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给MR图像精确定位肝内占位性病变提供断面面解剖学依据,利用10套成人肝连续冠状断层标本、3套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41例胎肝管道铸型及23例正常肝MR冠状图像,研究了肝段在连续冠状断面上的划分。正中裂的产有部为肝中静脉至胆囊窝中点的连线,后部的为肝中静脉至门裂为肝左静脉至肝左缘中点的连线;右叶间裂依几呈冠状位的肝右静脉确定;右段间裂主要依门静脉分支来确定;背裂的前部为肝中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处至门  相似文献   

2.
为给MR图像精定位肝内占位性病变提供断面解剖学依据,利用20例腹部连续横断面标本,研究了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正中裂为下腔静脉中点至肝中静脉或胆囊窝中份的连线;在叶间裂的上份为下腔静脉中点至镰状韧带的连线,门静脉左支脐部和肝圆韧带裂是其中、下份的天然标志;肝左静脉位一左段间裂中;右叶间裂为下腔静脉中点至肝右静脉的连结;肝门或门静脉右支可作为右段间裂的标志;背裂为下腔静脉缘至门静脉或静脉韧带裂右端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4.
国人肝段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重新认识,提出一种新的国人肝段划分方法,为影像学和肝外科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使用5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和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研究了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流范围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国人肝段新的划分方法:门静脉右支主干存在时,依肝中静脉所在的正中裂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右半肝被一弯曲的右叶间裂分成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右前上叶依垂直段间裂分为腹侧和背侧段。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被水平亚段间裂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右后下叶依水平段间裂分为上、下两段。肝左静脉主干存在时,依肝左静脉主干所在的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成左后上叶和左前下叶。左前下叶依左段间裂分为内侧和外侧段。水平亚段间裂将左前下叶的内侧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依弧形背裂分尾状叶和右前上叶及左前下叶内侧段。结论:国人肝段新的划分法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而且便于肝外科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术式来施行各种肝切除和肝移植。  相似文献   

5.
肝静脉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MRI和多层螺旋CT在冠状断面上诊断肝疾患及肝外科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成人腹部MRI冠状图像及5例成人肝内管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观测了肝左、中、右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肝门静脉的关系。结果依左外叶的外形特征,将肝左静脉的回流形式分为4型。来自段Ⅷ腹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中静脉,来自段Ⅷ背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右静脉。而位于段Ⅷ腹侧部和背侧部之间的静脉(V8i),其回流形式可分为3型。肝右静脉的主干多出现于下腔静脉及其稍后层面,在冠状断面上可分为4型。结论冠状断面在显示肝静脉及其属支的上、下走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V8i为标志,将段Ⅷ分为腹侧和背侧两个亚段。这种亚段划分有利于探讨一种新的和更加安全的肝外科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常见变异以及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例标本和图像中,右半肝内门静脉均可分为前上和后下两组分支.76%(38150)的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向后分布至肝右静脉后方的部分区域.40%(20/50)的门静脉右后支的起始部向尾侧发出的第一分支分布至肝右静脉前的部分区域.门静脉右前支的分布区域,越过肝中静脉偏向左侧,在15例无门静脉右支主干的标本和图像中尤其明显.肝右前叶无明显横裂存在.门静脉的亚段分型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且无优势分支类型. 结论右半肝可分为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两叶之间为一弯曲的"裂隙".肝右前上叶有一恒定的纵裂存在.肝右静脉不是右叶间裂的准确定位标志,尤其在其上份和下份.肝中静脉不是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尤其在门静脉右支主干缺如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精确定位肝裂与肝段,为肝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过氯乙烯分色灌注肝静脉和门静脉。固定灌注后的肝脏,再用雕刻法移去肝组织,保留肝静脉和门静脉,并对其进行详细地解剖学观察。结果:3条肝静脉的位置可精确定位3条肝裂。