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制双黄连颗粒剂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选用明胶、甘露醇和甜菊苷等作为矫味剂制备双黄连颗粒剂,并考察其防潮性能.结果:当药物:明胶:甘露醇配比为1:2:1.5时,双黄连味甜,绝大部分颗粒疏松;放置30 d时吸潮率为5.51%.结论:本双黄连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口味甜、防潮性能优越,与已报道文献相比辅料用量少且崩解快,值得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药颗粒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雷  张建春 《首都医药》2005,12(12):36-37
中药颗粒剂是指中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颗粒状剂型。中药颗粒剂按溶解性能和溶解状态分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是结合汤剂、酒剂和糖浆剂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自制薄膜包衣液及市售薄膜包衣材料对中药提取物进行薄膜包衣.比较包衣材料的防潮性能,并对包衣增重进行筛选.结果:自制薄膜包衣液及市售薄膜包衣材料均可用于中药提取物的薄膜包衣.结论:从成本和质量上考虑,选择欧巴代AMB作为中药提取物片的包衣材料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吸潮问题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一大难题,它涉及中药制剂生产到贮藏的每个环节,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制剂防潮技术研究的文献和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分别从吸湿的原理、假说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从优化提取工艺、应用防潮辅料、筛选制粒工艺、采用包衣及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等方面阐述中药制剂防潮的应对方法,为中药制剂防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流化床制粒法制备中药纯浸膏包衣微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制备半夏泻心汤中药纯浸膏包衣微丸.方法:采用流化床制粒法,考察纯浸膏粉的起母模丸条件、母模丸增大及包衣处理中的处方因素对微丸的形成和收率的影响.结果:在微丸起母模丸阶段,以纯浸膏粉及含醇量30%以上的中药浸膏起模,在母模丸增大阶段采用中药浸膏作为微丸增大剂是可行的,微丸增大后用德固萨作包衣剂,其防潮性能良好.结论:按所选的处方及工艺条件,用流化床制粒法可制得表面光滑、圆整度较高且防潮性能好的半夏泻心汤中药纯浸膏包衣微丸.  相似文献   

6.
中药颗粒剂制粒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挹  徐玲玲  年华 《中国药师》2010,13(5):733-736
颗粒剂是中药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由中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而制成的干颗粒状剂型。传统汤剂煎煮费时,服用量大,且需服用前临时煎煮,不能过夜或放置过久,不适应现在的快节奏生活,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新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煎煮费时,久置易霉败变质等缺点,还可掩盖某些中药的苦味。中药颗粒剂按溶解性能和状态分为可溶性颗粒剂、  相似文献   

7.
单味免煎中药颗粒剂作为当前中药剂型改革中的一种新剂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单味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实践及其与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单味中药颗粒剂所具备的质量差异小、体积小、剂量准确、干净卫生等优点,对其不足给出改进.  相似文献   

