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周士忠  季斌  许竣 《吉林医学》2014,(26):5840-5841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束CT(简称CBCT)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评估方法。方法:对35例鼻咽癌患者用调强放疗使用CBCT方法在治疗摆位后、在线校正后、治疗后进行扫描,进行图像匹配,得到线性方向和摆位误差。结果:患者在纠正后的摆位误差低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后和治疗后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BCT技术进行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纠正能降低治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2.
贾国峰 《吉林医学》2012,33(21):4491-4492
目的: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进行盆腔肿瘤放疗的患者40例,使用EPID所拍摄的正位和侧位片与数字化重建图像的验证片进行对照,计算并分析量化所测定的摆位误差。结果:前后和头脚的误差范围明显大于左右,而前后平均误差值明显大于头脚和左右的平均误差值,在3 mm以下左右和头脚摆动误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后。结论:利用EPID可以有效检测盆腔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从而保证盆腔肿瘤放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mm;其中X轴方向91.3%≤3mm,Y轴方向100%≤3mm,Z轴方向92.5%≤3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相似文献   

4.
基于CBCT扫描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3D CRT/IMRT治疗前行CBCT扫描,测定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为头颈部肿瘤制定放疗计划CTV外放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系统自动重建成断层图像,获得患者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数据,并直接与治疗计划CT扫描图像相匹配得出两者间误差.结果 统计268组CBCT扫描摆位误差数据显示,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2±1.7)mm、(1.8±3.2)mm、(0.5±2.0)mm,绝对最大值分别为7mm、12mm、7mm,以头脚方向的移动幅度稍大.小于3mm和5mm的误差在三个方向上分别为58%、43%、76%和85%、81%、94%.结论 通过对本组CBCT扫描测得的误差数据分析,头颈部肿瘤在设计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计划外放PTV时,考虑由摆位而引起的误差边界(SM)一般要3~5m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其中IMRT(调强放疗)组与IGRT(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急性毒性反应、摆位误差等。结果:50例患者中,通过CBCT1076次的扫描,所有数据呈正态性分布,其中大部分的患者摆位误差范围在-3mm~3mm之间,只有小部分的患者波动范围较大;IGRT与IMRT的摆位的误差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T组放疗的急性毒副反应(急性皮肤反应、口腔黏膜、涎腺、咽、喉、急性骨髓抑制)毒性反应明显要比IMRT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IGRT组的近期疗效为94.23%,与IMRT组的83.56%相比,IGRT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治疗中产生的摆位误差,毒性反应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分析摆位误差,提高调强放疗(IMRT)的质量。方法:选择胸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2例,利用体板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记录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22例患者进行10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2例次,治疗过程中80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6.3%,部分缓解80.5%,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通过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最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以及验证计划射野正确性。方法选取临床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患者30例,其中头颈部肿瘤12例,胸部肿瘤10例,腹部肿瘤8例。放疗前进行人工摆位后采取全锥形束CT(CBCT)图像采集并和大孔径CT平扫图像进行三维立体比较,从而得到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肿瘤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72±1.36)、(-0.61±1.44)、(-0.51±1.57)mm,外扩边界分别是2.08、2.05、2.08mm。胸腹部肿瘤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2.62±3.46)、(-2.41±2.94)、(-2.31±3.67)mm,外扩边界分别是6.08、5.35、5.98mm。结论头颈部摆位误差最小,胸腹部摆位误差较大。计划靶区在临床靶区外扩要根据每个患者的部位不同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已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真空垫固定下接受CBCT图像引导放疗,获取摆位图像,输出三维方向纠正前后及放疗后摆位误差,并进行摆位误差分析。结果纠正后三维方向摆放误差均低于纠正前(P<0.05);纠正后与治疗后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采用CBCT图像引导,可实现及时在线校正,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盆腔肿瘤放疗的患者40例,运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所拍摄的正位片和侧位片与数字化DRR的重建图像进行对照。结果:前后和左右的误差范围明显大于头脚,而前后平均误差值明显大于头脚和左右的平均误差值,在3 mm以下左右和头脚摆动误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后。结论:利用EPID可以有效检测盆腔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减少误差,使摆位舒适性增强,重复性和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确保治疗的有效实施,真正做到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降低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使用头颈肩S型热塑性膜固定效果,利用ELEKTA IVIEW GT软件进行图像验证,分析放疗摆位精度影响。方法:针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所有入组病例均为CT模拟定位,调强放疗。首次放疗前均摄EPID验证片,放疗期间为每周两组0°、90°的图像。勾画DRR与摄片进行比较。共获得2 256组数据。结果:2 120张(93.9%)EPID误差≤3 mm,120张(5.4%)误差>3 mm、≤5 mm,16张(0.7%)误差>5 mm。结论:通过拍摄EPID验证片,发现食管癌患者使用头颈肩S型热塑性膜后,每次摆位照射比较容易固定,误差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兆伏级图像引导系统(MV-CBCT)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 对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23例,采用锥形束CT技术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方向摆位误差数值。每位患者每周1次,共采集186组图像,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结果 校正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1.61±1.44)mm、(2.51±2.39)mm、(1.22±1.09)mm,校正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0.89±0.74)mm、(1.07±0.85)mm、(0.76±0.71)mm。依据经典的van-Herk等推理公式MPTV=2.5Σ+0.7δ,计算得出X、Y、Z轴的MPTV值,校正后比校正前分别减少2.1 mm、4.6 mm、1.4 mm。