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手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合适的选择增生期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以上不同时期采集术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分析指标,从中分析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并同时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29例(29只眼)及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5例(25只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从中评价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组内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组手术前后各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不明显,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两者与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选择性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增生期DR伴有白内障的手术是有效的,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联合手术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这种手术方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手术下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白内障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手术下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和眼压水平;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手术,有利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水平恢复正常,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术中应用BSS或BSSPlus的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无囊膜组中应用BSSPlus的玻切手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应用BSS的手术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有囊膜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囊膜不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玻切手术中使用BSSPlus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28.24±5.47)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者70眼(93.33%),视力不变者3眼(4.00%),视力下降者2眼(2.67%)。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3±9.2)mmHg(1kPa=7.5mmHg)、(17.1±7.3)mmHg、(19.2±8.5)mmHg,与术前的(12.7±6.1)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后囊膜混浊8眼,角膜轻度水肿5眼,前房渗出5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07/2017-12于我院就诊的128例128眼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法小切口组及超声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6wk患者视力和散光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

结果:手法小切口组及超声组患者术前LogMAR视力为0.75±0.30、0.80±0.29,术后6wk为0.14±0.05及0.15±0.04(P<0.05),散光度术前为0.87±0.28、0.84±0.27D,术后1wk升高至1.64±0.52、1.52±0.42D,术后6wk降至1.33±0.44及1.23±0.38D(P<0.05); 术前角膜厚度为529.15±42.51、528.17±39.64μm,术后1wk升高至548.14±36.54、544.56±40.14μm,术后6wk降至531.01±42.15、529.64±44.12μm; 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948.14±335.45、2894.17±365.21个/mm2,术后6wk降至2714.15±431.01、2689.22±333.45个/mm2; 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前为52.16%±10.11%、49.51%±11.07%,术后6wk降至37.48%±11.24%、39.31%±10.47%; 角膜变异系数由术前的38.45±5.64及40.17±5.69升高至43.27±4.85及44.01±4.91; 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变异系数等指标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均可改善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在术后视力恢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无明显差异,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23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celldensity, ECD)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34眼)ECD<1000mm-2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分为联合手术组和Phaco组。联合手术组16例(19眼),行23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14例(15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1d、1周及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同时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ECD,观察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d,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及1周,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联合手术组以1级角膜水肿为主,Phaco组以2级角膜水肿为主,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角膜水肿平均消退时间为1.0d,小于Phaco组的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手术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7.86±0.76)%,低于Phaco组的(13.39±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好,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术后角膜水肿轻,早期视力恢复快,适用于浅前房低ECD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角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51例病人经上方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术前,术后一个月拍摄糖尿病组21例(42眼)与对照组30例(45眼)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行计算机图象处理及分析。结果 各组中术前与术后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有显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细胞密度,六角型细胞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有显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在白内障手术中其内皮细胞比正常眼更容易受到损伤,临床上应慎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对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后病人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经验。方法 1994年6月至1998年6月共为26例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病人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的原始指征及睫状体平坦部手术的次数,白内障类型及术前视力均予记录,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还对比分析了最终视力与术前潜在视力测量仪(PAM)的预测视力。结果 本26例中有18例(69.2%)曾作过1次平部玻璃体切割术,7例(26.9%)作过2次,1例(3.8%)作过3次。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8.5%)及视网膜脱离(23.7%)是常见的玻璃体切割术指征;后囊下白内障是主要类型,共13例(50%)。术中并发症包括小瞳孔4例(15.5%),后囊玻裂1例(3.8%),可见度不良2例(7.7%),后囊斑2例(7.7%)及前房过深2例(7.7%)。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有13例(50%)出现角膜水肿并持续1周,但所有病例至术后第4周角膜透明。后囊混浊5例(19%)。9例最终视力≤0.5,另8例发现患有明显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其中13例最终最好的矫正视力等于或超过PAM预测视力,而另2例却低于PAM视力。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后囊下白内障是这类患中最主要的类型。小瞳孔,可以抛光的后囊斑及前房过深是常见的术中并发症。角膜水肿和后囊混浊是术后最明显的并发症。先存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限定了最终视力。在多数病人中潜在视力测量仪(PAM)可准确地预测术后最终视力。