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3-01/2005-01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的原位肝移植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2~65岁。其中4例为肝炎后肝硬化,2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术前、术中及术后3d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选择正常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2例,对照组及其他患者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检测。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纳入肝移植受者6例,肝硬化患者22例,正常体检者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6例原位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对照组低(P<0.01),在新肝期渐渐升高,术毕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d继续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新肝期开始升高,术后第1天升至峰值,第2,3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范围。肝硬化患者组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为(41.592±14.603)μkat/L,与正常对照组(132.526±18.654)μkat/L比较明显偏低(P<0.01)。结论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联合其他指标用来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肝移植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2d内血清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在肝移植术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血清TBA参考值为0~20μmol/L。20例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TBA比对照组高(P〈0.01)。新肝180min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1天、第2天继续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在新肝期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2天还较正常值高。[结论]血清TBA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协同其他生化指标用来监测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监测在肝移植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araoxonase 1,PON1)活性的测定在肝移植术中的意义。方法 对17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2d内血清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血清PON1在肝移植术中的变化规律及与其他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正常人血清PON1活性呈正态分布,参考值为45.5-265.8 U/ml。17例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PON1活性比对照组低(P<0.001)。在门静脉开放后5min始升高,开放后90 min[(47.1±2.4)U/ml]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第1、2 d继续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在开放后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2 d还较正常值高。结论 血清PON1活性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协同其他生化指标用来监测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脑内投射至海马结构的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有关。吡拉西坦具有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可抵抗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目的:制备幼年慢性癫痫与学习记忆复合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变化以及吡拉西坦的干预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实验,非盲法评估。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材料:实验于2004—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及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选择Wistar幼年大鼠50只,清洁级,雌雄各半。方法:肌注马桑内脂注射液复制大鼠慢性癫痫大发作模型。每间隔3天重复肌注1次,在造模期间连续3次出现后肢站立的全身阵挛性惊厥或站立伴摔倒或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的动物改为每隔14天肌注1次。选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造模,其余40只大鼠造模3个月时随机分为4组:吡拉西坦2.4g/L组、吡拉西坦4.8g/L组、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造模组,每组10只。各组于造模3个月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次/d,10mL/kg。吡拉西坦2.4g/L,4.8g/h组分别灌服吡拉西坦混悬液2.4g/L,4.8g/L;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灌服苯妥英钠6g/L及吡拉西坦悬浮液4.8g/h。造模组、正常对照组灌服10mL/kg生理盐水。用药1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Morris水迷宫测试癫痫大鼠发现平台时间及搜索距离,连续测试3d,2次/d。水迷宫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脑,测定双侧海马乙酰胆碱含量,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用放射免疫法。主要观察指标:①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发现平台时间及搜索距离。②各组大鼠海马乙酰胆碱含量,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搜索平台时间比较:造模组各组次相应平均搜索时间比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3&;#177;11)s,(40&;#177;8)s;(61&;#177;9)s,(38&;#177;7)s;(57&;#177;8)s,(36&;#177;9)s;(55&;#177;11)s,(33&;#177;10)s;(52&;#177;7)s,(30&;#177;9)s;(49&;#177;9)s,(27&;#177;6)s,P〈0.01]。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吡拉西坦4.8g/L组6次搜索时间均比造模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4_4&;#177;9)s,(45&;#177;9)s;(43&;#177;9)s,(42&;#177;8)s;(42&;#177;7)s,(42&;#177;7)s;(40&;#177;9)s,(39&;#177;9)s;(38&;#177;7)s,(35&;#177;9)s;(35&;#177;6)s,(34&;#177;8)s,t=2.352~4.029,P〈0.05~0.01]。各给药组内随训练次数增加平均搜索时间逐渐减少。