结论 应用兆伏级锥形束CT技术,可准确测量摆位误差,通过实时校正,可大大提高患者摆位精度,从而缩小CTV-PTV的摆位外扩边界值,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2.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永留  李传云  张道莲 《海南医学》2012,23(13):105-106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安装在Siemens加速器上的CBCT对放疗患者进行治疗前的扫描,与CT定位三维重建图像融合,从而判断肿瘤患者三维方向上的位置误差数值,进一步校正。结果精确放疗的摆位精确度要求较高,但应用CBCT观察都存在一定的摆位重复性误差。结论应用CBCT技术可以有效保证三维适形放疗(3D-CRT),并可进一步个体化适当减少肿瘤区(GTV)的外放边界,减少正常关键组织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瓦利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盆腔部肿瘤30例,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CBCT图像引导方法进行比较,其中A组每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B组隔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C组每隔5 d摆位后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CT模拟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取3组病例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并估算其相应的摆位外扩边界(MPTV)。结果每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21±0.14)mm、(-2.04±7.94)mm、(-1.62±3.15)mm,MPTV分别为:3.12 mm、10.66 mm、6.26 mm。隔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31±4.02)mm、(2.28±13.17)mm、(1.72±8.33)mm,MPTV分别为:6.09 mm、14.92 mm、10.13 mm。每隔5 d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2.13±4.26)mm、(2.48±16.6)mm、(2.65±8.09)mm,MPTV分别为:8.31 mm、17.82 mm、12.29 mm。结论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可以明显提高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制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首次治疗前采用CBCT收集摆位误差,分别获得X方向(左右位)、Y方向(头脚位)和Z方向(腹背位)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X(0.15±0.11)cm,Y(0.30±0.18)cm,Z(0.14±0.10)cm,其中Y方向误差最大,Z方向误差最小。靶区实际平均剂量低于计划平均剂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中脑干、脊髓、晶状体、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视神经、腮腺的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保证放疗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CT治疗计划系统(CT-TPS)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在头颈部肿瘤首次放疗摆位中的误差对比分析,讨论两种方法在位置验证中的精确性,进一步做好基层放疗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37例,首次治疗摆位同时采用CT-TPS与EPID进行位置验证,比较两种方法在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及前后方向Z的误差。结果 CT-TPS与EPID两种方法在患者X、Y及Z 3个方向上的线性误差虽稍有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TPS与EPID两种位置验证方法均能准确提供误差数值,满足临床要求。对于基层放疗单位,两种方法可以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CT-TPS位置验证在EPID出现故障时可以替代EPI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在摆位中行锥形束断层扫描(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的重要性。方法应用瓦里安Trilogy加速器对1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每位患者前5次治疗前均行1次CBCT扫描及后续疗程中每周做1次CBCT扫描,然后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等中心三个方向的位移误差。结果①15例患者共获取140幅图像。三个方向的位移误差分别为垂直方向(1.330±0.307)mm、头脚方向(2.670±0.739)mm、左右方向(1.730±0.434)mm。②患者纠正后垂直方向、头脚方向、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垂直方向、头脚方向、左右方向摆位误差与纠正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调强放疗中行CBCT扫描具有重要作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重复摆位存在一定误差,只有分析误差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才能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更准确,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机载KV级CBCT图像定量分析鼻咽癌容积调强下颈部的位置误差,并分析下颈部在放疗期间不同时间点位置误差大小的差别和变化趋势,为临床确定靶区外放范围以及疗程中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鼻咽癌容积调强计划,首次放疗、第12次放疗、第22次放疗时在Trilogy直线加速器上利用机载KV级CBCT图像引导设备采集到的图像,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三个时间点下颈部腹背(VRT)、头脚(LNG)、左右(LAT)三个方向的偏移误差。结果:VRT、LNG、LAT三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标准偏差分别为:(1. 46±1. 45) mm、(1. 10±0. 99) mm、(1. 61±1. 37) mm。三个方向对应的MPTV分别为3. 94mm、2. 89mm、4. 18mm。VRT、LNG及LAT方向摆位误差≤3mm的通过率分别为90. 6%、98. 3%、90. 6%,摆位误差≤4mm的通过率分别为96. 0%、100%、97. 0%。结论:95%以上的患者下颈部位置误差可以控制在4m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调强摆位误差分析及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总结摆位的经验。方法 2017年1月至12月,医院放疗科共收治妇科肿瘤104例,进行妇科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进行各个方向距离、角度误差与BMI相关性分析。结果 BMI与z方向上的距离误差存在相关性,BMI与v、w角度上角度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BMI与z方向上距离误差,u、v、w方向上的角度误差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调强摆位误差分析及与体重指数存在相关性,体重越高,误差越高,随着放疗的进行,这种相关性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双面膜(Double Shell Positioning System,DSPS)固定头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利用光学表面成像系统Catalyst HD引导放疗摆位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10月60例在我院行头部肿瘤放疗病例,均采用DSPS固定,按照本中心临床实践经验,采用Catalyst HD引导放疗摆位和治疗中位置监测,以治疗中间隔采集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配准误差为参考,评价本中心摆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CBCT和Catalyst HD校位方法六个维度误差呈弱相关,且除z和Rtn方向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CT和非CBCT引导分次的Catalyst HD摆位误差数据之间,仅Rtn方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talyst HD引导摆位相对于传统的CBCT校位方式,具有较高精度且一致性较好,可在治疗周期内非CBCT校位的分次治疗内应用,可有效保证摆位精度进而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