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提供上关节突、硬膜囊、后纵韧带、椎内静脉干、椎间盘的断层解剖及CT资料。方法:在21具成人脊柱腰段标本和100例青壮年CT片上对上关节突间径、硬膜囊横径、后纵韧带、椎内静脉干及椎间盘矢状切面进行了观测。结果:上关节突间径由L4~S1逐渐增大,而硬膜囊横径L4、L5断层几乎相等,S1断层明显减小;后纵韧带在椎间盘处变宽,随向椎体移行变窄;在硬膜囊与椎体、椎间盘之间,后纵韧带两侧各有1条粗大的静脉干,外径平均为3.7mm,CT片上口径为2.6mm;椎间盘在矢状面上的形态可分为5种。结论:当上关节突增生而压迫硬膜囊的可能性及程度由L4~S1而减小,椎管内手术时X结扎椎内静脉干可减少手术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颈椎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补充的定量数据。方法:在干燥的颈椎椎骨标本和福尔马林固定的颈椎标本上,测量颈神经根槽和颈椎椎间孔。结果:内侧区的平均长度,内侧区前缘中点到椎体中线的距离从C3~C7逐渐增加。C3内侧区的宽度较大,C7上、下关节突及峡部高度之和的后中点到颈神经根槽后壁的前后距离最小。结论:研究结果为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了相关的应用解剖数据。  相似文献   

3.
腰神经根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15具(30侧)成人尸腰神经根在椎间孔处前根和后根纤维的走行位置、粗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前根由马尾的一股根丝构成,后根由马尾两股根丝构成,前根位于后根腹侧面正中,并将前后根分三段进行了测量。提出选择性腰神经根切断术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目前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临床方面已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关于这个区域的应用解剖数据甚少 ,而有关腰椎神经根和腰椎间孔的解剖和病理 ,已被文献证明。对于颈椎方面的研究 ,都集中在椎体、椎管和脊髓。关于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测量方面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定量数据 ,我们认为对颈神经根周围骨的因素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产生一套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定量数据对临床是有益的 ,即重点测量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椎间孔组织对神经根的固定作用及其各根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6例新鲜颈椎标本,保留椎间孔组织,后路暴露神经根。椎间孔外牵神经干,传感器测量椎管内神经根张力。结果:神经根张力随加载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其中C8神经根变化最明显。外力在500g以内时,C5、C6、C7神经根张力上升缓慢,超过此值,上升明显。C5、C6、C7与C8神经根断裂时,外力相差1000g左右。结论:颈椎椎间孔对C5、C6、C7神经根存在明显固定作用,而C8神经根的固定作用相对较弱。这可能是C8神经根节前损伤较为多见的生物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腰神经根管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60具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腰神经根管的构成及其与腰神经根的关系.上位腰神经(L1—3)根管分为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皆毗邻骨性结构.下位腰神经(L4—S1)根管分为侧隐窝段和椎间孔段,在侧隐窝段的上份,神经根前邻椎间盘,后邻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周围间隙小,病变时易受压迫.  相似文献   

7.
神经根型颈椎病解剖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颈神经在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受嵌压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取 6 0具成尸 (男 2 8,女32 ) ,对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前后径、上下径进行观测 ,统计出颈神经根前后径、上下径分别大于或等于椎间孔的前后径、上下径的出现率 ;同时观测脊神经沟外口宽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 ,统计出脊神经前支横径大于或等于脊神经外口宽度的出现率。结果 ①颈神经根在椎间孔处可造成嵌压 ,其出现率为 2 4 6 % ,其中女性为 35 2 %明显高于男性的 12 5 % (P <0 0 1) ;②颈神经前支在颈椎脊神经沟处可造成嵌压 ,其出现率为 6 3% ,其中男性为 8 9%明显高于女性的 2 9% (P <0 0 1)。结论 颈神经受累不仅与椎间孔狭窄有关 ,而且与脊神经根外径和周围软组织损伤有关 ,临床诊断颈椎病应采用X线片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方可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CT影像胰周筋膜及胰周的筋膜间隙与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胰周筋膜与筋膜间隙相互对应关系,从而对微创胰腺外科相关的手术提供指导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156例,对其腹部CT扫描的胰周影像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选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明确腹部CT影像胰周筋膜及筋膜间隙与尸体标本的对应关系。 结果 在少数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CT扫描影像上和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可同时观察到胰腺前筋膜、胰腺后筋膜、肾前筋膜,左右肾前筋膜是相互延续的。胰前间隙位于胰腺实质和其前方的胰腺前筋膜之间,胰后间隙位于胰腺实质和其后方的胰腺后筋膜之间,胰腺后融合筋膜间隙位于胰腺后筋膜和肾前筋膜之间。 结论 少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部CT扫描影像上能观察到胰周筋膜与胰周的筋膜间隙,与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存在着相互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MR-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显示能力,观察腰骶神经根变异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和三维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原始图像行三维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形态。结果在获得优良图像的105例病例中发现14例腰骶神经根变异,发现率为13.33%。14例腰骶神经根变异中,Ⅱ型变异为10例(71.43%);其中Ⅱ-1型4例(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各14.29%)。结论三维MR-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与骶骨之间椎间盘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对52例腰骶移行椎患者的MRI及X线片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Ⅰ型23.1%(12例)、Ⅱ型17.3%(9例)、Ⅲ型48.1%(25例)、Ⅳ型11.5%(6例)。Ⅰ型腰骶移行椎与骶骨间椎间盘的形态与正常腰椎的L5/S1椎间盘相同;Ⅱ型与正常相近,但有发育不良现象;Ⅲ型和Ⅳ型则明显发育不良。结论Ⅰ型的椎间盘具备与正常L5/S1椎间盘相同的功能;Ⅱ型其椎间盘接近正常L5/S1椎间盘;Ⅲ型和Ⅳ型则为残存椎间盘,几乎不具备椎间盘功能,无退变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为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压迫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进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解剖了56例腰骶椎标本神经根,观察神经根有关压迫因素。