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羟基喜树碱及卡介苗膀胱灌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不论是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电切术 (TURBt) ,患者均有易复发的倾向[1] ,如何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术后复发是目前治疗膀胱癌的重要课题。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科共收治膀胱癌 87例 ,其中 8例行全膀胱切除术 ,79例术后分别应用卡介苗 (BCG) ,羟基喜树碱 (HCPT)膀胱内灌注治疗 ,现将其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电切术 ,经病理证实后随机分为两组。BCG组 :4 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年龄 32~ 75岁 ,平均 5 1 7岁。初发肿瘤 31例 ,多发肿瘤 11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合并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56例前列腺腺癌患者资料,对其中4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4例前列腺腺癌患者均接受B超、尿镜检和膀胱镜检查,发现同时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2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双侧睾丸切除术;1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药物去势;1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耻骨后前列腺根治切除术。术后均接受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36个月,除1例膀胱癌复发接受再次电切手术外,其余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有血尿、排尿刺激症状和长期吸烟史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准备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应进行膀胱镜检查以除外合并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3.
近颈部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用于膀胱前壁及两侧壁近颈部肿瘤切除时存在一定技术困难。我们 1 993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2月行TURBT治疗此类患者 74例 79次 ,取得理想疗效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治疗组 74例。男 65例 ,女 9例。年龄 35~ 79岁 ,平均 58.4岁。膀胱癌初发 41例 ,复发 33例 38次 ;单发 2 9例 ,多发 45例 50次 ;肿瘤直径 <3cm 61例 65次 ,>3cm 1 3例 1 4次 ;肿瘤均位于膀胱前壁及两侧壁近颈部。病理检查移行上皮癌Ⅰ级 37例 38次 ,Ⅱ级 30例 34次 ,Ⅲ级 7例。对照组为 1 0 4例其他部位膀胱癌患者。两组的性…  相似文献   

4.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18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996年 3月 ,我科采用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18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80例。年龄 3 4~ 92岁 ,平均 66岁。男 144例 ,女 3 6例。初发 110例 ,复发 70例 ;单发 85例 ,多发 95例 ,最多者 12枚 ;肿瘤有蒂 144例 ;肿瘤直径 0 .3~ 4.0cm ,大多为 1.0~2 .0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证实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病理分级Ⅰ级 149例 ,Ⅱ级 2 7例 ,Ⅲ级 2例。结合B超、CT及膀胱镜检等 ,临床分期均≤B1。腰麻下对膀胱侧壁肿瘤常规作患侧闭孔神经阻滞 ,采用CirconACMI膀胱持续冲洗电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4年98例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1例行原位膀胱术,2例行回肠膀胱术。发生尿道癌时间为术后5~36个月。行尿道膀胱镜检查4例位于后尿道残端,2例位于前尿道,活检证实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1例CT发现后尿道癌浸润周围组织及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4例行经会阴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6例均行化疗或辅助性化疗。结果本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的发生率为6.1%,手术过程顺利。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愈合。随访8~60个月,1例出现全身骨转移,1例出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经淋巴结活检证实),另4例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发生率较低。尿道血性分泌物及肉眼血尿是尿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尿道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尿道癌的重要手段,活检能够明确诊断,利用输尿管镜能提高活检的阳性率。CT和MR能明确肿瘤浸润的深度,并明确有无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的转移。全尿道切除术辅助化疗能提高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1975—1984年间,110例男性患者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5例已证实或可疑尿道受累,其中10例作预防性或治疗性尿道切除术。年龄50—75岁,由于高度怀疑尿道受累,6例尿道切除与膀胱全切同时或术后2个月内,但术后病理均术发现尿道肿瘤,3例随访3年仍无瘤生存,余3例术后平均16个月时死于膀胱癌复发。4例因出现尿道受累作治疗性尿道切除术,分别于膀胱切除术后2、3、2、5年时施行。5例膀胱全切时发现前列腺尿道受累,因原发肿瘤已属晚期,未行尿道切除术,全部于术后平均6个月死于膀胱癌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联合OK432(沙培林)灌注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和OK432(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23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23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及灌注化疗,无并发症发生,无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105min,术中出血量5~50mL。病理均示移行细胞癌。术后2例出现局灶复发,再次同法治疗后未再复发;1例膀胱多发肿瘤于术后5个月复发,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其余患者无肿瘤复发及新发。