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诊断多发件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Poser标准和McDonald新标准.方法 将Poser标准和McDonald新标准回顾性应用于临床表现提示为MS的67例患者,采用Fisher精确枪验对两种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符合Poser临床和实验室确诊者分别为34例和24例,可能MS者9例,符合McDonald标准的MS确诊者36例,可能MS者31例,两种标准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549,95%CI 2.37~13.00,P<0.01).结论 两种标准住诊断MS,尤其在确诊MS时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主要与Poser标准更多地依赖各种亚临床证据,而McDonald标准采用了更为严格的MRI规定有关,脑脊液分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MS的确诊率和MRI异常的病理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McDonald诊断标准制定于2001年,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进行了修改.2010年5月国际MS诊断组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会议,讨论了McDonald诊断标准的应用问题,研讨了McDonald诊断标准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MS患者及儿童患者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表1)[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cDonald标准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47例MS患者,其中视神经脊髓型MS(OSMS)17例、传统型MS(CMS)30例,进行病史收集、查体及MRI,诱发电位、脑脊液检查.运用McDonald标准对MS患者进行诊断.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两亚型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OSMS亚组符合McDonald标准确诊MS 16例(94.1%)、可能MS1例(5.9%),CMS亚组符合确诊MS 20例(66.7%)、可能MS 10例(33.3%),两亚组确诊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250,95%CI:0.0144~1.083,P<0.05).其中,不需附加证据而符合临床确诊的OSMS患者为16例,而CMS患者为17例,另3例需要结合MRI和脑脊液证据后确诊.结论 McDonald标准诊断OSMS的准确性高于CMS,尤其在确诊MS时更明显.其原因可能与该标准确诊OSMS时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对CMS需要严格的MRI证据的规定有关.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主要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发性的临床证据,且需除外可引起这些损害的其他疾病。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诊断标准有两种,即1983年提出的Poser标准和2001年提出的McDonald标准。McDonald标准 ^[1]是建立在Poser标准基础上,但更注意利用包括MRI在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证明多发性硬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发性,  相似文献   

5.
2005年版McDonald标准发表后,许多新的研究资料以及专家共识均明确认为:(1)McDonald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标准需要简化以提高可用性;(2)由于2001和2005年版McDonald标准均来自欧美成人的研究,故需在欧美以外的人群和儿童进行评价。2010年5月,国际多发性硬  相似文献   

6.
McDonald标准有助于尽早诊断多发性硬化(MS),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阶段给予β干扰素[1]或格拉默[2]治疗有助于延缓发展成临床确诊的MS(CDMS),在复发缓解型MS(RRMS)尽早给予干扰素或格拉默治疗者,其复发率和残疾进展方面均优于晚开始治疗者[1]。免疫治疗不仅可减少复发,还可延缓患者残疾进展,且延缓残疾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初Ann Neurol杂志发表了2010年版McDonald标准[1]。新版标准简化了MRI诊断子标准,使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较2000年版和2005年版更加易行,且能使患者得到更早诊断。新标准发表后,多国专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补充,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Poser标准和McDonald标准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差异。方法对80例新诊断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Poser标准和McDonald标准对其进行诊断分类。结果80例患者中48例(60.00%)行脊髓MRI检查,阳性率为83.33%(40/48)。应用Poser标准,41例(51.25%)为临床确诊,10例(12.50%)为实验室确诊,17例(21.25%)为临床可能,余12例(15.00%)未能进行诊断分类。应用McDonald标准,45例(56.25%)为确诊多发性硬化,35例(43.75%)为可能多发性硬化。经Poser标准临床确诊的41例患者中,除4例不完全符合McDonald标准中确诊多发性硬化条件外,其余37例均符合;实验室确诊的10例患者中,4例符合McDonald标准中确诊多发性硬化条件,其余6例为可能多发性硬化。经McDonald标准确诊的45例患者中,37例符合Poser标准中临床确诊条件,4例为实验室确诊,1例为临床可能,余3例为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18例患者(33.33%)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阳性,26例(40.63%)IgG合成率升高。4例患者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或IgG检测呈阳性反应且MRI病灶≥2个,经McDonald标准诊断为确诊多发性硬化。结论McDonald标准较Poser标准更为完善,尤其适用于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及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同时应用脊髓MRI检查以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和IgG检测有利于提高McDonald标准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2010年爱尔兰都柏林国际多发性硬化(MS)诊断会议推出最新MS诊断标准,主要修订为:规定在2~4个MS相关特征性部位(靠近皮质部位、脑室周围、幕下和脊髓)中每个至少存在1个T2相病灶可以提示病变存在空间多发性,与首次发病期MRI比较出现新的T2相病灶可以提示病变存在时间多发性;进一步探讨脑脊液检查的诊断价值,并将新研究结果整合进去;进一步简化原发性进行性MS(PPMS)的诊断流程;对该标准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其诊断一直强调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但是随着MR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2000年7月制订的McDonald诊断标准第一次将MRj用于MS的诊断,并明确地说明了MS时间和空间上多发性的MRI证据.从而有利于对患者尤其是表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超微型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USPIOs)对比剂及MRI新技术在显示MS特异性征象、病变与病理变化及临床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定量研究、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特异性信息。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28日,泛北京多发性硬化治疗和研究协作组(PBGTRIMS)专家论坛在北京召开,许贤豪教授等44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上午前半程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主持。卫生部北京医院侯世芳介绍了2010年修订的多发性硬化(MS) McDonald诊断标准,并与2005年版进行比较,介绍儿童、亚洲及拉丁美洲MS诊断标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施福东系统回顾了MS国外药物治疗进展和干扰素β-1b全球21年安全使用数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洋报道了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女性患者骨髓移植术后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 NMO)及用干扰素β-1b治疗的经过。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静脉周围炎性反应及白质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虽然普遍认为我国MS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低,但近年来我国MS病例报道日益增多。由于对MS的诊断需要病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发的证据,使得临床  相似文献   