结果:椎管内压迫为上关节突的内侧缘及黄韧带,椎间孔内压迫为增生上关节突、膨隆的椎间盘,椎间孔外压迫为膨隆的椎间盘和椎体的骨唇。在无明显椎间盘膨隆标本,L4、L5神经根与硬膜的夹角分别为40.4°±3.1°和45.9°±3.7°,12个因椎间盘膨隆的神经根与硬膜夹角分别为67.0°±8.2°和69.6°±8.1°。结论:解剖学神经根压痕的存在不能绝对证明生前有神经根损害症状,但对神经根压迫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神经根造影像,明确神经根压迫因素。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relationship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to the nerve root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Fourteen formalin-fixed cadavers were studied and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At the medial line of the neural foramen, the disc-root distanc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L1-L2 to L5-S1. 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he disc to nerve root was L1-L2 (mean, 8.2 mm) and the greatest distance was found at L3-L4 (mean, 10.5 mm). In the mid-foramen, the disc-root distance decreased from L1-2 to L5-S1. The shortest distance from the disc to nerve root was found at L5-S1 (mean, 0.4 mm); and the greatest distance, at L1-L2 (mean, 3.8 mm). For the lateral line, the distance between an intersection point between the medial edge of the nerve root and the superior edge of the disc and lateral line of the foramen consistently increased from L1-L2 to L5-S1. The shortest distance from nerve root to the lateral border of the foramen, at the point where the nerve root crosses disc was at level L1-L2 (mean, 2.6 mm), the greatest distance, L5-S1 (mean, 8.8 mm). The width of the foramina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in a craniocaudal direction (mean, 8.3-17.8 mm from L1-2 to L5-S1, respectively). The mean height of the foramina was more or less the same for disc levels (range, 19.3-2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rve roots at lower levels traveled closer to the midline of the foramen. This morphometric information may be helpful in minimizing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to the lumbar nerve root during foraminal and extraforamin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C7神经移位椎管内吻合腰神经前根重建截瘫患者屈髋伸膝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L1阶段椎管内L1~4神经前根排列及纤维数、C7神经转移路径距离及坐骨神经可切取长度及远端纤维数。结果:一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跨越椎体中线的长度为(2.4±0.58)cm,可与对侧C7神经编织成束。在L1节段,L1~4神经前支可辨认并能编织成束供吻合。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可切取长度(52.35±2.60)cm,(48.20±2.37)cm能够满足C7至L1段椎管的距离(48.35±3.36)cm。一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远端纤维数(26856±112),(25700±156)大于一侧腰L1~4神经前支纤维数(20766±354)。结论:坐骨神经可选择为颈7神经移位重建截瘫下肢功能的桥接神经,双侧C7神经可经椎体前通路编织成束作为动力神经源,在L1阶段椎管内吻合L1~4腰神经前根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舌咽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舌咽神经阻滞的进针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了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舌咽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 :舌咽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 :乳突尖端与下颌角之间连线的中点至颈静脉孔的距离 ,左侧为 (2 3 .2± 0 .4)mm(17.0~ 30 .1mm) ,右侧为 (2 3.0± 0 .4)mm(16 .5~33 .3mm)。获得了舌咽神经的毗邻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 :为舌咽神经阻滞的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人腓肠神经的构成类型,长、宽以及构成腓肠神经的两根的位置、长度、宽度,以补充国人腓肠神经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腓肠神经的移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直尺及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对腓肠神经,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长、宽进行测量,对腓肠内、外侧皮神经位置及腓肠神经的组成型式进行观测统计。结果腓肠神经的构成型式较前人的观察更为复杂,因此本文采用了新的分型方法。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发出位置多变,腓肠神经起始部、中点及外踝平面宽度不同。结论腓肠神经及其两根型式复杂,临床选择移植体时应充分考虑其型式及长度、宽度,以便更加适应受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15具成人尸体 T_(12)~L_3间的椎间孔进行了观测。观测了椎间管内毗邻结构,特别是血管神经在孔内外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各椎间孔最佳进针部位并分析了穿行径路.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孔侵入性操作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腰椎间孔的侵入性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防腐尸体上,解剖观测走行于L1~5椎间孔的血管、韧带和神经及其毗邻关系。结果腰椎间孔出口区几乎被神经血管封闭,在相邻两横突根(或横突根与骶翼)连线的中点紧贴椎板外缘,以及横突根(或骶翼)上缘存在2个相对无神经血管区(三角工作区),但有12%腰横突根上缘三角工作区出现腰升静脉或(和)椎间静脉下支至腰静脉的交通支。结论⑴"三角工作区"为相对无血管区;⑵腰椎侧后方手术要注意入路区可能存在血管;⑶腰椎间孔穿刺时,针尖宜从两横突根中点,并紧贴椎板外缘刺入;⑷由于椎间孔出口区几乎被神经血管封闭,针刀在此处盲切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腰椎后外侧部血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摘除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局部解剖研究,解剖观测椎间孔前缘以后的腰动脉各级分支的起源、走行、外径及与出口神经的关系。结果:腰动脉从椎间孔前缘向外后内发出分支。在椎间孔外区,后支主干及其分支与出口腰神经前支的关系密切,血管呈“树叉”状从外侧将神经包绕。结论:紧贴腰椎峡部外缘,将后支血管及其分支推向外侧,是显露腰神经前支与极外侧型突出椎间盘的最安全、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