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克罗恩病急诊的临床分析(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克罗恩病(CD)急诊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调查了1988年-2002年30例CD患者,其中23例(76.6%)发生急诊,对本病临床情况,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回顾,结果:本组CD急诊误诊率为10例(43%),手术治疗17例,内科治疗6例,22例患者症状改善,病情缓解,一例死于并发的恶性肿瘤;结论:CD临床特点是急诊发生率高,误诊与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对CD认识有关;诊断需用结肠镜,X线,腹部B超,DSA,CT等检查综合评价,及时手术和积极内科治疗对本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克罗恩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X线、内镜检查和手术情况。结果:CD好发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腹块为主;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病变常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论:C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延误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内镜检查,手术为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结肠镜检出55例溃疡性结肠炎(UC)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按照UC诊断标准,将8年中结肠镜检出的55例UC内镜表现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5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大多数临床表现与结肠镜检查结果吻合,但也有症状轻而结肠镜下反映病变较重者,提示结肠镜检查在诊断、治疗效果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的临床、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伴发基础疾病、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便血;结肠镜下显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糜烂和不规则溃疡;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糜烂、黏膜下出血、腺管破坏等。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无痛性便血;结肠镜下显示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状、蜘蛛状或向周围放射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并见糜烂和新鲜出血。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和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表现和结肠镜表现上各有特点,在发病2d内行结肠镜检查,对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并以直肠黏膜和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往往直接反映结肠的病理改变。病变部位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也可扩展至结肠其他部位。现将我院近15年经结肠镜检查诊断的273例UC患者的内镜下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侯小龙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23-124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假性梗阻(Ogilvie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极度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X线显示结肠扩大胀气明显,3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X线加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绝大多数急性结肠假性梗阻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7.
克罗恩病5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克罗恩病(CD)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该医院1996年1月~2005年5月58例出院诊断为CD患者的临床表现、确诊时间、诊断方法、不同时期血沉、CRP的变化、误诊情况以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结果腹痛(86.9%)、腹泻(69.6%)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消化道出血(32.7%)、肛周病变(18.9%)的发生率亦较高。病变在回盲部者35例(60.3%)。56例活动期CD和18例复发期CD的血沉和CRP比其缓解期明显增高。结肠镜、消化道X线、胶囊内镜及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7.1%,63.2%,75%及100%。内镜活检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10例(27.8%)。初诊误诊24例(41.4%)。糖皮质激素联合5-氨基水杨酸治疗活动期CD缓解47例(81%)。结论C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血沉及CRP在CD随访中有一定价值。CD好发于回盲部。结肠镜检查是末段回肠和结直肠病变最主要的诊断方法,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对早期诊断小肠CD有重要价值。确诊CD不依赖于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钡餐、内镜及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间18例外科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景近年来临床发现CD呈增多趋势,但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全组均经外科治疗处理,预后良好。结论C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诊断依靠临床、内镜、X线及手术探查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手术是目前肠道CD的重要治疗手段,并且是治疗CD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结肠囊样积气症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确诊的14例结肠囊样积气症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及临床特征。结果14例结肠囊样积气症患者以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均呈黏膜下多发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透明或半透明状隆起,质软,弹性感明显,部分表面充血糜烂;内镜超声在病灶处黏膜下层内可见多发和固定的线状或不规则形高回声区,其后伴声影;2例合并巨大息肉癌变和2例造成降结肠不全梗阻者均行外科手术,随访3~6年无复发。10例行高压氧与内镜下联合治疗,其中8例囊肿基本消失,2例部分消失,部分隆起病变缩小,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结肠囊样积气症临床缺乏特异性,结肠镜是检出其的的主要方法,内镜超声具有确诊价值。