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余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36-2937
目的 探讨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 例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2 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 分析12 导联动态心电图中SMI 的发作情况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入选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91 例,其中SMI 为74 例(81.3%);在活动时出现心肌缺血性ST 段下移542 阵次(72.8%),在休息和睡眠状态时出现192 阵次(25.8%).12 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9%(67/78),特异性为78.1%(25/32).结论 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庞志茹 《当代医学》2009,15(12):62-62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结果本组25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20例,其中65.9%缺血性ST改变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有效的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结果,比较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ST段位移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5.71%、76.92%、82.6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下移次数、下移幅度、持续时间均明显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对冠心病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予以灵敏、准确地检出,其诊断价值显著,还可有效区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磊 《广州医药》2010,41(6):36-37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确诊冠心病60岁以上的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患者进行24小时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20例患者有480阵次心肌缺血发作,其中95例330阵次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多发,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监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医院心电图室接收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均在造影前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 168例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126例无症状性(75.00%),ST段下移阵次为248次(65.78%);42例有症状性(25.00%),ST段下移阵次为129次(34.22%)。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明显快于有症状性患者,其ST段下移幅度明显大于有症状性患者,P0.05;06:00~12:00是无症状性患者发生缺血的高发时间段。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可反映患者具体的发病时间段及心率变化等情况,诊断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78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测出心肌缺血40例,占51.28%,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72例,占92.31%.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52例,占72.22%,有症状心肌缺血20例,占27.78%.结论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明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评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临床类型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猝死。近年来,由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心肌核素灌注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日渐普及,对检出无胸痛症状老年人的心肌缺血已被人们所重视,并称之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是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最方便、适宜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DCG)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型ST段压低改变的临床意义和实际价值.方法 将128例12导联DCG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冠造)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分析,评价DCG检查的可靠性.结果 冠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狭窄≥50%者9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1例.12导联DCG检查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缺血型ST段压低78例,占80.4%;正常19例,占19.6%.12导联DCG检查检出冠状动脉正常者ST段压低9例,正常22例.结论 12导联DCG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楚卡琳  张萍  李文斌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14-1715
目的 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基层社区医疗提供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科门诊及社区门诊随诊的冠心病患者135例,动态心电图呈缺血型ST段压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造影结果与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冠心病患者110例,诊断正确率为81.5%.动态心电图检出的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较准确地评价老年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时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作为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的筛查依据,对有创检查有顾虑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苏中谊 《吉林医学》2014,(18):4018-4018
目的:通过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分析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阳性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试验组的诊断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对照组的诊断阳性率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阳性率高,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徐敏  苏俊生 《中原医刊》2011,(14):101-10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1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检测24h心肌缺血发作情况。结果发现7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发作328次,大多数发生在清晨5:00—10:00。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是一种简单、可靠、有效的无创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桥患者心肌缺血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60例心肌桥患者,均实施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肌缺血状况。结果 60例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单支病变27例,多支病变33例。经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单支病变组心肌缺血检出22例(81.48%),多支病变组检出33例(100%),总检出率为91.67%(55/60)。多支病变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总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肌桥长度、狭窄程度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心肌桥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潘运萍 《中原医刊》2007,34(3):28-29
目的 对350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CG/ABHOLTER12TOP版检测仪,通过24h心电监测,观察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HRV)的有关资料。结果 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189例.141例不伴有心绞痛发作。检出心律失常661例次,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350例患者中检出102例HRV降低(29%),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69例(67%)。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一项重要预后指标,冠心病人特别是SMI与HRV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源CT冠脉成像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对患者近期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8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患者均行12导联AECG、双源CT冠脉成像、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价12导联AECG、双源CT的诊断效能;对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MACE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12导联AECG下心肌缺血指标及双源CT冠脉成像下钙化积分及斑块性质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88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61例,12导联AEC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69%、62.96%、73.86%,双源CT冠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4%、92.59%、93.18%;MACE组年龄、冠脉病变支数、12导联AECG结果中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以及双源CT冠脉成像结果中冠脉钙化总积分、伴钙化斑块冠脉支数、伴软斑块冠脉支数均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冠脉钙化总积分、伴软斑块冠脉支数是冠心病患者近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与12导联AECG对冠心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而前者诊断效能更高,且12导联AECG下心肌缺血指标及双源CT冠脉成像下钙化积分及斑块性质对MACE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对568例患者连续记录24h~30h,并详细的记录生活日志及症状发作时间。结果:568例患者中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1.6%,Lown氏分级Ⅲ-V级181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9.4%,且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远高于有症状者。结论: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并在同期内 (间隔小于 1周 )接受 12导Holter及普通心电图 (ECG)检查 ,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导Holter和E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检出率分别是 75 0 %、8 3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2导Holter可以较早地发现SMI,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100例住院患者中,分组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以冠造结果做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均可做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EASI导联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肌缺血患者200例,均记录其12导联及EASI导联心电图,统计EASI导联组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诊断心律失常效果,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价值与心电图ST-T改变幅度.结果:EASI导联组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比例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EASI导联组发生电极滑脱、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比例低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EASI导联组检出ST-T上抬幅度大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ST-T下移幅度大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结论:EA-SI导联诊断心肌缺血所受外界干扰小,尤其适用于长时间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时发生心肌缺血已有报道,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评估ER CP时心电图ST段改变的患者是否会发生冠心病。材料与方法:40例患者在ER CP过程中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ST段偏移的患者随后接受标准运动心电图试验。结果:ER CP过程中有12例(30%)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征兆,9例伴随心动过速。这些患者无心脏病史或心肺症状。12例患者中10例接受运动试验,其中1例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随后的冠脉造影检查未发现冠心病的证据。结论:ER CP过程中有ST段偏移的患者进行十二导联运动心电图试验,并未发现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记录患者24h持续心电图信息,详细记录患者活动、活动强度、进餐时间、休息、睡眠等日常活动,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阵次。结果:86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42例,心肌缺血总检出率48.84%,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1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26例,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6:00~10:00这个时间段,其余时间段发生阵次率基本相当,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与年龄呈正比。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较高,可实时记录其发生时间,为临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