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量腓骨头关节面形态,为临床上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头移植替代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三维摄影测量法测量40例成人腓骨头标本,重建关节面数学模型,然后测量关节面倾角、弧长和曲率。结果:腓骨头关节面后倾角为(9.96±1.47)°,内倾角为(23.07±2.14)°,关节面冠状面弧长为15.9±1.90mm,矢状面弧长为12.8±1.30mm,冠状面屈率为0.154±0.028,矢状面曲率为0.136±0.028。结论:腓骨头可以用来替代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量桡骨腕关节面的形态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三维摄影测量的方法对 4 0例成人桡骨腕关节面进行摄影 ,测量各关节面的倾角、曲率和弧度。结果 :桡骨腕关节面前倾角为 10 .58± 1.75度 ,内倾角为2 3.0 7± 2 .14度 ,冠状面曲率为 0 .158± 0 .0 2 8,矢状面曲率为 0 .134± 0 .0 2 2。冠状面弧长为 30 .2 8± 2 .2 7mm,矢状面弧长为 15.90± 1.2 1mm。结论 :此方法测量桡骨腕关节面形态 ,精确度高 ,适用于对不规则物体表面的测量 ,对临床手术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cm;腓骨颈为(1.1±0.1)cm,跖骨体为(1.4±0.1)cm。长度:腓骨头为(2.2±0.3)cm,跖骨头为( 1.5 ± 0.2)cm。矢状径:腓骨头为(2.6 ± 0. 3)cm,跖骨头为( 1. 9 ± 0. 2)cm。跖骨长度为(5. 8 ± 0. 3)cm。结论:腓骨上段与第1跖骨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具有可行性,临床已应用4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桡动脉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7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其中左侧27侧;右侧25侧),分别进行解剖观察及测量,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桡动脉长度、外径。结果:①桡动脉左侧长(10.3 ±1.2)cm;右侧长(10.2 ±1.2)cm。②左侧上、中、下段外径分别为:(4.2 ± 0.8)mm;(4. 1± 0.8)mm;(4.0 ± 0.8)mm。右侧上、中、下段外径分别为:(4.2 ± 0.9)mm;(4.1 ± 0.9)mm;(4.5 ± 0.8)mm。结论:桡动脉下2/3段位置浅表,并有足够的长度和管径,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供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前颅底手术的前方入路和眶外侧入路提供相关的解剖依据。方法:通过对40例颅骨的测量,确定鼻根点和眶额颧点至前颅底上下方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鼻根点至视交叉沟前缘、视神经管颅口、颈内动脉沟前端、蝶骨小翼后缘、筛前孔和筛后孔的距离分别为(49.7±2.7)mm、(49.9± 2.6)mm、(53.5 ± 2.3)mm、(51.3 ± 3.0)mm、(25.3 ± 2.2)mm、(33.0 ± 2. 2)mm;眶额颧点至盲孔、视神经管颅口、眶上裂内、外端和眶下裂内、外端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48.0±2.2)mm和91.0°±3.0°、(52.5±2.9)mm和43.6°±3.5°、(51.0±2.2)mm和40.4°±4.2°(34.5±2.7)mm和36.6°±5.7°、(50.3±2.3)mm和37.8±4.3°、(25.8±2.3)mm和24.7°±3.3°。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有关测量结果,有助于手术入路设计,并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与EST有关的胰胆管及十二指肠大乳头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10具成尸,13具童尸(2-10岁)标本上对胰胆管及十二指肠大乳头与EST有关的应用解剖进行了研究。十二指肠纵襞长:成人为24.0±6.88mm,2-10岁16.8±4.2mm;大乳开口上缘至纵襞上端长;成人为11.1±2.2mm,2-10岁7.7±1.7mm;胆总管第四段长:成人为16.6±1.6mm,6-10岁13.0±2.2mm;十二指肠纵襞长轴与胆总管(左上)夹角为40.1°±11.8°  相似文献   

7.
颈部血管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尸65具(男60,女5),结合超声诊断选择相同的测点,用卡尺测量了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和颈内静脉及椎静脉的外径,用千分尺测量了动脉壁厚度,其中各动脉内径:颈总动脉近点为6.3±1.4mm;远点为6.9±1.5mm,颈内动脉为5.5±1.2mm,颈外动脉为4.6±0.7mm,椎动脉椎前部为3.7±0.7mm。并就尸体与活体成人100例用美国产ACUSON128型彩  相似文献   

