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96例入选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醒脑静30mlivgttqd。结果两组间发病时间及神经功能缺陷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0d,醒脑静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1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元醒脑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复元醒脑汤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1疗程(1疗程为15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36/4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42/44),两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采用复元醒脑汤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区-家庭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对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氟西汀进行治疗,每天1次,持续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社区-家庭心理干预,每周1次,持续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心理社会适应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683,4.719;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132,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813,P0.05);观察组患者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社会生活适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199,2.613,2.790;P0.05);观察组患者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4.130,3.267;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t=3.315,P0.05)。结论:社区-家庭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增强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神经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早期神经康复训练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神经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M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开展神经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功能重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TNF-a、IL-6、Hs-CRP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坦度螺酮与西酞普兰在广泛焦虑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2例门诊或住院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坦度螺酮(观察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如文中所述方式进行治疗,随后统计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71.43%,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AMA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在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两组HAMA评分与治疗前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1%(6/56)和35.71%(20/56),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均较为轻微,大多自行消失。结论坦度螺酮与西酞普兰均可有效治疗广泛焦虑症,不过在治疗结果方面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急诊中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 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急诊中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本院所收治的2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NDF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DF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ND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5%(5/149),明显低于对照组14.09%(21/149)(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并可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罗雷雷 《医学信息》2019,(23):149-151
目的 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NSE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评分(GCS)、神经功能评分(NIHSS)、血清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Shs-CRP、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常规组(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和神经受损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血栓通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水平、IMT及粥样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且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保护神经,改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斑块,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潘燕  张保朝 《医学信息》2005,18(8):985-986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丁咯地尔针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血塞通针结合康复的治疗,其他治疗按神经内科常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x-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评定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NIHSS,治疗组为10.12±3.19,3.53±3.28,前后相比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为10.54±3.85、5.76±4.5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F=4.23,P=0.016),FMA和MBI评分在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咯地尔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期ESS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14d、21d及30d的ESS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医院收治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神经功能损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性因子以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1、TXB2明显低于对照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6.67%vs 15.0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可以有效修复血管内皮功能,下调炎性因子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李光成  艾绍军 《医学信息》2008,21(12):2278-2280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对刺五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及神经功能缺程度评分,予以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和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恶化率、100d后病死率以及治疗后(24h、15d、20d)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71.66%,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率和100d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5d、20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王海臣 《中国微循环》2005,9(3):202-20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低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20~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50~250ml静脉点滴,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用6d(尿激酶首剂用50万U者,每日递减10万U至20万U,共用6d)。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微循环改善剂及脑细胞保护剂治疗3周。对照组除未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外,其他同治疗组。并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过程中检测TT、PT、APTT、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低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用于发病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发病在3~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 t-PA静脉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仍具有显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出血性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