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乐死一词源自希腊语Euthanasis,意为“善终”或“无痛苦死亡”。现指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并非常痛苦,要求安适地死去的病人,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实现其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故又称“仁慈的杀人”(MereyKilling)。 安乐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安乐死与“仁慈的杀人”是同义词。广义的安乐死既包括“仁慈的杀人”即主动安乐死,又包括“允许死亡”即被动安乐死。 广义的安乐死,除了主动和被动的以外,还有依当事人知情同意而施行的“自愿安乐死”,和未经当事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Euthanasia)系指患有不治之症而又处在危重濒死状态的患者,由于不堪忍受精神上及肉体上的极端痛苦,在本人要求和亲属同意下,经医生用人为方法使患者无痛苦地终止生命的一种方式。安乐死可划分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被动)安乐死两种。前者是指患者疾病在近期内没有丝毫希望,用积极的办法(如注射杜冷丁)加速其死亡;后者是指撤除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医疗措施,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安然死去”。现今它是指“仁慈杀人”和“允许死亡”,是为解除病人不可医治的痛苦而采取的一种结束生命的实践。这种实践应是法律学上的行为,包含作为与不作为。据此,接受安乐死的对象,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一、知情同意的自愿安乐死的当事人;二、未经同意,不具有知情同意能力的非自愿安乐死的当事人:(1)不可逆昏迷成年病人(脑死亡人);(2)植物人;(3)严重先天畸形儿;(4)严重残废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世界关于安乐死的提议始于本世纪30年代,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译为无痛致死,快乐死。通常是指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痛苦至极并要求在一种安适的情况迅速死去的病人,致死方法可用药物或某种方式使病人安适死去。安乐死的提议一经出现,立即引发了全世界的争论,人们从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广泛的论证研究,莫衷一是。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安乐死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最主要方面表现为安乐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法律认同,安乐死立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安乐死概念的法律界定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无痛苦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有好几种英文词典都将安乐死解释为:“无痛苦处死患不治之症而又  相似文献   

6.
浅谈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无痛苦、幸福的死亡。安乐死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作为一种死亡的状态,即无痛苦的死亡;二是一种死亡方法,指为结束不治之症等病人的痛苦所采取的无痛致死术。  相似文献   

7.
AustralianeuthanaslalawtNowsupmanydifficultiesJacquiWise,BMJ一份关于澳大利亚北方领域7位要求安乐死病人的报告表明,不管对临终病人权利的法令做了多么仔细的设计,对预后的精确预测还是有分歧,抑郁症的结果难以评估。在该法令1997年3月废除前,lop年7月至lop年3月期间,给临终病人提供安乐死是合法的。在此期间,7位病人均患癌症,正式要求使用该法令,其中4人按照法令以安乐死方式死亡。墨尔本大学姑息治疗中心Davidbissau教授和AnnetteStlteet博士会见了PhilipNibehke博士(在此期间报告安乐死死亡的唯一医生),并编写了有…  相似文献   

8.
《当代医学》2007,(2):80-83
关键词点击 何为安乐死? 安乐死(Euthansia)一词源自希腊文,是指一种无痛苦的、安静快乐的死亡.安乐死是7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哲学界和伦理学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痛苦的死亡,安然地去世,二是无痛致死术,为结束患者的痛苦而采取致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可玉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38-139
安乐死问题的争论,关键是准确把握安乐死的实质以及对最基本人权——生命权的尊重。对濒临死亡或者逼近死亡的病人.能否实施安乐死,是否任何形式的安乐死都可以实施。反对主动安乐死,提倡实施被动安乐死,反对安乐死问题上的无痛苦致死术,实施无痛苦死亡。  相似文献   

