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最佳时间,55例58只眼以发病3个月为界限,分别进行了早期、晚期氩激光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2年,对早、晚期两组光凝治疗后出血吸收的速度、新生血管及其引起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黄斑水肿的改善以及视力改善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早期光凝治疗,对促进出血吸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66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B组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同时,应用葛根素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A组33例(33眼)患者经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后,45.5%视力提高,B组33例(33眼)患者经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葛根素治疗后,69.7%视力提高.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1991年4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氩激光治疗轻度视网膜脱离患者116例121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8~73岁。121只患眼中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局限脱离并视网膜裂孔封闭不全者53眼,黄斑或后极部裂孔注气术后视网膜有浅脱离者23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氩激光光凝不同时机、不同反应级别和不同光斑密度对其新生血管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本院眼底病组门诊及住院的经日产TOPCON50VT相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简称FFA)证实的RVO缺血型病人2 36例 2 59眼。美国产HGM氩离子激光器、绿兰混合光 ,光斑直径 2 0 0~ 50 0 μm ,照射时间 0 1~ 0 5s,功率 0 3~ 1 0W ,Ⅱ级~Ⅲ级中度反应 ,光凝覆盖全部无灌注区 ,部分病例还对新生血管光凝。随访 6~ 60个月 ,分别在术后 3周 ,2 4周行FFA复查 ,如有新的或光凝不全的无灌注区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80例80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激光光凝组(激光组)和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组(联合组),分别为40只眼。随访期间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12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情况。结果 12个月随访时,激光组、联合组激光光凝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9、1.4次,联合组激光光凝次数少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视力预后有效率分别为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CRT较治疗前分别减少了(90.7±19.6)、(126.2±30.6)um,与治疗前的CR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7,26.085,P〈0.01)。结论芪明颗粒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以减少重复激光光凝次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早期预防性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氩离子激光器 ,对病史短于 3个月的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2 1例 2 1眼 ,行全视网膜光凝 ,10 0 0~ 2 0 0 0个光凝点 (平均15 0 7点 )分 3~ 5次完成。观察光凝前后眼部新生血管的消退和视力变化情况 ,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 3个月至 2年 ,平均 18 4个月。无一例发生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发生玻璃体出血 2例 ;治疗后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早期全视网膜光凝预防和减少由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并发症是有效的 ,能为部分患者赢得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8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是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在减少黄斑水肿 ,消除视网膜新生血管方面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我院自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7月用氩激光对RVO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经眼底荧光造影 (FFA)眼底检查确诊的RVO患者 82例 ,其中男性 47例 ,女性 35例 ;年龄 35~ 76岁 ,平均 6 2岁 ;右眼 37例 ,左眼 45例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 2 1例 ,其中视网膜新生血管 12例 ,黄斑水肿 5例 ,大片无灌注区 (≥ 8PD) 4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氩激光光激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症范围。方法 :对 1996年~ 2 0 0 2年 8月行巩膜扣带术后接受氩激光光凝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 3 86例 3 9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3 92只眼中 ,视网膜完全复位 3 77只眼 ( 96.8% ) ,术后矫正视力 >0 .0 5者 3 41眼( 87% ) ,最佳矫正视力为 1.0。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 ,可简化术中操作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氩激光光凝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原发性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代替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规律。方法 对71例71只眼原发性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代替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术后激光组),并与同期术中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70例70只眼(术中冷凝组)进行对照。结果 随访时间6~54个月,一次治愈率术后光凝组为97.2%,术中冷凝组为97.1%,两组差异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脱盲(视力≥0.05)率术后激光组为81.7%(58/71),术中冷凝组为65.7%(46/7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4.6480,P=0.0311,P〈0.05)。