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又名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组(A组,实验组)20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对照组)20例,分别在术前基础值(T1),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性降压5min(T2),诱导后控制性降压30min(T3),停药后20min(T4)四个时间点常规监测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耗氧指数(RPP),并测定各时间点的指尖血糖值。结果两组HR、MAP、RPP各时间点相比较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值与T1比较各时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鼻内镜手术降压过程中可以减少心血管反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轻,且在麻醉插管、拔管及围术期对心肌抑制较轻,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对血糖的影响A组小于B组且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刘瑶  贾洪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55-1456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期间行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IS值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和丙泊酚组(P)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3min(T3),气管插管后5min(T4)的SDP、DBP、HR及BIS值的变化。结果:P组与E组在相同时点的BIS值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在T1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均可使患者达到合适气管插管的BIS值,但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依托咪酯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手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10、60min及手术结束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及皮质醇浓度;记录停药后1、2、3、4、5min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计算其与停药即刻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0)的比值,比较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洗出速率,并记录2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各时间节点2组间血糖及皮质醇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手术开始后60min和术毕时血糖及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停药后观察组药物洗脱速率更快,睁眼、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使用七氟烷较异氟烷更易调控麻醉深度,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贾洪峰  刘瑶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05-1206
目的:研究Zeus麻醉系统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效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组(Auto control),Ⅱ组为全紧闭控制麻醉组(Fresh gas control)各45例,记录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T3),人工气腹建立后(T4)胆囊切除后(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的SDP、DBP、HR、PETCO2、BIS值及两组七氟烷的用量。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SDP、DBP、HR、BIS下降(P〈0.05),T2时点SDP、DBP、HR、BIS下降(P〈0.05),T3、T4、T5时点SDP、DBP、H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点SD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S值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us麻醉系统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效果可靠,可以达到节约麻醉药物,减少手术室内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及七氟烷分别与维库溴铵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扎术。方法:选择30例,ASA I级,年龄2~8岁择期行腹腔镜疝囊环扎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15例。记录两组诱导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气腹后5 min(T3)、疝囊环扎时(T4)的MAP、HR、SPO2,并观察苏醒时间、呼吸道分泌物及术后喉痉挛、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P组与S组在T2和T4时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的MAP、HR,P组小于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不良反应多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及七氟烷分别与维库溴铵复合瑞芬太尼均能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扎术,但七氟醚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雷米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即刻、切皮时、气腹后5min、10min、20min时的SBP、DBP和HR变化;术毕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结果:在插管即刻、气腹后5min、10min、20minRF组SBP、DBP变化显著小于F组(P〈0.05或P<0.01);插管即刻和切皮时RF组HR变化显著小于F组(P〈0.05)。在全麻恢复期RF组病人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短于F组(P〈0.05或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诱导平稳,循环稳定,苏醒迅速,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无肌松药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肌松药组(Ⅰ组)及无肌松药插管维持组(Ⅱ组)各60例。Ⅰ组予维库溴铵0.08~0.1 mg/kg诱导,在患者有体动时,或每40 min静脉注射0.05 mg/kg维持肌松;Ⅱ组在复合气道充分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无肌松药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比较两组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术中追加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较T0均有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时点MAP较T0上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术后命令反应时间[(9.0±2.4)min vs(2.1±1.2)min]、拔管时间[(15.1±3.6)min vs(3.5±1.6)min]、离室时间[(25.5±8.2)min vs(5.6±2.7)min]比较,Ⅰ组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七氟醚与丙泊酚辅助镇静在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咽喉部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下,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对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提供辅助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麻醉前访视怀疑有困难插管的拟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七氟醚组(n=30,S组)和丙泊酚组(n=30,P组).局麻后采用辅助镇静,待病人意识丧失后,行FOB操作.记录镇静诱导时间、肢体运动、舌后坠、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及插管呛咳情况;术后满意度调查采用VAS评分;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SpO2.记录时间点:给药前基础值(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成功,操作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无退出病例.S组镇静时间明显长于P组(P<0.05),而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两组基本相似(P>0.05),S组镇静诱导期出现肢体运动、插管呛咳的例数明显多于P组(P<0.05),而舌后坠则明显小于P组(P<0.05).术后满意度调查VAS评分,S组小于P组(P<0.05).在T1-3,S组HR高于P组(P<0.05);在T2,S组MAP高于P组(P<0.05).结论 两种辅助镇静方式皆可获满意安全的临床效果;丙泊酚提供更好更快的气管插管条件,患者满意度高,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七氟醚则可提供更为安全的气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靶控吸入模式与新鲜气体控制吸入模式两种七氟烷吸入模式下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吸入组(T组)和新鲜气体控制吸入组(F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吸入8%的七氟烷,然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3 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麻醉,T组靶控呼出七氟烷浓度为2.3%,F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氧流量1.5 L/min),两组舒芬太尼按0.15 ng/ml目标血浆浓度靶控输注(TCI),按需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组在术中和结束时的BIS值高于F组(P〈0.05),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F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烷靶控吸入麻醉模式麻醉深度确实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烷消耗量低,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全麻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53例,随机分为喉罩组(观察组)26例和气管插管组(对照组)27例。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入室后(T0)、诱导后(T1)、插管(喉罩)即刻(T2)、插管(喉罩)3min(T3)、拔管(喉罩)即刻(T4)、拔管(喉罩)3min(TS)不同时间节点的SBP、DBP、MBP和HR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两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T2、T3、T4、T5时间节点的SBP、DBP、MBP和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2、T3、T4、T5时间节点的SBP、DBP、MBP和HR水平均显著低于T0(P〈0.05)。