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米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PCI术中无复流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7)岁,观察用药前后冠脉造影靶血管前向血流情况.结果 应用替罗非班可使冠脉血流明显改善.结论 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PCI术中无复流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7)岁,观察用药前后冠脉造影靶血管前向血流情况。结果应用替罗非班可使冠脉血流明显改善。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125例行择期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简称替罗非班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患者在PCI前直接冠脉内弹丸式注射替罗非班10μg/k,时间不少于3min,随后以0.15μg/(kg·min)^-1持续泵点8h。检测两组患者PCI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mPAR及hs-CRP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mPAR、hs-CRP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h,替罗非班组mPAR、hs—CRP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对照组mPAR较术前显著升高,hs—CRP虽较术前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h及术后7d,两组之间mPAR及hs-CRP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组PCI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hs—CRP对数值与mPAR呈直线相关。术前及术后24h,对照组hs-CRP对数值与mPAR呈直线相关。术后6h及术后7d,对照组未见相关关系。结论PCI术后6h,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替罗非班对接受PCI术的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mPAR与hs-CRP呈正相关,hs—CRP对血小板的聚集状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11)
目的观察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管、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PCI的9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其中替格瑞洛治疗组47例,氯吡格雷治疗组48例。对比分析2组非PCI血管采取不同药物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PCI术后1年随访结果提示替格瑞洛治疗组患者非PCI血管行血运重建比率6.4%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的12.5%(P0.000 1),且替格瑞洛组血管病变进展程度及心绞痛复发率也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替格瑞洛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情况更好,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显著降低,2组出血风险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非PCI血管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优势,对于PCI术后患者心脏结构、心功能改善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48例AC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n=128)及对照组(n=220)。两组均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两组各种炎症因子水平与mPAR的相关性,并比较术后30天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IRS组患者mPAR、hs-CRP、sCD40L、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hs-CRP、sCD40L、MMP-9水平与mP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术后30天,SIRS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活化的原因之一,合并SIRS的ACS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39)
背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如何给予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国内外尚没有达成共识;在抗血小板的联合用药、用药时机和应用时间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争议。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及替罗非班的干预作用。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替罗非班组(n=6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对照组(n=63):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6,24h及7d,经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变化;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0d临床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后6h,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CD62p水平较置入前显著升高(P0.01);替罗非班组则显著低于置入前及对照组(P0.01);置入后24h,两组之间及与置入前相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CD62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入后7d,替罗非班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置入前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0d临床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支架置入后6h,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被进一步激活。在双重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基础上,替罗非班对接受支架置入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有进一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微循环学杂志》2017,(1)
目的:观察单纯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前列地尔以及两种方法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冠脉造影无复流的AMI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A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前列地尔组(B组),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前列地尔组(C组),每组35例。超声心动图观察各组术后1周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术后1周血浆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术后6个月冠脉造影评估各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TMPG)血流分级;比较术后6个月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周B组BNP、cTnI水平明显高于A组,C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5)。治疗后1周B组LVEF值明显低于A组,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治疗后1周B组LVEDD值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C组患者TIMI 3级和TMPG 3级比率分别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MACE发生率B组低于A组,C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前列地尔可以使PCI无复流患者获得更好的心肌灌注,改善近期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26例诊断为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诊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院内诊疗基础上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中Ⅰ级、Ⅱ级患者数分别为15例和32例,优于治疗前的0例和24例以及对照组的10例和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也得到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ɑ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且其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目前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微创性手术方法,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较常用。大量询证医学证据证实:PCI术后在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抑制炎症反应等药物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其抗血栓作用尤为明显[1]。本文通过对3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观察和护理,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话随访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首次接受冠状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门诊复查,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电话随访12月,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冠脉再狭窄以及再造影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院外护理的重要措施,通过电话随访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防治的可能机制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方法ACS患者65例,在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基础治疗外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睡前服用。入院第1天、第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16ml。测定hs-CRP、IL-6、TXB2、GMP-140、t-PA、PAI-1及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的组间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TC、hs-CRP、IL-6、TXB2、GMP-140、PAI-1治疗后均有下降、t-PA活性上升,治疗后三组间比较亦有差异;而三组治疗前后CK、ALT、AST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无显著上升,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及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纤溶活性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微循环学杂志》2016,(3):31-35
目的:观察血尿酸(UA)水平对合并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27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PCI的ACS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IRS分为SIRS组(A组,n=77)和非SIRS组(B组,n=199);再根据血UA水平分别将A组分为高UA组(A1组,n=30)和正常UA组(A2组,n=47),将B组也分为高UA组(B1组,n=42)和正常UA组(B2组,n=157)。观察各组PCI术前血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术后CIN发生率。结果:术前,A组、A1组、B1组UA、hs-CRP及IL-6水平分别高于B组、A2组和B2组(P0.05),其中A1组最高。术后3天,A组、A1组、B1组CIN发生率分别高于B组、A2组及B2组(P0.05),其中A1组最高。结论:高UA合并SIRS的ACS患者PCI术后易发C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及NF-κB激活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60 μg/kg,再灌注前30 min股静脉注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方法,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模型。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梗死及无复流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分析心肌细胞及微动脉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阳性表达;测定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细胞及微动脉NF-κB p65的阳性表达、心肌MPO活性、MD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替罗非班治疗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细胞及微动脉NF-κB p65的阳性表达、心肌MPO活性、MDA含量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肌无复流范围及梗死范围小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34.36%±6.04% vs 52.09%±6.89%, P<0.01; 80.41%±8.48% vs 90.13%±5.72%, P<0.05)。结论: 大鼠心肌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可发生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可缩小心肌无复流及梗死范围,抑制NF-κB激活,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氧自由基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Tirofiban hydrochloride,TH)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AIS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n=48).对照组以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于取栓成功后予以TH治疗,起始剂量:10μg·kg-1,3 min内完成静推,而后以微量泵持续泵入0.15μg·(kg·min)-112 h.治疗14 d后评估疗效,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比色法测定丙二醇(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治疗前、治疗后3 m应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Barthel index,BI)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残疾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 d的NIHSS评分、血清IL-6、hs-CRP、MDA水平及治疗后3 m的MRS评分均降低,治疗14 d的血清SOD水平及治疗后3 m的BI评分均提高,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TH联合血管内取栓治疗AIS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缓解氧化应激,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 1 月至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98 例老年急性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剂量替罗非班辅助PCI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PCI术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 m m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白介素(Interlenkim-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均明显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采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辅助PCI术治疗不会影响疗效,但可有效降低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