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目的 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80眼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80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在术后1~15d,其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36眼(占45.00%)、结膜切口渗漏33眼(占41.25%)、脉络膜脱离6眼(占7.50%)、恶性青光眼5眼(占6.25%),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80眼均前房形成.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各种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213例中39眼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措施.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浅前房39眼占总数18.31%,观察时间为术后1-5天.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房水滤过过强者20眼(占51.28%);结膜瓣渗漏10眼(占25.65%);脉络膜脱离者9眼(占23.07%).36眼用保守治疗及3眼用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3.
胡杨  赵鸣  丁洁 《当代医学》2014,(2):37-39
目的分析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34例共151只眼行抗青光眼手术后出现浅前房45例的术前术中原因及术后临床处理和治疗。结果占总眼数的29.80%的45例术后浅前房中,滤过过强的原因占46.6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占2448%,结膜瓣渗漏占17.78%,恶性青光眼占6.67%,其他原因的占4.45%。48只眼中的28只眼(62.22%)发生术后浅前房的时间在术后1d,10只眼(2222%)发生在术后2d,4只眼(8.89%)发生在术后3d,其他的发生在4d及4d以上。通过及时治疗均恢复前房,半年随访眼压控制良好。结论注重手术各个环节,可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降低。术眼的前节变化及眼压的异常波动是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青光眼患者 14 7例 182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14 7例 182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 62例 70只眼 ( 3 8.4% ) ,时间在术后 1~ 14天 ,其中滤过过畅为 47只眼 ,脉络膜脱离 19只眼 ,结膜漏 2只眼 ,恶性青光眼 2只眼。手术恢复前房 6只眼 ( 8.5 % ) ,其余均非手术治疗恢复前房 64只眼 ( 91.5 % )。结论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最常见的原因为房水滤过过畅 ,通常发生在术后 1~ 2天。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恢复 ,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应密切眼压及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以利于以后工作中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方法206例(245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对其病历分析。结果术后25只眼(10.2%)发生浅前房。结果分析:引流过畅(9/25,36%),房水渗露(5/25,20%),脉络膜脱离(3/25,12%),恶性青光眼(2/25,8%),虹膜睫状体炎(1/25,4%),原因不明(5/25,20%),经对症治疗前房均可恢复。结论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应充分分析,适当治疗,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325例(389眼)术后43眼浅前房病例分析.结果 浅前房发生多在术后1~3 d,引流过畅32眼(74.42%),脉络膜脱离9眼(20.93%),恶性青光眼1眼(2.33%),原因不明1眼(2.33%).结论 浅前房发生大多为滤过性过强,一般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恢复.手术的熟练程度、手术技巧、方式和术后浅前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住院72例青光眼患者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26例(26只眼)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发生率30.6%,浅前房程度按speath分级法进行分级,Ⅰ级16只眼,Ⅱ级9只眼,Ⅲ级1只眼.其中脉络膜脱离1只眼(3.8%),结膜漏2只眼(7.7%),房水滤过过强23只眼(88.5%),除1只眼结膜瓣手术修复,其余均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前房.结论 青光眼小粱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必要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伟忠 《当代医学》2011,17(20):33-3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巩膜咬切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10年眼科收治的三种抗青光眼手术共402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1)术前眼压≤21mmHg者110只眼,其中行小梁切除术68只眼,术后浅前房10只眼,占14.7%,巩膜咬切术35只眼,术后浅前房8只眼,占22.8%,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只眼,术后无浅前房发生;(2)术前眼压22~35mmHg者175只眼,其中行小梁切除术105只眼,术后浅前房28只眼,占26.7%,巩膜咬切术45只眼,术后浅前房15只眼,占33.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5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20%;(3)术前眼压〉35mmHg者117只眼,小梁切除术42只眼,术后浅前房13只眼,占31%,巩膜咬切术27只眼,术后浅前房6只眼,占22.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48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10.4%。结论 3种抗青光眼手术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术前眼压控制正常后,有利于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48例(163眼)行滤过手术,术后观察前房、眼压、滤过泡等,对出现浅前房者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结果 术后31眼出现浅前房,占19.02%.其中结膜瓣渗漏6眼(3.68%),滤过旺盛11眼(6.75%),脉络膜脱离10眼(6.13%),恶性青光眼4眼(2.45%).结论 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常见原因是滤过旺盛及脉络膜脱离,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以维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屈素良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12-2013
