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喷洒亚甲蓝对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162例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病例常规活检后予0.5%亚甲蓝作黏膜染色,对异常染色区追加活检,对比分析染色前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染色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检出率77.8%,不典型增生检出率35.8%,均较染色前有所提高(P〈0.01)。结论常规内镜下喷洒亚甲蓝作黏膜染色可明显提高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并于病灶处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后活检。167例胃黏膜有可疑病灶的患者进一步行放大内镜检查后活检。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下取材部位选择病灶边界。经放大胃镜检查后取材部位选择病灶边缘胃小凹变化明显处。结果 167例胃黏膜可疑病灶醋酸-靛胭脂染色后活检,病理学检查发现早期胃癌5例(检出率3.00%),异型增生18例(检出率10.78%),肠上皮化生26例(检出率15.57%),分别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其中早期胃癌为3例(检出率1.80%),异型增生为11例(检出率6.59%),肠上皮化生为19例(检出率11.38%),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染色放大胃镜检查后活检病理检查发现,早期胃癌10例(检出率5.99%),异型增生29例(检出率17.37%),肠上皮化生36例(检出率21.56%),分别高于染色胃镜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出率。与常规胃镜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胃镜能够指导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活检,早期胃癌、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屈健 《吉林医学》2013,34(4):664-665
目的: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内镜下胃黏膜有异常表现患者92例分为两组,各46例,染色组内镜下喷洒0.2%靛胭脂染色,发现可疑病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中检出早期胃癌5例,不典型增生11例,肠化生或萎缩17例,黏膜慢性炎性反应13例,总染色阳性率71.74%,其中早期癌阳性率10.87%;对照组中分别检出0例、4例、11例、31例;染色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放大技术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内镜下胃黏膜有异常表现患者180例分为两组,染色组依次行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黏膜细微结构,并喷洒醋酸、靛胭脂,对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对照组不做染色,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常规活检并送病理。结果: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2例(2.2%),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51例(56.7%),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25.6%);对照组分别检出0例、34例、7例,染色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BI放大内镜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将116例胃黏膜异常改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染色组内镜下先喷洒0.2%靛胭脂染色,发现可疑病灶后再喷洒0.4%美蓝染色,并在可疑病灶处活检;对照组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中检出原位癌1例,早期胃癌4例,不典型增生15例,萎缩或肠化生11例,慢性炎症27例,总染色阳性率53.4%,其中早期癌阳性率8.62%;对照组中分别检出0、0、2、14、42例。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平坦型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就诊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行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共入选240例,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染色组中18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退色,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现率之和为94.4%(17/18);79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着色不良,其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之和为91.1%(72/79)。染色组共检出早期胃癌10例(8.3%)、上皮内瘤变25例(20.8%)、肠上皮化生58例(48.3%);对照组共检出早期胃癌2例(1.7%)、上皮内瘤变6例(5.0%)、肠上皮化生32例(26.7%)。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提高胃平坦型病变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黏膜退色对于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着色不良对于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146例白光内镜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醋酸喷洒组(76例)和内镜下美兰喷洒组(70例),分别采用0.2%美兰溶液或1∶4的上海白醋进行胃黏膜喷洒,可疑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评价.结果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0.2%美兰喷洒后,表现为蓝色着色,与周围黏膜比较,分界清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醋酸喷洒后表现为黏膜白斑,病变区域较喷洒前显示得更为清楚.内镜下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6%(55/65)、90.9%(10/11);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48/58)、100%(12/12),与病理诊断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镜下醋酸喷洒和内镜下美兰喷洒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分别为73.7%(56/76)和68.6%(4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美兰染色优于醋酸染色(P=0.009).结论 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都有助于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美兰染色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优于醋酸染色.  相似文献   

8.