8.
腕骨角的X线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人腕骨角的正常值和腕骨征的出现率。方法:在174名16-23岁大学生,双手后前位 X线片上测量腕骨角,用 SPSS软件统计全部数据。结果:腕骨角平均值,男为 136.96°±8. 83°,女为 134.20°± 9.61°。侧别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P< 0.01)。阳性腕骨征出现率为 2.59%±0.85%,没有性别差异。结论:国人阳性腕骨征出现率远远低于美国白人和日本人,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腓骨头的形态观测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为带腓骨头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合理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根腓骨干燥完整标本上(左33,右27)对腓骨头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外内角(内倾角)为(28.8±0.5)°,后前角(前倾角)为(10.3±3.3)°,腓骨头内侧面中央隆起宽(2.1±0.3)cm,厚(2.0±0.3)cm。腓骨头端有一关节面朝向前上内方,与胫骨外侧髁朝向外下方的腓关节面相关节,两者构成了轴向对接。结论:要使腓骨头关节面与人体其他关节面能较贴切对合重组新关节者,必需符合3个条件:①形态是否相似;②凹凸面是否匹配;③对接方式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10.
对37侧成人睫状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各神经根来源等进行了解剖观测。测量从眶下缘中外1/3交点型神经节的直线距离为44.78±3.44mm,针与眼耳平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夹角各为26.4±6.2°,23.2±6.1°,66.1±7.5°,提出球后麻醉进针深度可增至30-40mm。最后讨论了针刺“球后”穴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拮抗胰岛素在中枢胆碱能神经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性SD大白鼠20只,于鼠脑顶皮质作宽2mm的冠状损伤切口,分为胰岛素脑室内注射组(0.6u/次/3日),雌二醇肌注射组(100μg/kg/2日),胰岛素和雌二醇联合应用组(用药同前),损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存活4周,用Hedreen推荐的染色方法显示AChE阳性纤维,结合网格计算分析切口嘴、尾侧区胆碱能纤维的再生和抽芽情况.结果是:(1)胰岛素用药组嘴、尾侧纤维密度(159.9±16.8,92.7±11.7)和雌二醇用药组嘴、尾侧的纤维密度(150.4±16.5,80.1±11.0)均高于损伤对照组(136.9±11.6,68.3±7.1)(P<0.01);(2)胰岛素和雌二醇联合用药组嘴、尾侧纤维密度(100.8±14.1,48.9±8.6)低于损伤对照组(P<0.01)。提示:胰岛素、雌激素对皮质胆碱能纤维损伤后的再生和抽芽有促进作用,但联合应用雌激素和胰岛素显示出拮抗效应,结果使损伤后皮质胆碱能纤维的再生和抽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距骨滑车关节面的形态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距骨滑车关节面的形态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93副(男51,女42)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后宽和内、外侧面长4项指标,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距骨滑车面上面前宽男29.4±2.8mm、女27.4±2.6mm;后宽男22.6±2.4mm、女20.6±2.7mm;内踝面长男32.9±3.0mm、女30.9±2.5mm;外踝面长男29.2±2.5mm、女27.2±2.4mm。距骨滑车上面的前宽与后宽、内踝面长与外踝面长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当踝关节跖屈时,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性状态,易损伤。  相似文献   

13.
胸骨最佳穿刺部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胸骨穿刺的最佳部位。方法:在60 具尸体标本的胸骨上确定24 个穿刺点( 胸骨柄、胸骨角各3 个穿刺点,胸骨体为18 个穿刺点) ,用骨穿针、测力计及游标卡尺等进行测量。结果:胸骨柄的测试压为(31 .3 ±0 .9) ×103(11 .4 ×103 ~53 .2 ×103) kPa ,胸骨柄的穿刺深度为21 .4 ±0 .2(4 .7 ~30 .4) m m ;胸骨角的测试压为(33 .3 ±1 .2) ×103(13 .5 ×103 ~50 .5 ×103)kPa ,胸骨角的穿刺深度为21 .4 ±0 .1(11 .5 ~30 .6) m m ;胸骨体的平均测试压为(28 .5 ±2 .5) ×103(7 .5 ×103 ~57 .0 ×103)kPa ,胸骨体的平均穿刺深度为19 .5 ±0 .6(3 .0 ~31 .3) m m 。结论:从胸骨各穿刺点的压力大小及胸骨后方的毗邻关系等进行全面考虑,位于第3 、4 胸肋关节之间水平胸骨正中处为最佳穿刺部位,其次为胸骨角正中上、下各1 .0 ~1 .5 cm 处。  相似文献   