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莎  宋胜仿  李华  徐霁  苏杨  吴杨杨 《眼科新进展》2012,32(8):787-789,793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8眼)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为糖尿病组,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4例(44眼)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采用角膜内皮计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角膜中央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并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异系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00±349.23)mm-2、(390.65±118.55)μm2、(46.18±9.24)%以及45.01±6.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2251.83±368.41)mm-2、(390.12±231.44)μm2、(42.73±8.75)%以及48.81±5.04,二者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细胞变异系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0.72±4.60)%和(36.91±7.35)%,细胞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分别为50.55±9.25和55.25±9.8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状况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差;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在超声乳化术中都更易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和31例3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wk;1,3mo分别观察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时两组间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各指标在术前与术后3mo时的增减值以糖尿病组为著。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wk;1mo时P<0.05,3mo时P<0.01),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术后1wk;1mo时P<0.01,3mo时P<0.05),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术后各时间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对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两方面均差于正常人。在该手术中,其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对于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保留前囊晶状体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植入(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PDR36例(39眼)实施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6例(39眼)成功地进行了联合手术。术后随访2月~3年半,平均13.4月。术后37眼(94.87%)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者26眼(66.67%),≥0.1者17眼(43.59%),≥0.3者7眼(17.95%);视力下降2眼(5.13%)。术后视力低下者伴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硬性渗出或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术中并发症包括晶状体核碎块致视网膜损伤3眼(7.69%)及前囊破裂2眼(5.13%);术后并发症包括玻璃体积血4眼(10.26%),角膜轻度水肿和一过性眼压升高各2眼(5.13%),后发障3眼(7.69%),虹膜红变和眼球萎缩各1眼(2.56%)。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保留前囊晶状体超声乳化及PCIOL植入术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卢海  张风 《眼科》2006,15(3):198-201
目的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设计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23只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PDR患眼。方法对123只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PDR患眼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同时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3眼均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并同时一期植入IOL于囊袋内。随访时间3 ̄21月(平均10个月)。99眼(81%)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其中93眼(76%)术后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术后无明显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失代偿发生。1例I型糖尿病患者术后6个月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复位;4眼因玻璃体腔出血再次手术。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或视力提高不足2行的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糖尿病黄斑病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是提高合并白内障的PDR患者视力的有效手段。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眼科,2006,15:198-201)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李琦  李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4):748-74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9眼合并白内障的PDR患者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根据眼底情况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3mo~2a,视力<0.1者12眼,0.1~0.2者14眼,0.2~0.5者9眼,>0.5者4眼,与术前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3mo眼底荧光造影检查,27眼眼底激光斑清晰,新生血管萎缩,无明显荧光渗漏,12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瘤以及荧光渗漏,16眼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高眼压、后囊膜混浊、玻璃体再出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7-02实施治疗的PDR患者80例83眼,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吸出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的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larization,INV)和囊膜混浊发生率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PDR治疗中,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临床效果优于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吸出术。  相似文献   


17.
李雷  郑振优  陈梨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56-2258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白内障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3/10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A组)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组(B组)。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结果:(1)术后7d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数值随时间略有增长,但至术后3mo时仍低于相应术前水平(P<0.05);术后7d;1,3mo时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2)两组术后7d;1,3mo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值较各组术前低,组间存在差异(P<0.05);(3)术后角膜水肿情况A组较B组轻(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相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对于角膜内皮的损伤要轻,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要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8眼伴有白内障的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4(平均8.5)mo。51眼(75%)术后视力维持或改善,17眼(25%)视力下降,其中无光感6眼(9%);术中并发症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5眼(22%);术后并发症:前房炎性反应30眼(44%),玻璃体积血11眼(16%),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眼(4%),虹膜红变5眼(7%),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3%);31眼(46%)术后需要继续眼内光凝。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手术是安全的,手术成功的关键为选择合适的患者,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为视网膜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