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大脑黑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运动障碍和认知缺陷为主要临床症状。近年来,在关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探讨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一直被认为是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的重要起始因素,目前认为是线粒体生物发生调控机制、基因突变等几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总结了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基因突变等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帕金森病的线粒体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D)是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基因及环境因素等。由于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所以现有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逆转疾病进程。已知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一系列发病机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重点阐述了线粒体功能异常在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对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以线粒体为靶点的化合物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以期对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存在各种假说,包括氧化应激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神经炎症机制、基因与环境影响因素、一氧化氮毒性作用和凋亡等。本文就帕金森病的氧化应激、环境影响因素、神经炎症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氧化应激,环境影响因素与神经炎症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存在各种假说,包括氧化应激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神经炎症机制、基因与环境影响因素、一氧化氮毒性作用和凋亡等。本文就帕金森病的氧化应激、环境影响因素、神经炎症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尽管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线粒体动态变化、线粒体自噬、线粒体DNA突变,以及线粒体复合物I抑制等方面对线粒体异常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关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尽管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关键。本文主要从线粒体动态变化、线粒体自噬、线粒体DNA突变,以及线粒体复合物Ⅰ抑制等方面对线粒体异常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关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由多因素参与,目前认为病因包括年龄、遗传,发病机制包括氧化应激损伤、兴奋性神经毒性、同型半胱氨酸、免疫炎性反应、线粒体功能缺陷及细胞凋亡及自噬作用等方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虽然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 的研究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了众多与线粒 体相关的帕金森病致病风险基因。本文对帕金森病线粒体相关基因及治疗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进展进行 综述,旨在加深对线粒体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主要的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及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多数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蛋白质异常修饰及错误折叠等机制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紊乱是PD发病的核心机制。环境因素或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复合物I功能缺乏可以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异常及运动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发病的早期即已出现,被认为是散发性和单基因遗传性PD的共同特征。本文就线粒体功能异常分别在遗传性PD和散发性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选择性变性死 亡、纹状体多巴胺减少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很清楚。在提出的各种假说中,大家越来越重视线粒体功能异常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就帕金森病中有关线粒体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其行为学、影像学、病理学和生化特征都与帕金森病的表现极为相似,它的出现将会为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探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病,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帕金森病典型的病理学特征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在中脑黑质-纹状体区的异常聚集, 造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然而, 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α-syn介导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和小胶质细胞介导炎性因子的释放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因此, 将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作为一个神经血管单元整体开展研究能够更好地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环境, 揭示其发病机制。已有研究发现α-syn可通过朊蛋白样、隧道纳米管、外泌体等方式传播, 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Braak病理分期的提出和早期帕金森病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的公布, 提示外周α-syn向中枢传播可能是介导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针对α-syn异常聚集和传播的研究可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为帕金森病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文中就α-syn的异常聚集与传播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白细胞线粒体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帕金森病患者白细胞线粒体DNA的相对含量,研究线粒体DNA突变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对1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0名对照者的白细胞线粒体D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本病患者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较正常人明显增多(P<0.01)。结论表明帕金森病可能存在线粒体DNA的损害,线粒体DNA突变在帕金森病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具体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蛋白质错误折叠及聚集、氧化应激、"朊病毒样蛋白感染"及神经炎症等均有可能参与PD的发病和进展~([1-2])。其中,免疫介导的神经炎症被认为可明显加剧病情,是P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促进因素~([3])。明确免疫应答在PD进程中的作用并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控制神经炎症成为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PD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变性病,其高患病率、高病残率和慢性病程的特点使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成为神经科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研究团体利用前期已建立的帕金森病临床资源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着眼帕金森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围绕发病机制和治疗,立足转化医学,获得许多创新性发现:(1)VPS35基因参与线粒体分裂的新细胞机制,提示线粒体分裂失衡可能与家族性或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密切相关。(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和多巴胺转运体PET显像可以作为评价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并进行帕金森病病死率和死因调查,对帕金森病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3)主持制定我国首部《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一~三版)》和《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为进一步合理、规范我国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发挥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帕金森病(PD)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PD的患病率1%,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PD主要病理特征为选择性的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丧失,伴有黑质-纹状体通路的退行性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P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在P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解偶联蛋白(UCPs)作为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蛋白,在维护线粒体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现对UCPs在P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帕金森病(PD)发病中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等机制与铁死亡密切相关,铁死亡可能是各种机制的共同通路.铁死亡与多巴胺相互作用促进脂质氧化,减少神经黑色素合成,最终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死亡,因此铁死亡-多巴胺-神经黑色素网络调控异常在P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其在PD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中引起铁沉积与线粒体破坏的机制尚不明确。血红素加氧酶-1(HO-1)属于应激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将血红素降解为铁离子、一氧化碳与胆绿素,以此在帕金森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神经生化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渐进性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艾地苯醌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是能透过血脑屏障的线粒体靶向治疗药物,可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目前研究发现,艾地苯醌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弗里德共济失调等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的症状,而对亨廷顿病的保护作用还存在一定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