14.
股外侧肌腱与肌骨外侧髁接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髌骨半脱位致髌骨侧软骨面压力过度的形态学因素。方法:对50侧膝关节标本股外侧肌腱内面及其与股骨外侧髁的接触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股外侧肌腱内面呈随机圆形或圆形光滑面。其周围有滑膜皱襞附着,其长2.1±0.9(1。0-5。4cm),宽1.3±0.4(0.8-2.4)cm,与髌上囊以皱襞相隔。在屈曲90°时与肌骨外侧髁边缘相接触,接触处为光滑的骨软骨结构约1.0cm*0.8cm大小。模拟髌骨半脱  相似文献   

15.
股骨中段骨膜瓣移植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4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中间肌近端血管及其骨膜支的来源,分支分布。结果表明:近端的股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占57.5%;来自股深动脉占28.9%;来自股动脉占13.1%。肌动脉干长15.8±0.7mm,外径2.2±0.7mm。88.9%的骨膜支来自肌动脉,经股中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达股骨中段前份。骨膜支干长36±11mm,外径1.5±0.4mm。以肌动脉为蒂,  相似文献   

16.
下颌神经颅外段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下颌神经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1例(男13,女8)42侧成人标本。结果:下颌神经(颅外段)主干长(出卵圆孔至分支处的距离)为1.3±0.4cm;宽度4.9±1.3mm,厚度1.9±0.6mm。还测量了下颌神经各分支起始处的长、宽和厚度。结论:本文结果为切断下颌神经后股和颊神经下(长)支的手术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上颈椎植骨融合术提供带血供骨瓣转位的应用解剖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成人头标本上,对颏下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进行观测,并地标本上进行摹拟术式设计;(2)测量30块成年干燥下颌骨有关数据。结果(1)颏下动脉恒定由面动脉面下登山有下缘附近发出,起始外径为1.8±0.4mm、长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经口腔翼管神经切断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3例成人干燥颅及5例湿性颅标本上,观察了翼管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翼管位于翼突出侧板基部内,其长度为14.27±1.67mm,管内径为2.00±0.43mm,可分为前、中,后三段,中段为理想的手术钻探部位,其钻探角度为22.9°~23.5°,钻探深度为5.0~5.3mm,经13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沈刚  刘侃 《医用生物力学》1994,9(4):231-233
为定量科学地研究面部生长发育的特点,作者把面部向前向下的生长发育作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并应用矢量原理对X线头影测量中的面轴进行定量分析。选择上海地区正常牙合人群头颅侧位片75张,分成替牙期、恒牙初期以恒牙期三组,依照矢量的四边形分解原则把三组人群的面轴分解成水平与垂直相两个分量。结果显示:三组人群面轴与其水平分量间夹角a的正切(tga)分别为2.35±0.042、2.35±0.054、2.35±0.048,方差分析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人群面轴水平分量分别为39.1±2.1mm、4  相似文献   

20.
骶前区静脉丛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骶前区静脉丛(Venous plexus of presacral region ,VPPSR) 的解剖学特点,为骶前区静脉破裂大出血的防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 具成人尸体上,分虽观测VPPSR 的组成、管壁、瓣膜、长度及直径。结果:VPPSR 管壁薄、缺少静脉瓣,呈网状。VPPSR S1~5 横干的长度和直径( F 检验) 均有显著差异,P< 0 .05 。其长度平均( 珋x ±s) :S1 为3 .2 ±1 .5 cm ,S2 为4 .4 ±1 .0 cm ,S3 为3 .5 ±1 .1 cm ,S4 为2 .3 ±0 .9 cm ,S5 为1 .0 ±0 .3 cm ;其直径平均(珋x ±s) :S1 为1 .2 ±0 .7 m m ,S2 为2 .5 ±1 .5 m m ,S3 为2 .5 ±1 .5 m m ,S4为1 .7 ±1 .5 m m ,S5 为0 .9 ±0 .6 m m 。S4 椎体前穿通支静脉口径2 ~4 m m 占8 .8 % ,0 .1 ~1 .9 m m 占91 .2 % 。结论:VPPSR 解剖变异多、血管壁薄、缺少静脉瓣是引起VPPSR 损伤大出血甚至死亡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