②各组大鼠平均搜索距离比较:造模组各组次相应平均搜索距离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793&;#177;74)cm,(420&;#177;81)cm;(763&;#177;89)cm,(418&;#177;57)cm;(690&;#177;67)cm,(382&;#177;69)cm:(623&;#177;81)cm,(356&;#177;71)cm;(592&;#177;98)cm,(330&;#177;69)cm;(550&;#177;54)cm,(301&;#177;97)cm,P〈0.01]。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吡拉西坦4.8g/L组6次平均搜索距离均比造模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586&;#177;91)cm,(510&;#177;89)cm;(566&;#177;70)cm,(497&;#177;76)cm;(521&;#177;84)cm,(455&;#177;56)cm;(480&;#177;74)cm,(421&;#177;63)cm;(437&;#177;51)cm,(396&;#177;79)cm;(392&;#177;79)cm,(385&;#177;48)cm,t=2.364~4.230,P〈0.05~0.01]。各给药组随训练次数增加平均搜索时间逐渐减少。③各组大鼠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乙酰胆碱脂酶活性:造模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2.2&;#177;0.7)nmol/g,(3.8&;#177;0.9)nmol/g;(503.3&;#177;103.3)pkat/g,(778.3&;#177;125.0)pkat/g;(190.0&;#177;51.7)μkat/g,(368.3&;#177;86.7)μkat/g,P〈0.01]。苯妥英钠6g/L+吡拉西坦4.8g/L组,吡拉西坦4.8g/L组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和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明显高于造模组[(2.7&;#177;0.6)nmol/g,(2.9&;#177;0.6)nmol/g;(256.7&;#177;58.3)μkat/g,(306.7&;#177;88.3)μkat/g,t=3.445~4.148,P〈0.01]。吡拉西坦4.8g/L组脑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668.3&;#177;118.3)pkat/g明显高于造模组(P〈0.01)。吡拉西坦2.4g/L组各指标与造模组基本一致。结论:慢性癫痫大鼠大发作模型具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特点,同时伴有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降低,说明已是学习功能障碍的良好复合模型,应用4.8g/L吡拉西坦后可增加模型大鼠脑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但2.4g/L吡拉西坦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圆补血口服液对拟老年痴呆症小鼠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6-10/10-03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重金属与氟砷毒物研究实验室内进行.选用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乌圆补血口服液预防组、乌圆补血口服液治疗组、脑复康治疗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12 mg/mL的氯化铝蒸馏水溶液,按303 mg/kg灌胃,1次/d,连续115 d,制作拟老年痴呆症小鼠模型.乌圆补血口服液预防组从造模开始就用乌圆补血口服液灌服;造模第8周后,乌圆补血口服液治疗组用乌圆补血口服液灌服治疗,脑复康治疗组用脑复康治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第8周,治疗后从鼠尾部取血,采用高铁氰化钾法测定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改良赖氏法、脲酶-波氏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尿素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大脑和肝脏,冰冻下匀浆,用生理盐水制成10%匀浆,测定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脑丙二醛和肝丙二醛含量(TBA反应法),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实验数据以x&;#177;s表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实验纳入小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第8周乌圆补血口服液预防组及脑复康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模型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造模后第8周(P<0.01),脑复康治疗组在造模后第8周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②血清尿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活力测定:模型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138.97&;#177;16.52)nkat/L,(128.04&;#177;12.79,120.46&;#177;31.21,117.87&;#177;19.45,114.86&;#177;16.37)nkat/L,(P<0.05)].各组小鼠血清尿素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脑丙二醛、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和肝丙二醛测定:正常对照组、乌圆补血口服液预防组、乌圆补血口服液治疗组及脑复康治疗组的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12.17&;#177;3.17,16.34&;#177;15.00,15.00&;#177;1.83,14.50&;#177;2.00)nkat/L,(23.00&;#177;2.67)nkat/L,(P<0.01)].脑、肝丙二醛含量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拟老年痴呆症模型小鼠大脑胆碱能系统受到明显的损害,乌圆补血口服液对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方法观察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动态变化值。结果原位肝移植患者肝功能术后第1d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明显升高,后逐渐下降,到第5d接近正常,而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变化不大。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存在一定规律,AST和ALT是肝功能良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电图、各种自身抗体及血清肌酶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检测及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1-01/2004-06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门诊、住院,临床确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47例,男16例,女31例,年龄4~73岁。对照组40例,均为本院健康献血员,男20例,女20例,年龄23~52岁。采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对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进行同心针常规肌电图检查;检测两组对象抗核抗体和抗细胞浆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JO-1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血清肌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合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39例(其中包括不典型肌原性损害2例、神经原性损害1例),异常率为83%(39/47)。