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季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冠脉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炎性标志物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WBC与心血管病强烈相关,WBC参与了急性冠脉事件的缺血损伤[1].本文旨在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季群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0,(12):83-83,87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冠脉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炎性标志物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wBC与心血管病强烈相关,WBC参与了急性冠脉事件的缺血损伤。本文旨在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近期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的100例ACS患者,分为低白细胞计数(<6.2×109/L)组、中白细胞计数(6.2~8.5×109/L)组、高白细胞计数(8.5~16.7×109/L)组。观察白细胞计数与ACS的3年病死率、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电图结果、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 (1)高白细胞计数组吸烟者多,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高白细胞计数组与其他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白细胞计数组病死率是低白细胞计数组的2.89倍(17.90%和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是1.609,95%可信区间(95%CI)为1.142~2.266;高白细胞计数组病死率是中白细胞计数组的1.86倍(33.3%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为1.470,95%CI为1.042~2.073,高白细胞计数组病死率是低白细胞计数组的5.37倍(33.3%和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100,95%CI为1.571~2.807。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多见于吸烟患者,其3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病死的概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及肌钙蛋白T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及肌钙蛋白T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49例发病12 h以内的AMI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分为:WBC正常组31例(白细胞≤10×109/L)和WBC升高组18例(白细胞>10×109/L),分别统计并比较2组冠状动脉积分及肌钙蛋白T的定量值,并确定其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2组间冠状动脉积分无明显差别[(5 2. 14±32.80)分与(50.61±36.64)分,t=0.539,P=0.604];WBC升高组的肌钙蛋白T高于WBC正常组[(3.98±1. 52)mmoL/L与(1.99±1.79)mmoL/L,t=2.448,P=0.031],且肌钙蛋白T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498,P=0.035).结论 AMI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关系,而与肌钙蛋白T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MI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MI行PCI患者547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74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3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AMI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MI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加用抗抑郁药黛力新,2片/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错过血运重建半个月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132例。将患者分为围PCI术心肌梗死组(围PCI术心肌梗死组,n=63)和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n=6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检查结果,PCI术前服药情况、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PCI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对两组血糖、q-CRP、IMR进行二分类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统计患者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IMR、q-CRP、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R是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IMR与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增加值正相关(P0.05)。两组PCI术后3个月LVEDd及其增加值、LVEF及其增加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PCI术心肌梗死组MACE事件发生率(28.6%)大于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患者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白细胞计数可能与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笔者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18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80例,均经临床症状、全导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的预后。方法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合药物治疗方法与单纯药物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将220例冠脉临界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分为PCI组112例(药物治疗基础上PCI)与药物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主要记录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以及是否靶血管需要再次介入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是(15.2±4.6)个月。随访期间,PCI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的比例(55.4%)明显高于药物组(32.4%),χ2=11.747,P=0.001;PCI组需要再次介入治疗的比例(31.2%)也明显高于药物组(13.0%),χ2=10.621,P=0.001;PCI组心力衰竭的发生比例(18.8%)也明显高于药物组的(9.3%),χ2=4.091,P=0.043。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死亡事件的发生比例上PCI组与药物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治疗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与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并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影响。方法 2 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且成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证实冠脉血运再通的患者 ,心肌梗死后 1周行小剂量 (2 5~ 1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DSE)评价存活心肌。