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提供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解剖学观测 ;2侧新鲜标本注入墨汁观察骨膜支的供血范围。结果 :8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 ,其骨膜支于降支起始 4.0± 1.1cm处发出 ,外径 1.2± 0 .5mm ,长 7.1± 1.8cm ,经股内侧肌与股中间肌之间或穿股中间肌 ,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前内侧骨膜。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骨膜瓣 ,可顺行修复股骨头颈骨折 ,逆行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在4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第一穿动脉降支的起始,走行和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穿动量降支肌间隔动脉穿径股外侧肌间隔,沿途分出骨膜支,呈网状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后外侧3.5cm×8.0cm的骨膜,因此可设计以第一穿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骨中上段骨膜瓣移位术,为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及骨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供区。  相似文献   

3.
股骨中段骨膜瓣移植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4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中间肌近端血管及其骨膜支的来源,分支分布。结果表明:近端的股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占57.5%;来自股深动脉占28.9%;来自股动脉占13.1%。肌动脉干长15.8±0.7mm,外径2.2±0.7mm。88.9%的骨膜支来自肌动脉,经股中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达股骨中段前份。骨膜支干长36±11mm,外径1.5±0.4mm。以肌动脉为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应用以膝降血管为蒂股骨胫骨联合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膝降血管起点、走行、分支及分布,并测量30侧成人股骨干中段1/2处及中下1/3交界处的周径。结果:膝降动脉起自股动脉,下行于股内侧肌后内侧面,在距膝关节间隙水平上5.9±1.2cm处,分为横支及纵支(髌下支),横支紧贴股骨下端向前外侧走行,沿途发出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内侧髁;纵支继续沿收肌腱板及收肌结节前面下行至膝关节间隙水平,后折向前横行于膝关节囊表面,向下发出分支与周围动脉骨膜支在胫骨内侧上段吻合成血管网。结论:分别以膝降动脉横支及纵支为蒂切取股骨内侧髁骨膜瓣和胫骨骨膜瓣,向上移位修复股骨中下断骨不连,形态学上是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膝降血管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移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股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疗法。方法:应用膝降血管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移位术予以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1例,效果满意。结论:本骨膜(骨)瓣移位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和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骨间返动脉为蒂尺骨上段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尺骨中上段和肱骨下段骨不连提供带血管蒂明膜瓣移位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膺咀最突出点的长度为6.89±1.13cm,其动脉外径为1.37±0.29mm骨膜支外径为0.54±0.27mm,骨间返动脉母末支到肘后部与桡侧返动脉 ,桡别墅劝背侧支和中副动脉等构成吻合。结论:以骨间返动脉为蒂的尺骨上段骨膜瓣移闰  相似文献   

7.
在25侧灌注红色乳胶及墨汁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以腓动脉穿支的降支为蒂的胫,腓骨远段骨膜瓣。顺行转位时,旋转轴点位于外踝尖上方5.6cm,骨膜瓣可达外踝尖上11cm;逆行转位时,旋转轴点位于外踝尖前下方1.5cm,其血供来源于跟外动脉及跗外侧动脉的分支。  相似文献   

8.
股骨中段骨膜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5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了股中间肌近端血管及其骨膜支的来源、分布.结果表明,近端的肌动脉来自施股外侧动脉的占57.8%;股深动脉的占28.90%;股动脉的占13.3%.股动脉长1.6±0.7cm,外径2.2±0.7mm.88.9%的骨膜支发自肌动脉,行经股中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达股骨中段前份.骨膜支长3.6±1.1cm、外径1.5±0.4mm.临床应用12例成功证实,以肌动脉为蒂可截取较大面积的骨膜瓣,是顺行或逆行修复股骨近、远端骨折骨不连的新供区.  相似文献   

