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长春中医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透析中心规律性血液透析病人,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询问、核查以及收录,根据结果完成《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的各项内容。结果 39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阴阳两虚患者占比最多(33.41%),其次是气阴两虚患者(24.23%)与脾肾阳虚患者(18.62%)。患者中患有肝肾阴虚以及脾肾气虚在数量上比较接近,且数量相对来说较少;在标实兼证的患者里,血瘀证最为常见,湿热证排在次位,然后是水气证以及风动证。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或是肝肾阴虚的病人群体中,症状属于合并血瘀证的患者占多数;气阴两虚以及阴阳两虚的病人群体中,症状兼夹湿热,除此之外存在血瘀证患者占多数;风动证以及水气证只出现在患有肝肾阴虚、气阴不足或阴阳两虚的患者群体里。结论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阴阳两虚证兼血瘀证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者高血压病的证候规律.方法 本文采用症状计量辨证方法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对1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病例进行调查,总结其中医证候规律.结果 阴阳两虚证出现率居各正虚证候之首,其次是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证,出现率最低的是气虚证.湿浊证出现率居邪实证型之首,然后依次是气滞证、血瘀证、水停证.结论 该病主要证候特点是正虚为主,兼有邪实,虚实夹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syndromes in hospitaliz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A investigation-table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established and used in 105 eases for survey in clinic to discover the regularity. 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from high to low of asthenia syndrome symptoms was: deficiency syndrome of both yin and yang, yin asthenia, deficiency of both vital energy and yin, yang asthenia, and the deficiency of qi. The occurrence rate from high to low of evil domination was: turbid damp, stagnation of qi, blood stasis, and fluid stagnation.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as mainly asthenia of healthy energy combining with sthenia evil.  相似文献   

3.
何小泉  黎志彬 《新中医》2019,51(1):22-2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50例,分为PAH组及非肺动脉高压(N-PAH)组,采集其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得出其中医证候规律,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候下各临床指标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证候的PAH患病率不同(P 0.05),气阳虚衰证、血瘀证患者的PAH患病率较高(P 0.05)。MHD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一些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阴阳两虚证患者的舒张压高于气阴两虚证患者(P 0.05);脾肾气虚证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少于肝肾阴虚证患者(P 0.05);血瘀证患者透析龄较长、血钙较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较高(P 0.05)。结论:脾肾气虚证、血瘀证是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高危证候,可以作为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正虚证型中脾肾气虚最为常见。邪实证型中,湿浊最为常见。多数患者的证型为虚实夹杂,以正虚为主者较多。证候分层研究中,不同血红蛋白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脾肾虚衰虚实夹杂仍是透析患者的主要病机,贫血和不同程度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与中医证候有一定关系。正虚证型中脾肾气虚最为常见。邪实证型中,湿浊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朱刚  孙伟  张沙丽 《山西中医》2010,26(11):38-41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HD患者中单纯虚证患者较多,占53.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该组MHD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兼证中湿热证小于湿浊证(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透析时间长于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肝肾阴虚证以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为主,阴阳两虚证以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癌为主。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特点表现为急证、重证较少,而慢证、轻证较多。(2)患者年龄因素、透析时间因素、原发病因素可以影响中医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03,23(3):68-70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因病机,辨证分,下候规范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由于CRF的中医证候复杂,并且呈动态变化,故应加强对其辨证分型和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转化的影响,为中医药干预改善透析患者预后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164例MHD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自拟中医辨证量表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中医辨证以及全血细胞分析及透析治疗前后的生化检测,取与纳入及随访终点(随访至12个月或死亡)最近一次的中医辨证结果及实验室检查作为观察内容,对患者中医证候演变情况与随访期内的临床指标以及预后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接受MHD治疗后,部分年轻患者转向无虚损证表现,而大多数MHD患者仍呈现"本虚标实"特点。新进入MHD治疗的患者中发生证候转变的比例较高,其中呈现从脾肾阳虚向其他证型转化的患者死亡率降低;长期MHD患者中肝肾阴虚证所占比例较高,肝肾阴虚证向阴阳两虚证转化的死亡率增高。不同虚损证患者在预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方面存在差异(P<0.05),肝肾阴虚证患者优于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进入MHD后中医证候的演变伴随着预后发生变化,主动采取适当的中医药干预对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常州市武 进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20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根据患者 的临床症状分为五种证型,比较不同证型在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结果:五种证型在年龄、性别以及透析时间 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痰湿困脾证患者的血清血磷(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 患者的血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 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中医证型中以瘀血阻络证与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且不同证型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能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CRF各期患者住院病历500份,分析CRF患者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中最多为脾肾气虚,其次是肝肾阴虚.邪实证中最多为湿热证,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CRF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结论CRF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与邪实的兼夹是CRF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下微炎症状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便于临床辨证施治。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纳入90病例,以C-反应蛋白(CRP)作为微炎症的标记物,分为微炎症组(透前CRP≥8 mg/L)和正常组(透前CRP8mg/L)各45例,进行临床对照试验。对微炎症组患者进行证候调查并记录中医证候分布;检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脂蛋白[Lp(a)],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微炎症指标的联系。结果:MHD微炎症状态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最多,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中湿热证最多,其次湿浊证、血瘀证、水气证、风动证。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脂蛋白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增加,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及尽早积极纠正促炎因素,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芳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9):104-104,106