所有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联合OK432(沙培林)灌注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再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89例,术后发生尿道癌5例(5.6%),再发尿道癌平均时间18(9~32)个月.5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T2.因复发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4例,因膀胱多发癌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采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例.5例患者术后因排尿不畅(3例)、肉眼血尿(1例)、血性分泌物(1例)再次就诊.尿道镜检查发现尿道肿物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例、阴茎部尿道3例.肿物呈菜花状向尿道腔内生长,可见基底部,肿物直径1~3 cm.尿道镜活检报告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1~T2.5例均行TUR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尿道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Ⅰ~Ⅱ级.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尿道灌注,每周1次,共6周.结果 5例TUR术后平均随访37(24~52)个月,控尿满意,血尿和血性分泌物均消失,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尿道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肿瘤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再发尿道尿路上皮癌可以选择保全尿道的TUR术和尿道灌注治疗,疗效较满意且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尿道2 μm激光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为单发肿瘤,其余为多发,肿瘤直径0.5~3.5 cm.采用经尿道2 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术后常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3(8~45)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发生.随访92例,失访4例.平均随访时间13(5~29)个月.11例复发(11.5%).2例术后尿道狭窄,定期扩张后治愈.结论 经尿道2 μm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出血量极少,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采用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86例,其中单发肿瘤49例,多发肿瘤37例,肿瘤直径0.4~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6h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45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极少,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水中毒。尿管留置5~8d,平均6d。术后82例获随访4~26个月,仅5例(6.1%)非原手术区复发。结论 RevoLix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病人回肠新膀胱术后护理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膀胱癌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且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 ,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 ,能从尿道可控排尿 ,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 ,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1 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 1 6例膀胱癌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3~ 85岁 ,平均 6 5 .0岁。均为复发性膀胱癌 ,经膀胱镜病理活检确诊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 级 1 0例 , 级 6例 ,临床分期为 T2 ~ T3 …  相似文献   

12.
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间 ,我们采用术中膀胱粘膜下浸润注射羟基喜树碱以及术后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方法共 3 7例。兹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3 7例 ,男 2 7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2岁 ,平均年龄 5 2 .7岁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 :Ⅰ级 10例 ,Ⅱ级 19例 ,Ⅲ级 8例。肿瘤单发 2 5例 ,多发 12例。瘤体最大直径 0 .4~ 4.5cm .。所有病例均行开放手术 ,3 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 ,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膀胱移植术。二、方法 :术中将膀胱部分切除后 ,用 3 0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原因、诊治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22例继发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与膀胱原发肿瘤大小、数量、是否复发、部位、病理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越多,尿道癌复发率越高。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与尿路上皮源性肿瘤的多中心性和肿瘤种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材料与方法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 2 0例。男 15例 ,女 5例。年龄 2 4~ 72岁 ,平均 5 9岁。按WHO分级标准 :Ⅰ级 8例 ,Ⅱ级 10例 ,Ⅲ级 2例。临床分期按UICC标准 :T114例 ,T2 6例。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 6例行TURBt,14例行肿瘤切除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健康对照组 10例。男 7例 ,女 3例。年龄 2 4~ 6 8岁 ,平均 5 8岁。以上研究对象均无其它合并症 ,治疗期间未使用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患者术后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 40mg溶于 4…  相似文献   

15.