所有患者在心肌梗死后 3周行PCI治疗 ,12周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根据DSE检查结果 ,将患者分为存活心肌组 (n =19)和无存活心肌组(n =9) ,用DSE观察、评价两组PCI治疗效果。结果 1周后存活心肌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无明显变化 (6 0± 2 4 / 6 7± 13,P >0 0 5 ) ;梗死后 12周 ,存活心肌组LVEDVI明显低于无存活心肌组 (6 7± 10 / 10 4± 13,P <0 0 1) ;存活心肌组患者 12周LVEDVI变化不明显。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 (LVESVI)无存活心肌组患者在 12周后增加 (4 6± 16 / 6 1± 13,P <0 0 5 ) ;存活心肌组患者LVESVI明显低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 (35± 12 / 5 6± 13,P <0 0 1)。心肌梗死后 12周存活心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 (6 0± 10 / 5 2± 15 ,P <0 0 5 ) ;梗死后 12周 ,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存活心肌组低于无存活心肌组 (1 38± 0 2 1/ 1 5 5± 0 0 9,P <0 0 5 )。结论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白细胞计数与梗塞范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白细胞计数(WBC)与急性心肌梗塞(AMI)梗塞范围的关系。方法:358例AMI患者,男168例, 女190例,年龄35~80岁,按WBC水平分为6组,分别统计并比较各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值,并 确定其与不同WBC水平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间CK-MB水平差别显著(P<0.05),各组不同的CK MB水 平与其WB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P=0.018)。结论:AMI急性期WBC与梗塞范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心电图参数预测急诊PCI术后的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价值,寻找能够尽早提示急诊PCI术后疗效的检测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发病时心电图的各项参数与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的相关程度,筛选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5例急诊PCI患者中,无复流患者17例,发生率为26.2%。比较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的术前心电图参数,ST段抬高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T段呈C型抬高者无复流发生率最高(34.8%,16/46);而QRS记分、ST段抬高导联数目、ST段抬高总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型ST段抬高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56,95%CI=1.189,67.456,P=0.033)。结论作为一项简明的心电图参数,C型ST段抬高可以预测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有利于术前、术中预见性地采取防治该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与术前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80min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组(A组,n=108)和ST段未回落组(B组,n=12)。分析PCI术前和术后180min血清NT-proBNP水平,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水平[(854.3±70.2)pg/mL]低于术前[(1 064.3±17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14.8%)明显低于B组患者(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STR程度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67,P=0.005)。△NT-proBNP与MACE呈负相关(r=-0.551,P=0.023),与STR呈正相关(r=0.629,P=0.009)。在MACE的预测方面,△NT-proBNP的AUC为0.838,95%CI:0.714~0.893,cut-off为65.4,敏感度88.4%,特异度83.7%;STR的AUC为0.903,95%CI:0.834~0.953,cut-off值为33.5,敏感度83.4%,特异度80.3%。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80minSTR与NT-proBNP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有助于预测MACE。 相似文献
14.
Liver and cholestatic parameters as prognostic biomarkers of in‐hospital MACE in patients with STEMI 下载免费PDF全文
Aydin Huseynov Stefan Baumann Tobias Becher Johanna Koepp Siegfried Lang Claude Jabbour Michael Behnes Martin Borggrefe Ibrahim Akin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16,46(8):721-729
15.
目的 探讨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心肌血流灌注、心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电力医院接受PCI术的15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造影剂肾病组和非造影剂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PCI术后共出现32例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20.5%。造影剂肾病组的血浆Hcy水平为(21.3±8.7)μmol/L,显著高于非造影剂肾病组(13.3±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是患者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4,95%CI:1.359~3.737,P=0.002)。结论约1/5的AMI患者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术前血浆Hcy水平可较好地预测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各组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归方法分析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人院时不同水平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联性。结果人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升高使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1;经多因素调整后,以入院时WBC计数〈8.0×109/L作为参比,WBC计数≥10.0×109/L与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关联性C暖分别是2.343(1.280-4.285),2.116(1.162-3.852),2.502(1.389-4.507)。结论入院时血WBC水平升高显著增加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人院时WBC≥10.0×109/1.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与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65例急诊和37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穿刺点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急诊介入治疗组发生出血31例,择期介入治疗组发生出血4例,前者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局部出血发生率高于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对于急诊手术患者,护士应加强巡视的频率和力度,及时发现患者不良体位并协助纠正,反复、具体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以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分析双心护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CD-RISC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