手术并发症术后光凝组2只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增加,术中冷凝组9只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增加,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视功能的保留和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氩激光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33例33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施行氩激光治疗,激光波长514.5 nm,功率0.2~0.3 W,光斑直径75~100μm,照射时间0.1 s,360°封闭,光凝斑反应1~2级.比较黄斑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封闭的成功率及光凝前后视力.结果 25只眼一次光凝成功(占75.8%);6只眼二次光凝成功(占18.2%),2只眼二次光凝后未能复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液交换注入全氟内烷混合气体后复位.随访12~17个月,平均(14.5±2.3)个月,光凝后视力提高5只眼(15.2%),视力不变24只眼(72.7%),视力下降4只眼(12.1%).结论 氩激光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成功率高且能有效保持患眼视力,尤其适用年老体弱患者,可于门诊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532nm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视网膜大动脉瘤22例22只眼,应用532nm激光,以直径100~150μm小光斑直接对瘤体光凝,对瘤体周围视网膜采用直径200~400μm光斑进行光凝,覆盖瘤体周围。曝光时间0·1~0·5s,功率0·3~0·9W,激光反应级别2~3级对光凝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5~24个月,视力增加者18只眼(82%),其中增加2行以上者8只眼;视力不增加者4只眼。随访期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12只眼,见瘤体萎缩、出血、渗出逐渐吸收,视力不增加者合并有黄斑出血、视网膜前或下出血及屈光间质混浊。结论532nm激光直接对视网膜大动脉瘤瘤体光凝,促瘤体闭塞以减少反复出血,缩短病程,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氩激光光凝裂孔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早期发现并采用Novus 2 0 0 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治疗的视网膜干性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4 5例 5 8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过 3~ 2 4个月随访 ,裂孔封闭 5 4眼 (93 1 0 %) ,经激光封孔失败后改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 4眼 (6 89%)。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不变或略有改善。结论 及早发现并应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能有效地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霞  刘方毅  赵军  王赟  王强 《西南军医》2009,11(3):426-428
目的评价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安全性。方法对27例(31眼)RVO继发的严重黄斑水肿患者,患眼行球后注射曲安奈德40mg/1ml,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6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内炎性反应、晶体、眼底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测定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FFA检查眼底荧光造影改变。结果所有31眼中,有25眼(80.64%)视力提高,4眼(12.9%)视力不变,2眼复发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视力治疗前为0.11±0.19.治疗后1月、3月、6月时分别为:0.36±0.32;0.56±0.28;0.65±0.35。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治疗前为582±139μm,治疗后1月、3月、6月时分别为:329±119μm;207±58μm;175±36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眼中注射后1、3、6月分别有3眼(9.6%)、7眼(22.5%)和2眼(6.4%)眼压增高,经局部药物短期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眼未出现球后出血、眼内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可安全有效地治疗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氩激光对230例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者作预防性治疗和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同时对109例未作激光治疗的同样患者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做过激光预防性治疗者(1)视网膜脱离的患病率(1.3%)明显低于未治疗者(12.8%),P<0.01;(2)视网膜新裂孔的患病率(3.4%)明显低于未治疗者(17.4%),P<0.01;(3)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恶化发展的患病率(5.2%)明显低于未治疗者(22.0%),P<0.01。文章对激光作预防性治疗的适应证和光凝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静脉微穿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微穿刺介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技术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观察疗效。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超显微手术系统,实现活体视网膜静脉微穿刺;采和光动力学方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在阻塞的视网膜静脉内注入溶栓剂tPA,观察溶栓效果和术中、术后视网膜及其血管改变。结果:超显微手术系统能够实现稳定的视网膜血管微穿刺,并向血管内持续注药。在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该方法能使血栓迅速溶解脱落,疏通血管,恢复静脉血流。病理结果显示,视网膜静脉微穿刺介入溶栓后,不但能够逆转视网膜静脉阻塞的 病理改变,而且对视网膜及其血管无明显损伤。结论:视网膜静脉微穿刺,注入溶栓可能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早期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该技术的不断完善,不仅可望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而且还可用于清除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组织活检、视网膜肿瘤介入治疗以及视网膜细胞移植等操作精度较高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