8.
中药制剂易吸潮严重影响药品的稳定性.本文简要介绍了中药制剂吸湿性原理、薄膜包衣的优点及应用现状,重点从薄膜包衣的成膜原理、处方组成、影响包衣制剂的工艺参数等方面综述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近几年,虽然薄膜包衣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但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随着对新型薄膜包衣材料及薄膜包衣技术的研究,薄膜包衣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并将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药品包装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贮存过程的质量,使药品在有效期内仍保持着原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性质。中药制剂的包装既要考虑使用方便,更要做到密封防潮,方便贮存。当前,我国中成药的剂型主要有丸剂、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所采用的包装主要有塑料瓶、玻璃瓶、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药颗粒剂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干预方式.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两年间,用随机方式每月抽取180张中药颗粒剂处方,共计6480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中药颗粒剂的用药说明书、中医诊断理论、药物理论知识以及国家《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判断、统计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干预方式.结果:由统计结果可知,各科室重要颗粒剂处方均有使用不合理情况发生,其中外科、内科、妇科、五官科不合理使用情况比例较高.结论:加强临床药物使用管理的强度,明确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及适应症,针对性开药,是减少中药颗粒剂不合理使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7,(7):1016-1018
目的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为解决中药颗粒剂包装的质量问题,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问题剖析法介绍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果有效解决内包装外观不合格和装量差异不合格问题,分析了原因并寻求到解决办法,提高了包装合格率。结论发现并解决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包装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近况。方法 从6个方面对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结果 发现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包合剂,甜味剂,包衣剂等的品种和规格均有较大进展。结论 认为中药颗粒剂辅料的发展关键是应建立我国自己的辅料研发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中药剂型,分析其在医院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颗粒剂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药颗粒剂处方数占中药总处方数的比例逐年增加,颗粒剂销售额占中药总销售额的比例也迅速增长。结论中药颗粒剂有许多优点,深受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商福常  王琦 《天津药学》1996,8(4):43-44
介绍中药颗粒剂的特点,总结了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以及中药颗粒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药颗粒剂的生产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颗粒剂在我国诞生于七十年代。二十多年来,无论是在生产技术、质量控制,还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就目前中药颗粒剂的生产现状与国际市场对中药制剂的要求相比,尚存在许多有碍于中药颗粒剂发展的因素。我们通过中、日两国的颗粒剂在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现状比较,看到中药颗粒剂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中药颗粒剂尽快向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迈进,使更多的中药品种打入国际医药市场。 1 中药颗粒剂的生产现状 1.1 在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方面 目前,中药颗粒剂大部分采用水煎提取,部分品种辅以乙醇渗漉、水提醇沉、挥发油提取等工艺,制得的清膏浓缩后,加辅料制粒。 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中药颗粒剂16种,较  相似文献   

16.
中药颗粒剂的进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在中药颗粒剂方面的进展、介绍了中药颗粒剂中指标成分的影响因素、成型技术、质量指标以及处方设计等内容、并从中药的复合作用、组方原理及优选工艺等进行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汤从容  曹高忠 《安徽医药》2007,11(7):609-610
目的 比较中药水煎剂与免煎颗粒剂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和有效性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 免煎颗粒剂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为2.35%,中药饮片的水煎剂中丹皮酚的含量为0.99%.结论 中药水煎剂和免煎颗粒剂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存在差异,但中药水煎剂比免煎颗粒剂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刘芳 《海峡药学》2016,(11):204-205
目的 观察中药颗粒剂保留灌肠配合口服中药治疗风伤肠络型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颗粒剂保留灌肠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马应龙痔疮膏纳肛配合口服中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效果满意.结论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吴萍  张志国 《中国药业》2016,(4):114-116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开发成颗粒剂,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是否制成一日颗粒剂用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证《方剂学》中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在现行《中国药典》中制成颗粒剂的服用天数。结果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制成颗粒剂后的服用天数增加,最多的八珍颗粒达10.4 d最少的小建中颗粒为1.1 d。结论中药汤剂开发成颗粒剂服用天数增加,在制备工艺上可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30):4182-4185
目的:为探索推广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就我校各年级中医实习生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认知情况和态度进行调查,并就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12份,回收问卷306份,问卷回收率为98.08%;其中有效问卷30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9.67%。受访实习生中有46.89%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知道且比较了解,有52.46%知道但不了解,年级越高表示知道且比较了解的比例相应越高(P<0.05);得知中药配方颗粒剂的渠道以医患诊治过程(69.64%)、他人服用(65.02%)和本人服用(51.49%)为主;对中药配方颗粒剂无需煎煮服用方便(95.71%)、便于储存保管携带(87.13%)两方面优势认知度较高,而对其他方面优势则没有太多认知。受访实习生中分别有7.54%和69.18%完全认可和基本认可中药配方颗粒剂,年级越高认可度相应越高(P<0.05);有89.51%愿意进一步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剂;有60.98%表示未来会处方中药配方颗粒剂。关于受访实习生对中药配方颗粒剂态度的影响因素方面,影响力得分最高的3项依次是带教老师的影响、患者的影响和自己的实践。结论:我校中医实习生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认知状况并不理想,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态度仍有较大改善空间,而带教老师和患者是影响其对中药配方颗粒剂态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