10.
小动物CO_2安乐死装置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充分了解CO2安乐死装置的应用和进行动物安乐死的效果,比较动物种属和数量与死亡时间有无差异,为评价和使用CO2安乐死提供依据。方法用HOPE-MED8160型小动物善终处置设备对三种实验室常用的啮齿类小动物(大鼠、小鼠、豚鼠)进行CO2安乐死处理,向安乐死仓内缓慢充入CO2气体直到到达最高浓度99.9%,分别观察1只、5只、10只动物在进行CO2安乐死时达到死亡的CO2浓度,动物死亡所需要的时间,动物在死亡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包括神经行为改变、呼吸变化,无线遥测系统检测的心率、体温以及活动度的变化等。结果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动物的呼吸先加快、加深后减慢,最终变得极其微弱直至死亡,心率逐渐减慢至0。大鼠和小鼠的死亡时间(分别是(4.80±0.64)min和(4.28±0.58)min)和死亡时CO2浓度(分别是(89.20±4.32)%和(87.33±2.5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豚鼠死亡时间较长,(5.92±0.77)min,死亡时的CO2浓度达到99.9%。动物的心跳终止均是在呼吸停止后一小段时间(约0.5min)。同时放置同种动物数量越多,死亡需要时间会有所延长。动物体温在整个安乐死过程中基本没变化,活动度在开始通CO2时有所增加,大约到30%~40%的CO2浓度时活动度变为0。结论 CO2小动物善终处置设备可以进行安乐死,动物在死亡过程中无明显的挣扎、抽搐现象。CO2处理是一种合适的动物安乐死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  相似文献   

12.
倪征 《医学与社会》1996,9(1):49-51
安乐死作为一种外来的概念,从观念、内容到实际操作都与中国人的死亡观念、死亡态度和死亡方式有差异,甚至有冲突,这种差异从根源上看就是文化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加以探析,以便拓宽安乐死在中国推广实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癌症已占我国死亡第一因素,而且他们在生命最后阶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因此,笔者主张提倡实施安乐死,但必须在法律保护下.安乐死优点减少病人痛苦,节省人力、财力.就我国传统观念来看,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因此,对安乐死不理解,也不接受,这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不进步的传统观念,他阻碍安乐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杨桢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266-267
安乐死的定义及实质 安乐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安乐死,包括一切因为身心原因致死,让其死亡及自杀。狭义的安乐死则把其局限于不治之症而义极端痛苦的人,即对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不射他们采取人工干预的办法未延长痛苦的死亡过程,或为了制止剧烈疼痛的折磨而采取积极的措施认为的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癌症已占我国死亡第一因素,而且他们在生命最后阶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因此,笔者主张提倡实施安乐死,但必须在法律保护下。安乐死优点:减少病人痛苦,节省人力、财力。就我国传统观念来看,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因此,对安乐死不理解,也不接受,这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不进步的传统观念,他阻碍安乐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安乐死”已成为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快乐死亡”。其现代意义是指在不违反病患者公民的意愿的前提下,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用仁慈的方法提前结束病患者生命的行为。“安乐死”是一种死亡状态,其本质在于使死者在死亡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痛苦,目的是使死者得到安乐。常见的安乐死有广义和狭义,主动与被动,自愿与非自愿之分,但现代意义的安乐死是指狭义安乐死,即为解除病患者的痛苦而致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有种误解,好像“安乐死”是在鼓励放弃生命。其实不然。 “安乐死”一词源出希腊文,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原意是指在人类主观外力的作用下安然告别人世。安乐死的对象应该是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其使命是完成一个没有或尽量减少痛苦的死亡形式并赋予终极的死亡以尊严和安详。这里,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的概念最早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的,他用euthanasia来指医生听任病人死亡,甚至采取措施人为加速病人死亡。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安乐死才逐渐成为热点问题。被动安乐死是在现代生命维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医学背景下出现的。在被动安乐死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歧见和误解,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没有把被动安乐死问题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认识。1现代医学背景和医疗保障制度下被动安乐死的缘起20世纪中叶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急性、烈性传染病得到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上升成…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安然去世”,或“(为结束不治之症患者的痛苦而施行的)无痛苦致死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存在差异,有的过分强调“无痛致死术”的含义,突出了其消极性一面,使人们对安乐死的认识和态度产生很大分歧。今天,有必要在现代科学、现代社会观念的基础之上,把安乐死的定义确定得更加科学、准确。应当明确规定:“安乐死,即安乐地死亡。”这个定义的含义应包括: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安乐死的争论,存在有两种极端的倾向,两者各述其理,莫衷一是。一种观点是过分强调生命的神圣和医生对病人的绝对义务,而忽视生命质量和其价值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持这种观点的人否定或反对一切形式的安乐死。另一种观点是片面强调对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利益,不顾病人的意愿及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赞成各类安乐死,走向了一种极端社会功利主义。造成两者截然相反态度(观点)的原因,除了观念和认识的差异外,笔者认为,人们缺乏对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