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9岁。因头痛、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查体:眼底检查提示视乳头轻度水肿,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深、浅感觉轻度减退,右侧正常。头颅MRI检查发现:右额叶可见一类圆形囊性占位,大小约5.0cm×4.5cm×4.0cm,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右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向左明显移位,增强扫描为囊壁明显增强。手术取左额顶马蹄形切口,术中见肿瘤约5.0cm×4.0cm,质软,灰白色,沿肿瘤外缘完整切除肿瘤,并与右侧脑室前角穿通。术后病理诊断为:右额叶多形性胶质细胞瘤Ⅲ级。患者术后1年复查头颅MRI提示双侧侧脑室、四脑…  相似文献   

2.
颅内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疗等辅助治疗,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总结临床经验.结果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特点为:病程短,病情进展迅速,容易误诊.CT上常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伴有程度不一的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MRI检查示病灶T1W像上呈低信号,T2W为高信号,边界不清,但在肿瘤增殖旺盛处,T1W为高信号,T2W为低信号.结论术前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有助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GBM。GBM的遗传学的变异主要包括杂合性的丧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以及众多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其产生的机理与DNA修复的错误以及许多生长因子和癌基因信号通路有关。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的胶质细胞瘤的干细胞(Gloima stem cells)可能来自停止发育的神经祖细胞或来自去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是GBM复发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成为GBM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当于Kernohan分类中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是脑胶质瘤中最恶性的一种。手术切除后较快在原位复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发生转移者少见。 病人,男性,35岁,右利手。因四肢抽搐反复发作1月余伴讲话困难、口齿不清10d于1994年6月15日入院。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颅神经无异常发现,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头颅MRI示左额叶大片异常信  相似文献   

5.
30例患者的手术标本,病理由两位病理专家共同进行诊断,以全部相同的诊断结果为纳入病例。其中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星形胶质细胞瘤12例,胶质母细胞瘤3例和正常脑组织2例。每例标本离体后,立即固定,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后,对切片进行脱蜡、脱水、super blocker处理、胃蛋白酶消化、杂交缓冲液孵育、探针原位杂交、漂洗、探针标记、DAB显色、苏木精染核等处理后,树脂封片,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头痛5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两侧巴氏征阴性。颅脑MRI检查示:右侧额叶囊样信号影,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稍低信号,病灶大小约5.2 cm×4.8 cm×4.4 cm,边界清楚,病变外上缘可见小片T1WI稍低、T2WI及Falri高信号  相似文献   

7.
起源不同的颅内混合瘤──胶质肉瘤(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杨纶先,周柏建,胡波,彭永森颅内胶质肉瘤临床少见,国内迄今报告甚少。现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54岁。因间歇性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4年,昏迷4天于19...  相似文献   

8.
9.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2007年WHO最新分级将少突胶质细胞瘤分为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高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和多形性恶性胶质瘤(Ⅳ级)。在由胶质细胞分化的肿瘤中,其发生率排在第三位,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2%,胶质细胞瘤的5%~20%。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其中40~60岁为发病高峰期,约有55%的病例出现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0.
胶质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57%,其侵袭性生长特性往往是患者肿瘤复发、预后欠佳、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侵袭的肿瘤细胞可逃避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的治疗作用,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胶质细胞瘤侵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探索可能的分子医学治疗靶点,以期寻求能够有效治疗该类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对胶质细胞瘤侵袭性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相应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胶质细胞瘤手术患者心理障碍及疾病康复的作用。方法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胶质细胞瘤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和康复护理ADL量表(RNAD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不同的干预之后,观察组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NADL量表评分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脑胶质细胞瘤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心理障碍,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蛋白及PC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 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2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石蜡切片标本中mn23-H1编码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62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中nm23-HI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Ⅲ、Ⅳ级中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但PCNA蛋白表达与nm23-H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在34例随访病人中,发现nm23-H1蛋白高表达组及PCNA低表达组的术后生存时间较长。结论nm23-H1蛋白低表达及PCNA高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高病理学分级有关。nm23-H1蛋白高表达和PCNA低表达提示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颅内成血管细胞瘤栓塞剂术前栓塞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颅内成血管细胞瘤患者54例,行术前栓塞剂栓塞术治疗的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另外30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35±21 ml,对照组为540±32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35h,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1.2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3(95%)例为部分栓塞;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脑梗塞、再出血、神经功能缺失各1例,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脑水肿、神经功能缺失各1例,发生率为6.7%,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5)。结论使用术前栓塞术治疗颅内成血管细胞瘤的患者栓塞程度较高,手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再出血、脑梗塞、神经功能缺失、脑水肿等并发症无显著性增加,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作为治疗成血管细胞瘤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伴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2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并渐进性加重,伴双眼视力下降.MRI检查右侧额叶近中线灰白质区占位性病变伴出血.手术中可见肿瘤瘤体主要位于右侧额叶,小部分沿胼胝体浸润至左侧额叶,大小约为4.50 cm×5.00 cm×5.00 cm,与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肿瘤呈实性、灰红色、质地柔软、血液供应丰富.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主要由胶质分化的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片状,散在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可见周围有肿瘤细胞呈假"栅栏"样排列的小灶性坏死及呈肾小球样的间质血管增生;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核深染以及核分裂象;部分肿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微丝蛋白、巢蛋白和蛋白基因产物9.5表达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嗜铬素A和突触素表达阳性,肿瘤细胞胞核P53蛋白表达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MIB-1)为20%~30%.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好发的肿瘤,但伴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的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好发于成年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例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脑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1例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讨论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思路。结果:1例患者以头晕、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伴言语含糊以及偶有饮水呛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头颅MRl可见多发异常信号影,血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效价为1:32,血清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效价为1:10,脑脊液抗NMDAR抗体效价为1:1。颅内病灶病理活检提示“l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WHO 4级”。最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脑炎。结论:胶质母细胞瘤可与自身免疫性脑炎同时存在,2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类似,临床上易漏诊及误诊,所以应注意疾病诊断的多元性及全面性。同时,机体的免疫反应性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识别胶质母细胞瘤,以期尽早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特点,探讨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HPC,术前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复发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单发,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可见分叶,T1WI示肿瘤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不均匀低信号,CT呈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实体性部分显著强化,内可见斑点、片状囊变或坏死区;4例可见脑膜尾征,肿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或强化血管信号;瘤周水肿随肿瘤增大而明显;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是一种少见颅内脑外肿瘤,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有分叶,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内均可见斑点、片状囊变、坏死无强化区,瘤内无钙化,肿瘤周边可见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恶变时,可见大片坏死出血,肿瘤可侵犯破坏周围脑组织和骨组织,但无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病人共行手术6次,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辅助^y刀治疗4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9个月,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原位复发,其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争取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并且术后行剂量不高于50Gy的辅助放疗应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伴1p/19q共缺失型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综合判读,参照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分级,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44例患者诊断均为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8例(41%),平均年龄为43.4岁,WHOⅢ级26例(59%),平均年龄为51.3岁。肿瘤多位于大脑额叶,呈灰红色,质软,镜下见不同细胞密度肿瘤细胞向脑实质浸润性生长。44例免疫组化均示IDH1-R132H阳性,表达ATRX,GFAP, Olig-2等,荧光原位杂交均示1p/19q共缺失。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弥漫浸润性胶质瘤,治疗反应相对较差,预后较差,形态学需与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等鉴别,容易误诊,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