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标准诊断心脏术后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所有行心脏手术的住院患者资料,根据AKIN诊断标准,对心脏术后AKI患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48例心脏手术患者中,用AKIN标准诊断心脏术后AKI的发生,其中81例发生AKI,发病率为14.78%,死亡患者3例;统计学分析表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高血压、术中甘露醇使用量、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停跳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前Scr、术前尿酸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血肌酐(P<0.01)、年龄(P<0.01)、CPB时间(P<0.01)、机械通气时间(P=0.026)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KI是心脏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术前血肌酐、年龄、CPB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心脏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发生率及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5 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结果:5 100例患者中有340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6.7%。年龄、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射血分数、术前&bgr;2微球蛋白蛩崴?术中心肺转流时间、大动脉阻断时间及甘露醇使用量为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肌酐水平、左室射血分数蛩崴健I?bgr;2微球蛋白、术中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大动脉阻断时间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从而预防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的100例先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者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0例与无并发症组90例。分析所有受试者接受一期根治术后的疗效相关指标,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相关手术指标情况,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61.69±26.3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7.36±21.60)min,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7.98±24.49)h,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43±1.28)d,住院时间为(18.03±6.09)d。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10/100),包括1例室间隔缺损残余瘘,1例传导阻滞,2例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并发症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0.05)。以并发症为因变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均为原值输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是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心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随着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的逐渐延长,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随之增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121例患儿,按术后是否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分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和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比较两组患儿的LVEF、NT-proBNP、cT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9例,发生率为32.23%;两组的年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LVEF、NT-proBNP、cT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年龄小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LVEF低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NT-proBNP、cTnI高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436(95% CI:0.186,0.769)]、LVEF[O^R=0.877(95% CI:0.779,0.987)]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主动脉阻断时间[O^R=3.652(95% CI:1.425,7.002)]、体外循环时间[O^R=3.702(95% CI:1.463,8.652)]、机械通气时间[O^R=2.025(95% CI:1.165,5.385)]、NT-proBNP[O^R=1.005(95%CI:1.003,1.007)]、cTnI[O^R=3.758(95% CI:1.549,9.121)]是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预测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76.5%(95% CI:0.682,0.875)、81.2%(95% CI:0.751,0.932)、78.6%(95% CI:0.693,0.887)、86.5%(95% CI:0.793,0.932),特异性分别为73.5%(95% CI:0.602,0.835)、79.6%(95% CI:0.693,0.900)、75.5%(95% CI:0.659,0.861)、84.2%(95% CI:0.782,0.935)。结论 LVEF、NT-proBNP、cTnI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4岁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新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4岁患儿临床资料,以改良儿童肾脏疾病风险分级(pediatric risk injury failure loss and end stage kidney diseases,pRIFLE)作为AKI诊断标准,分析术后AKI发生率,比较术后发生AKI(AKI组)与未发生AKI(N-AKI组)患儿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AKI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98例患儿,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46例.107例(35.91%)患儿术后发生AKI,其中危险期82例(27.52%),损伤期16例(5.37%),衰竭期9例(3.02%).与N-AKI组相比,AKI组患儿平均年龄、身高、体质量更低,术前合并紫绀及其他重要疾病概率更高,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更低,ASA分级更高;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ardiac 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主动脉钳闭时间(aortic clamping time,ACT)更长;术后尿素、尿酸、Scr、胱抑素、视黄醇结合蛋白更高,肌酐清除率(estimated creatinine clearance,eCCl)更低,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其中年龄<1岁、术前合并紫绀、术前Scr低、手术时间较长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1岁、术前合并紫绀、术前Scr低、手术时间较长会显著增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K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体质量为10kg以下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或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间的因素,以更好地掌握拔管时机,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体质量为10kg以下的23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术后合并或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的10项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1例患儿机械通气使用时间3~375(平均23.5)h;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肺高压、术前肺部感染、阻断主动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膜肺及改良超滤的应用、体质量等均为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重度肺高压、术前肺部感染、阻断主动脉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出现并发症均可延长术后机械通气使用时间;术中应用膜肺和改良超滤及大体质量能缩短机械通气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35-40
目的 探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245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45例患者中90例(36%)患者发生AKI,其中AKI 1期、AKI 2期及AKI 3期的发生率分别为20.4%、7.3%、9.0%;19例(7.8%)患者需行肾脏替代治疗。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急诊手术、围术期应用造影剂、围术期输血、术前肌酐水平、术前白细胞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值等与心脏术后AKI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输血(OR=2.609,95%CI:1.203~5.699,P=0.015)、体外循环时间长(OR=1.395,95%CI:1.125~1.730,P=0.002)、术前肌酐水平高(OR=1.016,95%CI:1.002~1.031,P=0.024)是患者发生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LVEF)(OR=0.955,95%CI:0.924~0.987,P=0.004)是AKI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术后AKI是心脏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改善围术期心、肾功能,减少术中输血的需求是降低心脏手术术后AKI发生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低温停循环术后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6月549例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TND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有83例(15.1%)发生TND,TND组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马凡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史、术前白细胞(WBC)、血清肌酐、急诊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低流量时间、术中峰值血糖、术中峰值乳酸和TND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WBC、血清肌酐、低流量时间及术中峰值血糖是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较高的WBC、血清肌酐预示着术后TND的发生,通过术中控制低流量时间及血糖水平有可能降低T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12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 30例,发生率为2.96%。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氧血症、感染以及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属二次手术等与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心功能、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必须认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探讨不停跳技术对CABG术后AK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非体外不停跳(Off-pump组)和体外循环(On-pump组)CABG术的病例,收集可能与AKI相关的临床资料作为变量,比较Off-pump组与On-pump组术后AKI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IFLE诊断标准对AKI进行诊断和分级,血清肌酐基础值为术前距离手术最近一次的记录值,术后肌酐峰值为术后72 h内记录的最大值。剔除术前接受透析、肌酐值记录缺失、合并其他手术及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病例。结果 72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分析,其中Off-pump组290例,On-pump组437例。两组比较,年龄、性别、术前血清肌酐值、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及慢性肾疾病史、脑血管疾病史等合并疾病发生率无差异;心梗病史、合并心功能不全、平均左室射血分数、急诊手术、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移植血管桥数量、输红细胞比例和用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例(25.0%)患者术后发生AKI,其中Off-pump组25例,On-pump组157例,Off-pump组术后AKI发生率低于On-pump组(8.6%vs 35.9%,P〈0.001)。术后发生AKI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延迟通气、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上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疾病史、围术期应用IABP和大量输血等是CABG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Off-pump技术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结论 CABG术后发生AKI常见,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疾病史、围术期应用IABP和大量输红细胞等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ff-pump不停跳技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对肾功能的损害,减少CABG术后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