9.
股骨前面血供分布特点与骨膜(骨)瓣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骨缺损设计骨膜(骨)瓣修复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股骨前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进行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术式设计。结果:股骨前面骨膜血供,来自股外侧肌支、股中间肌支、膝降动脉、膝上外动脉、股动脉和股深动脉肌间隔支呈节段性分布的肌骨膜支和骨膜支。肌骨膜支外径1.4~1.7mm,长度1.7~5.6cm;骨膜支外径0.4~0.6mm,长度1.2~1.5cm。骨膜血管多呈向下或水平走行,达骨膜后分出升支、降支及吻合支,相互吻合成网。结论:可以节段骨膜支为蒂设计股骨前面骨膜瓣,修复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卢书文  石瑾 《解剖学研究》2002,24(3):203-205
目的 为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一个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 在 5 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察了膝上外侧血管的起始、行径、分支、分布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 ;对另 3例进行了摹拟手术及静脉逆行灌注。结果 膝上外侧血管在股骨外侧髁上方 (2 5± 0 5 )cm处起自于血管 ,分出升支、横支、降支及浅支。横支、降支分布于股骨外侧髁。横支与膝降血管吻合 ,吻合率为 10 0 % (5 0侧 ) ;浅支与髌周血管环吻合 ,吻合率为 10 0 % (5 0侧 ) ;升支与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吻合 ,吻合率为 92 %(4 6侧 )。上述血管束及分支均包含一条动脉、二条静脉。结论 在股骨外侧髁可以切取以膝上外侧血管横支、浅支或升支静脉为蒂的骨膜瓣 ,转移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对第1、2穿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骨膜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股深动脉在小转子尖下4.5±1.3cm、9.3±2.7cm处分别发出第1、2穿动脉,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穿动脉发出1~3支外径在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后部中上段骨膜。结论:可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设计股骨瓣,可转位重建股骨距或修复股骨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及手术方式。方法:在52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对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升支的臀中肌支走行、分布及臀中肌的形态、血供来源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起始点外径(2.5±0.8)mm,其上行支分布于大转子前外侧部,供血范围4.0cm×2.0cm×3.5cm,下行支分布于股骨前外侧的骨膜,供血范围9.7cm×4.6cm。臀中肌支起点至入肌点的距离为(3.5±0.8)cm,血管在近臀中肌止点处有小动脉穿出至大转子上部和外侧面。臀中肌由多条血管供血,诸血管肌支在肌肉内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结论:可设计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联合升支的臀中肌支为蒂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股骨中上段缺损的手术方式,并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术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串连血管为蒂的股骨外侧髁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治疗股骨干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吻合类型。结果:膝上外侧动脉于股骨外侧髁上方(2.5 ± 0.5)cm处起自于腘动脉外侧壁,分出升支、横支和降支。升支和/或横支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有 3种类型的吻合,吻合率为 92%(46侧),吻合处外径为(1.3 ± 0.3)mm。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上外侧动脉升支和/或横支串连为蒂可截取股骨外侧髁骨(膜)瓣用于修复股骨干骨不连及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膝下外侧动脉腓骨上段骨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上段骨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9±0.7)cm,起始部外径(1.7±0.3)mm。从起点至第一下行骨膜支距离(3.2±0.8)cm,至第一皮支距离(3.9±0.2)cm。结论:膝下外侧动脉可携带腓骨上段骨皮瓣。皮瓣面积约为9.0cm×6.0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嵴支和髂前下棘支双髂骨膜瓣转位治疗儿童Pethes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2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棘支及髂前下棘支的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察 ,设计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嵴支和髂前下棘支双骨膜瓣转移治疗儿童Perthes病的手术方法。结果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前下棘支长度 ( 5 .3± 1.0 )cm ,距离升支起点 ( 2 .9±1.1)cm ,起点外径 ( 1.2± 0 .3 )mm ,可切取髂前下棘 2 .0cm× 2 .0cm带血管蒂的骨膜瓣 ,联合升支髂棘支骨膜瓣转移到儿童股骨头骺板上下病灶区。结论 :该方法简便、有效、实用 ,是一种治疗Perthes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膝下外侧动脉远端蒂腓骨头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发出腓骨头支近端及远端的长度及外径,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腘动脉,近端长(4.1±0.5)cm,外径(1.8±0.2)mm,远端长为(5.3±0.4)cm,外径为(1.0±0.1)mm。结论以膝下外侧动脉远端为蒂的腓骨头瓣,较近端为蒂损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轴型血管蒂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在12侧灌注颜料的新鲜下肢上,解剖观察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真皮下血管网的构筑及静脉回流,结果显示:①皮动脉穿出深筋膜后随即分成2~6支主要分支各自斜行浅筋膜途中发出浅筋膜分支、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和混合型三种分支;②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在真皮下层形成“血管树”或“蜘蛛痣”状吻合稠密的血管网;③在制备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时需保留血管蒂周围2.5cm不超薄,其余周边部分超薄至保留皮下脂肪2~3mm;④真皮下静脉也吻合成网,通过皮动脉伴行静脉或股外侧浅静脉回流。文中讨论了皮瓣的血供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动脉造影术以及对病变脏器进行化学治疗时的导管插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不锈钢尺测量从股动脉起始处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的距离;用游标卡尺测得各动脉起始部的外径。结果:从左、右股动脉起始处,经髂外动脉、髂总动脉最终到左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9±4.2)cm和(69.0±3.9)cm;到右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3±4.0)cm和(68.5±3.6)cm。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6.2±1.3)mm和(5.0±0.8)mm。结论:本文的测量数据可供经股动脉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的各主要分支施行心导管诊断治疗和对内脏器官的疾病进行化学治疗以及局部脏器动脉造影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带血供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供肱骨下段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测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骨膜支和吻合。结果:尺侧下副动脉距髁间连线上3.7±1.7cm始于肱动脉,外径1.8±0.4mm,长1.8±0.7cm,骨膜支1~3支,外径0.8±0.4mm分布肱骨下段内侧半骨膜。尺侧返动脉前干外径1.1±0.2mm。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在肱骨内上髁附近互相吻合。结论:利用上述血管吻合关系,设计带血供的肱骨(膜)瓣或骨皮瓣,可移位修复肱骨中上段、尺、桡骨中段骨折骨不连。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