对无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结肠囊样积气症行高压氧与内镜下联合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CT征象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腹部增强CT等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以急性腹痛和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早期结肠镜检查和全腹部增强CT对明确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31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凝  钱冬梅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23(4):216-219,F000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腹痛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病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1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1例患者均有便血,均行结肠镜检查确诊,病变大部分位于左半结肠,结肠镜下表现为肠黏膜色暗红、充血、水肿、糜烂。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临床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应提高认识,及早行结肠镜检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3.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转归。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1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 IC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痛,餐后加重,腹泻及便血。非坏疽型IC患者80例和坏疽型IC患者1例。非坏疽型IC结肠镜下常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纵型溃疡形成等改变为主要表现,病变严重者出现肠壁增厚、结肠袋消失及肠腔狭窄;坏疽型IC结肠镜下表现为黏膜广泛发紫及假性息肉形成,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患者预后良好。疾病转归与病变部位、程度、有无并发症、伴随基础疾病情况有关。结论 IC的临床及结肠镜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上对于出现急性下腹痛及便血,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基础的患者应警惕IC可能,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治疗后第2次结肠镜检查对IC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至2011年收治的56例CD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D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为1.5∶1,以青壮年为主,呈慢性病程.腹痛(占76.78%)、腹泻(占41.07%)、便血(占30,35%)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胃肠道外及全身表现主要为发热(占35.71%)、贫血(占57.14%)、体质量下降(占39.28%)等.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占14.28%)及肛门或肛周病变(占23.21%);病变主要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肠镜下可见节段性病变、黏膜充血水肿、铺路石样改变等;手术病理活捡示全壁性炎症、深裂隙状纵行溃疡、结节样肉芽肿.结论:CD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和误诊.肠镜检查在诊断中起关键作用,内镜联合病理活检,加强临床和病理医师沟通是作出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芳  赵伟  任千里  陈龙  靳恒军 《安徽医学》2019,40(7):798-800
目的分析结肠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淮北市人民医院经结肠镜活检和/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肠病变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肿瘤37例(90. 24%),腺瘤2例(4. 88%),炎症2例(4. 88%)。MSCT诊断结肠病变位置符合率为97. 56%,诊断结肠病因符合率为95. 12%。结论 MSCT能对结肠病变位置和病因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对结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肠镜检出86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经结肠镜检出86例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资料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按照UC诊断及疗效标准,将8年中2208次结肠镜检出86例UC内镜表现,活检结果及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大多数症状表现与结肠镜检查结果吻合,但也有结肠镜下反映病变较重,而症状较轻者,提示结肠镜检查在诊断,治疗效果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其转归。方法:所有病例均于症状出现后48h内行全结肠内镜检查,并于14d~1月内复查结肠镜,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为5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以脾曲为中心的左侧或右侧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25例,狭窄型4例,仅有1例坏疽型。如能早期诊断预后良好。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总结和分析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内镜特点和内镜表现,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本组32例患者中,男女之比分别为0.77:1,平均发病年龄(38.4±4.2)岁,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范围:直肠及乙状结肠炎占53.13%,左半结肠炎占31.25%,全结肠炎占6.25%,次全结肠占6.25%,右侧结肠占3.13%。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短,癌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低,结肠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的检查方法、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20例结肠疾病患者行容积扫描,诊断结肠癌6例,息肉8例,结肠炎5例,正常结肠1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病变结肠均行手术或肠镜下活检术。结果 CT仿真结肠内窥镜与纤维结肠镜检查相符,并经病理证实。CTVC不但可清晰的显示结肠正常解剖及病变,同时对于管腔外病变的显示、肿瘤的分期、定位均有重要的价值。结论 CTVC是一种有效的结肠病变检查的辅助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江苏地区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本地区C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江苏地区CD243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CD的发病率近6年逐渐增高.C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5.68±12.38)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21~30岁.小肠型CD68例,结肠型CD84例,回结肠型CD91例.小肠型CD的平均诊断年龄为(38.45±13.59)岁,明显高于结肠型和回结肠型CD的平均诊断年龄(P<0.05).回结肠型重度患者明显比另两型多见(P<0.05),结肠型中度患者明显比回结肠型多见(P<0.05),小肠型与结肠型之间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型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型CD(P<0.05).结论 江苏地区C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病程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近.需重视小肠CT三维重建和内镜检查的重要作用,早期发现病变,减少并发症和手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