②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检测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明显多于对照组[19%(9/47),0;23%(11/47),0,X^2=6.479,10.717,P〈0.05,0.01],抗核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基本接近[15%(7/47),5%(2/40),X^2=2.281,P〉0.05]。③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17.056&;#177;8.713),(1.959&;#177;1.375) μkat/L;(4.311&;#177;1.815),(2.254&;#177;0.847) μkat/L;(1.96&;#177;1.330),(0.575&;#177;0.490) μkat/L;(7.476&;#177;5.961),(2.257&;#177;0.995) μkat/L,t=2.46~18.01,P〈0.01]。结论: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电图异常率,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抗JO-1抗体阳性率较高,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增高,以上指标的检测对指导治疗和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测定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的改变情况。方法测定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并与98例非肝病患者肝脏酶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项酶活性均高于非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各种酶显著增高,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最为显著,最高者达2915U/L,与非肝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各种酶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以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无明显差异;肝癌患者ALP、GGT增高极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升高不明显;酒精性肝炎时,以GGT升高较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无显著性差异。其他肝病组各酶系升高程度不一,AST、GGT、AL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仅轻度升高。结论肝病患者定期进行肝脏酶谱的检测和结果分析对肝病的诊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啤酒对血清酶活性的直接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体内外实验中受试者饮用啤酒后各种血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对象:实验于2005-03/04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泰山医学院学生17名,年龄19-35岁,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前均签署同意书。 方法:①体内实验:受试者统一正常饮食后3h采静脉血3mL,作为对照。然后立即口服啤酒4mL/kg,分别于15.30,45,60,90,120,180min后各采血3mL,测定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变化。②体外实验:选取17份新鲜受试者血清,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每管0.5mL。对照管加入20μL生理盐水;测定管中加入20μL啤酒溶液,观察啤酒对以上各种酶活性的直接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体内外实验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结果:纳入17名学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体内实验:啤酒可显著降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418.08&;#177;58.68,3834l&;#177;63.01)nkat/L,显著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3678.57&;#177;436.25,3962.96&;#177;400.91)nkat/L(x^2=19.00&;#177;20.00,P〈0.01),其余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②体外实验:啤酒在体外对各种酶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结论:啤酒在体内外对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机体代谢,过量饮用会影响健康。在常规血清酶学检测中,应避免患者饮用啤酒所造成的干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智仁水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3/04在大连大学医学院动物室和神经科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纯种大鼠50只,在温度为(22&;#177;3)℃的环境中适应两天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益智仁低剂量组(120mg/kg)、益智仁中剂量组(240mg/kg)、益智仁高剂量组(480m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120mg/kg、240mg/kg、480mg/kg益智仁水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d。末次给药后1h采用Y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行为训练,训练前15min模型组及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只动物每天训练20次,连续训练7d,以正确反应率达到90%作为学会的标准,并记录各组的训练次数(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次数)。行为实验结束后,立即麻醉后断头处死大鼠,在冰块上快速分离双侧海马,准确称重,按重量体积比加9倍生理盐水制成10%脑组织匀浆,2000r/min离心10min,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测定试剂盒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采用双缩脲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海马脑蛋白含量,主要观察Y迷宫行为实验各组大鼠达标所需的训练次数、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及海马脑蛋白含量。