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炙甘草汤为仲景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外台秘要>用治肺痿涎唾多,<千金翼方>复脉汤用治虚劳,<卫生宝鉴>用治呃逆不绝.笔者以炙甘草汤治疗老年、危重病人呃逆、收效较速.所收治病例,有脑溢血并呃者7例(其中3例有脑外伤史),脑血栓并呃者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呃者2例,肝癌并呃者2例.以上14例皆为男性患者.年龄在64~79岁.服药剂数最少1剂,多者3剂,呃逆停止.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由于情绪而引起呃逆发作属于心身疾病。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内经》称为“哕”,《丹溪心法》称为“呃”。《证因脉治·呃逆论》谓:“呃逆者,胃气不和,上冲作声,听声命名,故曰呃也”。呃逆病位主要是膈、胃,与脾、肝、肾、大肠有关。凡能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者,均可致呃逆。由此可知,胃气上逆是呃逆发病的病机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单独使用止呃止吐药爱茂尔无效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在继续使用西药爱茂尔注射液4mL,每6h肌肉注射一次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代赭旋复花汤,每日1剂,分3次服,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2d呃逆消失者7例,治疗3d呃逆消失4例,治疗4d呃逆消失者1例,其中1例复发者,加服中药2剂后治愈,结论;神经阻滞剂爱藏尔伍用重镇降逆,下气消痰的中药代赭旋复花汤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有互补作用,且见效快,疗效比较巩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炙甘草汤在《伤寒论》用治于“脉结代,心动悸”之证。其药物组成是: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平呃汤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益气平呃汤治疗脑血管疾病合并呃逆18例。结果:用平呃汤治疗患者18例,显效17例,占94.4%,好转1例,占0.55%,无效0例,总有效率99.99%。结论:本文是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呃逆的有效方药,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出于《伤寒论》。根据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说明此方为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千金翼方》用本方治疗“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外台秘要》以治“肺萎,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此方具有滋润养血作用,善于通利经脉血气,所以又名复脉汤。后世医家用治阴虚肺燥、咳吐痰血、咽干舌燥、气短心跳、自汗颊红、虚劳肺萎等症,颇有良效。现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将笔者学习此方的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方出《伤寒论》,药物组成:制半夏、黄苓、干姜、党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七味组成。用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症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细数等症。笔者于临床辩证用治他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们用止呃汤治疗呃逆患者24例的疗效。一、资料与治疗结果: (一)一般资料: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7~83岁,平均42.4岁。10例为我们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另14例为我院门诊及林草场医务室所治的胃病患者。临床表现为频繁呃逆,平均每间隔1~5分钟呃逆一次,连续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甘草运用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是临床运用最多的一味中药,其所宜忌,众说颇多,仲景《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很能概括诸说,本文根据《伤寒论》的组方,结合甘草药性,对甘草运用的宜忌规律进行总结。治疗咽痛者,宜生甘草;补中益气,守中缓急,合化阴阳,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者,宜炙甘草,至于攻伐之剂,气机不利,补肾,治下焦水湿,违十八反者,每忌用炙甘草。  相似文献   

10.
1 顽固性呃逆赵某 ,男 ,57岁 ,原患有“肝硬化腹水” ,此次因“呃逆一天”入院 ,患者呃声连连 ,呃逆不止 ,食水难下 ,夜不得眠 ,面色晦暗 ,精神倦怠。经给予降逆止呃、疏肝理脾之剂及封闭内关、足三里等治疗后 ,均未取得明显疗效 ,呃逆依然 ,遂以针刺治疗 ,取三棱针 ,常规消毒 ,点刺金津、玉液两穴 ,呃逆立止 ,效验如鼓应桴。按 :《景岳全书·呃逆》载 :“呃逆之大要 ,亦为三者而已 ,一曰寒呃 ,二曰热呃 ,三曰虚脱之呃……惟虚脱之呃 ,则诚危殆之证。”本证即属虚脱之呃。程国彭亦云 :“至于大病中见呃逆者 ,是土败木贼为胃绝 ,多难治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中汤治疗短气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调中两方治疗短气病,对只有短气而无腹胀满的则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诸方加减治之:调中行气,通阳散结;对短气证同时伴有腹胀满、嗳气、呃逆者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里的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加味治之:调中行气,健脾消食。结果针对短气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调中汤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结论短气往往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但也经常见于尚未形成冠心病的"平人"。给予短气患者调中汤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轩 《开卷有益》2013,(11):40-40
复脉汤又名炙甘草汤,原载于《伤寒杂病论》,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全方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引生地黄、麦门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辛芳生血之源,导血之流。堪称古今补血复脉第一方。  相似文献   