老年肾衰患者多同时合并其他器官的病变,血液透析是治疗的长期措施,对老年透析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达到充分透析,使透析过程平稳、舒适,不仅延长了患者生命,而且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纽治疗基础上透析结束后缓慢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针1g/次,2-3次,周,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功能明显好转,LVEF、CO、FS和LVD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6,(1)
目的观察保元排毒丸(冬虫夏草、生晒参、生黄芪、丹参、生大黄等)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保元排毒丸组,33例)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32例)。两组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降压、纠正贫血等基础治疗,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6月、12月后的残余肾功能、日均尿量、血红蛋白(Hb)和血白蛋白(Alb)。结果两组治疗6月、12月后残余肾功能、日均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6月残余肾功能下降(0.75±0.22)m L/min,日均尿量减少(311±112)m L;对照组治疗6月残余肾功能下降(0.98±0.47)m L/min,日均尿量减少(321±105)m L;治疗组治疗12月残余肾功能下降(1.14±0.30)m L/min,日均尿量减少(407±132)m L;对照组治疗12月残余肾功能下降(2.09±0.77)m L/min,日均尿量减少(576±151)m L;两组比较,治疗6月残余肾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残余肾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月后日均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月后Hb和Al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两组Hb和Alb进一步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元排毒丸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马晓辉  李晓刚 《河北中医》2014,(1):17-18,21
目的:观察益气生血汤辅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治疗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单用rhEPO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生血汤。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比容( HCT)的指标变化及每周rhEPO的平均用量。结果2组治疗后Hgb、HC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增高(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Hgb、HCT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rhEPO每周平均用量较对照组少( P<0.01)。治疗组血压升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生血汤辅助rhEPO治疗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肾衰系列方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患者(CRF)血透间隔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肾衰系列方药(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肾衰灌肠液)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30例,并与单纯血透组30例?胶囊配合血透组(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30例;灌肠配合血透组(肾衰灌肠液)30例对照观察.[结果]肾衰系列方配合血透组?胶囊配合血透组?灌肠配合血透组在延长血透间隔时间?保护残余的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优于单纯血透组(P<0.05).[结论]肾衰系列方药能延长透析间隔时间,保护残余的肾功能,改善血透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32例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中凝血功能检测呈高凝与正常状态患者2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90 m L/(min·1.73/m2)且肾功能正常无损伤者2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与血栓弹力图,以花生四烯酸类药物抑制率[MA(AA)]50%判定为AR。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R,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抵抗组125例和敏感组135例,分析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发生AR的危险因素。根据超声结果选择抵抗组中118例和敏感组中128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阿司匹林失效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32例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中呈高凝状态者15例占4.52%,正常凝血者245例占73.80%,低凝状态者72例占21.69%。观察组患者的hs-CRP、Hcy、R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M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抵抗组和敏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史、外周血管病史、内瘘血栓形成、发生颈动脉斑块、透析时间、FBG、hs-CRP、IMT、Hcy、R值、M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透析时间、hs-CRP、Hcy是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随访(18.41±5.25)个月,抵抗组失效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敏感组(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AR是伴有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发生失效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AR发生率明显升高,年龄、糖尿病、透析时间、hs-CRP、Hcy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AR的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内瘘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增加,AR是伴有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慢性肾衰竭行MHD患者发生失效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饮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们干部保健所就诊的3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7例采取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合理的饮食护理康复手册,增加营养,给予饮食指导,对照组17例不作干预,以并发症出现早晚和住院时间长短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各种饮食护理措施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3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饮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延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周文均 《天津中医药》2013,30(6):334-335
[目的] 观察肾衰系列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两组均采用西药对症治疗, 观察组再以肾衰系列方辨证治疗, 观察6个月, 统计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9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应用肾衰系列方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理化指标, 临床疗效显着。  相似文献   

19.
Cao W  Liu JH  Zhang H  Zhang L  Zhang LY  Pan MM 《中国针灸》2010,30(11):891-895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和皮下注射药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促红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各19例。皮下注射组予皮下注射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每周3次,治疗2个月;穴位注射组于肾俞、足三里穴注入rHuEpo,每次注射一个穴位,左右交替,每周3次,治疗2个月;同时选取19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P、IL-6、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治疗2个月后,两组CRP、IL-6、TNF-α、Scr、BUN明显降低,Hb、Hct、SF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皮下注射组(P0.05,P0.01)。结论:足三里、肾俞穴位注射rHuEpo可增加Hb、Hct、SF,降低BUN、Scr及炎性因子CRP、IL-6、TNF-α水平,疗效优于皮下注射。穴位注射通过减轻机体微炎性反应状态从而改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增强Epo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