目的:探索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根据不同情况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93例、136眼的手术方法,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比率、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各类青光眼术后浅前房38眼,占27.9%,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高,占28.4%,其中房水滤过过强占76.3%,结膜瓣渗漏占18.4%,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占5.3%.1眼行巩膜瓣缝合,前房注气,2眼行角膜缘上皮刮除,结膜瓣下移缝合,其余均经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多发,其原因主要是房水滤过过强,次为结膜瓣渗漏,多数通过非手术治疗,3度浅前房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隆习军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81-1082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各种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187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35只眼占18.72%,其中结膜伤口渗漏4只眼(11.43%),滤过过强28只眼(80.00%),脉络膜脱离3只眼(8.57%)。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及手术方式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患病类型无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52例青光眼住院患者(55只眼)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共有20例(22只眼)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发生率40%,浅前房按程度分:Ⅰ级11只眼,Ⅱ级9只眼,Ⅲ级2只眼。其中脉络膜脱离2只眼(3.64%),结膜漏2只眼(3.64%),房水滤过过强18只眼(32.73%)。2例给予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结膜瓣手术修复,余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均能恢复。浅前房形成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100例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眼发生浅前房27眼,发生率为24.5%,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到6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19眼,结膜瓣渗漏4眼,脉络膜脱离3眼,恶性青光眼1眼;手术治疗3眼,其余24眼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翁碧艳  柳灿 《广州医药》2015,46(1):76-77
目的总结分析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青光眼滤过术的84例患者(112眼),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术后出现浅前房为26眼,占23.2%;其中高滤过泡引流过畅18眼(69.2%),结膜伤口渗漏5眼(19.2%),脉络膜脱离2眼(7.6%),恶性青光眼1眼(3.8%),大多数浅前房均经保守治疗恢复,1例需行再次手术。结论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脉络膜脱离、滤过作用强、结膜伤口渗漏、恶性青光眼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处理是浅前房恢复正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朱兰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60-4861
目的:探讨加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治疗及护理对青光眼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44例(61眼)青光眼患者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发生浅前房24例(33眼),发生率为54.5%,发生时间在术后第1天至第12天。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提示应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处理和健康宣教,防止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147例197只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发生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分析不同青光眼类型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结果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33只限(16.7%),脉络膜脱离19只限,引流过畅9只限,结膜瓣漏3只眼,恶性青光眼2只眼,其中28例行保守治疗(85.1%),4例行前房重建术,1例行结膜瓣修复。结论 青光眼波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最常见为脉络膜脱离及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通过非手术治疗,Healon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根据不同情况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93例、136眼的手术方法 ,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比率、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 :各类青光眼术后浅前房 38眼 ,占 2 7.9% ,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高 ,占 2 8.4 % ,其中房水滤过过强占 76 .3% ,结膜瓣渗漏占 18.4 %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占 5 .3%。l眼行巩膜瓣缝合 ,前房注气 ,2眼行角膜缘上皮刮除 ,结膜瓣下移缝合 ,其余均经保守治疗。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多发 ,其原因主要是房水滤过过强 ,次为结膜瓣渗漏 ,多数通过非手术治疗 ,3度浅前房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探讨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2003年3月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浅前房者42例(5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125眼)滤过手术后50眼(40%)发生浅前房,其原因有:滤过过盛,33眼(65.65%),结膜瓣与角巩膜瓣渗漏12眼(24.01%),脉络膜脱离4眼(8%),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2%)。保守治疗42眼(84%),手术治疗8眼(16%)。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较常见,大部分经非手术治疗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贵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47-184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不同类型抗青光眼术后206例(278眼),按发生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类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278眼中,共有58眼发生浅前房,占20.86%。其中滤过过强31眼(53.45%),结膜瓣渗漏18眼(31.03%),脉络膜脱离8眼(13.79%),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1.72%)。采用保守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形成。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高,注意术前降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术中操作准确,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98 例(114 眼)实施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发生浅前房20 例,其中1度浅前房10 眼,占50%,2度浅前房7 例,占35%,3度浅前房3 例,占15%,保守治疗19 眼,手术治疗1 眼,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常见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多可恢复前房,及时治疗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