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院于2000年8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15例慢性脓胸患者,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或胸膜纤维板剥脱加局限性胸改术治疗,创伤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胸膜纤维板剥脱术(以下简称"VATS术")治疗结核性脓胸(T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7例TE患者(2019年12月~2021年3月),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8例)接受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组(n=49例)接受VATS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炎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2017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613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582例患者,其中220例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低血嗜酸性粒细胞组),362例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高血嗜酸性粒细胞组)。低血嗜酸性粒细胞组术后肺炎发生率(14.1%,31/220)明显高于高血嗜酸性粒细胞组(6.4%,23/362,P=0.002),而2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R=3.521,95%CI:1.213~10.223,P=0.021)、鼻胃管(OR=6.490,95%CI:2.757~15.280,P0.001)和机械通气时间≥24 h(OR=3.496,95%CI:1.156~10.178,P=0.035)为术后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发生肺炎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4.
吹气球法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治疗慢性脓胸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慢性脓胸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病人进行吹气球训练的研究。寻求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促使肺复张的方法。方法 120例慢性脓胸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常规呼吸法和常规呼吸法基础上指导病人吹气球进行术后呼吸训练,对照两组病人排尽胸腔内积气、积液、肺复张的情况,胸管留置时间,留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A、B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吹气球法对改善慢性脓胸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促进肺复张、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治疗非急性期脓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应用单孔胸腔镜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治疗非急性期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2~24个月,记录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1.05±40.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2.82±43.78)mL,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9.04±3.2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05±3.25)d。术后所有患者发热、胸闷等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片及胸部CT显示肺组织膨胀良好,胸腔内无积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满意,随访期间未诉特殊不适。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非急性期脓胸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血清和胸水中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住院收治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例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人员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及胸水中IL-17的含量。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血清中IL-17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中IL-17的含量高于非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组的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8的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在规则治疗1、3、7、14 d时,血清和胸水中IL-17的含量均逐渐下降,血清中IL-17的含量于治疗3 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IL-17的含量于治疗7 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IL-17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的分子学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病人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18~59岁,体重45~72kg,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IA);Ⅱ组全麻诱导前T5-6间隙硬膜外置管,2%利多卡因3 ml试验剂量,术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PCEA).所有患者均记录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第2h,24h,48 h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感染、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Ⅱ组患者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2.7±0.6)d明显早于Ⅰ组(4.3±0.7)d,P<0.05.Ⅱ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均小于Ⅰ组(P<0.05),而镇静评分两组无差异.Ⅰ组肺部感染3例、Ⅱ组肺部感染1例,术后Ⅱ组肺不张0例,Ⅰ组4例,P<0.05.结论 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并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其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35例,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予以口服和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照组78例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的疗效、症状和体征、胸膜的厚度、胸穿次数、胸腔积液中的hs-CRP和ADA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72%,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胸痛消退时间和盗汗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胸穿〈3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胸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用药3d和用药后7d,观察组的胸水中hs-CRP和A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口服结合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降低胸腔局部的hs-CRP和ADA表达。  相似文献   

9.
