正弦驱动电流对胃BER比脉冲刺激有更好的起搏效应,可能是类正弦电流易与BER发生"谐振",迫使起步点纵行肌细胞去、复极化的周期跟随外加类正弦周期的改变而改变,而不发生过宽过强却又过于短暂的脉冲刺激引起平滑肌强直收缩的结果.当外加频率与胃BER接近时,才可能产生更好的"驱动"效应,这在临床上很有指导意义.3.胃肠起搏可有3种驱动类型,但最终以BER跟上外加频率的变化为结果.临床EGG表明,单纯性胃肠功能改变患者及伴有功能变化的某些胃肠病患者由于胃肠BER的异常,随之而引起胃肠包括运动、排空、传输、分泌、消化吸收、pH值等各种功能活动的异常,并导致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表现,因此对紊乱的胃肠 BER进行"起搏"治疗,将是单纯功能性或伴有功能改变的胃肠疾病康复的一条新途径,同时应随时密切观察"驱动"胃肠BER后发生的有益变化并随时加以必要的调整,将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表各种频率驱动电流对胃窦部胃电慢波频率影响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体表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CG)具有幅值小,频率低和窄带宽的特点,并且极易受到心电、呼吸以及运动等干扰.我们研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胃电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从体表记录到胃电信号,采用低功耗设计,可长时间进行胃电测量.将MMC卡作为胃电的存储器,通过在MMC卡上创建FAT文件系统,可使记录的胃电数据以标准文件的格式存储在MMC卡上,保证了后续的Windows环境下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胃电活动支配着胃的收缩,可以用放置在腹部的表面电极非损伤测量胃的电活动。本文利用表面电极研究了胃电活动对水和固体食物的响应。利用改进的记录方法、功率谱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测量并分析了十个健康人在餐前、饮水后和餐后的胃电活动。为了更好地揭示水和固体食物对胃慢波和胃的能动性的影响,在三个胃轻瘫患者同时记录了皮肤表面EGG和胃中的随压力变化的活动。结果发现,水并不会引发胃的收缩,但是,胃慢波的幅值有了增加(p<0.05),而频率则有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表胃电活动(EGG)与胃收缩之间是否存在密切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在动物狗实验中用红霉素诱发胃连续收缩,探讨体表胃电活动能否反映胃收缩情况.方法选择6只健康杂种狗,在狗空腹麻醉状态,在内窥镜帮助下将一四通道测压管(直径5mm,长度约1.8m),经幽门放入十二指肠,使靠近的两个侧孔位于胃窦,远端侧孔位于十二指肠;同时在狗腹部固定放置双极电极,用PCPOLYGRAF HR胃肠多功能检测仪同时记录胃窦的收缩活动和体表电活动(EGG).先记录空腹状态时胃运动和体表胃电30min( 基础状态组),然后分别从静脉中灌流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和红霉素2mg.kg-1h -1 30min(红霉素组),同时记录胃收缩和EGG变化.2天后先静脉注射阿托品60μg.kg -1,然后再静脉灌流红霉素(阿托品+红霉素组)记录胃运动和体表胃电30min.结果 1.狗基础状态胃电主频率为4.2~5.1次/min.2.静脉灌流红霉素引起胃连续收缩时,体表胃电振幅(主功率)和主功率不稳定系数明显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 [(637.5±103.2)μV vs (450.4 78.0)μV,和(6.8±11.4)%(36.4±3.7)%] (P<0.05,P<0.01);预先静脉给予阿托品,再静脉灌流相同剂量红霉素则几乎完全抑制了红霉素的胃收缩作用,这时记录的体表胃电显示胃电波振幅无明显升高[(376. 3±56.1)μV vs (450.4 78.0)μV],与基础状态接近.说明体表胃电振幅升高与胃收缩有一定关系.3.将同步记录的胃电波幅和胃收缩波振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98,P<0.01).结论体表胃电活动能够反映胃收缩.胃电图可以作为评价胃动力的重要和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一、导言许多疾病与胃运动功能异常有关,如胃溃疡、食道返流、胃炎、迷走神经切断综合症及胃律过速等,因此临床上常通过对胃机械运动和胃电测量判定胃运动功能。但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方法均是有损伤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电极或压力传感器置入体内,或通过一合适的记录管经由口腔插入体内。类似于心肌的去极化电压可以通过恰当放置的体表电极记录得到,也可在人躯干上  相似文献   

13.
健康人和胃疾病时体表胃电基础和临床研究柯美云(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体表胃电记录(又称为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phy,EGG)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缓慢,这主要是由于胃电信噪比低,从腹壁上记录到的胃电信号很微弱,且易受其它器官如小肠...  相似文献   

