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72例严重脓毒症并MODS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30例(41.7%)患儿有基础疾病。原发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多(29例,40.3%),腹腔内感染15例中死亡7例(占46.7%)。72例患儿中,治愈58例(80.6%),死亡14例(19.4%),x2检验显示原发于腹腔内的感染病死率高,发生脓毒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预后差;与其他病原体相比较,EB病毒感染预后最差;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受累脏器数目和病死率高度相关。结论早期心血管功能障碍以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积极的液体复苏并纠正凝血功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具有基础疾病、原发于腹腔内的感染、病原为EB病毒、以及受累脏器的数目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严重脓毒(SIRS)症、脓毒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严重 SIRS、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N 末端-B 型钠尿肽水平、cTnI 水平、血乳酸及动脉血氧分压,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对复苏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存活率为66.2%,其中存活患者24 h 治疗达标率(86.7%)及依从性(86.7%)均高于死亡患者(39.1%、65.2%),比较差异显著(P <0.05);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 <0.05)。结论:早期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严重 SIRS、脓毒性休克,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气状况,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临床救治困难,尤其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其明显的循环和细胞代谢异常显著增加病死率。早期效果良好的液体复苏对于治疗脓毒性休克或稳定脓毒症所致的组织低灌注十分重要。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判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指导其液体复苏等临床治疗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帮助。目前较多研究报道了脉搏指示持续心排出量监测(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参与评估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Sepsis)作为急危重症领域的棘手难题,日益引起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年来,现代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认识,并推动了脓毒症治疗措施的改进和更新。其中,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应用对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 ICU)危重脓毒症的病原菌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提高ICU危重脓毒症的总体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1088例的临床资料,如基本资料、致病菌分布及生化指标等,按患者出院时的预后分为院内死亡组与康复出院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康复出院580例(53.3%)。院内死亡组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血乳酸水平、革兰阴性菌感染比例及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比例均高于康复出院组,但院内死亡组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低于康复出院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CU危重脓毒症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严重脓毒症容易导致脓毒性休克,又称为感染性休克,是感染细菌产生的细菌毒素促发复杂的免疫反应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是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的异常变化。宿主感染和氧代谢障碍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主要包括降钙素原、人肾上腺髓质素和心房尿钠肽。早期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努力控制血流动力学的平衡,可使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并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及其相关的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是临床危重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报道,脓毒症发病率以每年1.5%~9%的速度增长,严重脓毒症死亡率高达30%~50%,降低脓毒症导致的死亡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共同难题。2004年,全球范围内的专家代表11个组织对感染与脓毒症的诊断以及治疗发表了第一个被国际广泛接受的指南以指导临床医师,改善严重脓毒症以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2008年,来自全球16个组织的55位国际专家应用循证医学系统方法对近年来相关证据的质量以及建议等级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10.
努力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严重创伤指危及生命或肢体的创伤;或部位伤创伤定级标准(AIS)≥3;或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其中伤后数小时内早期死亡者约占创伤死亡的30%,早期死亡的原因包括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等,健全创伤救治体系,"黄金时间"内给予确定性处理等有望使早期死亡率下降10%.本文就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的相关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预后情况,为MODS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4月~2005年6月85例重度创伤患者,对MODS易患因素以及器官衰竭情况与创伤评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8例合并MODS病人,死亡8例。MODS患者病死率随ISS分值升高而增加。在MODS中循环、呼吸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其次为中枢及血液。直接死亡原因依次为循环、呼吸和中枢等。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充分认识MODS的危险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监测实验诊断数据波动,及时作出诊断,全面均衡地实施治疗是防治MODS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的规律与意义.方法应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复制脓毒症的病理模型,观察CLP后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变化及心、肝、肺、肾功能和形态学损伤.结果在CLP模型上,血中TNF-α浓度3 h开始升高,6h达到峰值水平;血清IL-1β水平6h开始显著增高,24h达到峰值水平;血清IL-6水平3 h显著高于对照水平,12h达到峰值状态,至72 h显著低于对照水平;抗炎细胞因子IL-10在24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值,48h达到峰值水平,至72h恢复到对照水平;心、肾功能在12h出现显著改变,肝功能于24h出现显著改变.结论脓毒症早期存在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多脏器功能不全与细胞因子表达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液体复苏后患儿p H值,P/F显著提高,PT和APTT显著缩短,收缩压显著升高,乳酸降低。结论:尽早在短期达到液体复苏目标,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氧的运输、组织灌注,改善凝血功能和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期间232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轻度休克56例,中度休克164例,重度休克12例,对所有休克患者同时通过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快速补液,根据CVP、SBP/MAP及尿量变化进行合理液体复苏,并以纳洛酮静脉注射辅助抗休克治疗。结果好转190例(81.9%),无变化22例(9.48%),恶化11例(4.74%),死亡9例(3.88%)。结论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同时通过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快速补液,根据CVP、BP/MAP及尿量等变化进行合理的液体复苏,结合纳洛酮辅助治疗,可能提高早期救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152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死亡率为30.26%,死亡患者脓毒性休克最多,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原发感染部位,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年龄、APACHEⅡ、急性肾功能衰竭、MODS、合并慢性病、意识障碍、平均动脉压、血肌酐、血糖及电解质紊乱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MODS、APACHEⅡ、年龄、血肌酐均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年龄、血肌酐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89、0.65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死亡率高,随病情严重程度加剧升高,APACHEⅡ、年龄、血肌酐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检索2016年3月5日之前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的文献。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指标为28天病死率、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采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RCT,包含8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治疗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RR=0.73,95% CI:0.60~0.88,P<0.01),缩短ICU住院时间(WMD=-2.41,95% CI:-4.68~-0.14,P<0.05),但是对总住院时间无影响(WMD=-0.13,95% CI:-4.58~4.31,P=0.95)。结论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治疗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但是不影响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预后情况 ,为MODS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 1998年~ 2 0 0 3年 2 73例重度创伤患者 ,对 MODS易患因素以及器官衰竭情况与创伤评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6 3例合并 MODS,死亡 4 2例。 MODS的发生率与重度创伤后合并感染、较长的休克期及自身免疫状况因素有关 (P<0 .0 5 )。创伤评分 ISS分值在 16~ 2 5分 ,MODS的发生率为 10 .6 % ,病死率为 30 .0 % ;分值在 2 5~ 35分 ,MODS的发生率为 19.0 % ,病死率为 5 3.5 % ;而分值超过 35分 ,则 MODS的发生率为 78.1% ,病死率为 96 .0 %。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 ,充分认识 MODS的危险因素 ,并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 ,防治感染性休克 ,缩短休克期 ,可能是降低 MODS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行休克指数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7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急诊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后的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0例)和院内死亡组(50例),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入院后接受液体复苏治疗2 h后的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结果 生存组患者的休克指数SI1及SI2分别为(1.32±0.07)、(0.96±0.04),均明显低于院内死亡组的(1.59±0.06)、(1.2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SI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5%、17.5%,SI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2.5%、27.5%,院内死亡组SI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44.0%,SI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78.0%,生存组SI1较SI2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低,院内死亡组SI2较SI1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后复苏2 h的休克指数相比于入院时的休克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急诊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的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的现代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康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2)
经过数十年全球的共同努力,脓毒症(Sepsis)在临床治疗,以及在病因、病理生理、诊断与治疗策略上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在ICU的重症患者中,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仍然是引发脏器功能不全及死亡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