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手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合适的选择增生期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以上不同时期采集术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分析指标,从中分析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并同时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29例(29只眼)及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5例(25只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从中评价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组内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组手术前后各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不明显,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两者与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选择性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增生期DR伴有白内障的手术是有效的,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联合手术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这种手术方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PDR患者80例(80只眼),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或者不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分析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结果玻璃体切割组(PPV组)41只眼行单纯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手术组39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手术组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术后1年,PPV组27只眼视力下降,其中25只眼需要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节缺血,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联合手术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较PPV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能更好地提高患眼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联合手术避免了二次手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加重的自内障。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术中更好的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和保留后囊膜完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收集60例患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其中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ies,CD)、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atio of hexagonal cells,RH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差异。

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改变; 而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的改变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因此术前角膜内皮细胞的严格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视觉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Topcon SP9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66例66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术后1、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的4项形态学定量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进行观测,结果:VR术未摘除晶状体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4项形态学定量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lenticular vitreoretinal surgery,LVRS)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明显降低,平均细胞面积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LVR术损伤角膜内皮,VR术未摘除晶状体,对角膜内皮无显著影响,为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术前检查角膜内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积极控制炎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前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患者36例36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硅油取出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二组在硅油取出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硅油均取出顺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术后并发症对症处理。两种联合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术后1wk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后1mo细胞数量及形态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硅油取出前联合超声乳化白内摘除术有相对轻的术后反应,术中并发症及更小的角膜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0例56眼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wk;1,3mo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中央角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更严重,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均差于单纯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7.
熊世红  安鑫  王艳玲 《眼科》2014,(3):173-176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5年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71例(87眼)。方法合并Ⅱ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8例(44眼)为糖尿病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3例(43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5年采用角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主要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结果术前,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术后5年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增加,变异系数增加(P均〈0.01)。对照组患者术后5年与术前相比,变异系数增加(P〈0.0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5年,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变异系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小样本的回顾性病例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重,修复慢,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高龄患者角膜内皮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高龄老年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对 8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6 8例 ( 95眼 )分别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及术后 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照相并分析其形态定量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减少 ,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大 ,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产生的损伤敏感 ,术前应常规作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术中应避免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由同一医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60眼)术毕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0.5mL(2.5mg)球结膜下注射;试验组50例(60眼)术毕前房内注射0.1mL(0.5mg)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d、3d最佳矫正视力试验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前,术后1d、3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d、3d、1周前房炎症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眼前房炎症反应较轻;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3d、1周、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及变异系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较试验组术后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下降,变异系数增高。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对术后短期内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减轻前房反应、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畅  刘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273-27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52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31例33眼,应用角膜内皮检测仪于术前及术后1d; 1wk; 1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

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1d; 1wk; 1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和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d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按年龄分三组,分别为50~60岁、61~70岁、71~80岁,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受损,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各30例3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wk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三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 496.86±298.96/mm2,2 379.51±375.13/mm2,2 425.38±312.68/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6.20±12.03)%,(43.44±13.99)%,(44.35±8.13)%。三组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组术后均较老年性白内障组术后降低,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较明显,与老年性白内障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手术的耐受性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应行准确术前评估及术中保护。  相似文献   

12.
陈奇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786-1791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

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莎  宋胜仿  李华  徐霁  苏杨  吴杨杨 《眼科新进展》2012,32(8):787-789,793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8眼)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为糖尿病组,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4例(44眼)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采用角膜内皮计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角膜中央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并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异系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00±349.23)mm-2、(390.65±118.55)μm2、(46.18±9.24)%以及45.01±6.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2251.83±368.41)mm-2、(390.12±231.44)μm2、(42.73±8.75)%以及48.81±5.04,二者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细胞变异系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0.72±4.60)%和(36.91±7.35)%,细胞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分别为50.55±9.25和55.25±9.8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状况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差;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在超声乳化术中都更易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4.
王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40-2142
目的:通过角膜内皮细胞计探讨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1例142眼,其中高血压1级组22例44眼、高血压2级组23例46眼、高血压3级组26例52眼; 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69例138眼,两组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排除全身、眼部疾病史。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较对照组的变异系数增大(t=3.34,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t=-2.07,P<0.05); 病例组中高血压1级组、2级组、3级组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高血压分级不同其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维强  陆豪 《眼科研究》1999,17(5):370-372
探讨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功能状态。方法检测术前239只眼白内障和36只正常人对照组角膜内皮密度和平均面积、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比率4项指标。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组年龄对内皮细胞4项指标均有影响;伴有高度近视白内障,糖尿病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CV、6A2项指标异常;青光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4项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morphology between diabetic patients who were divided by the degree of the severit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normal patients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OL) implantation. SETTI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ollege of Medicine,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Pusan, Korea. METHOD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specular microscop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number and morphology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I (n=30 eyes), without diabetes; group II (n=30 eyes), diabetes with 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 III (n=30 eyes), diabetes with 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RESULTS: Postoperativ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and hexagon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cell size increased in all groups, in contrast to the preoperative state (P<.05). During the postoperative 6 months, the 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 showed a tendency to decrease progressively, and this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3 groups (P<.05). However, the patterns of change in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cell size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P>.05). At the postoperative 6 months, 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cell size of high-risk PDR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changed compared with normal persons (P<.05). However, the 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 and normal patients (P>.05). CONCLUSIONS: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cell siz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or high-risk PDR patients undergoing phacoemulsification, in contrast to normal persons at the postoperative 6 mon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