门静脉左、右支可精确定位1条段间裂。肝裂和段问裂将肝脏分成5叶8段。结论:肝裂和段间裂确定了肝叶和肝段的精确定位与划分,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及主要属支的观测,为胆道外科手术中MHV损伤和出血以及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中MHV属支的保留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1例成人无病变标本肝膈面沿肝中裂切开肝实质显露MHV及肝段(Ⅴ和Ⅷ)的分离解剖以显露MHV分支,观测MHV的起源、汇入下腔静脉(IVC)形式以及突入胆囊床属支的解剖形态等。结果 MHV起源类型分3型,即胆囊窝、肝脏Ⅴ段和肝脏Ⅵ段,以胆囊窝起源为主;MHV主要属支分布具有多样性,肝脏Ⅴ、Ⅷ段都可能存在一支到多支;MHV汇入下腔静脉(IVC)的形式,以肝左、肝中静脉合口居多,占70.6%;MHV突入胆囊床属支长度(17.95±5.35)mm,直径(4.35±0.65)mm,C点多位于胆囊纵轴的右侧(45.1%)。结论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胆道外科手术、肝切除以及肝移植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Couinaud肝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肝内占位性病变的MRI定位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利用30例腹部连续矢状断面标本和41例胎肝管道铸型,研究了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的矢状断面表现及Couinaud肝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还详细讨论了易致错分肝段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肝尾状叶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利用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22例、矢状断层标本14例和冠状断层标本5例研究了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肝尾状叶有5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固有肝尾状叶(Spigelian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部分。固有肝尾状叶,在横断面上,14例(63.6%)伸出腔静脉后突,11例(50%)出现孤立乳头突现象;在矢状断面上,4例(28.6%)下端出现分叉。在15例(68.2%)横断层和12例(85.7%)矢状断层标本上,可见肝尾状叶鞘系,主要出现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层面。在断层标本上,可见1~3支尾状叶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份。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分别见于10例(45.5%)横断层、4例(28.6%)矢状断层和l例冠状断层标本上。此外,文内还详细探讨了肝尾状叶在横、矢、冠状断面上的识别、毗邻及其在影像诊断和在肝切除术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依据人体肝静脉管道系统断面结构特点的肝段数字化可视模型,为虚拟肝脏手术和数字解剖教学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我所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获取的连续肝脏断面图像,通过体数据绘制及面数据绘制的方法,根据肝静脉断面图像的位置和特点,赋予肝段和肝内静脉不同的RGB颜色值进行结构提取,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来完成对肝段及肝内主支管道的可视化。结果肝脏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肝段和肝脏主支管道的形态结构和边界毗邻。结论依据肝静脉断面结构特点的肝段三维重建可视化模型能准确反映出肝段和肝脏主支管道彼此间的形态结构和边界毗邻关系,为肝脏数字解剖教学、虚拟肝脏手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90具成人尸体上,测量了肝左管,肝右管及肝总管的长度,直径和有关的角度.肝左管平均长7.5mm,直径7.6mm,与肝总管形成的角度为34.9°;肝右管长9.6mm,直径6.2mm,与肝总管形成的角度为50.2°.结果表明肝左管粗、短而直,肝右管细,长而倾斜.肝管这种解剖形态学上的差异,似与临床上常见华枝睾吸虫病肝左叶肿大较多及肝左管结石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治疗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HE)的疗效。方法69例SHE按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二组,分别给予纳洛酮0.4mg、0.9%氯化钠静脉推注,连用5-10天,用药前后分别作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脑干诱发电位(BAEP),并随访有否发性临床型肝性脑病。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随访无一例发生肝性脑病,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且随诊有3例发生临床型肝性脑病。结论纳洛酮是一种对SHE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左肝管全程剖开手术,必须熟悉左肝管与邻近血管的局部解剖关系.为此我们用 ABS 丙酮溶液灌注塑型了6具新鲜成人尸肝脏,解剖40例(成人30,儿童10)肝脏标本,测量了左肝管长度和管径,左肝管与肝总管夹角。