13.
临床孤立综合征(CIS)为中枢神经系统(CNS)首次发生的,单时相的,单病灶或多病灶的脱髓鞘病综合征[1],2008年关于MS的专家共识中指出,CIS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2]:(1)孤立的临床事件,时间和空间均为孤立;(2)孤立的临床事件,时间孤立,而空间上可以多发;(3)病变在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虽然空间上是孤立的,但时间上可为多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临床转归、转化为多发性硬化(MS)或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比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IDON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及随访,记录视功能和其他神经功能变化以及MS或NMO转化率,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共入组资料完整且完成随访的IDON患者107例.多数患者视力恢复较好,12例(11.2%)在随访期间转化为MS或NMO.全部12例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订的McDonald诊断标准,其中4例符合1999年NMO诊断标准,其余8例中部分表现为"视神经脊髓型MS".复发性IDON较首次发病患者、伴头颅MRI异常较MRI正常者转化为MS或NMO的比例高,分别为23.1%和4.4%(χ2=6.899,P<0.01)以及18.2%和8.1%.是否伴有视乳头水肿以及不同视力损害程度组之间转化为MS或NMO的比例没有差异.结论 该组IDON患者转化为MS或NMO的比例为11.2%.复发性IDON和伴有头颅MRI异常的患者更易转化为MS或NMO.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MS)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多发性。MRI已成为协助诊断MS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采用McDonald诊断标准。该标准于2001年由MS诊断国际专家组制定,并在2005年进行了首次修  相似文献   

16.
放射学孤立综合征(RIS)是近年来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文献目前对该疾病的研究报道和综述较少。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2017年多发性硬化(MS)改良McDonald诊断标准的提出, RIS的诊断标准、临床研究、功能影像学研究及诊疗策略均有新的进展。本综述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旨在提高国内同行对RI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诊断是根据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病灶的客观证据及复发缓解史,而又不能作出其他解释。本文复习了MS之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单独病例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两种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针对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McDonald标准、Poser标准的有效性做比较。方法 按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临床表现将35例MS患者分为脊髓型和非脊髓型两个亚组,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用卡方检验对两种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诊断标准对脊髓型、非脊髓型MS的诊断阳性率接近(P>0.05),但McDonald标准中诊断不能的例数相对较多(P<0.05),经随访观察均证实为MS。结论 Poser标准对MS诊断的有效性优于McDonald标准,但对其在诊断进展型MS时的MS时的病程规定有待于进行改良或者灵活运用。MS诊断的有效性优于McDonald标准,但对其在诊断进展型MS时的病程规定有待于进行改良或者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特征.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5例,其中伴代谢综合征者(MS组)92例,无代谢综合征者(非MS组)113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MS组与非MS组的PANSS及TE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S组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因子分及延时记忆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非MS组(P<0.05);两组在注意、视觉广度及言语功能因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会加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在即刻记忆和延时记忆方面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新的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诊断标准,回顾分析以往被诊断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病例,探讨与主要累及脊髓的脱髓鞘疾病相鉴别的重要疾病类型.方法 应用2010年新修订的McDonald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以及2006年Wingerchuk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标准,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2012年之间曾被诊断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患者68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仅17.65%的患者完全符合McDonald标准,多数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最终转变为视神经脊髓炎,其它疾病如脊髓血管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也易被误诊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结论 对于孤立的脊髓综合征应该按照一定的诊疗规范进行诊断、鉴别和随访,不建议再使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