14.
人体离体胃平滑肌电与运动关系的对照观察秦良才,陈道志,陈莉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医药研究所)取人体胃切除术后的离体胃平滑肌,采用恒温浴槽灌浴的方法进行离体胃平滑肌肌电与运动的同步观测。结果胃肌电与胃运动的兴奋性活动在乙酰胆碱、五肽胃泌素、多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食管酸度pH的动态监测、进餐前后胃电的变化,研究分析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 IBS)患者胃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及其对食管的影响, 为明确IBS的发病机制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步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食管进行24h动态pH监测以及体表胃电记录的方法,记录16例IBS患者在禁食8h后,在生理状态下,24h食管中pH的变化情况及进餐前后胃电的变化情况.并设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以对比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讨论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胃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及对食管的影响.结果 IBS患者的胃电异常以空腹为主(9例),餐后胃电紊乱为其次(4例).个别患者餐后胃电表现为近似于一条直线(2例)只有1例患者餐前餐后胃电表现为正常.食管中酸度情况以高酸状态占主要(10例),酸度近于中性状态为其次(4例),处于正常状态的为数不多(2例).结论 IBS患者的胃电活动紊乱,可能是其有胃动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胃运动的紊乱可能是造成GERD或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四道胃电图对胃运动功能评价的临床研究陈莉萍,陈道志,秦良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医药研究所)采用YWC-4型四道胃肠电图仪,对47例胃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空腹及进餐试验的胃电记录,同时对比观察正常人、胃溃疡及胃癌患者胃电图,结果显示:胃运动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隔核ghrelin对糖尿病(DM)大鼠胃运动的调控, 并探讨下丘脑弓状核与隔核间ghrelin通路对胃运动的调控机制。方法:链脲佐霉素腹腔注射制备DM大鼠模型;荧光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DM大鼠隔核内ghrelin受体GHS-R1a表达变化;大鼠胃表面固定感应片在体记录胃运动并计算胃运动变化率;荧光金逆行示踪方法显示下丘脑弓状核和隔核间纤维联系,并采用中枢注射药物、核团损毁或电刺激等方法观察核团纤维联系对DM大鼠胃运动的调控作用。结果:(1) DM大鼠隔核GHS-R1a表达低于正常大鼠(P<0.05),胃运动明显减弱,胃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降低(P<0.05)。(2)隔核注射ghrelin增强正常和DM大鼠胃运动(P<0.05),且呈量效关系。(3) 荧光金在注射入隔核7 d后逆行至弓状核内神经元,其中部分神经元为ghrelin免疫阳性神经元;(4)正常大鼠体内,损毁隔核对胃运动和电刺激弓状核引起的胃运动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DM大鼠,损毁隔核减弱胃运动和电刺激弓状核后胃运动(P<0.05)。(5)隔核微量注射ghrelin受体阻断剂[D-Lys-3]-GHRP-6未显著改变正常大鼠电刺激弓状核后胃运动变化(P>0.05),但可减弱DM大鼠电刺激弓状核引起的胃运动变化(P<0.05)。结论:隔核ghrelin和下丘脑弓状核-隔核间ghrelin通路在糖尿病大鼠胃运动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实验室曾以兔、猫等动物做实验,采用牵拉内脏、钾离子透入皮肤、电刺激躯体神经或内脏大神经等致痛方法,观察在海马记录的脑电、诱发电位和单细胞放电等项  相似文献   

19.
胃充水扩张对狗体表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讨餐后胃电活动(EGG)变化的可能机制,实验模拟狗进餐后胃的运动生理变化。先记录狗空腹基础状态体表胃电30min,然后胃内灌注水使胃扩张,并静脉注射阿托品阻断胃收缩或红霉素激发胃收缩,分别记录体表胃电活动30min。结果表明:狗基础状态胃电主频率为4.2-5.1counts/min;液体胃扩张后EGG功率(振幅)明显增加(P<0.05);阿托品不影响胃扩张所引起的EGG变化;红霉素则使EGG功率更进一步增加(P<0.01),主功率不稳定系数也增加。结果证明进餐后EGG功率增加与胃收缩增强和胃扩张使胃接近体表记录电极均有关。提示在临床上选择试餐时,在保证一定能量基础上,试餐的容量尽可能减少,以降低胃扩张对EGG的影响,EGG可能更好地反应胃收缩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新的胃肌电检测方法刘福元(解放军第47医院消化科)体表胃电信号很弱,易受其它生物电干扰,为了记录到更强更纯的胃肌电信号,本实验用针电极经皮插入胃肌层记录胃电活动获得成功。1.方法:(1)大白兔10只,麻醉后剖腹,在胃窦埋置银丝电极,术后一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