肺不张是胸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急性脓胸闭式引流或慢性脓胸纤维板剥脱术后、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术后、肺叶切除术及食道癌术后、肺复张不满意,脓胸未完全消失或发生肺不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为此,我们采用面罩鼓肺应用于以上手术后肺不张,均获得满意疗效。共20例,男17例,女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的分泌型磷脂酶A2-X(sPLA2-X)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联,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方法:SPF级6~8周雌性BABL/c小鼠48只,分为4组,每组12只,分为健康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及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同型对照组。构建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除健康对照组小鼠于0、7、14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组小鼠每只分别于0、7、14 d腹腔注射50μg OVA与2 mg氢氧化铝凝胶(溶于200μL生理盐水)。随后根据分组于第21和26天分别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删除抗体(anti-CCR3)及同型对照的腹腔注射及吸入麻醉后的删除抗体滴鼻。于雾化结束后48 h内完成小鼠肺功能检测,每组小鼠一半行全肺灌洗、一半用于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全血用于检测血清IgE,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应用于检测细胞因子,肺泡灌洗液细胞用于细胞总数、细胞分类及流式分析。结果:(1)与哮喘对照组相比,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小鼠的气道、肺泡炎症反应显著减轻。(2)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OVA/anti-CCR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3)与哮喘对照组比较,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显著降低(P0.05)。(4)与哮喘对照组相比,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小鼠BALF上清与血清中的sPLA2-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5)与哮喘对照组对比,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小鼠BALF上清中的IL-4、IL-5和IL-13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IgE的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嗜酸性粒细胞与sPLA2-X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急性排斥移植肾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C4d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移植肾PTC C4d沉积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AHR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诊断急性体液排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肾组织C4d沉积。26例移植肾PTC C4d弥漫性强阳性染色患者为C4d阳性组,而30例移植肾PTC C4d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光镜下记数移植肾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1)26例C4d阳性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AHR为13例,AHR+ACR为8例,ACR1为3例,ACR2为2例。30例C4d阴性患者中,AHR为1例,AHR+ACR为2例,ACR1为21例,ACR2为6例。与C4d阴性组相比,C4d阳性组难治性排斥患者较多,常需进一步干预性措施,且较多的患者对抗排斥治疗无反应,移植肾失功率高(7/26)。(2)C4d阳性组移植肾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数亦明显高于C4d阴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C4d阳性无细胞性排斥组移植肾间质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数与C4d阳性+AC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4d阳性ACR组移植肾间质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C4d阴性ACR组(P〈0.05)。结论:移植肾PTC C4d沉积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两者在肾移植AHR诊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物质(SP)及其受体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SP和NK1R的水平;用(0.1、1)μg/m L的蒿草花粉、梧桐花粉和尘螨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SP和NK1R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SP+和NK1R+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分别升高2.7倍和0.5倍,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1.5倍和0.2倍。此外,1μg/m L梧桐花粉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SP+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下调60%,而0.1μg/m L梧桐花粉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NK1R+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0.6倍。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SP和NK1R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度发展的影像技术和微型窥镜手术器械与外科技术结合形成的电视辅助胸腔内窥镜手术(简称VATS)日臻完善。使以往认为不可能解决的胸内问题变成了可能。VATS以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倍受青睐。我院于2001年1月引进此项设备,并开展实施了20例手术,其中肺大疱摘除术8例,食管切除术3例,肺表面机化纤维板剥离术6例,胸膜固定术2例,胸膜活检术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其手术配合谈一下体会。 一、术前准备 1.手术适应范围:胸膜活检、肺活检、自发性气胸、肺大疱、脓胸肺表面机化纤维板形成、早期体积不大的胸膜肿瘤、纵隔原发性肿瘤的检查诊断和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分期确定、均可行VATS。另外,脓胸引流不畅,甚至伴有发热者,也可尽早经VATS清除纤维隔膜、凝块和碎屑。同理,创伤后机化血胸亦宜经VATS尽早清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哮喘及非哮喘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1日~2016年1月20日收治的85例哮喘患者以及7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将哮喘患者分为过敏哮喘组56例和非过敏性哮喘组29例,对比两亚组间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性;采外周血测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用肺功能仪测量肺功能,包括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分析过敏哮喘组和非过敏性哮喘组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为(14.36±0.57)ng/ml,低于健康体检组的(22.13±0.84)ng/ml,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过敏哮喘组和非过敏哮喘组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维生素D患哮喘的风险增加1.2倍(优势比:1.194,95%可信区间:1.194~1.286,P<0.01)。