数据以x^-&;#177;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各实验组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益智仁水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达标所需训练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58.6&;#177;15.0,55.0&;#177;13.8,67.6&;#177;8.7)次,(136.3&;#177;16.8)次,(P〈0.01)],模型组大鼠达标所需训练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益智仁水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益智仁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低于模型组[(28.5&;#177;9.3,22.2&;#177;7.2)μkat/g,(47.2&;#177;18.8)μkat/g,(P〈0.05)];模型组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益智仁水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大鼠海马脑蛋白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益智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脑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智仁水提取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分解,提高海马脑蛋白含量,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体检人员血脂 转氨酶与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了解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脂、转氨酶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血脂检测采用氧化酶法,转氨酶检测采用速率法,仪器使用意大利产PM4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多普勒彩超由专业医师检查肝脏,脂肪肝的诊断按影像学标准确诊。结果1567例中高脂血症387例,387例高脂血症中脂肪肝患者126例(32.56%),高三酰甘油144例(37.21%),脂肪肝65例(45.14%),高胆固醇96例,脂肪肝6例(6.25%),二者均增高147例,脂肪肝69例(46.94%),血脂正常者1180例,脂肪肝66例(5.59%),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单纯胆固醇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与血脂正常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三酰甘油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胆固醇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P〈0.01)。二者都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126例脂肪肝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76例(60.3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2例(33.33%),而血脂正常者ALT升高49例(4.15%),AST升高42例(3.56%),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P〈0.01)。结论脂肪肝的好发年龄在25岁以上,而多数患者均为健康体检时发现,因此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对脂肪肝、高脂血症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对于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醇法分析技术对380例患者和100倒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进行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检测。结果:除慢性迁延性肝炎外,血清总胆汁酸在各种肝病中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BA测定是判断肝脏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对于观察病情发展和判断疾病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40d内肝功能恢复情况,明确肝功能指标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肝移植受者术前、术中1、2、3、4、5h和术后2、5、10、20、30、40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应用统计软件阐明其变化规律。结果 136例肝移植受者ALT、AST术中骤高,术后10d左右降低至正常值附近;TBA、TBIL、DBIL术后40d内逐渐下降至正常值附近;胆碱脂酶在术中变化不明显,维持在较低水平,在30d至40d上升到正常值范围下限。136例肝移植受者中62例原发病为肝硬化和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规律与上述变化基本相同,而原发病为慢性重型肝炎的26例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长。结论 ALT、AST、TBA是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ChE、TBIL、DBIL是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的远期指标;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迟。  相似文献   

14.
姚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2):1379-1379
目的探讨脂肪肝程度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B超检查确诊的118例脂肪肝患者和14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分析。结果118例脂肪肝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程度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脂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抑制剂叠氮钠对大鼠脑内胆碱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线粒体缺陷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皮下埋植Alzet微泵,连续恒速给予叠氮钠共30天,分为1mg/kg/h和2mg/kg/h两个剂量组。取脑,分区测定皮层和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放射化学法)及乙酰胆碱酯酶(羟胺比色法)的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 模型大鼠皮层和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降低,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升高,皮层和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比值明显降低。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抑制可以导致动物脑内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异常,是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基础。微泵恒速灌注叠氮钠仅损伤大鼠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无影响,可作为拟痴呆模型,应用于发病机理及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电解质和乳酸的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电解质平衡和乳酸代谢情况的监测及护理措施,为规范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对147例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前(T)、术后返ICU即刻(TO)、术后24h(T1)行生化血清钠、钾、钙的检测,并于术后1D和T1行床旁血气分析,记录乳酸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24h内血钠持续较术前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血钾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在患者术后返ICU即刻较术前明显降低,至术后24h升至术前水平;术后返ICU即刻患者乳酸值水平较正常值异常增高,至术后24h较返ICU即刻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应加强电解质及乳酸的监测,合理调节电解质平衡,促进乳酸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17.