13.
中医脉诊学谓:“数时一止,其名曰促。缓时一止,名为结代。”指的是脉搏在一分钟内90次以上见有歇止之象为促脉,短促的意思。脉搏在一分钟内80次以下出现歇止之象为结代脉,不流利的意思。 临证辨治,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就有“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炙甘草、地黄、麦门冬、阿胶、火麻仁、人参、桂枝、生姜、大枣、酒)主之。”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易名复脉汤。至清代吴鞠通沿袭叶天士用复脉汤的经验,在《温病条辨》一书中记载了加减复脉汤(即由炙甘草汤中减去人参、桂枝、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继发呃逆19例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针灸选穴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继发呃逆。方法:根据患者发出不同频率的呃声选不同穴位进行治疗。结果:19例患者,1~2次针灸止呃者12例,3~5次止呃者7例。结论:针灸选穴制止逆呃,方法简单,见效快,不干扰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呃逆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虚弱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致。日久易引起恶心,甚至呕吐,给病人带来痛苦。1997年~2001年我们采用中药止呃汤治疗呃逆23例,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3例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6例,女7例,年龄42岁~73岁,其中气滞7例,饮食不节2例,脾胃阳虚5例,胃阴不足9例,每次呃逆时间大于10min。2治疗方法采用止呃汤治疗,方由桔皮15g,枳壳12g,姜半夏12g,沉香粉3g,沙参12g等中药组成,每日1剂,早晚服。1w为1个疗程。3结果23例中呃逆症状消失者20例,其中服药3剂消失者11例,5剂症状消失者6例,6剂症状消失者5…  相似文献   

16.
验方五首     
<正>1.荜拨治呃逆呃逆俗称打嗝,中医认为是胃气上逆,膈间不利,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之症,古称"哕",《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顽固性呃逆常发于老年人,严重干扰患者休息与进食。临床上口服荜拨治呃逆收到较好效果。取适量荜拨研为细末,饭前服用,每次2克,每日两次,白开水送服。荜拨为胡椒科植物荜拨的未成熟果穗,性热,味辛,能温中下气,治呃逆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逆止呃汤治疗顽固性呃逆 3l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降逆止呃汤 (丁香、柿蒂、莱菔子、姜半夏、竹茹、白术、枳壳、佛手、苏子 )。均以 2周为 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 87.0 9%。结论该方具有降逆止呃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戴基海  焦颖艳 《当代医学》2010,16(15):145-145
加味建中汤是在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基础上演变而来。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出自《金贵要略》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小建中汤主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主治脾虚劳,以阴虚为主之证,方药为桂枝三两,炙甘草三两,大枣10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主方。 本方名为炙甘草汤,但方中生地黄用量最重,其用意有两个方面。其一,本证为气虚血少,故重用生地黄以滋养阴液。如左季云说:“地黄分量独申于炙甘草汤者,盖地黄之用,在其脂液能滋养筋骸、经脉干者枯者,皆能使之润泽也。”其二,《神农本草经》截:干地黄“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的作用,故对于血衰气少,脉气不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事临床多年,一次,肝病科医生向我询问,称其连续收治了几名晚期肝癌病人,近日几个病人相继出现呃逆症状,严重者1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1次,呃声连连,响声震耳,病人十分痛苦,近邻患者叫苦不迭,虽用中西医结合多方不治,询问我是否有法可治,我遂把平时一治呃逆验方告诉他,一用很是灵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