在一项回顾性的非随机研究中 ,作者对新诊断的T1G3 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加BCG灌注和立即行膀胱全切的长期效果进行了比较。从1976年至 1999年 ,12 1例平均年龄为6 7岁 ( 36~ 88岁 )的患者诊断为T1G3 膀胱癌 ,92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加BCG膀胱灌注治疗 ,2 9例患者立即行膀胱切除。结果 :92例保留膀胱者在平均6 .9年 ( 0 .6~ 16 .5年 )的随访期中 ,无瘤生存 2 9例 ,局部复发 33例 ( 36 % ) ,肿瘤进展 30例 ( 33% )。 92例患者中 ,2 7例( 2 9% )施行了延期膀胱切除术 ,平均延期时间为 12 .9个月 ( 4 .8~ 136个月 ) ,其中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19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0例;年龄29~62(45.26±10.15)岁;无临床症状12例,尿频、尿急2例,排尿晕厥2例,下腹疼痛不适3例。B超、CT及MRI检查发现19例膀胱占位,均行膀胱镜检查。结果本组19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行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余4例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膀胱镜联合腹腔镜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异位前列腺4例、平滑肌瘤7例、副神经节瘤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术后随访5~60(31.15±13.94)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临床少见,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膀胱肿瘤生长位置、大小、生长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腹腔镜下外凸不明显的肿瘤推荐行腹腔镜膀胱镜双镜联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尤其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治疗,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术后并发症低,复发少见。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风险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7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了尿道复发。运用cox’s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6例选择性尿道切除者无1例死于肿瘤;24例尿道复发者10例死于肿瘤转移。多因素分析表明前列腺受累、膀胱颈受累、三角区肿瘤、多发肿瘤和原位癌是影响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73,1.532,1.360,1.337和1.213。结论 前列腺受累、膀胱颈受累、三角区肿瘤、多发肿瘤或原位癌是预防性尿道切除术的指征。保留尿道的患者宜尽量行正位排尿的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45~88岁,平均62岁。其中38例(88.4%)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5例(11.6%)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或放疗。结果:术后病理分期:T236例(83.7%),T37例(16.3%);病理分级:G14例(9.3%),G231例(72.1%),G38例(18.6%)。术后随访6~126个月,平均63.2个月;首次复发为3~20周,平均10.2周,复发次数1~8次,平均3.7次;共行2~9次TURBT,平均3.5次,其中25例(58.1%)于≥3次TURBT后出现病理性进展,9例(20.9%)于术后复发次数≥3次后改行根治术;2例(4.7%)死于非膀胱癌疾病,1例(2.3%,病理为T2G1)于首次术后126个月死于膀胱癌多发转移。结论:对于MIBC,可选择性行以TURBT为主加放化疗的保留膀胱手术治疗,但具有反复复发及进展倾向;首次复查膀胱镜时间需提前到术后4~8周,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膀胱腔内缝合术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 女6例;年龄(68.8±8.9)岁。20例肿瘤单发, 8例肿瘤多发。CT测量单个膀胱肿瘤直径<4.0 cm。中位肿瘤直径2.3(0.9, 2.8)cm。28例均为首次手术, 均行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膀胱腔内缝合术:经尿道通过两步法完整切除膀胱肿瘤及肿瘤周边组织, 深达膀胱壁全层;再经尿道在膀胱腔内将创面进行缝合, 恢复膀胱壁连续性。术中吉西他滨1 g膀胱内灌注。术后即刻予45℃吉西他滨2 g膀胱热灌注治疗。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总结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 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8.3±16.3)min。术中均未引发闭孔神经反射。术后所有肿瘤病理标本中均发现肌层组织, 其中4例有肌层浸润。肿瘤基底及周边组织病理示, 3例有肿瘤细胞浸润(1例全层浸润, 即切缘阳性)。术后膀胱持续冲洗中位时间24.0(20.9, 25.0)h。术后留置尿管中位时间6.5(6.0, 7...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软性膀胱镜下铥激光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18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共有肿瘤22枚,直径平均1.5 cm(0.5~3.0 cm).所有患者均在喉罩麻醉下行软性膀胱镜下铥激光肿瘤切除.术后常规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全获随访,平均随访1年(3~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30 min(20~40 min),术中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4例多发肿瘤患者术后需膀胱冲洗;所有患者均获得肿瘤分期;无尿道狭窄;复发3例,包括异位复发2例,原位复发1例.结论 软性膀胱镜下铥激光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损伤小、无手术盲区、无闭孔神经反射,切割精确等优点,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尤其适合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缺点是对于体积较小的肿瘤难以获得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