结论:Supreme喉罩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效果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抑制患者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66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63岁。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n=83)和舒芬太尼组(S组,n=83)。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5mg/kg、瑞芬太尼1μg/kg(R组)或舒芬太尼0.1μg/kg(S组)、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后即刻、气管插管后lmin、3min、5min时记录SP、DP、MAP和HR.观察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其余时间点血液动力学指标均降低(P〈0.05),且R组低于S组(P〈0.05);S组BP和HR最大值较基础值升高,R组较基础值降低(P〈0.05)。结论在复合异丙酚一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时.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较舒芬太尼抑制患者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宋计平 《临床军医杂志》2013,(6):592-593,61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对高龄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非心脏手术的156例高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前者接受咪达唑仑全身麻醉,后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插管前1 min(T1)、麻醉诱导插管后2 min(T2)、麻醉诱导插管后5 min(T3)、麻醉诱导插管后10 min(T4)等5个时间点监测患者的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SVR)、峰值速度(VpK)、净射血时间百分比(ET%)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0时HR、SV、CO、MAP、SVR、VpK、E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应的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T4时的HR、SV、CO、MAP、SVR、VpK均显著下降(P<0.05),ET%则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4时的HR、SV、CO、MAP、SVR、Vp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咪达唑仑更适用于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全身麻醉药物诱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妇科日间手术中运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148例ASAⅠ~Ⅱ级行妇科日间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两组分别用七氟醚及异丙酚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诱导1min时、插入喉罩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诱导开始至插入喉罩所用时间(T1)、停用麻醉药至拔除喉罩所用时间(T2)、停用麻醉药到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T3),以及术后10小时内嗜睡、恶心、呕吐、头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患者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小于P组(P〈0.05),停药至拔除喉罩时间及停药至达到出院水平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而术后恶心呕吐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运用于妇科日间手术过程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至达到出院标准时间短等优点。但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单次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的复苏质量。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I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瑞芬太尼(R)组和右美托咪啶(D)组。麻醉诱导以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静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2ng/mlTCI,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0.15mg/kg顺式阿曲库铵后插入加强钢丝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以2ng/ml瑞芬太尼TCI和吸入七氟醚。R组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到拔管,D组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输注瑞芬太尼改为右美托咪啶0.5wg/kg。记录手术结束前5min(T0),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平均血压(MAP)和心率(HR);记录麻醉复苏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咳嗽反应、拔管时间。记录PACU停留时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痛、寒颤和恶心呕吐等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ASA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T0、T1时点D组MAP升高,T4时点D组MAP降低(P〈0.05);T3、T4时点D组HR降低(P〈0.05);D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麻醉恢复期咳嗽增多(P〈0.05);R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高血压、疼痛、恶心呕吐增多(P〈0.05)。结论靶控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减轻全麻复苏期咳嗽反应较单次静注右美托咪定有效,但右美托咪啶复苏期呼吸循环更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拟行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七氟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B组吸人七氟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待患儿入睡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AP、HR、RR、SpO2,入睡和清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肠镜检查。A组患儿检查中的MAP、HR及R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HR及RR检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检查中的MAP、HR及RR大于A组(P〈0.05);A组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长于B组(P〈0.05),术中体动发生率大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可安全地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及治疗。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平稳,入睡及苏醒更快,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良全麻诱导方案在急诊饱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Ⅲ级、急诊全麻饱胃患者98例,取头高足低位25°,面罩鼻式纯氧吸入;注射利多卡因1mg/kg,静脉阻断30s后继给1.6mg/kg维库溴铵(万可松)并计时,再注射2.5mg/kg异丙酚和125μg/kg麻黄碱,计时110s即行插管,期间不托下颌,插管成功后接机并Pet.CO2手控呼吸。分别于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成功后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咽部pH值等指标。结果:鼻式纯氧吸入可使90.8%患者SpO2达100%;插管成功率100%,其中1次性成功率94.9%;平均无通气时间(148±24)s;插管后SBP和HR明显高于诱导前和插管前(P〈0.05),而诱导前较插管前无差异(P〉0.05);全组患者无可见性呕吐,插管前、插管后和手术结束时咽部Ph值无差异(P〉0.05);96.9%患者对诱导过程无不良记,5.1%轻微不良记忆。结论:该改良方案可有效减少插管等刺激和胃内反流、提高急诊饱胃麻醉安全性和减少不良记忆。  相似文献   

17.
刘瑶  贾洪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56-1157
目的:研究七氟醚作为基础麻醉与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后再行骶管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ASAⅠ级,年龄1~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和骶管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复和骶管阻滞组(K组),观察两组术中心率(HR)和血压(BP),诱导和苏醒时间,呼吸道分泌物及术中、术后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心率(HR)及血压(BP)K组大于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分泌物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和骶麻在小儿疝气手术中患儿麻醉诱导迅速,术后清醒较快,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早期痛觉过敏(OIH)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ASAI-II级,年龄18~45岁的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布托啡诺(B组),芬太尼(F组),每组25例。两组皆采用吸入0.7~1.3MAC七氟醚+0.05~0.25ug.kg-1.min-1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进行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BIS、TOF、ETCO2、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观察指标:(1)拔管期指标:记录静注芬太尼或布托啡诺前基础值(T0)、静脉注射芬太尼或布托啡诺后5min(T1)、拔管前(T2)、拔管后1min(T3)、插管后5min(T4)的HR、MAP、SpO2、BIS值。(2)拔管后30min、1h、4h早期镇静/警觉(OAA/S)与镇痛(VAS)评分。(3)PACU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各时点的HR、MAP、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T1的BIS明显低于F组(P〈0.05)。OAA/S在拔管后30min与1h两时间点,B组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B组VAS均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腔镜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痛觉过敏的防治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