李素玉  王武兴 《吉林医学》2012,33(12):2583-2584
目的:探讨亚甲蓝内镜下喷洒染色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下对317例糜烂性胃炎者用5%亚甲蓝染色后,取病检。结果:31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萎缩性胃炎伴肠化20例,异型增生者18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5例,重度5例。结论:常规内镜下喷洒亚甲蓝作黏膜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曹彬  程雪霞  周永清  庞景 《安徽医学》2005,26(6):527-528
目的研究内镜下美蓝染色对胃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有胃黏膜异常表现的52例患者,用0.5%的美蓝均匀喷洒于胃粘膜,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有15例存在轻度不典型增生,3例存在中度不典型增生,2例存在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存在黏膜内癌的患者,其中2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病灶仅限于粘膜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结论内镜下美蓝染色可大大提高胃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黄永华  邱纯  王琳 《西部医学》2015,27(1):50-51,54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就诊病人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观察组(83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25例、不典型增生14例和萎缩性或肠化生21例,对照组(75例)分别检出12、11例和16例,观察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72.29%。对照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2.00%,两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P<0.05)。结论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能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下发现胃黏膜异常的患者3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染色组),每组198例。对照组普通内镜观察判断病灶并活检,染色组采取染色观察后活检,对比两组一般情况、镜下表现、活检病理等。结果染色组早期胃癌18例(9.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5.6%),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8.1%),肠上皮化生51例(25.8%);对照组分别为2例(1.0%)、4例(2.0%)、6例(3.0%)、41例(20.7%)。染色组对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05);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隆起型3例(1.0%),表浅型16例(55.2%),凹陷型10例(34.5%),三者中表浅型病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类(P<0.05)。结论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指导靶向活检,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同时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122例符合条件的可疑病灶随机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组(实验组)和单纯活检组(对照组),实验组直接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并送病检;对照组常规方法取活检.结果 实验组62例,Ⅰ型病变35例,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和早癌共10例,检出率为28.6%;对照组60例,Ⅰ型病变31例,癌前病变和早癌共3例,检出率为9.7%.实验组Ⅱ型病变27例,癌前病变和早癌共20例,检出率为74.1%;对照组Ⅱ型病变29例,对照组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8例,检出率为27.6%.实验组Ⅰ型+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30例,检出率为48.4%;对照组Ⅰ型+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11例,检出率为18.3%.实验组中Ⅰ型病变、Ⅱ型病变、Ⅰ型+Ⅱ型病变总数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黏膜切除术可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冯业全  陈雪  陈万宁  杨清清  刘倩 《重庆医学》2012,41(25):2626-2627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94例,根据不同内镜检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04例行亚甲蓝色素内镜检查的为实验组,对照组90例行普通胃镜检查,比较亚甲蓝色素内镜和普通内镜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腺上皮肠化、不典型增生及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腺上皮增生和腺瘤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更高,有助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及诊断,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镜检查中,醋酸-靛胭脂染色对诊断及指导准确活检的价值,提高残胃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医院3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胃镜复查患者,随机选取156例为染色组,行醋酸-靛胭脂染色,记录染色情况,并予以电子放大内镜观察,然后取活检。154例为对照组,普通内镜检查及常规取活检,分析普通内镜、染色内镜检查与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染色组及对照组对病变检出率有无差异,分析染色情况与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与微血管改变的关系。结果:染色组中,7例黏膜退色,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85.7%(6/7),74例黏膜染色不均,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90.5%(67/74)。与对照组比,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化检出率高(45.5%vs 2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3.8%vs 1.2%,P>0.05)。黏膜退色或染色不均对病变的检出率之和达到90.1%(73/81)。染色后,黏膜色泽变化与病变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经醋酸-靛胭脂染色,观察胃黏膜色泽的变化,显示病变,指导靶向活检,可提高残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放大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张斌 《医学综述》2008,14(15):2307-2309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检查中能清晰显示黏膜微细结构的变化,其与黏膜染色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背景。对于黏膜的微小早期病变的镜下检出率及诊断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放大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卢戈碘-美蓝双重染色在老年人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粗糙、浅糜烂、局限性充血、黏膜增生浅隆起等可疑病灶共47例,首先进行卢戈碘染色,其中卢戈氏碘不着色或浅着色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即双重染色组18例和对照组(卢戈碘染色组)22例.对照组在卢戈碘不着色或浅着色区直接活检送病理检查;双重染色组在卢戈碘不着色区喷洒0.5%美蓝5mL;1分钟后观察着色情况并活检.结果 双重染色组中检出食管鳞癌3例(其中原位癌1例)、腺癌1例,癌检出率22.22%;对照组22例中检出食管鳞癌1例,癌检出率4.55%.双重染色组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卢戈碘-美蓝双重染色法能够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疾病黏膜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全县经胃镜检查的316例胃黏膜活检标本作病理诊断及幽门螺杆菌染色,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肠上皮化生、单纯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异性增生组中Hp检出率较高,以上4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胃癌组Hp检出率较低,和胃溃疡、单纯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组之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肠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靛胭脂-醋酸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异常的118例患者行内镜检查,随机分为白光内镜组57例和染色内镜组61例,于病变处取活检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色内镜组患者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4.59%(15例)及肠上皮化生检出率36.07%(22例)高于白光内镜组患者的10.53%(6例)及17.54%(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内镜组胃黏膜不着色患者中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的灵敏度为84.62%,胃黏膜着色不良患者中其低别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灵敏度为91.18%;不同的胃黏膜着色结果提示不同的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靛胭脂-醋酸染色可明显提高胃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丰台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 880例,分为观察组(406例)和对照组(1 474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并行病理检查;对照组采取经验性活检取材病理检查,观察两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中,食管黏膜染色213例,总检出率为15.5%,早癌4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8.0%;对照组588例,总检出率3.1%,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黏膜染色109例,总检出率66.1%,早癌7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4.8%,对照组548例,总检出率8.6%,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黏膜染色84例,总检出率79.8%,早癌1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10.7%,对照组338例,总检出率19.8%,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法可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朱学鹰 《当代医学》2016,(10):54-55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胃癌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并行活检,均无进展期胃癌、胃息肉、消化道出血等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采取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诊断。比较2组患者病检结果。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中,早期胃癌3例,3例胃癌术后证实,病变位置仅限于黏膜层,未出现淋巴结转移。观察组检出率为56.25%(27/48),对照组检出率为30.61%(15/49),2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2,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5,P<0.05,χ2=6.571,P<0.05)。结论内镜下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可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