解毒化瘀Ⅱ方对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内Ca^2+稳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内Ca^2+稳态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12在广西中医学院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8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组、乳果糖组、安宫牛黄丸组,每组12只。解毒化瘀Ⅱ方由菌陈30g,赤芍50g,白花蛇舌草30g,大黄15g(后下),郁金15g,石菖蒲15g组成,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药9.1,28.76,57.55g/kg、乳果糖组给予3.5g/kg、安宫牛黄丸组给予1.5g/k。使用时,用蒸馏水将解毒化瘀Ⅱ方的配方颗粒剂配成0.033,0.11。0.22g/mL,乳果糖配成0.0875g/mL,安宫牛黄丸配成0.0375g/mL,空白组与模型组分别给予蒸馏水代替。每天灌胃量40mL/kg。造模前3d开始灌胃给药,2次/d,间隔12h,共给药5d12h。除空白组外均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法复制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完成12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单胺氧化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脱苷脱氨酶活性及肝线粒体内单胺氧化酶、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及Ca^2+含量。结果:纳入动物8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血清单胺氧化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脱苷脱氨酶活性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解毒化瘀Ⅱ方各剂量组能降低大鼠血清单胺氧化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脱苷脱氨酶水平,并呈现量效关系,以解毒化瘀Ⅱ方高剂量组的作用效果最佳,其与模型组、解毒化瘀Ⅱ方低剂量组、乳果糖组、安宫牛黄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77.08&;#177;69.01),(792.32&;#177;155.36),(657.96&;#177;141.70),(457.92&;#177;85.35).(445.42&;#177;78.52)μkat/L;(10.82&;#177;1.88),(22.13&;#177;5.36).(17.12&;#177;4.37).(13.36&;#177;3.36),(16.39&;#177;3.21)μkat/L;(10.29&;#177;1.63),(26.23&;#177;6.49).(18.08&;#177;1.72),(12.39&;#177;2.74)。(14.70&;#177;3.51)μkat/L:(414.58&;#177;86.18).(943.19&;#177;219.88).(669.13&;#177;189.37),(507.10&;#177;105.85).(582.78&;#177;111.36)μkat/L,.P〈0.01]。②模型组大鼠肝线粒体内单胺氧化酶、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与空白组比较降低,Ca^2+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解毒化瘀Ⅱ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线粒体内单胺氧化酶、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升高[分别为(210442&;#177;525.77),(2830.73&;#177;614.62),(1491.63&;#177;461.26)μkat/g;(3773.25&;#177;565.11),(4424.22&;#177;529.10),(2756.22&;#177;488.43)μkat/g,P〈0.05,0.011,Ca^2+含量降低[分别为(19.74&;#177;7.56),(12.58&;#177;5.54),(26.69&;#177;6.26)mmol/g,P〈0.05,0.01]。③肝线粒体内Ca^2+的含量变化与肝线粒体内单胺氧化酶(r=-0.906,P〈0.01),钙镁三磷酸腺苷酶(r-0.915,P〈0.01),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血清中单胺氧化酶(r=0.865,P〈0.01),谷草转氨酶(r=0.883,P〈0.01),谷丙转氨酶(r=0.879,P〈0.01),脱苷脱氨酶(r=-0.843,P〈0.01),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Ca^2+超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肝线粒体内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232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肝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上各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肝胆系酶活性的状况。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肝胆疾病患者232例,空腹抽取静脉血做肝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选4种肝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值在各类肝胆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类肝酶其活性在不同疾病中所反映出的特异性也各不相同。结论肝胆疾病患者在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做全套肝酶谱检测,以便临床全面、动态地观察疾病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患者肝功能以及肝坏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11/2005-01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同种异体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患者4例,手术方式均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常规使用普乐可复及强的松口服抗排异。1例明确肝移植动脉血栓行溶栓治疗无效后即行高压氧治疗,3例行高压氧治疗时已明确有肝坏死。高压氧治疗1次/d,2h/次,2个绝对大气压。治疗前教导患者学习词压动作,预防中耳气压伤发生。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用同种异体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患者4例均进人结果分析。①1例术后早期明确诊断后即行高压氧治疗,术后3个月肝功能良好,影像检查肝脏无坏死灶形成;3例出现肝坏死后行高压氧治疗,病情均得到很好控制,坏死灶较治疗前好转,临床症状治愈,术后1-4个月,无高压氧相关并发症发生。②高压氧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19.0&;#177;5.9),(93.0&;#177;31.0)μmol/L,t=4.403,P〈0.05],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亦明显低于治疗前[(2.04&;#177;1.68),(26.51&;#177;8.16)nkat/L,t=7.106,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防止肝坏死的发生,提示针对肝移植后动脉血栓的治疗,高压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胆汁酸作为诊断肝脏病变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它随病情的加重而明显升高。本文对118例确诊为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进行了测定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做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