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哮喘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维生素D的缺乏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华支睾吸虫感染中,肝脏局部高水平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现象是否与内源性白细胞介素33(IL-33)有关。方法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小鼠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变化;利用抗ST2抗体阻断IL-33与ST2的作用,观察对感染后小鼠肝脏局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的影响。结果华支睾吸虫感染后,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显著增多。阻断IL-33与ST2的作用,能显著降低感染小鼠肝脏局部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2.07%±1.58%vs 7.69%±0.68%;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后,IL-33参与肝脏局部高水平嗜酸性粒细胞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外周血和胸水中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住院收治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例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人员20例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胸水中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中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在规则治疗1、3、7、14 d时,外周血和胸水中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逐渐下降,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于治疗3 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于治疗7 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且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用药、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SST阳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接受自体全血注射(AWBI)治疗前后血浆IgG抗FcεRI、总IgE以及嗜碱性粒细胞FcεRIα表达的变化,探讨AWBI治疗机制。方法收集ASST阳性CSU患者80例,随机分成AWBI组和对照组各40例,AWBI组接受每周1次自体全血注射治疗,共12次,同时给予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连续治疗12周,评估治疗前后2组荨麻疹活动程度评分(UAS)的差异。治疗前后用ELISA或流式细胞术检测AWBI组血浆IgG抗FcεRI、总IgE及嗜碱性粒细胞FcεRIα表达的变化。另外选取25例健康人作为体外试验的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后AWBI组显效率为60%(24/40),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27.27%(9/40)(P0.01)。AWBI组治疗后血浆IgG抗FcεRI质量浓度以及嗜碱性粒细胞FcεRIα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总IgE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这3种免疫因子的基线值与UAS评分变化值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自体全血注射治疗ASST阳性慢性荨麻疹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与下调血浆IgG抗FcεRI与嗜碱性粒细胞FcεRI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聚维酮碘诱导兔胸膜黏连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iodopovidone(Betadine,聚维酮碘)诱导兔胸膜黏连模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组2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放置胸导管后,分为4组:第1组给予2% iodopovidone 2 mL胸腔内注射。第2组给予4%iodopovidone 2 mL胸腔内注射。第3组在胸腔内注入4%iodopovidone 2 mL 24 h前及其后每周1次予以肌肉注射0.8 mg/kg 曲安西龙,连续2周,作为iodopovidone激素干预组。第4组给予多西环素10 mg/kg胸腔内注射作为阳性对照组。在iodopovidone或多西环素注射后的24、48、72 h分别收集胸腔积液并计量,测定胸水中白细胞计数、蛋白及乳酸脱氢酶(LDH)。2周后杀死兔子并作胸膜黏连评分,行HE染色、经第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对胸膜组织中炎症和血管新生程度做定量分析。结果: Iodopovidone激素干预组所产生的胸水量、胸水中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低于2%或4%iodopovidone组和多西环素对照组(P<0.05)。2% iodopovidone组胸膜黏连评分为7.00±1.29,4% iodopovidone组胸膜黏连评分为7.71±0.76,多西环素对照组胸膜黏连评分为7.14±0.90,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iodopovidone激素干预组胸膜黏连评分为3.71±1.98,均显著低于2%或4%iodopovidone组和多西环素对照组(P<0.05)。2% iodopovidone组胸膜组织中血管新生密度为5.08%±0.92%,4% iodopovidone组为6.29%±0.60%,多西环素对照组为6.86%±2.20%,激素干预组的胸膜炎症反应及胸膜组织中血管新生密度(2.29%±0.60%)显著低于iodopovidone 和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Iodopovidone能诱导兔胸膜黏连模型,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其黏连效果,提示胸膜炎症反应在iodopovidone的胸膜黏连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信号抑制受体-1(SIRL-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表达SIRL-1的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SIRL-1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和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析SIRL-1单克隆抗体(SIRL-1mAb)自发形成NETs的影响。结果:RA滑膜组织中表达SIRL-1的阳性细胞数少于OA滑膜组织(P=0.040 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SIRL-1表达明显降低(P=0.029 8,P=0.006 7),但两组人群嗜酸性粒细胞SIRL-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 7);RA患者中性粒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更易自发形成NETs(P=0.000 2);与未使用SIRL-1 mAb组相比,SIRL-1 mAb处理的RA患者形成NETs水平明显降低(P=0.036 8),SIRL-1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早期脓胸廓清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脓胸廓清术作为观察组,3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作为对照组,比较2种方式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转变为慢性脓胸的比例及再次置管率上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脓胸早期经单孔胸腔镜行脓胸廓清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