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990年6月至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混合癌占同期230例膀胱恶性肿瘤的6.9%,移行、腺细胞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以膀胱刺激症和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和部分切除为主,其1、3和5 a的生存率分别为81.3%、56.3%和12.5%.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10例,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患者34例的症状、生化指标、肿瘤形态、预后等情况.结果 10例膀胱鳞癌患者与34例浸润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首发症状为血尿、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病程中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病程中是否出现贫血、尿中白细胞是否明显增多、肿瘤形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尿程度、肿瘤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一年内死亡率及一年后存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鳞状细胞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6例术后病理检查15例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病变侧肾积水.CT及膀胱镜检查.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应考虑到输尿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6例术后病理检查15例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主要症状有肉眼血尿,病变侧肾积水.CT及膀胱镜检查.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应考虑到输尿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申川黔 《当代医学》2009,15(2):96-97
目的探讨肾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7年收治的肾细胞癌12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91例(71.0%);其他类型手术29例,其中探查肿瘤无法切除4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84例(73.4%),颗粒细胞癌9例(7.0%),混合型癌19例(14.8%),其它9例。115例(89.8%)获得随访。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5%、62.3%、和25.2%。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仍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收集4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侵犯中线、临床分期、手术治疗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46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1%和58.7%,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是否侵犯中线、是否手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则只有是否手术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诊治方法,提高肾盂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移行细胞癌33例,鳞状细胞癌8例,癌肉瘤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15例、Ⅲ期6例、Ⅳ期10例。移行细胞癌33例中WHO分级:Ⅰ级3例、Ⅱ级14例、Ⅲ级16例。术后35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10年,1年生存率88.3%,5年生存率60.5%,平均生存6.3年。所有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均定期复诊膀胱镜及尿脱落细胞检查,膀胱灌注化疗。结论:肾盂癌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时行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肾盂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应重视输尿管镜及腹腔镜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会镇  王安  黄洪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64-2064
目的总结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9例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巨大结石2例,多发性结石7例,2例术中才发现肿瘤被结石粘连遮盖。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行输尿管膀胱种植加双髂内动脉结扎术,1例行膀胱全切术。尚有2例存活。结论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型抗原Lewis A和Lewis 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病理标本取1981-2001年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病理科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共83例及非肿瘤移行上皮标本68例。试剂选用Lewis A、Lewis X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染色。并收集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人的尿脱落细胞标本进行Lewis X免疫染色。结果Lewis A和Lewis 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9%(68/83)和83.1%(69/83),非肿瘤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和11.8%(8/68)。Lewis A和Lewis X的表达强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Lewis A和Lewis X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非肿瘤黏膜(P〈0.05)。20例尿脱落细胞标本中,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Lewis X表达阳性,10例正常对照全部阴性。结论Lewis X免疫标记应用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随访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Lewis A抗原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价值低于Lewis X。  相似文献   

10.
肾盂癌(附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高肾盂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手术治疗 ,手术顺利 ,病理检查示移行细胞癌 32例 ,鳞癌 2例 ,肿瘤侵犯肾实质 31例 ,肾门淋巴结有转移 9例 ,侵犯肾包膜 9例 ,输尿管浸润 8例 ,膀胱发现肿瘤 2例 ,侵犯肾血管、腹主动脉 1例 ,侵犯肾上腺并出血 1例。随访 6月~ 11年 ,1年生存率 82 % ,5年生存率 5 5 .6 % ,平均生存 5 .3年 ,肿瘤侵犯膀胱者均定期膀胱镜检复查 ,膀胱内灌注化疗。结论 :肾盂癌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放射学检查 ,早期诊断 ,及时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应重视输尿管肾镜及经皮肾镜在诊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典型病案,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结果:该患者入院时即为肿瘤晚期,已出现多处转移,经术前化疗、姑息手术切除、术后口服甲状腺素片及局部放疗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积极进行综合治疗,特别是手术加术后放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现状。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位置、大小、累及深度、有无转移有关。结论:早期发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伴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胃肠间质瘤伴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16例患者,GIST(胃肠间质瘤)术前及术中诊断均为0例,术后诊断16例。GIST危险度分级示:极低危险12例(75.0%),低度危险4例(25.0%),中度及高度危险均为0例。GIST免疫表型:CD117阳性14例(87.5%),DOG-1、CD34阳性16例(100.0%),SMA、S100、Des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间质瘤和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时发生非常少见,术前发现困难。其中胃肠间质瘤以早期病灶为主,恶性度低。以手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为主。  相似文献   

15.
膀胱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本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与癌肉瘤的区别、诊治及预后.结果:本组2例术前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检发现该肿瘤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其中见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小圆细胞巢等成分,梭形细胞与癌成分间有移行区.免疫组化染色见肉瘤成分仍表达上皮标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行放疗化疗.2例均于术后10个月内因肿瘤复发、转移相继死亡.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类似膀胱癌以血尿为主要症状,术前诊断困难;B超、CT、MRI对分期有帮助,确诊依靠病检及免疫组化.应与癌肉瘤相鉴别.该肿瘤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预后极差.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皮肤临床细胞癌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针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方法、鉴定措施以及病发原因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为以后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治疗总结经验。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40岁患者(85.3%)病发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者(14.7%),患者病发部位在非暴露位置者(53.3%)明显高于病发位置在暴露位置者(46.7%),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结节隆起型患者比例(66.7%)远高于溃疡型(26.7%)以及深在浸润性(6.7%),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普通型患者数量(69.3%)远高于特殊型(30.7%)。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虽然症状繁多且较为复杂,但全面清晰的检查对确定患者的具体分型有很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
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
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
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
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对198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1例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中2例未手术治疗,存活4~6个月。另有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38个月正在随访中,1例存活10年,2例术后5个月内病死,4例术后11~13个月病死,1例术后22个月病死。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甫剑  吴天麟 《铁道医学》2001,29(5):331-332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2000年12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8例中34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切除加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全部病例送病理检查证实。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为主,均经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到诊断。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疗效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关,预后与患侧输尿管梗阻程度及肿瘤浸润程度、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仍是其经典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外阴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外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外阴广泛局部切除术组)17例,B组(传统外阴广泛切除联合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组)19例,C组(改良外阴广泛切除联合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组)20例,术后观察三组的临床效果,随访术后5年患者的生存率,及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根据2009妇科肿瘤新分期(FIGO):其中Ⅰ期19例,术后5年生存率89.4%,Ⅱ期11例,术后5年生存率72.7%,Ⅲ期17例,术后5年生存率52.9%,Ⅳ期9例,术后5年生存率33.3%;Ⅰ期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生存率88.2%,B组生存率84.2%,C组生存率8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生存率37.5%,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腹股沟淋巴结为阳性的患者15例,进行放疗和化疗生存率为71.4%,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阴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及预后的是尽量早期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对于其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