全程剖开左肝管与右肝管,并观察左肝管与右肝管、左肝动脉、门静脉左干和肝圆韧带的关系,提出了右肝管全程剖开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肝干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二乙酰氨基芴(15mg/kgBW)联合2/3肝切除建立雄性大鼠肝干细胞增殖模型,以改进Seglen胶原酶原位灌注及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纯化肝干细胞,经肝脏注射移植(4×106细胞)治疗由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雌性大鼠,移植前及移植后24、48、72h及1周取血测定肝功能指标如血氨、ALT、TBiL,移植后1、2、4周取受体肝脏组织应用PCR方法进行性别决定因子检测。结果肝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P<0.05),移植后肝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ALT、TBiL及血氨水平明显下降,其测定值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肝干细胞移植2周后雌性受体肝脏组织中性别决定因子呈阳性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强。结论肝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鼠中位生存时间,改善肝功能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绿脓杆菌MSHA菌苗(简称PA-MSHA菌苗)对大鼠实验性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本文用人血清白蛋白(HSA)致敏、攻击的方法建立一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作为损伤组,另外建立一组经HSA致敏同时皮下注射PA-MSHA菌苗的大鼠模型作为保护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发现,保护组血清β-NAG酶活性(76.7±5.3u/L)较损伤组(94.3±6.3u/L)显著降低(P<0.01);用菌苗保护后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0.348±0.075ng/mL)显著高于损伤组(0.211±0.029ng/mL,p<0.01):PA-MSHA菌苗能明显抑制Ⅰ、Ⅱ、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在肝内沉积(P均<0.01);肝细胞超微结构显示了保护组肝细胞萎缩也减轻。提示,PA-MSHA菌苗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种高效、经济、稳定的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方法 ,为探索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流 ,以Nycodenz为分离介质 ,单层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 ,分离大鼠的肝星状细胞。结果 肝星状细胞的获得率为 3 .95× 10 7 只、纯度为 97% ,存活率为 98%。结论 本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分离肝星状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了解肝Ⅳa、Ⅳb两亚段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对肝铸型标本供应第Ⅳ段的门静脉分支进行详细地观察和测量。结果: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可发出供应肝Ⅳa亚段的分支;肝门静脉左支发出供应第Ⅳ段的分支数日为3~10支,供应Ⅳa亚段的分支为1~4支,供应Ⅳb亚段的分支为1~8支;门脉左支供应第Ⅳ段的分支直径平均为(2.95±0.98)mm;Ⅳa亚段的门脉分支类型只有一种,Ⅳb的分支类型有两种。结论:肝Ⅳa、Ⅳb两亚段的肝门静脉分支解剖学数据,可为临床上肝第Ⅳ段疾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及亚段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解剖经防腐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肝标本56例,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追踪其行程和引流范围。结果: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行程长,引流范围广,入口汇聚于二个区域: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上部,副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下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稀疏间隙;小于5mm的肝静脉,分布散行程短,引流范围小,就近入注腔静脉。结论:根据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的分布规律,结合其临床意义,把肝后腔静脉分为上、中、下三段,第二肝门位于上段长(21±4)mm,第三肝门位于下段长(36±10)mm,肝门间段长(17±9)mm。  相似文献   

20.
肝尾状叶脉管构筑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55例成人肝剥离标本及45例胎儿、新生儿肝管道铸型,研究了肝尾状叶的鞘系及静脉回流。尾状叶有两个恒定的蒂、接受左、右侧鞘系的双重供应,以左侧为主;而尾状突主要由右后叶鞘系分布。15例肝铸型标本的尾状叶左、右侧动脉形成吻合弓。尾状叶动脉供应形式可分为三种,静脉可分为三型并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由于血管吻合的存在,在病理状态下,尾状叶也应是沟通门一腔静脉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